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简介济慈简介济慈的代表作品

合集下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后父母先后去世,由保护人安排学医,当过医生的学徒、助手。

1816年始发表诗歌,继之放弃学医,决心从事文学创作。

他一生穷困,不满于英国现状,曾加入以亨特为首的激进民主集团。

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在罗马去世。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诗作大都是赞美大自然的和谐,向往古代希腊的艺术美,其精华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是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济慈在创作中形成了许多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这些见解散见于他的《书信集》和《赫坡里昂》等诗作中。

其中著名的是“消极能力”(原文为negative capacity,又译“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济慈的艺术思想的主要倾向是偏重直觉而轻视理性。

他说:“我宁要充满感受的生活,而不要充满思索的生活”。

所谓的“消极能力”是他为表述自己的思想见解而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

他认为,一位大诗人应该具备“压倒其它一切的考虑”,或“取消一切的考虑”的“美感”能力,“能够处于含糊不定、神秘疑问之中”,而不急于去“追寻事实和道理”。

这种“消极能力”实际就是凭借直觉感受的审美想象力。

济慈把这种能力看成是取得文学上的成就的品质,并认为莎士比亚就具有这种品质。

在他看来,纯粹的理性和道义感“只欣赏真理和德性”,而“想象力喜欢威力和强烈的兴奋,同时也喜欢真理、德性和正义”,因此想象“能创造本质的美”,“想象所攫取的美必然是真实的”,想象就是“真实”。

诗人就是要靠想象实现对“永恒世界”之美的观照,亦即实现对真美合一的“纯美”的创造。

藉此,他提出自己的诗歌创作原则:以美妙的夸张夺人;诗美的创造应如日出日落、树叶发芽一样自然;诗的创作“不能依靠法则和公式,只能依靠感受和敏感本身”。

济慈的诗歌

济慈的诗歌

济慈的诗歌引言济慈(John Keats)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富盛名的一位。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美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济慈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爱情、美和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探索,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诗意。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济慈的诗歌作品,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

济慈的生平简介济慈于1795年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失去了父母,由其监护人抚养长大。

他在学校学习医学,但对诗歌的热爱促使他抛弃了医学事业,专注于写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原头脑草地》于1817年出版,但并未获得较大成功。

然而,他的第二本诗集《超度也是快乐的》(1818年)以及《夏天的女神》(1819年)让他成为当时备受欢迎的诗人。

济慈的诗歌创作风格1. 浪漫主义情感表达济慈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他深情地抒发了对自然、爱情、艺术和死亡的深刻感受。

例如,在他的诗歌《秋日边缘》中,他用美丽的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感伤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2. 精致的诗意和鲜明的意象济慈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诗意和鲜明的意象,他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

例如,在他的诗歌《吟游诗人》中,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创作过程和内心体验,营造出一种纯粹的诗歌氛围。

3. 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济慈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渴望。

在他的诗歌《杜鹃》中,他用丰富的形象和感性的语言展示了杜鹃鸟的美丽和自由。

济慈的代表作品分析1. 《超度也是快乐的》《超度也是快乐的》是济慈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其中最著名的是《恒河之歌》,这篇诗描绘了一个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以及对生命和灵魂永恒性的思考。

此外,《洞窟的神圣叙事》和《聚会证言》等诗篇也展示了他对生命和人类经验的深入思考。

2. 《夏天的女神》《夏天的女神》是济慈最后的诗歌集,也是他最富有成就的作品之一。

约翰·济慈简介

约翰·济慈简介

约翰·济慈简介外国诗两首分析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在诗人的联想中,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是诗人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夜》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

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虽不言静而静自现。

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

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济慈的诗歌

济慈的诗歌

济慈的诗歌济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也是19世纪初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主题涉及爱情、美、死亡、艺术、自然等广泛领域,情感深沉,语言华美,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下面是济慈的一些著名诗歌:1.《秋日颂歌》(Ode to Autumn)季节的更替,仿佛是自然万物的一场交响乐。

在这首诗中,济慈用美丽的自然景象描绘出秋天的壮丽和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感怀。

“季节一年又一年更替,青春易逝,花开花落无常,唯有秋天,收获的季节,最值得歌颂。

”2.《致一只夜莺》(Ode to a Nightingale)这首诗歌是济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夜莺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和永恒的追求,同时也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有限性。

“离开世俗的束缚,我要沉浸在你的歌声中,和你一起飞翔,直达美和永恒的彼岸。

”3.《美女肖像》(The Eve of St. Agnes)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人热切追求他梦想中的女孩。

诗歌以浪漫主义的方式描绘了爱情和美的永恒追求。

"她——美如天仙,飘逸如矫健的鹤鸣;她——悠然自在,安静如法国列车的轻盈声音;她——尤为美丽,就像一束烈火,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

"4.《没人欣赏槲寄生的美》(No One so Much as You)这首短篇诗歌向爱情献上了赞美。

济慈用槲寄生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美和爱情时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最后,他呼吁对方在彼此的爱情中寻找安宁和幸福。

“我多少次战胜了痛苦,才得到你的爱,而你的美,却久经考验,在冬季里颤栗,在春天里任由风儿吹拂,可没有人欣赏它的存在。

”5.《翻译是译不出来的》(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这首诗是济慈的一首短诗,它描述了济慈第一次读到莎士比亚的诗歌的感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John Keats)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也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济慈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致秋天》(To Autumn):
季节的女王!田园绮丽的女王!
灰色月就在你露头的茂盛之后
皮融了你纯洁的银微亮,
我们感受着正在冻结的日子,
天空中的胭脂少于平常,
而鸟儿在树梢歌唱的时候,
携着丰满中年的喉咙在露水闪耀;
惊人瞬间的桃色河流,
石榴撕开,苔藓遭到抨击,
石榴闪亮,半成熟的葡萄红彤彤,
南瓜成熟的一半隐藏在溪中,
尽管在看见前一秒,
即使她已经多次睡去,
还挂着斧痕的小卖部遥远地骑行。

暮春回忆如小溪般,泼洒清净,
或像夏日的美景——弥漫的金光;
苹果上大声呼喊的自由,
或是一棵树上树无聊的嘈杂
挂满你阳光引导走动,
或是初次目睹百合风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季节和大自然的变迁。

济慈运
用了丰富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景象。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感受,被认为是济慈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诗人济慈的诗歌介绍

诗人济慈的诗歌介绍

诗人济慈的诗歌介绍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诗歌的神童”。

他的诗歌多采用自然题材,充满激情和美感。

以下是济慈的几首代表诗歌(中文+英文):1、《秋日田园》季节转换,一切都在变化。

日夜不止,光阴如梭。

秋日的芜菁在田野里茁壮成长,丝绸状的玉米、金黄色的小麦,灵芝、蘑菇在枯草丛中生长,松鼠挥舞着尾巴狂奔,芦花舞动在水塘里,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2、《樱桃之歌》樱桃在阳光下蹦跳着,穿过田野,穿过林间,那光彩照人的笑容,是如此的纯粹和美好。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她变了一个样,她用她的美丽和活力,点亮了整个世界的色彩。

3、《诗人的叹息》人生的旅途如同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在途中哭过、笑过、感到幸福、悲伤。

时间会嫌我们年轻、会让我们老去,但我们要学会把握现在,用诗歌记录下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在心中埋下一颗丰盈的种子,让它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越来越美好。

4、《当时光消逝时》当时光消逝时,寂静无声,如醉如梦。

一切都在变化,风吹过,绿叶纷飞,阳光照耀下,花儿娇艳欲滴。

我们的青春也在流逝,岁月不停驻足,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用诗歌记录下它们的美好。

5、《飞舞的蝴蝶》飞舞的蝴蝶,快乐而自由,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身披五彩斑斓的羽翼,如同流动着滚烫的绒花。

纷飞的花瓣,似天堂的精灵,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舞动翅膀,翩翩起舞,它们的美丽,是大自然的礼物。

6、《溪流慢歌》溪流快乐地流淌着,清新的水滴远去,流动的水面上,掀起层层涟漪,慢悠悠地流淌着,漫不经心地流淌着,似乎在讲述自然的妙处。

我们在这里静静地等待,在流水潺潺的声音中,静静感受生命的意义。

7、《不能弥补的损失》时间是肆无忌惮的流失,无法弥补我们已经失去的,如同在黑夜中寻找曙光,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悲伤。

友情并非那么容易得到,缘份也并不是无限的延续,过往的事情时常在脑海中翻腾,深深地打动着心扉。

8、《草地上的阳光》草地上的阳光把一切都照耀得那么美好,在这片草地中,人们欢笑、嬉戏,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着,欢唱着生命的美妙。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原创版】目录1.济慈的十四行诗概述2.济慈最经典的十四行诗《灿烂的星》3.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济慈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成就5.济慈十四行诗的艺术特色正文一、济慈的十四行诗概述济慈,全名约翰·济慈,是英国 19 世纪初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生涯虽然短暂,但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济慈最经典的诗歌作品之一便是他的十四行诗,这些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济慈最经典的十四行诗《灿烂的星》《灿烂的星》是济慈最著名的一首十四行诗,诗歌通过璀璨的星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坚定、永恒爱情的渴望。

诗中,济慈祈求像星辰一样坚定,但又不愿意孤独地在夜空闪烁,他更希望枕卧在爱人的酥胸,永远感受她的温柔和心跳。

三、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灿烂的星》的主题是爱情,诗人通过对比星辰的坚定和永恒,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同时,诗中对爱人酥胸的描绘,展现了济慈对爱情的炽热和真挚。

这种深情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感。

四、济慈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成就济慈在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 180 余首诗歌。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济慈的诗歌在当代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他的作品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一。

五、济慈十四行诗的艺术特色济慈的十四行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如严格的格律、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言等。

这些特点使得济慈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济慈的诗歌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性,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之,济慈的十四行诗是他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通过璀璨的星辰背景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坚定、永恒爱情的渴望。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英国的浪漫时期是英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是这个时期六大诗人中出生最晚却最早过世的一个,他在短短数年的创作生涯里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

济慈的父亲汤玛斯‧济慈是英国伦敦一家酒馆马房的领班,他和酒馆老板的女儿简妮斯结婚,继承酒馆的产业,济慈出生于公元一七九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是家中的长子,他有三个弟弟,乔治、汤姆和爱德华(三岁时早夭),以及一个妹妹芬妮,济慈和弟妹的感情都非常好。

济慈七岁时和弟弟进入当时颇有名气的约翰‧克拉克私立学校就读,八岁时父亲不幸从马背上跌落而摔死,两个月后母亲改嫁,并跟着新婚丈夫离开,济慈和三个弟妹不得已搬去和外祖父母同住,十三岁时,母亲染上肺痨回家静养,济慈尽心照顾,但隔年他母亲仍不治病逝。

济慈在私立学校求学的阶段受到学风自由的影响,因而培养出独立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和校长的儿子查尔斯结交,查尔斯足足比济慈大了八岁,他是济慈文学的启蒙老师,他引导济慈阅读文学,并将李‧杭特的文学圈介绍给济慈听。

济慈求学时以好打架出名,他从不轻易低头,有一次他因为弟弟乔治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攻击一名学校的老师。

济慈的外祖母留给济慈和他的弟妹八千英镑,但由于其它家族成员诉讼以争夺遗产,济慈一直到死都没办法获得这笔钱,经济拮据是济慈毕生的梦魇,也因为如此,济慈十五岁时在监护人理查‧阿贝的同意之下离开私立学校,转当外科医师兼药剂师汤玛斯‧汉蒙得的学徒。

一八一四年,济慈十八岁时完成了生平的第一首诗〈斯宾赛的模仿〉,但他的创作生涯仍未正式开始,他在十九岁时进入伦敦盖斯医院就读,第二年他就成功地当上药剂师,可是创作的欲望在济慈的体内萌芽,过了没多久,济慈不顾监护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从事诗歌创作,济慈就以他文字工作微薄的收入扛起家庭开支的重担,而弟弟乔治和妻子移居美国投资失利更是让济慈一家的经济问题雪上加霜。

一八一八年对济慈来说是难熬的一年,首先是他出版了气势磅礡的四千行长诗《恩弟米恩》,在这首长诗中济慈对古典希腊罗马神话的喜爱与想象力获得充分的发挥,但是这首长诗却受到当时评论家的严厉批判,《评论季刊》、《布雷克伍得杂志》等期刊都登文攻击济慈的《恩弟米恩》,除此之外,济慈的小弟汤姆肺痨病重,济慈悉心照料直到汤姆病逝,而其实济慈自己也受到病魔的染指,贫穷、疾病和得不到认同折磨济慈的身心,但济慈并未被打垮,他反省分析自己长诗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开始从事他另一部杰作《海披里恩》,也是在那困厄的一年,济慈认识了他一生的挚爱芬妮‧布朗,她们彼此相知相爱,次年两人便订婚,可是济慈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家里的经济也一直无法改善,在不愿意拖累芬妮‧布朗的情况下,济慈打算和她解除婚约,但善良的芬妮不愿意弃济慈而去,她一直陪在济慈身边照顾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慈简介-济慈简介济慈的代表作
品。

一、济慈的代表作品是——《恩底弥翁》。

二、恩底弥翁:
恩底弥翁(古希腊语: Ἐνδυμίων, Endymiōn),又译安狄明(此译名出自《斐多篇》),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牧羊人。

卡吕刻(Calyce)与厄利斯国王埃特利俄斯之子,一说为宙斯(Zeus)之子。

恩底弥翁最著名的传说是与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的恋情,最后恩底弥翁处于长眠,永葆青春,每夜在睡梦中与塞勒涅相会(恩底弥翁的美梦)。

三、关于恩底弥翁:
希腊神话中关于恩底弥翁身份的说法较多,为厄利斯国王,带领埃俄利亚人从特剌刻来到厄利斯,并在此建国筑成,与一个仙女结婚,生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据伪阿波罗多洛斯(《书库》)说,恩底弥翁是卡吕刻(Calyce)与厄利斯国王埃特利俄斯(Aethlius)之子,另一说为众神之王宙斯(Zeus)之子,又有根据史料认为恩底弥翁是来自卡里亚(Caria)的牧羊人。

老普林尼则认为恩底弥翁是第一个观察月亮运行轨迹的人,并用此说来解释恩底弥翁与月亮女神每夜的相会。

四、传说:
恩底弥翁是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牧羊人,他在小亚细亚的拉特摩斯山(Mount Latmus)牧羊。

济慈简介他住在一幽静明媚的山谷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有时,当羊群在四周茂盛的草地上逍遥自在地吃草时,他就在草地上沉睡,丝毫不受人世间悲伤与忧虑的侵扰。

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当塞勒涅驾
着马车穿越天空时,无意中看到一位漂亮青年正在下面静谧的山谷中睡觉。

她芳心荡漾,对他充满爱慕之情。

她从月亮马车中滑翔而下,匆忙而深情地偷吻了一下他的脸,甚至当熟睡中的恩底弥翁睁开双眼看到仙女时,也有点神魂颠倒。

但眼前的一切很快消失,以致他误认为这是一场梦幻。

每天夜间,塞勒涅都从空中飘下偷吻熟睡中的牧羊人。

然而女神偶尔一次的失职引起了主神宙斯的注意。

众神与人类之父决定永远清除人间对女神的诱惑。

济慈简介他将恩底弥翁召到身边令他作出选择:任何形式的死亡;或者在永远的梦幻中青春永在。

牧羊人选择了后者。

(另一说为月神请求宙斯让恩底弥翁长眠并永葆青春)他永眠在拉特摩斯山上。

每晚月亮女神怀着悲哀的心情看望他,吻他。

五、约翰·济慈简介: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
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