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学读书笔记
好书推荐——《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读后感

好书推荐——《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读后感书名:《幸福的哲学》作者:周国平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推荐理由:《幸福的哲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此书是一本讲演录,读了此书,能够使你的心灵更加通透,读了此书,能够使你的精神更加丰富,读了此书,能够使你的灵魂更加高贵。
《幸福的哲学》这本书采用谈话的方式,展示了幸福哲学的魅力。
这本书是周国平各个讲座的合集,是他数十载智慧的沉淀,他从哲学的角度告诉了读者思考的方式和意义。
从青年与幸福、财富与幸福、成功和优秀、思考死亡、内心的生活、生命的品质、对生命和灾难的思考、阅读与人生、教育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读者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绝伦的阐释。
读书感悟今天,请随我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喜欢感受雨后的那份清新与静谧,好似整个山林都在静静地为我歌唱;我喜欢秋后的那份苍凉与萧瑟,好似整个秋意都在悄悄地为我洒落。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深有感触吧!一部《芳华》,看得我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一部《无问西东》,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迟迟不能回转;一本《平凡的世界》又让我感受到人心的一种无法抗拒的内在驱动力。
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对心灵的撼动。
今日,很有幸发现了一本能够诠释我们内心想要的最终极目标的书籍《幸福的哲学》。
记得孩提时,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还没有具备时,对于农村孩子,那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孩子的嬉戏。
一包三鲜方便面,胜似山珍海味,一件新衣服,胜似盛装出行,一趟渭南之旅,胜似游遍中国。
原来生命本身是这么地容易满足。
正如周国平老先生所说,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是最宝贵的,那就是生命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
生命的快乐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健康,人是自然之子,与大自然交融,享受大自然,享受阳光、空气,这也就是满足生命本身的需要。
我觉得有时候人特别的奇怪,好像只有在经历了一场大病大难之后,才会变得心地更加柔软,才会留心生活的点滴,才会心胸更加阔达。
闪闪发光的人生幸福哲学的探讨读后感

闪闪发光的人生幸福哲学的探讨读后感人生是一本精彩的书籍,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
在这本书中,我们希望找到一种闪闪发光的幸福哲学。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通过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探索,以及他对幸福哲学的见解,引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世界。
不同于其他书籍将幸福视为追求物质财富或者名利地位,这本书将幸福定义为一种内心的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思考。
首先,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的重要性。
通过分享和帮助他人,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其次,作者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真正拥有一种闪闪发光的人生。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的重视。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意见和价值观。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
在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容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更是一种内心的状态。
通过帮助他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他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许多深思。
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经历,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总的来说,闪闪发光的人生幸福哲学的探讨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它不是取决于物质的丰富和名利的追求,而是建立在互助、关怀和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才能拥有一种真正的人生幸福。
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将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并追寻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的哲学读后感

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幸福的哲学》读后感作者:周国平还记得那一年关于“你幸福吗?”的电视采访,在网络上引起无数人的热议,到底什么是幸福,而我们自身又是否生活的幸福,在那一段时间里引出无数人的关注和反思。
最近,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幸福的哲学》这本书,让我对于幸福的定义又有了一次深深的思考。
周先生说:幸福是多层次的,可持续的快乐。
很小的时候,幸福对我来说,是同学每个月都能领到的零花钱,是爸爸去南方出差带回来的酒心巧克力,也是每年端午清晨河水激在脸上的那份清凉畅快;后来长大了,幸福变成工作中对长假的期盼,变成女儿乖巧听话的笑脸,变成身边改来改去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
奇怪,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虽然买不起名牌,工作并不轻松,名和利都离我非常的遥远,并且以我现在的年纪来看,拥有它们的可能变的很小很渺茫。
但是,幸福,或者说是幸福感,到是如同最真诚的朋友,一直跟在我身边,不离不弃。
虽然偶尔也有伤心、沮丧,甚至怒火冲天的时候,但这些负面的情绪却常常如同天边的云彩,随风轻意飘散,并没有像徐志摩诗中那样,投影在波心。
幸福于我,不曾轰轰烈烈,不曾热热闹闹,反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为什么会觉得幸福?虽然我没有办法像周国平先生一样,写下一本书来阐述幸福,不过静心自问,到是也能说出一、二。
在此就将我的心得,我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分享。
幸福,首先缘于内心的宁静。
周国平先生说,善良、丰富、高贵,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我深以为然,人活在世上,日行一善做起来或者不易,但常怀日行一善之心,在可以伸出手的时候伸把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谈到是不是应该见义勇为时他谈到,不是一定要冲上前去,与罪犯英勇搏斗才是见义勇为,在面对罪犯时沉着冷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地观察罪犯,尽可能地掌握他的特征,等危机解除时可以给警方提供详细的信息也是见义勇为。
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当我自己真得面临一次抢劫时,我真得做到了认真的观察并记录他的样貌,然后当警察拿出一堆嫌疑犯的照片时一眼将他认出来,并得到了警方的赞扬。
《幸福哲学》读后感

我偏爱人生哲学方面的创新力作,尤其偏爱深刻剖析人生哲学的随笔精品。
我这几天沉浸在胡家模先生的《幸福哲学》,细细品味。
大干世界中,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究竟什么是幸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沉浮于万丈红尘中的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何时才会有幸福的清泉流过心田?该书结合现实问题,来讲述在千姿百态的世界中,你完全可以选择幸福,以及人应该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领略和体会幸福。
现代生活容易产生种种变化、动荡、竞争、攀比、不连续、自由化、多元化、忙碌、压力、疏离和分裂,使内心更感孤寂、抑郁、焦虑和自我迷失,一些大城市的离婚率节节升高、身心疾病迅速增加……人们普遍需要协助、支持和疗伤、解惑,强烈地需要一个精神体系、信仰来支撑那个时常无所适从、无所归依、无能为力的自已。
胡家模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坦诚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他用充沛的热情、精力和慈悲心,以及对心灵的敏锐觉察来协助读者开发潜能、自我成长,释放生命中的种种能量,从而得到幸福。
作为关注当下中国热点话题,且具有人生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胡家模先生特别关注目前中国老百姓内心的感受。
你觉得安全吗?你过得快乐吗?你生活得幸福吗?怎么样才能过上你心灵所需要的幸福生活呢?本书以雄健的笔触,深厚的学养,深邃的思想,表述出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去揭示人生的大道至理,去寻求人生的幸福秘诀。
《幸福哲学》这本书字字充满生命的智慧,引领你揭开“幸福”的神秘面纱,协助你快速认知自己、改变自己,清楚地觉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幸福,转烦恼为智慧,有效突破家庭、生活和事业的瓶颈。
主要内容有: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可以让你的生命拥有一切可能,可以调整并平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温暖的阳光,也可以用来疗伤止痛,让自己的心灵更和谐、平静、自由、快乐、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是让心灵找到家的感觉。
读这本书,可以有机会体察到自身拥有的强大潜能并释放出来,可以创造财富,实现理想!让自己生活得更从容,更愉快!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自己重新活一次,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领先不了别人。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心得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心得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哲学领域,幸福一直是一个被广泛探讨和研究的主题。
我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哲学书籍,对于幸福的本质、实现方式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篇读书笔记心得中,我将分享一些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幸福与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
然而,哲学家们却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即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而不是外在条件的结果。
幸福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自己内心需求的满足程度。
这使得我们意识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内心的满足感,我们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其次,幸福是一种终极价值。
在众多的哲学流派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点,即幸福是人类最终的目标和价值。
这是因为幸福意味着满足、快乐和内心的安宁,而这些都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价值。
然而,幸福并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和安逸的状态,它还包含了一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和追求。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并为之奋斗和付出努力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第三,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
尽管幸福是一种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它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体验。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都是独特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经历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因此,幸福是一种极其主观的体验,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定义。
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外部的标志和形式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而应该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和满足程度。
第四,幸福与道德和伦理观念有密切关系。
众所周知,幸福和道德是紧密相连的。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他们都认为只有追求善良和正义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幸福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正反馈的循环,即道德行为会带来幸福感,而幸福感又会激励人们去追求更多的道德行为。
这使得我们意识到,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还与社会共同体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

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什么是哲学?柏拉图说“哲学就是无聊老人对物质青年的无用谈话。
”《幸福的哲学》这本书正是采取谈话的方式,展示了幸福哲学的魅力。
以下是分享的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什么是哲学?柏拉图说“哲学就是无聊老人对物质青年的无用谈话。
”《幸福的哲学》这本书正是采取谈话的方式,展示了幸福哲学的魅力。
这本书是周国平各个讲座的合集,是他数十年智慧的沉淀,它从哲学的角度告诉了读者思考的方式和意义。
从青年与幸福、财富与幸福、成功和优秀、思考死亡、内心的生活、生命的品质、对生命和灾难的思考、阅读与人生、教育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读者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绝伦的阐释。
这不是“无用的谈话”,这是一本好书!周国平说,“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一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
这当然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
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心灵的富有是通往幸福的终极之路。
就像知识与智慧,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而智慧完全可以从经历中获得。
古代的哲学家其实涉猎的书籍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智慧是丰富的,他们的很多话已经成为了真理。
知识的获得是靠灌输,智慧的获得是靠心灵去思考去感悟。
知识是由大脑所得,而智慧永远只与心灵为伴。
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周国平在书中否认了叔本华的观点,但我认为这又何尝不可呢?正所谓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幸福是可遇又不可求的。
成功后的快乐总是短暂的,而幸福就是对未来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幻想、期待,所有这些对未来的向往,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幸福”。
书中,周国平说道,他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
他说,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琐碎的事情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追求幸福的哲学

追求幸福的哲学——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自从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把心安顿好》之后,我喜欢上了周国平。
最近又买了周先生的《幸福的哲学》开始读了起来,也不知这是读周先生的第几本书了。
《幸福的哲学》作为周先生讲演录整理中的一部著作,有着跟其它著作不同的方面。
因为是讲演,更趋于通俗易懂。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周先生原本的著作。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讲到兴奋之处,我给学生说自己打算利用一两年的时间要读完周先生的著作,当然不包括纯哲学类的书籍。
在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阅读周先生的著作,虽然说相对晚了一些,但我还是感觉很欣慰,或许这个年龄恰恰是阅读周先生著作的最佳时期。
在幸福的哲学中,周先生主要谈到了作为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的观点。
这一点类似于《把心安顿好》中的核心观点。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人们更多地被外在的东西所充斥着、迷惑着,被外在的功利所引诱着,盲目并一味地以为挣到更多的金钱,过上奢华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殊不知,这种幸福是短时的、浅层的、空虚的。
在周先生的眼中,真正的幸福是要注重内在的生活,也就是精神生活,而这种生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智慧、情感、道德。
这才是人作为高级动物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追求。
如果抛弃了这些最高尚的追求,即使外表再炫耀,也很难达到或体验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这本书中,周先生不止一次地谈到了阅读在精神追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管你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只要追求智慧、情感、道德,并以此来追求高层次的幸福的话,你必须先要阅读。
因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先哲们通过书籍这一载体传下来的,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在谈到阅读时,周先生对国民的阅读表现得很忧虑,他认为当前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惊人,并且好多人的阅读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
可是网络的阅读中能有真正的精品吗?无怪乎是些平庸的书籍和无关紧要的信息。
当一个人的空间被这些东西占有了的时候,只能出现“看着热闹、看后无聊”的精神疲软状态,根本对人的精神品质起不到积极影响的作用。
幸福的哲学读后感

幸福的哲学读后感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生活,但幸福又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
《幸福的哲学》一书,深入探讨了幸福的本质和意义,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幸福的哲学思考和对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的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幸福的本质和实现方式。
他指出,幸福并非来自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这种内心的满足不是来自于功名利禄或者物质财富,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和对自我的认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迷失在功利和物质追求中,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只有通过对内心的修炼和认知,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另外,书中还探讨了幸福的实现方式。
作者认为,幸福的实现需要通过自我认知和内心的修炼。
他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幸福的方法,比如通过冥想和冥想来平静内心,通过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来获得满足,通过追求精神上的成长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人们真正实现幸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幸福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只有通过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认知,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同时,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实现幸福的方法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启发,让我对实现幸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幸福的哲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它不仅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一系列实现幸福的方法。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认知,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哲学》读书笔记
最近学习《幸福哲学》一课,有些好的思考点和笔记想把它整理下来:生命很短暂。
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
在其中想那些你想做的。
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
最好把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什么是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
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幸福是内在的体验。
人类活着就是为了更幸福。
怎么能更幸福?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能让你更幸福?比如,早睡早起,每周三次运动,每次30分钟;有规律的冥想,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开始时每天早餐,午餐或晚上用10分钟冥想,之后可能只需要2-3分钟,办公室,出租车里等都可以;每月看两场电影;没周二出去和伴侣逛逛;一周阅读些有趣的读物;每天写下三件你感激的事;三件你感到快乐的事;每天做三件帮助别人的事;每周周末计划下周的重要的事;每月底计划下个月重要的事;每个年底看下一年有没有希望完成或付诸实施的两件事.....,每次创造新的习惯不要太多,一两个足矣,等习惯固定下来再试图增加。
通常30填内可以固化一个习惯,亚里斯多德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种习惯”。
泰勒总结了四种类型的人,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虚无主义型是过去的奴隶,幸福型是平衡了现在的快乐和未来的意义,再加入一些投入。
他建议花四天时间分别记录一个类型的你的典型事例和经理,来总结你在每个类型的得失,感受。
关于目标和意义的关系,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应该是自发的,为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迎合他人的期望。
这是真我的呼唤即使命感。
哪些事你认为是有意义的?它们给你带来什么使命感?当生命赋予了意义,它就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是乐章。
在追寻的过程中,潜力的充分发挥会带来满足感。
目标是的追求而不是目标的达到才是带来幸福和积极情感的要素。
什么样的目标曾经给你带来幸福?你认为什么样的目标可以给你未来带来幸福?
泰勒建议把每日的事物记录下来,包括它们用的时间,用1-5来标定对意义和快乐的强度和感受,用“++”,“+”,“=”,“-”,“--”来记录你希望在此类事物上增加,保持还是减少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你找到并集中在快乐和有意义的事物上,生活规律化,习惯化。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幸福是目标,金钱,名利是手段。
它们并不排斥。
在决断的时候,人们常常把物质放在精神前面考虑,可能是物质比较容易衡量。
那你会不会因为过分在意名利而影响幸福感?如果是,是怎么影响的?
福乐就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行为和察觉融为一体,在难度和技能成恰当匹配时,福乐体验才有可能出现,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把握或寻找事物本身的难度和技能的匹配,这样孩子会在过程中有福乐的体验,员工也一样。
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不停的探索者奇妙的世界。
发问才会有答案,当我们质疑自己时,才能去探索和征服自己。
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成功,包括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
心理日记有利于个人成长,领域导师和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利于专业成长。
同时,永远不要放弃在困境中学习的机会。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洛斯曾写道:“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获得报酬。
” 把工作作为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也关注权利和声望,如果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期盼的除了薪水之外,就是节假日。
把工作看出使命感的人,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他们的力量来源于内在,在工作上也感到充实。
你把工作当什么?合适的工作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热情,通常问三个问题,什么带给我快乐,什么有意义,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这三个问题的交集可以帮助找到让你有幸福感的工作。
M (Meaning)P(Passion)S(Strength),MPS还可以用于找到员工感兴趣的任务。
另外,工作职位越高,使命感越强,工作中塑造使命感会增加幸福感,同样,对工作的认同有时比工作更重要。
与关心我们的和我们关心的人在一起分享我们生命力的经历,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