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的总结

汇率的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流的频繁进行使得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变得尤为重要。
这就是汇率的概念。
一、汇率的定义和作用汇率是一种国际货币交换的比率,表示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它直接影响到跨国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和国际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
汇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决定了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起到关键作用。
汇率还可以影响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决定了外国人在境内投资的成本和收益。
二、汇率的分类汇率可以根据所参与货币的不同进行分类。
首先是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区分。
实际汇率是指相对于一国物价水平而言,各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实际购买力的比例关系,而名义汇率则是指货币间的官方兑换比率,通常由政府或央行决定。
此外,还有和不同参考货币相关的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货币相对于一篮子其他货币以固定比例兑换,而浮动汇率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在实践中,很多国家采取了半固定汇率方式,允许汇率在一定区间内浮动。
三、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的变动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利率差异、政治风险和市场预期等。
首先,经济基本面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常账户盈余、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会影响汇率的长期走势。
其次,货币政策和利率差异对汇率也有较大影响。
一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到外汇市场的基本供求关系。
政治风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政治不稳定、战争或冲突会引发市场对一国的担忧,导致其货币贬值。
最后,市场预期也是决定汇率走向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对于经济数据、政策变化等信息的解读会引发关于汇率走势的不同预期,进而影响兑换比率。
四、汇率与经济政策的关联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与其经济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
首先,汇率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商品会变得更具竞争力,对内需不足的国家来说,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是一种常用的政策手段。
简单解释汇率知识点总结

简单解释汇率知识点总结一、汇率的基本概念1. 直接汇率与间接汇率直接汇率是指一种货币直接用另一种货币来表示,如1美元兑换多少欧元。
而间接汇率则是指通过第三种货币来表示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如1美元兑换多少日元。
2.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正式兑换比率,它通常由国家政府或央行设定。
而实际汇率则是指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购买力平价等因素后的货币兑换比率。
3. 货币对与汇率报价货币对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组合,如欧元兑美元(EUR/USD)就是一种货币对。
而汇率报价则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货币时所使用的货币兑换比率。
二、汇率的影响因素1. 利率国家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该国货币的汇率,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国家的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就越高。
2. 贸易状况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会影响到该国货币的汇率,贸易顺差会导致国家货币升值,而贸易逆差则会导致货币贬值。
3. 经济状况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都会对该国货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好的国家货币相对会更受欢迎,汇率也会相对升值。
4. 政府干预一些国家会通过干预汇率来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以及促进出口,这些政府的干预会对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汇率的浮动方式1. 固定汇率制在固定汇率制下,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固定的,并由政府或央行进行干预。
2. 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的兑换比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或央行一般不会进行干预。
3. 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下,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由黄金的价值决定。
四、汇率的应用1. 外汇交易汇率的变动对外汇交易有着直接的影响,投资者可以通过外汇交易来进行汇率投机,赚取汇率波动带来的差价。
2. 货币兑换在国际旅游或者商务出差中,汇率的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人民兑换货币的成本。
3. 跨境贸易和投资汇率的变动对跨境贸易和投资有着直接的影响,进出口商和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汇率的变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汇率的总结

汇率的总结汇率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的相对价值,并直接影响到跨国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投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汇率进行总结,探讨其影响因素、作用以及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汇率的定义。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汇率通常由供求关系决定,供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基本面、政策变化、利率差异等。
汇率的变动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会影响国际贸易。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它的出口产品价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这将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
相反,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出口产品价格将上升,进口产品价格降低,可能导致贸易逆差。
其次,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国际投资。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外国投资者将更愿意投资于该国,因为他们可以用更少的本国货币购买更多的外国资产。
这将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并带来就业和经济增长。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外国投资者可能不太愿意投资于该国,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才能购买外国资产,这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对国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相反,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减缓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通常会考虑汇率的变动对通胀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影响汇率的因素。
经济基本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胀率、就业状况等。
一国经济强劲,通货膨胀低,就业市场稳定,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推动货币升值。
此外,货币政策的改变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提高利率,这将使该国货币更有吸引力,可能导致升值。
总的来说,汇率是国际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它影响着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投资,对国内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了解汇率的作用、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对于个人和机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汇率的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一、主要汇率理论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①基本内容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
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
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
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
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
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汇率总结

掉期与套利实战
即期USD1=DEM1.8920/30,三个月期的市 即期USD1=DEM1.8920/30,三个月期的市 场利率为USD6%-6.125%,DEM8.5%-8.625%。 场利率为USD6%-6.125%,DEM8.5%-8.625%。 投机者有融资100万USD(或相当的DEM) 投机者有融资100万USD(或相当的DEM) 的能力,若三个月期的掉期率为80/100,问: 的能力,若三个月期的掉期率为80/100,问: 应该如何进行套利? 若三个月期的掉期率为130/150,问:应该 若三个月期的掉期率为130/150,问:应该 如何进行套利?
汇率总结
于茂荣
副教授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x/y本币 x:小数,是外币的买入价,它表示银行收 进外币(付给客户本币)的价格 y:大数,是外币的卖出价,它表示银行卖 出外币(向客户索要的本币)的价格 例如:1USD=6.2830-6.2850CNY,美元的买 例如:1USD=6.2830-6.2850CNY,美元的买 入价是6.2830,卖出价是6.2850。 入价是6.2830,卖出价是6.2850。
掉期与套利实战
投机者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可以先简单的 估算一下,利差与汇差(年掉期率)哪一 个大?以判断该采取哪一种方案 利差:大约2.5% 利差:大约2.5% 年掉期率:80*12/3/18920=1.69%,说明应 年掉期率:80*12/3/18920=1.69%,说明应 该“以低息货币换取高息货币” 以低息货币换取高息货币” 而130*12/3/18920=2.74%则应该相反 130*12/3/18920=2.74%则应该相反
间接标价法
对于 1本币=x/y外币 的间接标价法 本币=x/y外币 1单位外币的“实际卖出价格” ,是1/x, 单位外币的“实际卖出价格” ,是1/x, 但是习惯上还是称x 但是习惯上还是称x为卖出价( 1单位本币) 1单位外币的“实际买入价格” ,是1/y, 单位外币的“实际买入价格” ,是1/y, 但是习惯上还是称y 但是习惯上还是称y为买入价( 1单位本币) 理解间接标价法的关键是“银行用1 理解间接标价法的关键是“银行用1个本币 可以买到、卖出的外币的数量” 可以买到、卖出的外币的数量”
汇率基础理论知识

汇率基础理论知识导言汇率是国际货币兑换的比率,它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汇率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汇率的概念、影响汇率的因素以及汇率的计算方法。
1. 汇率的概念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它可以用于表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以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依据。
汇率有两种表达方式: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
直接标价是指以本国货币作为基准,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的价值。
间接标价则是以外国货币作为基准,表示一单位本国货币的价值。
比如,以美元为例,直接标价表示多少美元可以兑换一单位外国货币(比如1美元兑换10欧元),而间接标价则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比如10欧元兑换1美元)。
2. 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是几个主要的因素:2.1 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前景。
经济增长、通胀率、利率水平、贸易平衡和政府债务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经济趋势良好、利率高、通胀压力小的国家货币将会升值,而经济增长疲软、利率低、通胀高的国家货币则会贬值。
2.2 利率差异利率差异是指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
高利率国家的货币通常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而导致其货币升值。
相反,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可能会受到资本外流的压力,导致货币贬值。
2.3 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通过改变汇率政策、干预外汇市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影响汇率是常见的政府做法。
政府的干预行为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来实现。
比如,如果一个国家想要降低其货币的价值,可以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购买外国货币,从而减少本国货币的供应量。
2.4 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
政治不稳定、战争、恐怖袭击等事件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某个国家的担忧增加,从而引发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3. 汇率的计算方法汇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
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理论总结汇总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理论总结传统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 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 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弹性价格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黏性价格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一、传统理论(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1)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G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下限: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成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时期存在着两种对外结算方式引起的(4)结论:<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
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2>汇率波动的界线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
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5)局限性:<1>各国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
<2>理论建立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
<3>无法解释纸币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
3、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黄金平价(1)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共同特点:<1>没有金币流通;<2>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间接兑换;<3>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2)汇率决定的基础:黄金平价:—两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二)国际借贷说1、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差额理论。
是由英国学者乔治·葛逊(George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
2、基本观点:国际借贷的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该差额是由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差额决定的。
根据国际借贷的流动性,戈森将国际借贷分为固定与流动两种,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在他看来只有后者,即已经到期需要即刻清偿的借贷关系,才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
固定部分有时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汇率表现。
3、评价:局限性:(1)没有回答汇率决定基础这一本质问题。
(2)难以解释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3)比较适用于外汇市场发达的国家。
意义:说明了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三)购买力平价说1、地位:汇率理论的核心2、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卡塞尔(瑞典学者,于1922年进行系统阐述)3、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各国货币单位在国内的购买力大小及其升降的比较决定了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及其兑换率的变动。
4、理论基础:一价定律、货币数量论5、一价定律: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商品套利自由的情况下,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商品活动时,将使国际间以相同货币表示同质贸易商品的价格一致。
(1)提出:弗里德曼(2)前提条件:商品同质、商品价格不存在粘性(3)一价定律: p i d= ep i fe为直接标价下的汇率,p i d为本国商品的价格,p i f为外国商品的价格(4)一价定律不成立的原因:<1>交易成本的影响。
<2>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
<3>非贸易商品的影响。
6、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p d= ep fe为直接标价下的汇率,p d为本国商品的价格,p f为外国商品的价格(2)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1>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2>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数相等。
(3) e = pd/pf该式表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比率。
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下降,则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下降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上升,则汇率下跌,本币升值(4)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第一、不同国家居民在商品消费偏好上的差异导致了产品的巨大差异性。
在设立物价指数时,各国各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甚至一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
第二、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贸易壁垒以及交易成本也加大了这种偏离。
第三、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使得世界上所有商品的价格无法一致。
第四、国际贸易中同一种商品完全同质是不存在的。
7、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1)相对购买力平价:et =PIdtPIfte,其中,PIdt ,PTft分别是本国和外国在t时期的物价指数,e是基期汇率,et是计算期汇率该式含义:尽管汇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
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
(2)在现实经济中,相对购买力更具有实用性。
8、购买力平价理论总结:(1)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支付功能。
(2)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无壁垒,商品充分交易基础上的。
(3)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非完全的基础上的。
9、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1)说明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但无法说明汇率的短期和中期变动趋势。
(2)无法解释汇率的变动与物价水平的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3)前提条件与现实经济情况不符。
(4)决定的均衡汇率是贸易商品市场均衡的汇率,而不是国际收支平衡的真实均衡汇率。
(5)检验的技术条件过于苛刻。
(四)利率平价说1、利率平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
2、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是建立在外汇市场短期均衡基础之上的理论,因此是外汇短期分析的工具。
该理论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两部分。
3、套补的利率平价:(1)套补的利率平价指在利率套利的同时进行远期外汇抛补交易。
(2)假定条件:<1>所有投资者与借款者都是厌恶风险的<2>套利的交易成本为零<3>套利资金供给弹性为无穷大<4>不考虑多种金融资产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差异<5>完善的金融市场,资本自由流动(3)套补的利率平价公式:ρ= i d -i f公式推导(略)该公式的经济含义是:远期汇率的变动率等于两国利率的差额。
利率高的货币远期汇率下跌,利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上升。
4、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进行利息套利时,自愿承担远期汇率变动的风险,没有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进行抛补,而是根据对未来即期汇率变动的预期值计算获取的收益进行投机。
令预期的货币升值率或贬值率为E ρ,则E ρ= i -i d经济含义:当一国货币的升值率或贬值率等于两国利差时,则两国间将不会有非抛补的利率套利的活动发生。
5、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的关系: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最终使得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同时成立。
f=E e f , E ρ= i -i d ,f 为一年期的远期合约交割的远期汇率,E e f 为一年后的汇率预期。
6、利率平价说的评价:利率平价理论提示了利率与汇率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两种货币的利差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也表现为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这一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说明了利率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揭示了通过远期套汇套利,规避投资风险的方法第三,揭示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第四,为远期汇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第五,为央行通过调节利率达到其汇率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由此,我们对利率平价理论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评价:利率平价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一块基石,同时以其重要的实践意义而成为投资者的决策指南和投机者的盈利手段。
(五)国际收支说1、国际收支说又称作外汇供需流量理论,由美国学者阿尔盖完善,是国际借贷说的改进。
2、基本原理:假定外汇市场的汇率是一个完全没有干预的可自由浮动的市场价格。
于是可通过汇率的自由浮动,实现外汇资金的供求平衡,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账户(CA )和资本与金融账户(K ),用公式表示为: BP=CA+K=0K 代表资本账户,CA 代表经常账户,在此我们把经常账户等同于贸易账户,则它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决定。
贸易账户中的进口是由本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eP*/P)决定的,出口是由外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决定的。
于是,影响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就有:CA=f(Y,Y*,P,P*,e)假定资本账户的收支取决于本国利率(i)与外国利率(i*),还有对未来汇率的期(Ee f―e)/e。
将这些因素与(1-6)综合,于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为: BP=f(Y,Y*,P,P*,i,i*,e,Ee f)=0再假定,除汇率外的其它变量均是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动至某一水平,从而使国际收支达到均衡状态。
e=g(Y,Y*,P,P*,i,i*,Ee f )3、各变量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1)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同),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本国出口增加,导致外汇供给增加,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
(2)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实际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抑制出口,使本国经常账户恶化,这又导致了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使实际汇率恢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