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巴布剂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巴布剂

巴布剂

目录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 (3)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 (3)2、透皮促进剂的筛选 (3)3、制备工艺研究 (3)4、质量评价 (4)第二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4)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 (4)1.1巴布剂的基本构成 (4)1.2.1 粘着剂 (4)1.2.2保湿剂 (4)1.2.3无机填充剂 (4)1.2.4透皮促进剂 (5)2、巴布剂基质处方研究 (5)3、制备工艺研究 (5)4、质量评价 (5)5、结语 (6)第三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探讨 (7)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 (7)1.1粘着剂 (7)1.2保湿剂 (7)1.3填充剂 (7)2、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7)3、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 (7)4、制备工艺研究 (8)5、质量评价 (9)第四章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0)1、聚合物基质的选择 (10)2、聚合物基质与活性药物的相容性 (10)3、聚合物基质与渗透促进剂的相容性 (11)4、巴布剂基质与皮肤的相容性 (11)6、对中药巴布剂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 (11)7、中药巴布剂的体内实验验证 (12)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巴布剂对皮肤粘着性好,从皮肤剥下时干净利落无残留物,在温度、湿度变化的贮藏条件下软硬度适宜,不变质,稳定性高。

此外,巴布剂对皮肤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均好.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制剂。

巴布剂70年代首先出现在日本,日本学者对巴布剂的研究较全面,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期。

近几年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巴布剂的基质原料,主要是亲水性物质,常用的有粘着剂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保湿剂 (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填充剂 (白陶土、氧化锌、微粉硅胶等)。

巴布剂

巴布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巴布剂(综述)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1年 10月15日【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药剂学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系统所独特具有的用药简便性和安全性使它成为21世纪药品开发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不同于西医内病外治(指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根据皮肤通透性而定,以经皮给药系统为代表),中医内病外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穴位或病位给药,主要通过穴位经络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以膏剂、贴剂为代表剂型[1]。

中国的穴位、经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面对当今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文现择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巴布剂进行综述。

【巴布剂概述】一.剂型简介巴布膏剂系指药物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贴膏剂)。

中药巴布剂系是以亲水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于布/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2]。

二.适应症目前巴布膏剂产品多用于炎症、疼痛类疾病,包括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关节痛、骨折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等的治疗。

从这一剂型的特点考虑,也适用于中药敷贴治疗哮喘、腹痛、儿童物理降温以及美容、化妆品(如抗老化、美白、祛皱、维生素、中草药,保湿面膜等疗效型化妆品)。

三.巴布剂构型巴布剂的一般构型属于均质骨架系统,其膏剂组成及其结构特点决定它的优势如下:(1)贴敷舒适;(2)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等;(3)生产无“三废”,完全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4)不需要加热干燥,有利于药物稳定和保持挥发形成分;(5)对皮肤几无刺激性及致敏性;(6)基质含水、甘油、山梨醇等保湿成分,具有滋润皮肤、促进皮肤水化,有力吸收。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目的对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方法查阅大量文献,从常见的靶向制剂(脂质体、乳剂、微球、纳米粒)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别综述。

结果中药靶向制剂将中药的优势与靶向制剂的优势结合了起来,既具有靶向性又能提高其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毒副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结论中药靶向制剂现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药;靶向制剂中药的疗效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在治疗如癌症等疑难病症方面。

但是由于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使中药的推广受到限制。

1906年Ehrlichp[1]提出了靶向制剂(target ing drug system,TDS)的概念,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 livery system,TDD),系指通过适当的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需要发挥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某靶点的给药系统,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的目的。

1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中药靶向制剂也就是指借用适当的载体将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或细胞内某靶点的制剂。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内有人研究中药的靶向制剂如脂质体等,开展了部分基础研究,为靶向制剂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1 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脂质体系指将药物被类脂双分子层包封成的微小泡囊,亦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缓释性、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点。

中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包括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冷冻干燥法。

金岩等[2]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葫芦素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中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其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苏春梅等[3]利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此法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脂质体,故可作为其常规制备方法。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李光华【摘要】巴布剂是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作为外用贴剂的巴布剂,患者对其顺应性比较好,在治疗身体各种疾病等方面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近年来,人们对皮肤形态、功能及角质层屏障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从而促进了经皮给药吸收机制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使更多的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为基础的经皮给药促进方法在药物开发方面得到具体应用.实践证明,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巴布剂可直接作用于靶部位发挥疗效,可以避免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可反复粘贴,透气性好.巴布剂已用于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多种炎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治疗,是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中药;巴布剂;促皮吸收;透皮吸收;基质【作者】李光华【作者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巴布剂是指药材的提取物以及药材或者化学药物和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均匀混合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而制成的贴膏剂[1]。

中药巴布剂是指中药经提取制成中药浸膏或将中药进行超微粉碎再与基质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加工而成的巴布剂。

巴布剂是在转变传统外用贴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临床使用中对于患者头痛、挫伤、骨病及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2]。

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99年出品的复方紫荆消伤膏是国内第一个药品准字号的巴布剂。

其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巴布剂具有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并可及时终止给药等优点,使巴布剂成为中药外用贴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o . 4 1 1 No 1 .





20 0 8年 ! 月
J n ay 2 0 a u r. 0 8
Gu dn o r a o C i ig J u n l f M T
展 中 药 巴布 的研 究 进 及 展 望 剂
国, 年代 我国开始规模 生产中药 巴布剂 。巴布剂对皮肤粘 9 o 着性好 , 从皮肤剥下时干净 利落无残 留物 , 在温度 、 湿度变化
的贮藏条件下软硬度适宜 , 不变 质 , 稳定性高 。此外 , 巴布剂 对皮 肤生 物相容性 、 亲和性 、 透气性 、 汗性 , 复揭贴性 均 耐 重 好. 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 膏制剂 。19 99年上海雷允上集团 的” 复方紫荆消伤 膏” 获得 国内第一个 巴布剂新 药证 书 】 。 相对于其他外用贴膏 , 巴布剂具有 以下优点 : 1 与传统橡胶 () 硬膏剂相 比, 巴布剂主要 以水溶性高 分子材料 为基 质。对皮
h g si nt t nehne , r a i odoy c n a s de n n h u e soe ebbjhdago eto i , k p e ao na cr pe rv t n g , l i l t is dS o.T es d s hw dt aui a de c f n n e ri p t e  ̄h ic u a O ti h o f r
[ bt c] T epp rn oue el ee pors o tp s w i f e sgo du s n e a a r l n a * A sat r h ae t d cdt t t rges f a ] m, h hr e dt i rt sbt c wm t i dm t ir h as caa c e r ot m a r e aa e

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于巴布剂的研究与思考【摘要】目的:了解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方法:本文介绍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基质选择、制备工艺、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巴布剂的现状进行综述。

结果:与其它外用制剂相比,巴布剂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已体现出良好的疗效。

结论:提高其质量可控性和稳定性并扩大其治疗范围是巴布剂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巴布剂必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巴布剂;基质;研究进展巴布贴剂又称巴布剂(Gatap lasma),是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基质骨架材料的外用贴剂,是从古代泥罨(yǎn)剂发展起来的。

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行工业化生产以来,巴布剂在日本有了较快的发展,并于80年代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同期引入我国。

属于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的一种。

巴布贴剂通常由背衬层、药物贮库、保护膜组成。

给药系统的组成材料是:背衬层常为新型医用无纺布;药物贮库是中(西)药物粉末或中药提取浸膏分散在巴布贴剂胶基质中;保护膜常用聚乙烯复合膜、涂硅纸膜等。

与其他剂型相比,巴布剂具有以下优点: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并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能够降低毒副反应。

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靶向性强、载药量大、无刺激性、无过敏性等优点使巴布剂成为中药外用贴剂的适宜剂型。

现将巴布剂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一、聚合物基质的选择巴布剂基质的选择需具备以下条件[1]:对主药的稳定性无影响、无副作用;有适当的黏性和弹性;不在皮肤上残留,能保持巴布剂的形状;不因汗水作用而软化;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并具有保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对基质的pH 值有一定的要求。

巴布剂是由粘合剂、保湿剂、填充剂、透皮促进剂、软化剂和其他附加剂组成,各成分性质不同,在基质中的作用亦不同,由此决定了加入量的差异。

常用的粘合剂有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PVA、PVP 等。

基质的性能如黏性等是决定巴布剂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如何选择适宜的基质以及合理的配比即成为首要任务。

浅谈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浅谈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第02天
原始农耕生活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9年湖北宜昌模拟)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C
材料“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C符合题意。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A与材料内容不符;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排除B;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生产方式,排除D。

故选C。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方形或者圆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沿着坑边埋上一些木棍……再用泥巴加上草什么的抹在木棍内外,弄成泥巴墙……最后再搭个像雨伞一样的房顶,房子就建成了。

”这种建房方式主要出现于
A.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D.闽江流域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巴布剂的研究概况

巴布剂的研究概况

外透皮吸收率 、 药效学等生物学指标来评价 巴布剂的质量 。 谈宣忠I q 以癌
痛宁巴布剂和消瘤止痛软膏中主药 山豆根 的主要成分苦参碱为指标 , 采 用HL P C和 F n 扩展池法 , rz a 用小 鼠皮为透过屏障 , 明癌痛宁 巴布剂 中 证 5 剂量准确 , ) 面积固定 , 血药浓度平稳 , 无峰谷现象 , 减少毒副作用 ; 苦参碱透过率显著优于原软膏剂。药物 的临床疗效是制剂 的最终 目 , 标 也可以作为制剂 中质量评价的一个 重要指标 。 6 可反复揭帖, ) 对粘性影响小 ;
4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 , ) 脂 溶 性 药 物 、 药 材 ( 末 ) 中药 5 巴布 剂 的发 展 ) 可 中 粉 及 提取 物 等 。 通过调查发现 巴布剂 的应用研究 主要 集中在软组织挫伤 、跌打损 2 巴布 剂 的基 质 材料
民蕾科技
20 0 9年 第 2期
巴布剂 的研究概 况
朱景丽 , 赵春蓓 张广庆 。
医保 药健 ・
( 、 药集 团人 民 同泰 制 药厂 , 龙 江 哈 尔滨 10 5 2 黑龙 江 生物科 技 职 业 学 院 , 1哈 黑 50 0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2 ) 50 5
摘 要 : 巴布 剂的 特 点 、 质材 料 、 方 、 量评 价及 发 展 前 景 等 几 方 面对 其进 行 研 究。 从 基 处 质
关 键 词 : 剂 ; 质材 料 ; 方研 究 巴布 基 处
巴布贴剂叉称 巴布剂, 以水溶性高分 子聚合物 为基质骨架材料的 是 外用贴剂 , 是从古代泥罨剂发展起来 的。 自2 0世纪 7 0年代 日本进行工 业化生产以来 , 巴布剂在 日本有了较快的发展 , 并于 8 O年代成功地打人 了欧美市场 , 引入我国。它属于透皮给药系统 或经皮 吸收制剂的一 同期 种, 是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 , 药物 由皮肤吸 收进 人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 有效血药浓度 、 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 1 巴布 剂 的 特点 巴布膏剂 的组成 和结构特点决定 了其 与传 统的贴膏相 比具有一些 独特的优势 。其优点如下 : 1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 , ) 对皮肤无过敏刺激反应 ; 2保湿性能好 , ) 不干燥 , 透气性能 良好 ; 3 载药量大 , ) 适合中药用药量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巴布剂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刊名:
中医外治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5,14(5)
被引用次数:6次
1.刘淑芝;费虹;汤亚池中药巴布膏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03)
2.马云淑;刘月圆黄连解毒巴布膏剂的研制与体外透皮吸收研究[期刊论文]-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03)
3.冯永辉;买昭文;屈巧先杏钱巴布膏剂基质筛选[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2(03)
4.刘淑芝;费虹;郭春燕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巴布剂基质配方[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01)
5.陈穗;陈胜辉;曾婷婷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质处方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1(02)
6.刘淑芝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1997
7.日本公定书协会第十二改正日本药局方解说书 1991
1.董礼.徐希明.余江南中药凝胶膏剂研究概述[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11(1)
2.邵先舫.刘志军.陈绍军.张宏波.车前治伤散巴布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1)
3.郭咸希.张先洲.李勇盐酸青藤碱巴布剂基质和处方的优选[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7(8)
4.邵先舫.刘志军.陈绍军.张宏波.李前"治伤散"不同剂型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 2007(11)
5.傅云峰.杨中林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7(3)
6.霍宁波.汪晴几种中药浸膏压敏胶贴片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医外治杂志 2006(2)
7.董礼.徐希明.余江南中药凝胶膏剂研究概述[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1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wzzz20050500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