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合集下载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庄子文笔淡远,文思玄邈。

拓展资料:《庄子》的M18x就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生硬和美妙的幻想,导致一种极为深沉、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将没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化莫测与生硬。

庄子寓言:寓言居多的创作方法。

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意出尘外的想象,他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寓有诗意的语言。

语言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弹跳,节奏独特,音调人与自然,具备诗歌的特点。

其句式错综复杂,富有变化,擅用极端之词,奇险之语,急于崇尚细长新奇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备独有风格。

这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非常大,已经够令人惊讶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深感奇妙万分呢?应宣称,这样的鱼和鸟就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的,就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多样的庄子却TNUMBERV12V4使你坚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展开一番形象化的描绘。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请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请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为什么说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章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请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与其他诸子文章都不同,它更具有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首先,庄子充分运用想象力。

《庄子》经常以虚语深思的形式,引用形象的文字来表达有关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用想象形成一些小故事,如《逍遥游》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彼上穷碧落,彼下黄泉,白骨如山,黑气盈视,都,都”。

这里创造出一种多元层次的境界,能够将心理世界和艺术世界完美融合,为想象力增添张力。

其次,庄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形象性的文字标签,如桃叶鸣凤,青松翠柯,控弦猿猱,以及溪波萦绕的描述。

这些文字描绘出来的景物和场景,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影像,让诗歌更具有生命力。

最后,庄子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他用自有玄机的语言提出来的一些思想和观念,都是前面没有人提出过的,例如相似之道、道有灭亡等,反映出庄子具有创新精神,他创新地把哲理思想、崇高思想和文学创作融合到一起,使得他的散文能够更加富有创造性。

总之,《庄子》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与其他诸子文章具有明
显的不同,可以说庄子的文章更加富有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

庄子的散文及其文学价值分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散文风格独特,其思想深邃,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庄子的散文特点、文学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庄子》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庄子的散文特点体现在其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

庄子的散文通常以寓言的形式呈现,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学观念具象化,使其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他用蝴蝶的自由飞翔来比喻人的心灵自由,用大鱼放归大海来比喻人的自由追求等。

此外,庄子的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散文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其次,庄子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首先,庄子的散文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魅力。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张“道”与“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反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主张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庄子的散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和贪婪的,但也强调人性的善良和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庄子的散文更具普遍性和深度。

最后,庄子的散文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反对功利主义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后,庄子的散文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他的思想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等都受到庄子的思想启发。

此外,庄子的散文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庄子》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庄子散文是庄子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抽象、文字隽美、形式灵动,常常使用寓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思想。

1.寓言:庄子常常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来表达他的思
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写到:“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可近无闵,淑女无颜色。

”这里用“窈窕淑女”
来比喻道德纯洁的人,用“君子好逑”来表示君子对道德
纯洁的人的追求。

2.比喻:庄子常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天地篇》中写到:“天地有大矣,
比类乎其中。

”这里用“天地有大矣”来比喻万物的广阔,用“比类乎其中”来表示万物之间的关系。

3.拟人:庄子常常用拟人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德充篇》中写到:“德充者,谓之
清。

清者,谓之白。

白者,谓之自然。

自然者,谓之道。


这里用“德充者”来比喻有德之人,用“清者”来比喻纯洁
的人,用“白者”来比喻纯净的人。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庄子,古代哲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的散文不仅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思想,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
庄子的散文语言既简练又富有音乐性,他善于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富有魔幻的色彩。

这种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感受到庄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2. 结构的自由与流畅
庄子的散文结构自由流畅,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模式。

他的文章往往以寓言、对话、小故事等形式展开,内容上既有深入的哲学探讨,也有生动的日常描写,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3. 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庄子的散文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上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思想。

他对于“道”的
理解、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生死的看法等,都在其散文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结论
庄子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结构的自由与流畅,更重要的是其深邃与广阔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散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材料。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在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完善。

《孟子》的散文风格以雄辩、犀利、富有感染力著称,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比喻、类推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主。

庄子追求自由、无为、逍遥的境界,倡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本真。

《庄子》的散文风格以奇幻、夸张、幽默、富有想象力而著称,其文章结构灵活多变,语言生动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孟子》和《庄子》在诸子散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而且在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这两部作品的出现丰富了诸子散文的内涵,为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庄子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1、形式自由,风格多样
庄子散文的形式自由,风格多样,有寓言、对话、散文等。

在语言形式上,不拘泥于《文选》所记之句式,不拘之篇结构。

其文多采用散行,或在叙事说理中穿插比喻和讽喻。

如《逍遥游》一篇。

2、想象丰富,联想奇特
庄子散文中的想象丰富而奇特。

如《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想象。

再如《人间世》篇中的“虽与神遇而不答”的“至人”,以
及庄子自己的“逍遥游”、“齐物论”等想象。

3、议论新奇独特
如《齐物论》一篇即是如此。

作者运用寓言、比喻等手法,把客观事物比作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各种事物都各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与贵贱之分。

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也是如此,不能用一般观念加以定论。

4、讽刺辛辣
庄子散文中经常采用讽刺和辛辣等手法来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如《田子方》篇对当时统治者残酷剥削
农民的现实进行了辛辣讽刺;《人间世》篇对当时社会上不合理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

5、结构严谨
庄子散文以其高超的结构技巧而著称于世。

如《逍遥游》一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寓言故事,下篇为庄子本人议论文章;《养生主》一文分“内”“外”两部分,“内”篇又分为“形而上”“形而下”两部分;《田子方》一文则分上、下两部分。

6、气势宏大
庄子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气势宏大,常常给人以撼天动地之势。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庄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对后世文学、哲学和艺术的影响深远。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后世影响有以下几点:一、艺术风格1.奇特诙谐的比喻手法在庄子散文中,比喻手法是其鲜明的特点。

他用比喻、夸张、讽刺等手法来描述人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比如《逍遥游》中的“且夫天地之性情,刚柔无常,右亦有之矣”,其中“右亦有之”就是庄子的著名比喻手法,使人震撼,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意境。

2.清新简洁的语言风格庄子散文的语言,清新简洁,极富音乐性和韵律感,在表现思想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

如《逍遥游》中的“世俗之谓感之,达者之谓道之”,简单的用语和短小的句式,给人以鲜明、轻盈的感觉。

3.虚幻唯美的思想风格庄子散文的思想常常阔达虚无,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尤其是倡导“逍遥自在”的思想,给人以富有诗意的感觉。

《逍遥游》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庄子对自我修养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触发了读者的内心感受。

二、后世影响1.影响了文学艺术庄子散文的语言韵律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就受到庄子散文的影响,将其思想和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唐代诗歌的清新风格。

2.影响了宗教思想庄子散文的哲学思想和唯美主义倾向,对于后世宗教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元代,著名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如王阳明、陆九渊等都受到了庄子散文的影响,从而创立了“心学”和宗教思想。

3.影响了民间文化庄子散文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形成了深厚的影响。

了解庄子散文的人,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还可以了解民间文化和艺术,例如民间故事、戏曲、民间音乐等。

综上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后世影响非常广泛。

它以扣人心弦的语言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倡导人生态度,不仅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也影响了民间文化和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商务策划091 15 肖育锦
[摘要]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拟从下面四个方面,对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予以探讨,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可感可知。

二、语言生动,想象奇幻,洋溢着炽热动人的诗人气质;三、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哲学的内核,达到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庄子寓言雄奇怪诞哲学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我独爱《庄子》(又名《南华经》)。

老子智慧,但太深奥;孔子正统,但太呆板;孟子善辩,豪气不足。

唯独庄子,飘逸,但却可感可知;浪漫,但又有血有肉;自然,却似不食人间烟火。

我喜欢庄子,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内容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而是他思维的角度独一无二,思想的表达行云流水,文章的构造浑然天成;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人人可从中看到美,但他的美只可把玩不可效仿。

郭沫若认为,大半个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此话并非言过其实。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谈及庄子时,都不忘提一句,我们要吸收庄子散文中的精华,剔除庄子思想中的糟粕,以示自已是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对此,我很不以为然。

孔孟正统与老庄无为的对立是一对矛盾,以孔孟为基准点,老庄无为思想为糟粕,而以老庄思想为基准点,孔孟的“入世”又为糟粕,所以也就无所谓精华与糟粕。

做为时代的青年,我读庄子,是读得进去,也读得出来,“无为”不能理解“为什么事情都不做”,否则,将不得庄子思想之要领而使读书流于浅表。

澄清这一点,我便可以尽情欣赏庄子散文艺术的美而不需去思考意识形态的东西,以免有人说我这个年青人不求进取!
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血肉饱满、可感可知。

《庄子》之书,大都是寓言故事,虚构成分居多。

寓言故事,一般都具有寓意深刻,含蓄蕴藉,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特点。

庄子在向世人传达自已的“道”的同时,将寓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庄子的笔下,寓言可以明“天道”。

以寓言明“天道”。

寓“天道”于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和小寓言是庄子阐明自已哲学观点的主要方法。

《齐物论》中庄周梦蝶寓言,古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成为不少文人骚客创作的题材。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此时,庄子已经进入"物化"境界。

他感到舒适愉快,竟然忘记自己是现实存在着的庄周。

可是,当他忽然觉醒时,又感到自己还是庄周,因此,便惊疑万状,不得其解,发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的感叹。

事实上,“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所谓“物
化”,按照庄子的观点,这就叫“大道”时而化庄周,时而化为蝴蝶,万物齐一的“物化”现象。

《至乐》篇写滑介叔左肘生瘤的寓言故事,与庄周化为蝴蝶,同样都是“物化”现象。

死生同状,万物为一,这是庄子《齐物论》的基本思想。

二、语言生动,想象奇幻,洋溢着炽热动人的诗人气质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味。

在先秦诸种,《老子》是具有哲理性的散文诗,文句简短,颇有韵味。

《论语》只是一种语录体文字,文字呆板,缺乏诗意。

《孟子》篇幅较长,长于叙事,善于雄辩,言辞丰富,笔锋犀利,作为先秦散文,已经蔚为大观。

庄周与孟轲,同为战国早期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无论在气质和个性方面,都与孟子迥然不同。

严格地说,孟子书生气很重,只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庄子富于幻想.胸怀坦荡,直言不讳,具有炽热的诗人气质,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典型的知识分子。

因此,庄子的散文,并非是一般的散文,它具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生动抒情,轻快、活泼,令人喜爱,富有无穷的韵味。

如《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在宥》篇写广成子斥责黄帝说:“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天地》篇:“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凡此等等,真是如诗如画。

作者经常以诗人的笔触,用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语言,用长短句对称的笔法,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抒发其炽热的情怀,唱出悦耳动人的歌声。

其中,意蕴深邃,饱含哲理,又令人索解不尽。

三、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哲学的内涵,达到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庄子文章,有一个华丽的外表,仅这一个外表,在这个精美绝伦的外表之下,还赫然矗立着一个璀璨的哲学内核——得道、恬淡、无为。

总结庄子的哲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概括:
全生保身,逍遥无为。

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

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

主要论点: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人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为。

逍遥无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受自身形骸与观念的束缚。

与道为一。

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

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本根,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亦无差别对立。

要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得道”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相对主义的认识的方法,即“齐物”的方法,使人在精神上从贵贱、寿夭、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无差别对立的自
由世界。

一是直觉体验的方法,即“体道”的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炼程序,不用语言和概念,以达到与道为一的直觉体验,摆脱哀乐情绪的干扰,以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从纯文学角度来衡量,《庄子》表现了高超的“写生”和营构“境界”的能力。

他既是抒情的天才,又是一位写生的妙手。

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那是文字的美。

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极端的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融的机体,便是“大家”的极致,只这一点,便足以注定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也是我欣赏中国文学史时选择庄子的理由。

当然,凭我现在仅有的一点浅见,还不足以对庄子进行深入的剖析,庄子汪洋辟阖的思想,仪态万方的文辞,注定让后人难于驾驭。

就让我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话做为全文的结束:“如果你要的是纯粹的文学,在庄子那素净的说理文的背景上,也有着你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断素,零纨,珠光,剑气,鸟语,花香——诗,赋,传奇,小说,种种的原料,尽够你欣赏的,采撷的”。

[注释]
①《秋水》,《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②《肱箧》,《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③《则阳》,《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④《天地》,《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⑤《天下》,《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⑥《知北游》,《南华经》,周苏平张克平译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12月。

⑦闻一多:《庄子》,《新月》第2卷第9期,192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