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重磅-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解析版).ppt

重磅-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解析版).ppt
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一、形象、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 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 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 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软” 字应从感觉方面入手,再赏析它的表达内容;“涌”字是动词, 可从修辞上赏析它的描写内容。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 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 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 诗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能力层级 为D(鉴赏评价)。要在对全诗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人 物的形象,尤其要准确地赏析出人物的特点。如从“只知逐胜 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可看出“心境悠闲”,从“只爱东 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可看出“陶醉自然”等。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诗鉴赏三技之二鉴赏意象课件 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诗鉴赏三技之二鉴赏意象课件 新

[演练体悟] 2.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 它们在诗歌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上面5个意象中任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答案 (示例)雁:乡思(信使) 柳:别情(送别) 菊:淡泊(清高、纯洁等) 竹:虚心(高风亮节、正直等) 莲:怜爱(洁身自好、清纯、君子等)(任 选其三)
解析 答案
答案
(2)从上面5个意象中任取1个,结合古代诗歌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 和作用。 答案 (示例)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之句。“柳”谐音“留”,因此总以柳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柳的特点是缠绵飘动,它垂下的枝条如离人挥别的手。作用:《诗经》 中,借对昔日别离之时杨柳依依的情景描绘,抒发作者的不舍与依恋; 借柳写离情,不仅使表达更为含蓄,而且使离情因景物的衬托更显含蓄, 更显哀婉真挚。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 洁的品格和节操。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意象的含义,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该题考查的 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 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 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古诗鉴赏三技之二 鉴赏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 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即作者的情思。诗歌意 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 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 “梅”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 “蝉”则是“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及解析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及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考点讲座系列(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诗歌鉴赏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4.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BE【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2、五柳 ——隐者的代称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第十四页,共20页。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xiùcai)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⑵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了作者的乡“念”,继而夕阳下山回光返 照的情景唤起了作者的迟暮之“惊”,正是这客中久滞、思乡情切 与年华渐老、感时伤逝让作者惆怅不已。
第七页,共20页。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 抒发(shūfā)感慨)
1、菊花(jú—h—uā素) 雅淡泊的形象,坚强的品格,清高(qīnggāo)的气
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答:理由有(1)行程顺畅,交通便利;(2)相距不远, 一座青山之隔;(3)明月相照,两心相牵。本诗表达了 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感情基调(jīdiào)比较豁达、乐观。
第十九页,共20页。
谢谢(xiè xie)指导
再见
第二十页,共20页。
2、鸿雁 ——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3、捣衣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第四页,共20页。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 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 噪自纷纷。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形象。作者要通 过这一意象表达(biǎodá)何种情感?试作简 要答分案析:作。者其实是以孤雁来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漂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考点链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单元涉及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生活在南宋。

柳永擅长以纤细婉丽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但他常常能把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经历和仕途蹭蹬的情感体验融入词中。

他知音晓律,其词韵律谐婉,俚俗自然。

苏轼作词摒弃了裁红剪翠,坦言自我,自然形成一种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

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悲痛与愤怒,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

李清照作词善于出新,造语奇妙,化俗为雅。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明确常用的表达技巧,具体如下: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 记叙:多用于叙事诗描写:正与侧 虚实 动静 表里 细节 白描 点面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 托物 寄人 寓事议论:多用于点明主旨2.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对比 想象与联想 渲染与烘托 抑扬 用典3.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比拟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复 排比4.结构技巧:开头 结尾 线索 过渡 铺垫 照应 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四个秘方”1.熟知相关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准确把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

2.明确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

3.抓住典型手法。

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

4.突出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试题如何审题和答题(一)审题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五审”,一审题型(明考型——点明某种技巧鉴赏,暗考型——只说表达技巧而不说哪一种),二审区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五审答法(是只判断还是分析鉴赏)。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含解析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往)高考语文答题的注意事项一、开考前5分钟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

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

这样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前40分钟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10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

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三、开考后40--90分钟1.第四、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2020版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版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挚情的呼唤[单元导读] 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

”“挚情的呼唤”这一诗歌追求首先表现为构筑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真挚的亲情。

它们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细节,或是分别,或是葬歌,或是日暮时分的农家生活,或是献诗,或是农家劳作,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展示了新诗在表达现代人感情方面的抒情技巧和抒情风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学习中,要充分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

《贺新郎》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抒写了为国家大业而舍儿女私情的奉献精神。

《也许——葬歌》在表达了痛失爱女的悲情的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

《一个小农家的暮》以一个小农家的日暮生活场景抒发了对祖国深情的眷恋。

《秋歌——给暖暖》表达了对美好、温暖人生的信心和怀恋。

《妈妈》是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关照中国贫苦地区的母亲们的生命状态。

贺新郎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一生著述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2.背景探寻这首词作于1923年11月至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

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于1922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

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2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2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课话题——直面人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李白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生悲;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表现了李白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但是我们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在李白的思想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族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这也是他直面人生的表现。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史秋捡从出生起,就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不会叫一声妈妈。

12岁时,有一天,在电视里,他看到一个节目——交际舞比赛,那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人,飞进了他孤独寂静的心灵,从此他爱上了舞蹈。

他参加了舞蹈培训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真正地涉足舞蹈世界,他才发现想要破茧而出,必须经历化蛹为蝶的痛苦。

同样是跳舞,在别人眼里只要跟着老师的动作,抓住音乐的节奏,表达出舞蹈与音乐共同传递的情感,就可以了。

可是,他不同,他比别人少了两样东西——嘴巴和耳朵。

下了课他借助懂哑语的老师跟教练交流。

听不到声音,他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音乐。

时间就在他无声的世界里静静流淌,他练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用心。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成了班上进步最大的孩子。

后来,国际交际舞大赛在哈尔滨市举办。

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前六强,冲进了最后的总决赛。

史秋捡敢于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不向命运低头,最终破茧成蝶。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郭沫若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借助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如《涉江采芙蓉》借助“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短歌行》借助“朝露”“明月”“乌鹊”等意象,渲染了诗歌的格调,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惆怅;《归园田居(其一)》借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鉴赏诗歌意象的作用”这一考点,在高考诗歌阅读题中经常涉及。

诗歌中的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鉴赏诗歌,就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高考中诗歌意象鉴赏类题目的命题方式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
1.意象特点分类,一般问法有:“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象(景象、景物)?”“请简要分析诗中××这个意象”“请概括诗中××意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2.意象内涵概括类,一般问法为:“概括诗中××意象的内涵”。

3.意象作用分析类,一般问法有:“为什么要写××意象(景象、景物)?”“××(景象、景物)意象有怎样的作用?”
一、把握解答诗歌意象类题目的方法
针对不同问法,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1.意象特点分析类题目。

一般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是外在的意象的特点,二是内在品格方面的特点。

2.意象内涵概括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对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内涵有所了解,二是要对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准确把握。

二者结合,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3.意象作用分析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要具备下面几种意识,即结构意识(结构上的作用)、内容意识(意象内涵,全诗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情感意识(对于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表达意识(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何作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要想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离不开长期积累。

许多意象在传统中已有了相对稳定的内涵,只有了解了这些意象的内涵,我们才能对其有更准确的理解。

如“月”,可以象征高洁,可以寄托相思;“水”可以表达别离愁绪,可以感叹时光流逝等。

这方面的知识应作为专题加以整理,在此不再罗列。

有了这些积累,再加上对诗歌具体内容的理解,把握诗歌意象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

二、掌握答题思路
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

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

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