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 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你的假设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检验。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教学目标
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
3.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26CO 2C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概念
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多样)
2、作出假设:如果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那么它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中应用对照原则。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最后呈现) 三.细胞呼吸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方程式
C 6H 12O 6 + 6O 2 → 6CO 2+6H 2O+能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能量
酶
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单位:银川高级中学
姓名:白雪梅
时间:2013-1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让学生做出假设,教师对其进行归纳。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选择一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酵母菌能使糖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新课讲解活动一:设计实验方案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活动二:实施方案,做实验孙: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我们可将上面的两个假设合成一个假设,即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因为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呼吸产物有差别的假设成立。
那如何设计实验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氧和无氧下能否进行呼吸的问题。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说课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第2页/共28页
《(A一T)P的地位主和要作来用源—细胞呼吸》人教版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1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实验 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 过程以及其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的实验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 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为第二课时的内第容3页/共铺28页设道路。
小组讨论法
实验法
第8页/共28页
教学过程分析
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层 递
进
构建思路,进行探究 构建思路,进行探究
,
引
回顾思路,继续探究 导 学
总结提升,反馈应用
生 探
究
第9页/共28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营养方式:异 养
第10页/共28页
第11页/共28页
想一想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 2、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
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 1、学生掌握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 2、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
新鲜的面包很松软,这与酵母菌有什么 关系? 酵母菌发挥这种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第12页/共28页
设计意图:联 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质 疑能力。以图 片导入新课, 给学生视觉上 的享受,增加 趣味性。以思 考和讨论为主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索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 1..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2.学会对实验装置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变量。
四.教学用时1课时五.教学用具有氧以及无氧条件下的面团、卡纸、磁片、多媒体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进行了呼吸作用2.有氧条件下产生了二氧化碳3.无氧条件下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4.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条件下多过渡:验证假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进行实验前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提问:依据探究实验的流程我们已经作了探究实验的前两步。
接下来该如何设计实验呢?(三)分组设计实验装置图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强调: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总结:实验的整体思路。
展示自探提纲:(1)如何检测二氧化碳?(2)如何鉴定酒精?的多少?(3)如何比较CO2(4)如何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讨论、交流结束后,请其中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代表描述设计思路。
预期结果:提问:大家认可这个装置吗?有没有小组有其他更严谨方案?完善装置图提问:1.装置一中两只锥形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相同吗?2.能不能利用现有条件,设计无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图?预期结果:提问: 1.其他小组是否认可这个装置?如果借助外界条件,还能有怎样的设计方案确保无氧?2,酵母菌培养液为何不装满整个锥形瓶?3.利用你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想一想能不能将上述装置加以改进来缩短实验时间?(四)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不宜进行分组实验,因此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五)交流表达得出结论结论: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呼。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专题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考点要求】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考点精析】1.探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科学探究)2.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社会责任)【教学过程】一、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装入A、B两锥形瓶中。
(2)设计对比实验①甲组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去除空气中的CO2。
②乙组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耗尽瓶中原有的氧气。
③CO2检测:观察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④酒精检测:取A、B瓶中滤液各2 mL分别注入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两试管的变化甲组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二、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3)误差的校正为排除温度、气压等无关变量的干扰,可设置对照装置。
对照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点是用等量的死亡的种子代替萌发的小麦种子,其余均相同。
三、细胞呼吸方式的拓展实验(1)实验装置(以发芽种子为例)(2)实验原理①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发芽种子细胞呼吸吸收O2的量。
②装置二中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量与吸收O2量的差值。
(3)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现象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练习:1.若用液滴移动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装置一液滴左移1cm,装置三左移0.1cm,则发芽种子有氧呼吸强度为?2.若用液滴移动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装置一液滴左移1cm,装置二左移0.8cm,装置三左移0.1cm,则发芽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为?3.若用液滴移动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装置一液滴左移1cm,装置二右移1.2cm,装置三左移0.1cm,则发芽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为?四、呼吸熵(补充)1.呼吸熵RQ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2)知道无氧呼吸的过程
(3)学会无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搭建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交流表达、质疑,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
(2)通过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用具
无氧呼吸的课件、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材料包括材料:安琪牌酵母干粉;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热水、大试管1支、橡皮塞(带有与大试管配套的弯玻璃导管1只)、玻璃棒、小试管5支、500ml大烧杯1只,5%葡萄糖溶液、石蜡油、清水、0.1%BTB溶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酵母菌呼吸方式的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创设情境、引入]
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屏幕上面是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
甘醇、甜美的葡萄酒是怎么酿制的?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实验室酿制葡萄酒的过程。
教师:视频播放
学生体会葡萄酒酿制的过程。
教师:是什么生物让葡萄变成了酒?
学生:酵母菌
教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它的细胞呼吸,使葡萄变成了葡萄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师:课前已布置大家预习了P9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你们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
生:
师:下面给大家4分钟时间,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方案,形成一个小组统一的实验探究方案,然后准备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的探究问题)
[生生互动、质疑]
师:我们来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
交流的同学要有学者风度,表达清楚,重点交流本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检测环节;下面倾听的同学要像专家,对交流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方面质疑或改进,来让我们大家共同提高。
一.学生交流、表达各组的实验方案
各小组自告奋勇交流。
下面对同学倾听、质疑…。
选择一组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实验探究,教师做辅助工作,由小组代表完成探究实验师:现在我们按照刚才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思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学生操作]
二.学生进行实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教师出示下列材料和仪器
材料:酵母干粉(出示两种常见酵母菌)
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热水、大试管1支、橡皮塞(带有与大试管配套的弯玻璃导管1只)、玻璃棒、小试管5支、500ml大烧杯1只,5%葡萄糖溶液、石蜡油、清水、0.1%BTB溶液(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常态下PH>7时为蓝色,当PH<7时为黄色)
学生操作实验,教师适当辅助,说出响应材料名称。
实验装置图如下:
教师:对这个装置,我有几个疑问:试管中加入少量石蜡油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酵母菌处于无氧状态
教师:这样做了,酵母菌葡萄糖溶液就一定无氧了吗?在两支小试管中各加入0.1%BTB溶液2ml,1号试管与大试管相通,以检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产物。
为什么还要管设置2号试管?
学生:作为对照
[教师精讲]
科学实验设计要遵循的原则;生物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对照实验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装置要探究的问题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产物是什么?首先考虑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控制?其次考虑产物如何检验。
同学们的这种思维很严密,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思考到位。
[课件直观展示]
三.无氧呼吸过程
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述(以葡萄糖为例)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呼吸作用就是细胞呼吸,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被激活,经过一系列反应,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氢[H],释放少量能量,一部分用于形成ATP ,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整个过程称为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
如在酵母菌中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就是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原理。
除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外,在其它生物细胞内丙酮酸还会分解形成什么产物呢?(出示酸奶)如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
(有无气体产生?)
教师:下面根据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完成表格填
1、过程
2、方程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能量
教师:现在人们将酵母菌、乳酸杆菌等微生物所进行的无氧呼吸都统称为发酵。
前者称为酒精发酵,后者成为乳酸发酵。
3、发酵:通常将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称为发酵
[检测结果]
教师:无氧呼吸的过程我们已经了解,实验结果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检测结果:看到1号试管0.1%BTB 溶液变黄色,2号试管不变色,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取三个试管,里面分别加入2ml 清水、酒精溶液、酵母溶液,再分别滴0.5ml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确定是什么。
联系学生作出的假设,确定假设正确,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探究结果,在幻灯片上出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结果: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强调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
酶
酶
板书设计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一.学生交流关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多样,以无氧呼吸为主)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2、作出假设:如果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那么它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中应用对照原则。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最后呈现)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学生演示实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三.无氧呼吸过程
1、过程
2、方程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能量
3、发酵
酶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