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验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图1 思想革命示意图
在理清逻辑关联后,教师顺势展示陈独秀《告青年》中的文言片段,在学生尝试阅读却无法通晓其意时,教师趁机设疑:“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文化水平很低,他们能否读懂?”引导学生移情神,凝思旧文体的弊端。
紧跟着出示《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片段与鲁迅的白话小说,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学的优势。
接着叙述五四运动后数百种白
图2 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二)立足长、短时段,透视人物群像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目标4指向比较、评价能力,我们利用有血有。
4+2小组合作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4+2小组合作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探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探究4+2小组合作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标签:历史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评价;教学效率;教学质量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历史教学实际,本文作者大胆地开展了“4+2小组合作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绩。
以往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得到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得到激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历史素养得到提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应该说,与每一位一线教师密切相关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建,而学生学习风格的改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改革和评价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和依据。
历史教学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遵循課程改革的理念,以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作者把“引导学生在4+2小组合作模式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历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和突破口,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实践采取的策略1.是否营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两两互为师徒,同时把自己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为学生服务的位置,热情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
要创造尊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4+2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2.是否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小组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应坚持实现由“鱼”到“渔”的转变。
在设计问题时要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既有基础性的问题,也有值得探究的问题,以确保后进生能吃到、中等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各得其所。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旨在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现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评价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自觉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历史素养。
同时,针对初中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如古代文明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变迁、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等;(2)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等阶段的重要史实;(3)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历史观点的提炼与论证能力;(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历史素养;(5)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阅读、历史地图分析、时间线索梳理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历史小论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4)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态度;(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培养其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4)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客观评价,形成独立见解;(5)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其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6)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评价和改革。
本文将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综合人文素质。
一、评价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评价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是多样的,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价值观与人文关怀以及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1. 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初中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包括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准确理解,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面。
2. 价值观与人文关怀的评价历史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关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关怀。
评估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观点中看出,是否关注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以及对历史上的冲突和矛盾的理解和反思等。
3. 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的评价历史课程应该符合教育目标,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可以考察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等。
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我们可以提出若干方向来改革历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1. 强化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概念的教学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其核心知识和概念是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基础。
通过教学和学习历史的核心概念和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造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可以利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平台,扩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
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策略。
教学内容与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史到现代史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
2.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序思维、因果思维、比较思维等。
3.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评价策略1.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
2.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设计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题应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应体现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如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等。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同时,组织同伴评价,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4. 多元化评价手段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历史小论文、历史演讲比赛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通过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上述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评价”的范文,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课程内容评价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既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国家的历史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评价在教学方法上,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分析。
教师通过讲述、讨论、参观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历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材评价初中历史教材质量较高,插图丰富,文字表述清晰。
教材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中的历史案例和资料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教学资源评价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物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大对历史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历史的机会。
学生学习评价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教师教学评价初中历史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繁琐,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等。
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学校、社会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 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 体目标。 体目标。 1.改变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调整课程结构 调整 3.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 4.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第一,中等教育: 第一,中等教育:在初等教育的基础
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或培养学生具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有某类专业知识的教育。 有某类专业知识的教育。 第二,教育: 第二,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 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 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社会生活: 第三,社会生活:广义指人类整个社 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狭义指社会的 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 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2.历史 2.历史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 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沿革、来历; 沿革、来历; 过去的事实。 过去的事实。
3.学习 3.学习
从阅读、听讲、研究、 从阅读、听讲、研究、 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效法。 效法。
4.评价 4.评价
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目标的
落实
石家庄市教科所 张玉文
一、从有关的概念入手
1.初中 1.初中
我国实施的前一阶段的中等教 育的学校。简称初中。 育的学校。简称初中。 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我国实施的后一阶 段的中等教育的学校。简称高中。 段的中等教育的学校。简称高中。 中学: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 中学: 的学校。 的学校。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在教育领域,课程评价被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提升。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以下是几种适用于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1.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
3.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历史剧表演: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5.作品展示:如历史手抄报、主题绘画、博物馆展品等,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6.口头报告:学生就某一历史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个评价标准的示例:1.知识与技能:–能否准确记忆历史事实和人物。
–能否理解历史现象和规律。
–能否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否运用恰当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能否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对历史学科感兴趣,有探知的欲望。
–是否能够尊重历史事实,不虚构、不篡改。
–是否能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评价过程的实施1.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反馈。
2.阶段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阶段性的评价,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验初探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往往通过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近两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在初中年级尝试进行了学生历史学习评价改革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历史教学评价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
二、活动法
活动法是指利用活动评价活动的方法,一般采用经过认真研究的活动评价标准进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
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做作业、进行演讲、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
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历史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三、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是指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
我校为七、八年级实验班的每位学生建立了“学生历史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
档案袋封面有评价记录表,袋内收入了与学生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收集整理一次。
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
档案袋里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常规性作业、探究性学习作业及综合性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历史学习小结、收集的历史资料等。
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的档案袋里收录有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还有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访问资料等。
有的学生放入了收集的图片;有的找到日本前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洞富雄写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拉贝写的《拉贝日记》,并做了读书笔记;有的在网上下载了美国人贝德士博士目睹日军暴行的记录;还有的学生剪贴了《现代快
报》上一篇八十多岁老人的当年亲身见闻;有几个学生在课前采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袋里放入了采访的录音磁带。
对于学生档案的评价,我们尝试采用了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除对绝对成绩评定外,我们还设了相对评价成绩。
如:某学生第一单元的测验成绩是及格,第二单元的测验是中,他的绝对评价成绩是中。
但由于他相对自己来说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我们给他第二单元测验的相对成绩记上一个优。
或,某学生第一单元测验成绩是优,第二单元测验成绩是良,他的绝对成绩下降了,但如果他这次测验的成绩仍是班级前茅,那么,他的相对评价成绩还是优。
此外,学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我们尽量做到有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
有时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评价性的情感符号画贴在评价表上,如用三个括号可以组成笑脸或哭脸。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成长档案,实行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并熟悉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良好的协作关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方法。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用以评价学生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的测验、考试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测验的形式多样化。
有笔试、口试还有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一做)。
第二,题型多样化。
除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外,我们还设置了历史猜谜、巧连线、识图与设计、追根溯源、走进时光隧道等生动、活泼的试题。
第三,命题多样化。
在单元测验中我们尝试采用自主测验的形式,教师命题占80分,其余20分让学生自己分组命题、编制试卷,测验后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历史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们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我们
将继续努力,让历史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其真
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