高速三体船研究综述
三体舰船研究综述

三体舰船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舰船研究与设计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舰船设计的思想,寻求适应21世纪的新的舰船构型.为了在成本、生命力、隐身性等舰船设计的一些关键因素上寻求新的突破,舰船设计人员根据单堆栈船或双体船设计上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三体船的设计思想.这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思想,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在降低寿命周期和采购费用、具有较好的耐波性、具有更灵活的内外甲板设计以及减少物理特性等方面,三体船都具有可观的前景.关键词:三体船;研究现状;设计方案;技术特征近年来,特种排水型高性能船型的研究趋于活跃,如深V 型船、小水线面双体船以及穿浪双体船等都是研究和实用较多的船型,还有一种新船型高速三体船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高速三体船水下部分由中体(主船体)和两个小侧体(辅船体)组成,3个船体均为细长片体,中体比普通单体船更加瘦长(L/B大约在12到18)之间,侧体排水量不超过中体排水量的10,连接桥将侧体与中体连接成一体.这种船型构造使高速三体船的兴波阻力小,2个侧体又能提供足够的稳性,连接桥还具有提高总纵强度的功能,同时还有利于形成宽阔甲板面,为设备布置提供更大空间.此外,该船型也具有优良的耐波性,尤其是可避免双体船的“扭摇”(横摇与纵摇的耦合摇摆)与“急摇”(短周期的横摇),并可明显减小纵摇和升沉.高速三体船用作军船还有防护能力、破损稳性以及隐蔽性好,利于武器系统分散布置、模块化设计和直升机操作等优点.尽管高速三体船与常规单体船相比也有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点,但鉴于在主要技战术性能方面的优势,该船型适合用作多种水面舰船,如高速护卫舰、驱逐舰、导弹艇、猎潜艇等,甚至有人认为高速三体船是未来航母的潜在船型,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1.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原苏联就对三体船的深、浅水阻力进行了理论研究,随后国外又发表了一些三体船方案分析和模型试验的文献.90年代这种新船型开始得到厂商的青睐,有少量实船付诸营运,如爱尔兰的三体船“冒险家”号.从90年代中期开始,该船型受到国外军方重视,美、英及北约其它成员国的海军对该船型都产生了兴趣.英国在此期间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军用三体船进行研究与设计论证, 于2000年建造出了98.7m长的三体试验舰“RV 特里顿”号(“海神”号).该试验舰是按护卫舰的概念以2/3的比例缩小设计建造的,下水后进行了广泛的实船试验,目前实船试验仍在进行.英国“未来水面战舰(FSC)计划”将三体船作为第一候选船型,并计划到2013年以FSC替代22型、23型护卫舰.此外,意大利对高速三体船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片体布局优化、兴波阻力特性、波浪中的运动特性以及船体结构强度等.北朝鲜则对2500t级的高速三体船的片体布局和快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了模型试验、理论计算与分析的方法,研究船型与护卫舰相近.美国军方则提出了47. 7kn航速“蓝骑士”号巡逻艇、30kn以上航速驱护舰,以及32kn航速25700t的“海妖”号大型战舰构想,并长期派员参与英国“海神”号实船试验.法国、日本、加拿大也表现出了对三体船的兴趣.在国内,近几年高速三体船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上海船舶科学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几乎同时对高速三体船的船型与水动力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到其兴波阻力、耐波性方面具有较大优越性.当代三体船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程,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高速三体船的研究才取得了较大发展. 这期间国内外高速三体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动力理论、模型试验、船型优化以及概念设计等方面,也有少量关于结构强度方面的文献,如将双体船的剪力和扭摇力矩公式作适当变换使之适合于三体船的强度计算,通过计算实例指出三体船的扭摇力矩可以忽略,剪力和弯矩是成比例的.2.设计方案研究在三体船的研究中,曾有过很多种方案设计,针对舰船,航母,英国伦敦大学曾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以供海军装备部门进行比较选择.第一种是反潜护卫舰.该设计方案提出的设想是用细长的三体船来执行世纪型护卫舰所承担的防卫任务.这一设计引起了英国国防部的浓厚兴趣.其特点是在动力推进系统和直升机在小型舰艇上的布置方面.第二种是近海巡逻艇.在此设计方案中,该三体船重吨,比吨的单体船重,但推进装置所需的功率反而比单体船小.设计人员预测,三体船的单舰建造成本并不比单体船大.该设计的总体布置更加灵活,直升机的布置也更加方便.据估计, 该三体船具有更好的耐波性,在一级海况中,该型三体船的最大持续航速比单体船要高出一节.第三种设计方案是小型航空母舰.本方案是根据防务研究局的要求,按单体船的设计改变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检验未来航空母舰对这种新的设计概念的适应性,这一设计方案不仅在耐波性或推进系统方面,而且在飞行甲板的总体布置以及生存能力方面都显示出优势.其飞行甲板很宽,它可以使飞机的升降装置布置到跑道之外.这表明,三体船型长而宽的特点可以在给定的飞行甲板长度的要求之下,使排水量更小,造价更低廉.第四种设计方案是防空驱逐舰.该设计方案能满足现代防空驱逐舰队的要求.由于其较宽的上层甲板,三体船型的防空驱逐舰在居住舱室和作战空间的布置上显示出更加灵活的优越性.另外,推进装置能以较小的功率产生较大的推进力.第五种设计方案是轻型护卫舰.该研究与一个相似要求的单体船设计相对应, 目的是考察吨的近岸巡逻艇与超过吨的护卫舰之间的设计范围.对于以上这几种设计方案,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稳定性、航速和功率、阻力、推进系统、耐波性、操纵性、结构、生存能力、总体布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进一步选取最佳方案打下了基础.3.技术特征三体船是为适应世纪反潜作战需要而开发的一种新的高性能船舶,它与常规单体排水型船舶相比,具有七大特点.一、隐身性能好三体船的上层建筑低矮平滑,船体暴露部位虽双面体或多面体,四周转角处做成圆弧状可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有较好的雷达隐身性能.机舱排气道布置在主船体与舷侧船体之间,从而减少了红外信号特征.机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较高的位置,加上舷侧体的屏蔽,可减少舰船自身的辐射噪声.二、航行阻力小三体船的主船体长宽比约为,与一般单体船相比狭长许多,这就大大降低了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研究表明,即使带有舷侧船体,三体船航行时的阻力也要比同样大小单体船航行时的阻力小.这就使其在高速航行时,可相应减少主机的输出功率,进而节省燃油.三、上甲板宽阔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船的上甲板非常宽阔,这将为舰船的布置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可使武器和电子设备分散布置,减少了它们彼引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宽大的甲板还使其便于布置更大的直升机起降平台,搭载更多的反潜直升机,从而大大加强舰艇的反潜作战能力.四、生存能力强三体船的主要设备和人员、弹药等均布置在船体内,两侧的舷侧船体可对其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即使在主船体中弹、破损后, 其稳性也超过单体船.同时, 船的动力和操纵还可通过其他船体来实现三体船的主要设备和人员、弹药等均布置在主船体内,两侧的舷船体可对其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即使在主船体中弹、破损后,其稳性也超过单体船.同时,船的动力和操纵还可通过其他船体来实现. 五、适航性改善由于采用发般龙骨、减摇鳍等减摇措施,三体船的升沉、纵摇、横摇等均有所减小.主体与舷侧体间存在一定距离,使相互间的波浪干扰较小.与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相比, 波浪拍击对三体船的影响也较小.六、建造费用低按照常规单体护卫舰一贯采用的正常程序进行估算,三体护卫舰的建造费用比单体舰的建造费用少,总费用包括作战系统低.这是因为三体船型结构使舰的推进系统和电子系统有所简化设备重量的减轻和只采用一根主轴,又使舰相应减少了基座和支撑的重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建造费用.七、改装余地大三体船宽阔的空间,武器、电子设备的布置,还有利于实现模块化,便于今后的现代化改装.同时,加宽三体船的舷侧船体可增加船的稳性,这也为以后的现代化改装提供了余地.4.展望由于高性能三体船在耐波性和稳性方面有较大优势,尤其是高速三体船能够避免双体船的“扭摇”与“急摇”.而国内研究和应用起步比较晚,许多技术还不成熟,理论研究也不是很透彻,国际上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公开发表的文章并不多见,加上该船型的上述较之其它高性能船的明显优势,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军事战略的要求,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得到较详实的水动力实体参数,实现船型优化,建立高性能三体船型的理论预报模型将十分有意义.因此为促进高速三体船的实际应用,应当做进一步研究,如:(1) 开展对实船航速的超高速三体船研究;(2) 采用已有的或新的工程优化方法对高速三体船进行船型优化研究;(3) 以三维面元法开展高速三体船在波浪中的运动研究,并进一步开展高速三体船兴波阻力以及粘性阻力计算方法的研究;(4) 展开高速三体船的军事应用、船体结构和总布置方面的研究.。
高速三体船波浪中运动与增阻CFD计算研究

第 4期 ( 总第 13期 ) 9 Nhomakorabea中
国
造
船
V 1 1 No S r l . 9 ) o. 5 . ei 1 3 4( a No
De. 0 0 c 2 1
21 0 0年 l 月 2
S P HI BUI DI L NG OF CHI NA
文章 编 号 :1 0 —8 2 2 1) 40 0 .0 0 04 8 (0 0 0 .0 11
是 瘦长 的 ,从 而在 高速航 行 时大 幅度 降低 了兴波 阻力 ,容 易获得 较 高 的航 速 ;并可 通过 调整 片体 间的 相对 位置 ,实 现在较 大 的速度 范 围 内,特别 是高速 段 出现 有利 的兴波 干扰 。因而在 兴波 阻力 占较大 比 例 的高速段 , 以三 体船 为代表 的多体 船 的总阻 力会更 小 。
中 图分 类 号 :U 6. 61 3
文献 标识码 :A
0 引 言
多体 船 是指利用 间隔一 定距 离 的三 个或 三个 以上 的瘦 形船 体 ,通过上 部 的强力 构架 连成 一体 的船 舶 。三 体及三 体 以上 的多体船 主要 特 点之一 是 中高速 阻力 性 能优 于 单体船 和双 体船 。 由于每个 船体都
此 外 ,多体船 耐 波性也 要优 于单 体船 。这 是 由于多 体船 横 向比较 宽 ,一方面 提供 了较 宽 的飞行 甲 板和 总布置 的空间 ,另一方 面 也提供 了较 大 的横摇 力臂 ,可 减小 多体 船 的横摇运 动 ;瘦长 的主船 体和
位 于偏 舯后 的侧 片体 ,增加 了多体船 的纵 摇惯 性矩 ,起 到减 纵摇 的作用 ;多体船 也具有 良好 的垂 荡运 动 性能 ;多体船 在波 浪 中 良好 的运 动性 能 ,可使波 浪增 阻较 小 ,从 而可 以实现 波浪 中的 高速 航行 。
三体船随浪中的完整稳性研究

三体船随浪中的完整稳性研究在航海中,船舶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稳定性是指船舶在遇到外部扰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对于三体船这种特殊的船舶形式,其稳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三体船在波浪中的稳定性展开探讨。
一、三体船的基本结构三体船是一种由三个主要船体构成的船舶,通常是两个较小的侧向船体和一个较大的中央船体组成。
这种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一些需要大型载货的船舶。
二、波浪作用下的三体船稳定性在波浪中,船舶会受到波浪的冲击力和摇晃力的作用,而对于三体船来说,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波浪的作用会更为复杂。
一方面,三体船的中央船体会承受更大的波浪力,另一方面,侧向船体会对中央船体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影响整个船舶的稳定性。
三、三体船在波浪中的完整稳定性研究1.理论分析通过对三体船在波浪中的受力分析和动力学建模,可以得到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方程,进而可以计算出船舶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
同时,可以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软件来模拟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情况,以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
2.模型试验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可以进行三体船在波浪水池中的模型试验。
通过在模型水池中模拟不同大小和方向的波浪,观察三体船在波浪中的运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试验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实际海试验最终,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可以进行实际的海试验。
在真实海洋环境下,观察三体船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
通过海试验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船舶在波浪中的实际表现。
四、结论三体船在波浪中的完整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结合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实际海试验来进行全面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船舶在波浪中的受力情况,才能更好地提高船舶的稳定性性能,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这个领域,为船舶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速三体船是一种未来可能实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它能够在空气等介质中实现高速行驶和铁路、公路等传统交通工具无法实现的跨越大面积水域的功能。
高速三体船的结构力学特性研究是实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对高速三体船的力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其结构设计提供科学支持,并为高速三体船的运行、维护和修理提供指导和依据,保障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对其进行力学建模,分析分析其力学特性及其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2、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模型建立
3、高速三体船结构强度计算
4、高速三体船结构稳定性分析
5、高速三体船结构材料选择
四、研究方法
1、建立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模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2、使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工具对高速三体船结构进行二次开发及数值计算;
3、借助Matlab等编程软件建立高速三体船结构的力学模型和计算程序。
五、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年:开展对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的分析,完成力学建模工作;
第二年:使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对高速三体船结构建立二次开发与数值计算,并进行结构强度计算;
第三年:借助计算机编程软件建立高速三体船结构的力学模型和计算程序,并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
六、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对高速三体船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预期能够为高速三体船的结构设计提供科学支持,进一步明确高速三体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需满足的要求,为高速三体船的运行、维护和修理提供指导和依据,保障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小水线面三体船初探

小水线面三体船初探班级20080112学号2008011229姓名陶伯政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高性能船舶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小水线面三体船方面,主要集中在细长型小水线面三体船(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及小水线面小水线面三体船上。
随着人们对船舶的稳性、耐波性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小水线面三体船作为一种高性能新船型,正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由于其独特的船型、优良的性能及在主要技术性能方面的诸多优势,小水线面三体船必将在军用、民用市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速三体船小水线面三体船一、发展概况当代小水线面三体船的研究己有30多年的历程,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细长型)的研究才取得了较大发展.这期间国内外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细长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动力理论、模型试验、船型优化以及概念设计等方面,也有少量关于结构强度方面的文献。
小水线面三体船其水下部分是由一个主船体和两个小侧体组成的,两个侧体一般对称地摆放在主船体的两侧,三个船体均为细长船体,通过连接桥将主体和两个侧体连接成一体。
图1.1 小水线面三体船中横剖面图1.2 小水线面三体船局部模型国内的小水线面三体船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国内在小水线面小水线面三体船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阻力研究和试验。
一批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为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通过模拟或是模型探索性研究小水线面三体船的耐波阻力,操纵性。
而在抗沉性、材料,前沿技术方面限于各种原因而研究较少。
下图1.3为我校设计制作的细长型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模型。
图1.3 高速小水线面三体船模型试验如图1.5 为瑞典QinetiQ公司和OTG公司设计的Tri/SWA TH模型图。
图1.4 Tri/SWA TH模型图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己经出现了多艘小水线面三体船型的实船。
2000年5月6日,英国海军一艘名为“海神”号(RVTriton)的三体试验舰建成并顺利下水,三体舰船第一次从纸上浮到海上。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高速三体船研发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高速三体船研发设计项目概述
三体船型是具有高速、高耐波性、甲板面积大、节能减排等等多种优异性能的新船型,被认为是新世纪高性能船舶的一种前瞻性、更新换代船型;各先进国家正研制及使用多种用于水面高速运输、渡轮等三体军民用船舶。
本项目突破了此种非常规船型的技术难点,自行研发了用于三体船型主要水动力学性能和结构力学性能预报分析和三体船型的优化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和相应软件,并实际应用于实用三体船型的研制;例如本项目组运用该技术成果,参与我国著名船舶研究设计所共同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批三体搜救艇。
该项目成果获2011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成熟情况
该技术成熟,可用于实用三体船型研制开发。
应用范围
可应用于三体船船型的阻力、耐波性能、结构性能的预报分析,三体船型的设计辅助优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市场和效益。
高速三体船的水动力学和船型研究新进展

水量 一般 不超 过 主船体 排水量 或 总排水 量 的 1% , 常采用 箱 型支柱 结构连 接 主船体 和侧 体形 成完 整 0 通
WANG Z o g LU a - ig Z h n , Xio p n , HAN i- i Jn l n
(oeeo N vl rh etr adP w rN vl n .f nier gWua 3 0 3 C i ) C lg aa Acic e n o e, aaU i o g ei , hn4 03 , hn l f t u v E n n a
s p ma uv r bi t hi ne e a l y i
1 引 言
三 体船 型 的研究 备 受关 注 , 年来 又有 新 的进展 。由一个 中体( 近 也称 为主船 体 , i u1 Ma h l 和两个 小 n )
侧 体 ( 称 为辅 船 体 、 体 ,ur gr) 成 的 三体 船 如 图 1所 示 , 当代 三体 船 型 片体 布 局 的 主流 型 也 侧 o tges构 i 是 式【 ” 。作 为主要 的船 型几 何特 征 , 主船 体 LB通 常在 1 / 2至 l 间 , 8之 侧体 较 主船 体还 要 细长 ; 体 的排 侧
三体船阻力性能的模型系列试验研究

c n e — u ldip a e n a is e t rh l s l c me tr to .Ba e n t e u t h h r c e sis o e i u lr ssa c H V S a d t e C B. s d o her s ls,t e c a a tr tc fr sd a e it n e C I E n h O i p n n s o rma a e it n ewe e a ay e o e t fti r n r ssa c r n lz d.On t e b sso e e c mp rs ns u e fi f n ef rt e c n iu h a i ft s o a o ,r l so n ue c h o f - h i l o g r to ain ̄p r mee s,i a to u rg e s e t 卜h l ds l c me tr to n O o r e e i e aa tr mp c f0 tig r/c ne u l ip a e n ais a d S n we e d tr n d.Th s e h m e e s tt e a u to n ef r n e t ee p ce r m v - kngb t e h u l.F o t i her s hi o a r g c u d mo n fi tre e c o b x e t d fo wa e ma i ewe n t e h ls r m hs,t e u ngt tld a o l b umma z d.Op i m le n t e rc n g r to n a g fd s l c me tr t swe e p o s d.Th e es i r e tmu atr ai s f o f u ainsa d a r n e o ip a e n ai r r po e v o i o er・ s hso h s rs a c y b fs me g i a e i h e in o rma a . u ft i e e r h ma e o o d nc n t e d sg ft u i r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2005年4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0FNAVALUNIVERSITYoFENGINEERINGV01.17No.2Apr.2005文章编号:l009—3486(2005)02—0043一06高速三体船研究综述卢晓平,郦云,董祖舜(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湖北武汉430033)摘要:从水动力理论、模型试验和船型优化等方面对高速三体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高速三体船的应用前景,归纳评述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和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这种新船型的若干研究方向.关键词:船舶水动力;三体船;模型试验;船型优化中图分类号:U674.951文献标识码:AAresearChsummaryonhighspeedtrimaranLUXiao—ping,LIYun,DONGZu—shun(CollegeofNavalArchitectureandPower,NavalUniv.ofEngineering,Wuhan430033,China)Abstract:Asummaryontheresearchprogressofthehighspeedtrimaranismade,whichcontains3partssuchasthehydrodynamicresearch,modeltestandshipformoptimization,andsomeresearchsubjectsaboutthisnewshipformareputforward.Keywords:shiphydrodynamics;trimaran;shipmodeltest;shipformoptimization近年来,特种排水型高性能船型的研究趋于活跃,如深V型船、小水线面双体船以及穿浪双体船等都是研究和实用较多的船型,还有一种新船型高速三体船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高速三体船水下部分由中体(主船体)和两个小侧体(辅船体)组成,3个船体均为细长片体,中体比普通单体船更加瘦长(L/B大约在12到18之间),侧体排水量不超过中体排水量的10%,连接桥将侧体与中体连接成一体.这种船型构造使高速三体船的兴波阻力小,2个侧第2期卢晓平等:高速三体船研究综述二堑:表示3个船体各自的科钦函数.此外,文献[5]还通过薄船理论求解主体和侧体的波谱函数进而获得三体船的兴波阻力.文献[6]则基于Noblesse的新细长体理论‘73保留水线积分,且引入限制系数保证基元波波陡有上限.除上述线性兴波阻力理论外,国外也有人采用非线性理论方法处理三体船兴波问题,其中大都采用是Rankine源方法,如文献[8,9]分别用Kim提出的改进的Dawson型[103方法对20ooot和2500t的概念设计船进行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大体一致.也有文献[11]采用波形分析中的纵切法计算高速三体船的波形阻力.上述各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偏差不大,但其准确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作者认为从算法结构上说,线性兴波阻力理论计算公式较为简洁,便于发展为船型优化方法,而阻力的预报则可考虑采用非线性兴波阻力理论方法,并按“1+K”法计算粘性阻力,而K的确定方法有待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似乎比单体船复杂.1.2耐波性研究国内外高速三体船耐波性理论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意大利对高速三体船的横摇运动理论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12],其片体取为Wiglley船型,理论模型是假设在高速三体船横摇过程中主船体如单体船一样作横摇运动,而两小侧体则伴随着作升沉运动.从物理概念上说这种理论模型与高速三体船实际的横摇运动是较为接近的,其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亦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英国对高速三体船在波浪中的运动与波浪载荷进行了理论研究[13。
,采用了三维脉动源、三维移动脉动源、三维脉动源与水弹性理论结合等3种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据称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三维移动脉动源方法更适用于高速三体船.在国内,上海船舶科学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对三体船的耐波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从定性上来讲,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船侧体的存在可以增大横摇阻尼,以有效地控制三体船的横摇幅值,国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文献[14]以模型横摇试验得到的衰减曲线为基础,根据Bass和Haddara提出的线性加平方的能量法估算横摇阻尼系数,并用于对三体船的横摇运动特征的分析和预报,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比表明,在摇幅很小和高速运动状态下,用线性方法进行三体船横摇运动预报是可行的.与国外文献[13]的研究方向相近,本文作者在文献[15]中进行了将三维移动脉动源方法用于高速三体船纵摇与升沉理论预报的探讨,数值计算中采用的片体形状为几何相似的双向抛物线船形(一种We91ley船形),坐标系与试算单元划分如图2、3所示,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三维移动脉动源方法用于高速三体船纵摇与升沉理论预报的可行性.国内还有文献[16]将2.5维方法用于高速三体船的耐波性预报,并将计算结果与切片法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2.5维方法对在规则波(正弦波)中高速迎浪运动的多体船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所谓2.5维方法,如文献[16]所述,就是采用三维自由面条件与二维控制方程作为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如前所述,定性上说高速三体船可以避免双体船的“扭摇”与“急摇”现象,但高速三体船与双体船耐波性对比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加强.图2双向抛物线船型坐标系图3单元划分总的来说高速三体船的耐波性具有优势,但高速三体船的耐波性理论研究应进一步加强,需研究的问题包括高速三体船与双体船和单体船耐波性的比较,以及耐波性理论计算方法的研究,本文认为计入非线性影响的三维面元法用于高速三体船耐波性计算较为适宜,可视为发展方向.1.3稳性研究三体船的稳性由侧体带来的水线面惯性矩增加来保证.文献[17]推导了三体船的复原力矩计算公式,研究表明三体船的横稳性主要受到侧体跨距和排水量的影响,一个远离中体的侧体与一个靠近中体工程大学学报第17卷.46.海军的较大侧体对稳性的影响是一致的,应当通过改变侧体尺度和横向跨度的调节以满足初稳性高和大倾角稳性的要求,并要采用合适的侧体设计以避免因横摇时一侧片体出水面而引起静稳性曲线突变.研究结果还显示,三体船能够在克服双体船横摇性能不好的缺陷的同时获得较大初稳性,而增大跨距对改善初稳性起决定作用.尽管如此,三体船的稳性研究总的来说还较为薄弱,作者认为,各种三体船稳性规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和计算程序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2高速三体船模型试验研究进展模型试验方法本身是研究船型及其水动力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此外,三体船作为一种新船型,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要与模型试验或实船试验结果互相比较验证.从国内外至今发表的文献看,高速三体船的模型试验主要集中在阻力试验和耐波性试验研究2个方面.文献[18,19]通过研究指出,三体船主体和侧体之间的散波干扰较为明显,主体和侧体之间的狭窄水域内的水波多次反射、叠加,因此船波相当复杂,使得兴波干扰情况也比较复杂.通过模型试验可以对片体之间的兴波干扰情况进行研究,将总阻力分解为“无干扰阻力”和“干扰阻力”2部分.“无干扰阻力”即为主体和2个侧体的单体阻力总和;总阻力通过模型试验得到.根据Froude换算法,阻力分为摩擦阻力和剩余阻力2部分,将总阻力和“无干扰阻力”中的试验值扣除相应的摩擦阻力成分,再进行无因次化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到干扰阻力系数.对某一片体形状的三体船模型试验研究表明,不同侧体位置干扰阻力系数的趋势有所不同[4’18’2引.另外,一般的研究表明模型试验得到的片体干扰阻力规律总体上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可对比性.据高速三体船模型阻力预报实船总阻力可以采用工程中常用的Froude法和ITTC-78法.文献[21]显示,对高速三体船而言,当F。
一0.7~1.0时,Froude法要比ITTC-78法为优,因为在该范围内,前者几乎不存在尺度效应问题,而后者缩尺比为10的船模要比缩尺比为20的船模的兴波阻力大10%;而当F。
<0.6时,则有相反结论,因为Froude法在该范围内有较大尺度效应,而采用ITTC一78法可以消除部分尺度效应.作者认为这2种换算方法可以统一表示为“1+K”法,只不过其中的形状因子K应取为与F。
有关的参数,事实上Froude法即相应于在“1+j(”法中K取为1,不难推知K的数值应随F。
增大而减小.众所周知,根据静水中的自由横摇试验记录的自由横摇衰减曲线可以得到三体船的线性横摇衰减系数,进而求出横摇阻尼系数;通过船模在规则波中的零速横摇试验和迎浪试验的测量数据可以换算得到实船在规则波中的横摇、纵摇、垂荡和阻力增加频率响应曲线.基于上述耐波性试验的基本原理,国内文献[14]的高速三体船模型耐波性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在三体船自由横摇初始时,非线性阻尼项为阻尼主要成分,随着横摇逐渐衰减,非线性项逐渐减小;在低速时,阻尼非线性较明显,随着航速增加,阻尼非线性作用逐渐减弱,线性阻尼成为主要成分;非线性方法等效线性化和线性方法的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都比较吻合;侧体横向位置对横摇阻尼有明显影响,横向间距增大时,横摇阻尼也随之迅速增大,横摇衰减加快;布置在侧体内侧舭部的舭龙骨对横摇阻尼有显著影响(见表1);随着航速增加,横摇阻尼显著增大,横摇摇幅显著减小.另外,国内文献[22]的研究则表明,高速三体船的纵摇与升沉幅值也可以得到显著减小.国外文献[-11,12]也对高速三体船的耐波性进行了初步的、常规的模型试验研究,国外这方面,的工作还可见文献[19]的报导.在高速三体船耐波性模型试验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相差并不显著.表1三体船零速横摇运动统计特性作者认为高速三体船阻力和耐波性的模型试验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目前的阻力和耐波.48.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第17卷量长度系数和宽吃水比等参数的影响.综合侧体各几何参数的影响可知:侧体排水量长度系数、宽吃水比以及纵向位置对阻力性能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随着F。
的增大,经位置优化后的侧体排水量长度系数逐渐减小,但宽吃水比保持在0.4左右.需说明的是,文献[20]所得上述初步定性结果计人了侧体主尺度的变化会对摩擦阻力的影响.至于侧体形状的优化问题,文献[9]在对内凸(inboard)、对称(symmetry)和外凸(outboard)3种形状下的阻力性能研究后发现对称形状的侧体阻力性能最优.此外,关于侧体形状优化设计的文献就不多见了。
总而言之,国内外在高速三体船片体布局的优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而各片体船型优化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了.作者认为片体布局与片体船形的优化研究都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可以将当今兴波阻力理论研究成果与当今工程优化理论相结合建立高速三体船船型优化设计方法.4结论与展望4.1结论高速三体船近10年来备受关注,一般认为在相同排水量时其总体性能优于单体船和双体船,有广阔的军用、民用前景,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低速段三体船阻力性能并没有优势;但在高速段(Fn—o.6~1.o)时,高速三体船相对单体船或双体船具有明显优势.(2)在耐波性和稳性方面高速三体船一般也有较大优势,尤其是高速三体船能够避免双体船的“扭摇”与“急摇”.4.2展望为促进高速三体船的实际应用,也有不少课题需进一步研究,如:(1)开展对相应于45~60kn实船航速的超高速三体船研究;(2)采用已有的或新的工程优化方法对高速三体船进行片体布局与船型优化研究;(3)以三维面元法开展高速三体船在波浪中的运动研究,并进一步开展高速三体船兴波阻力以及粘性阻力计算方法的研究;(4)展开高速三体船的军事应用、船体结构和总布置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CoppolaT.Thedesignoftrimaranships:generalreviewandpracticalstructuralanalysis[A].PRADS[C].Shanghai:ElseviorScienceLtd.,2001.YangC,NoblesseF,LohnerR,eta1.PracticalCFDapplicationstodesignofwavecancellationmultihullship[A].23thSymposiumonNavalHydrodynamics[C].DeReuil,2000.TakaradaN.R&Doffldisplacementtypehighspeedship(parts2.resistanceandpropulsion)[A].Fast’93[C].Yokohama,1993.卢晓平,潘雨村.高速三体船兴波阻力与片体布局优化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19(3):347—354.李培勇,裘泳铭,顾敏童,等.超细长三体船阻力计算研究[J].舰船工程,2002,(11):10一12.韩开佳,黄德波.三体船的兴波阻力计算[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0,21(2):6~10.NoblesseF.Aslender-shiptheoryofwaveresistance/-j].JournalofShipResearch,1987,27:13—33.张亚萍译,严保兴校.三体船型的功率特性[J].国外舰船工程,2002,(4):1—5.KangKJ.Hullformdevelopmentandpowering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forfl2500tonclasstrimaran[A].PRADS[c].Shanghai:ElseviorScienceLtd.,2001.(下转第52页)]]]]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