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散文的特点

合集下载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

庄子写作文章的特点庄子的散文也像诗,庄子的散文也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

庄子的语言不仅直率质朴,豪放不羁,而且有一种散文诗般的节奏与韵律。

其语言的错综缠绕之美、豪迈奔放之势,音节的一唱三叹之韵,境界的飘忽起落之态,令人读之如感迅风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惊诧于刹那间的畅快淋漓,让人感悟到其中的疏落有致,神姿必现,壮观气派。

庄子文笔淡远,文思玄邈。

拓展资料:《庄子》的M18x就是在寓托和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虚构、生硬和美妙的幻想,导致一种极为深沉、极为玄妙的意境。

为了追求所谓绝对的自由,他将特大与特小的事物均有所依待的情况对比起来描写。

《庄子》想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宏大、神奇。

《庄子》想象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将没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庄子》想象的第三个特色,就是与想象密不可分的变化莫测与生硬。

庄子寓言:寓言居多的创作方法。

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意出尘外的想象,他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寓有诗意的语言。

语言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弹跳,节奏独特,音调人与自然,具备诗歌的特点。

其句式错综复杂,富有变化,擅用极端之词,奇险之语,急于崇尚细长新奇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备独有风格。

这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非常大,已经够令人惊讶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深感奇妙万分呢?应宣称,这样的鱼和鸟就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的,就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多样的庄子却TNUMBERV12V4使你坚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展开一番形象化的描绘。

庄子文章的特点范文

庄子文章的特点范文

庄子文章的特点范文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庄子》中。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经典”,内容丰富、意味深远。

以下是庄子文章的特点:1.象征性的写作风格:庄子善于使用寓言、神话、比喻等象征性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

他用纷繁复杂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形象描绘人生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借以展示他的思想观点。

2.独特的辩证思维:庄子文章中常出现讽刺、反转、对立等辩证的思维方式。

他通过对立的观点和对立的形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以此批判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正常思维模式,提供了独特的思考方式。

3.追求自由和无为:庄子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追求自由和无为。

他对“自由”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

他提倡一种心灵上的自由状态,不受物欲、功名等所困扰。

同时,他也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做过多的干预和努力,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4.非性和无用的观念:庄子思想中的“性”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天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性质和自然的发展规律。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发展。

此外,他也强调“无用”,认为人们应该抛弃功利思维,追求无为而治,不以功利和私利为目标。

5.强调个体和自我:庄子关注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主张个体应该发展自己的潜能,并追求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指引行动,而不是受他人和外界的制约。

6.异俗化和解构传统价值观:庄子思想中的“异俗化”是指庄子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否定。

他认为世俗的善恶、美丑等价值观是主观的和相对的,而自然则是客观真实的。

他试图破除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迷信和附着,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7.追求超越和境界的审美:庄子主张一种超脱自我、超越现实的境界,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和境界。

他通过寓言和逸闻等形式,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更高层次的境界,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和境地。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庄子散文是庄子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抽象、文字隽美、形式灵动,常常使用寓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思想。

1.寓言:庄子常常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来表达他的思
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写到:“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可近无闵,淑女无颜色。

”这里用“窈窕淑女”
来比喻道德纯洁的人,用“君子好逑”来表示君子对道德
纯洁的人的追求。

2.比喻:庄子常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天地篇》中写到:“天地有大矣,
比类乎其中。

”这里用“天地有大矣”来比喻万物的广阔,用“比类乎其中”来表示万物之间的关系。

3.拟人:庄子常常用拟人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德充篇》中写到:“德充者,谓之
清。

清者,谓之白。

白者,谓之自然。

自然者,谓之道。


这里用“德充者”来比喻有德之人,用“清者”来比喻纯洁
的人,用“白者”来比喻纯净的人。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庄子,古代哲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的散文不仅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思想,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
庄子的散文语言既简练又富有音乐性,他善于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富有魔幻的色彩。

这种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感受到庄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2. 结构的自由与流畅
庄子的散文结构自由流畅,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模式。

他的文章往往以寓言、对话、小故事等形式展开,内容上既有深入的哲学探讨,也有生动的日常描写,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3. 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庄子的散文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上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思想。

他对于“道”的
理解、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生死的看法等,都在其散文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结论
庄子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语言的魔幻与音乐性、结构的自由与流畅,更重要的是其深邃与广阔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散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材料。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名篇,其文学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默的语言风格:《庄子》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哲学思想,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形象的故事。

比如《齐物论》中的"鱼世之乐,乃在于水"和"吾丧我,汝将焉得之?"一语双关,用幽默的语言呈现深刻的哲理。

2. 生动的寓言故事:《庄子》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寓言故事,如"背城借一力"、"蝴蝶梦"、"黄粱梦"等。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描写,直观地阐述哲学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3. 独特的修辞手法:《庄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庄子使文辞更富有韵味,引发读者的思维共振。

4. 精妙的字词运用:《庄子》中运用了大量精妙的字词来准确表达思想,如"泮林"、"心如明镜"、"以己度人"等。

这些独特的词汇不仅词意丰富,还给文本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美感。

5. 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庄子》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内容,通过庄子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哲学思考与诗意描写相结合。

这种奇幻的想象力为《庄子》赋予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以上是《庄子》的一些文学特色,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庄子》的艺术特色‎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

《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

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庄子》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

《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

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张,恢诡谲怪。

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

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

《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表达其‎哲学思想,使其形成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艺术特征‎,构成了瑰玮‎奇谲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上,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1、形式自由,风格多样
庄子散文的形式自由,风格多样,有寓言、对话、散文等。

在语言形式上,不拘泥于《文选》所记之句式,不拘之篇结构。

其文多采用散行,或在叙事说理中穿插比喻和讽喻。

如《逍遥游》一篇。

2、想象丰富,联想奇特
庄子散文中的想象丰富而奇特。

如《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想象。

再如《人间世》篇中的“虽与神遇而不答”的“至人”,以
及庄子自己的“逍遥游”、“齐物论”等想象。

3、议论新奇独特
如《齐物论》一篇即是如此。

作者运用寓言、比喻等手法,把客观事物比作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各种事物都各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与贵贱之分。

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也是如此,不能用一般观念加以定论。

4、讽刺辛辣
庄子散文中经常采用讽刺和辛辣等手法来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如《田子方》篇对当时统治者残酷剥削
农民的现实进行了辛辣讽刺;《人间世》篇对当时社会上不合理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

5、结构严谨
庄子散文以其高超的结构技巧而著称于世。

如《逍遥游》一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寓言故事,下篇为庄子本人议论文章;《养生主》一文分“内”“外”两部分,“内”篇又分为“形而上”“形而下”两部分;《田子方》一文则分上、下两部分。

6、气势宏大
庄子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气势宏大,常常给人以撼天动地之势。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庄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对后世文学、哲学和艺术的影响深远。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后世影响有以下几点:一、艺术风格1.奇特诙谐的比喻手法在庄子散文中,比喻手法是其鲜明的特点。

他用比喻、夸张、讽刺等手法来描述人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比如《逍遥游》中的“且夫天地之性情,刚柔无常,右亦有之矣”,其中“右亦有之”就是庄子的著名比喻手法,使人震撼,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意境。

2.清新简洁的语言风格庄子散文的语言,清新简洁,极富音乐性和韵律感,在表现思想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

如《逍遥游》中的“世俗之谓感之,达者之谓道之”,简单的用语和短小的句式,给人以鲜明、轻盈的感觉。

3.虚幻唯美的思想风格庄子散文的思想常常阔达虚无,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尤其是倡导“逍遥自在”的思想,给人以富有诗意的感觉。

《逍遥游》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庄子对自我修养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触发了读者的内心感受。

二、后世影响1.影响了文学艺术庄子散文的语言韵律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就受到庄子散文的影响,将其思想和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唐代诗歌的清新风格。

2.影响了宗教思想庄子散文的哲学思想和唯美主义倾向,对于后世宗教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元代,著名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如王阳明、陆九渊等都受到了庄子散文的影响,从而创立了“心学”和宗教思想。

3.影响了民间文化庄子散文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形成了深厚的影响。

了解庄子散文的人,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还可以了解民间文化和艺术,例如民间故事、戏曲、民间音乐等。

综上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后世影响非常广泛。

它以扣人心弦的语言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倡导人生态度,不仅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也影响了民间文化和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散文的特点
中文系汉语言学一班卢玉婷 0940401035
【摘要】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他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运用比喻来说明思想论点,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

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瑰奇多彩,句法灵活跳跃,又善用巧用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奇特的想象;极度夸张;生动的比喻;辛辣的讽刺
一、奇特的想象
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

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再如《人间世》、《德允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

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
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

而故事人物的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齐物论》王倪口中“至人”的形象,《养生主》庖丁的形象,《人间世》楚狂接舆的形象等等,《庄子》书中如此之类不可胜数。

这些文学形象,当然是庄子自己头脑中幻想出来的绝对自由的人物。

由于接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蝉和斑鸠、小雀都会说话,虾蟆、甲鱼也会说话,蛇和风,栎树和铜铁也会说话,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而且会辩论、讲道理。

这比其他诸子和《战国策》中某些寓言故事有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论文更加形象化。

这又是庄子散文奇特想象的一个方面。

二、极度夸张
《庄子》中,作者对所描绘的对象给予了极度的夸张,写的气势宏伟,已经开阔,想象的触角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里自由地延伸。

诸如《逍遥游》篇对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描写,就写的雄奇壮阔,气象万千。

说鲲之大,鹏之背,有几千里:说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此等极度夸张的描写、“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磅礴气势,曾经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赏。

李白曾经以赞叹的口气说道:“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吾亦不测其神怪之,盖乃造化之所为。

”如《外物》篇中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以五十条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旦旦而钓,一年之后,大鱼上钩,牵动巨缁,潜入海水,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伴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将此大鱼离而腊之,大半个中国,都饱食此鱼。

这些都是些现实中的事物,坐下和给予他们以一定的艺术加工,就如漫画一般,所描述的对象虽有一定的“变形”,但那是对真实经过想象而进行的一种“夸大”,使本质更加鲜明。

道家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任逍遥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想象能突破狭小的现实环境而达到“神与物游”或“游心于无穷”的境界。

正如《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庄子》一书的想象触角不仅在宏观世界里延伸,而且延伸至微观世界,想象所至,都展现出广褒而深远的意境。

如《则阳》篇记触蛮之战:“有国于娲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娲之左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追逐败敌需要半个多月才能,伏尸数万,逐北,询在五日而后反。

”娲角如同秋毫一样细小,而在此都要安置两个国家,摆下两国的厮杀的战场,战场上弃尸几万,追逐败敌需要半个多月才能返回本国,如同用放大几万倍的放大镜来看娲角,细末成了大天地,处处写得
大气磅礴。

三、生动的比喻
《庄子》散文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比喻。

本来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种特点若此,而《庄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比喻,也可以容纳比喻。

它不但比喻多,而且运用灵活,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最突出的。

例如《逍遥游》将要论证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先从大鹏说起。

他认为那么大的鸟,要想从北海飞到南海,非借大风之力不可,所以没有绝对自由。

下文的野马、尘埃,也是要有风吹着才能在空中游荡。

这对于野马、尘埃本身来说虽属正意,对于大鹏来说其实又是比喻。

再后“天之苍苍”三句也是如此。

人们在地面看不清天下的“正色”,正如高飞到九万里上空的大鹏看不清地面的东西一样。

然后再接以下数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又是一比。

而杯水芥舟数句则是比中之比。

然后说到蜩与学鸠,说到旅行,说到朝菌、蟪蛄,说到冥灵、大椿,最后说到彭祖和众人,稍作停顿。

黄河九曲,到此略一洄漩。

然后“重言”以实之,再一次说明鲲鹏斥鴳所游虽有不同,而不能“无待”却是一样。

以上层层推演,不见端倪,但只是指出许多事物的现象,并未点明正意。

下文才从庸人的追求名位,转到宋荣子的“不累于俗”,列子的“御风而行”。

然而庸人固微不足道,不过像蜩、鸠、斥鴳的自适其志而已;就是御风的列子,充其量亦超不过大鹏。

“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还不能绝对自由。

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无所待而获得绝对自由,这才算“逍遥游”。

全篇主旨到此轩豁呈露,有如千里伏流,迂回曲折,历久而后涌现。

回顾以前,从开篇的鲲鹏说起,一系列事物都是比喻,因为这些无非是借以衬托游于无穷的至人神人而已。

至于下文鹪鹩、偃鼠、疱人、尸祝等喻,或明或暗,随物赋形,犹其馀事。

章学诚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

”由此可见,庄子散文中的比喻极为生动形象。

四、辛辣的讽刺
庄子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的行径,都能以犀利的笔触予以无情的讽刺。

如《月去箧》篇就对打着“仁义”旗号,干着伤天害理之事的“窃贼”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以田成子为例:“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窃国者”为了一己之私利,而不惜将一国之人至于水火之中,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掩盖他们的盗贼罪行,他们连法律道德都要窃过去,给自己戴上圣洁的花环,大大小小的统治者组成了一个盗窃集团。

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庄子用辛辣的语言把那些所谓仁义道德的“窃贼”揭露得淋漓尽致。

再如《徐无鬼》对魏武侯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反美其名曰“爱民”、“为义偃兵”的虚伪性给予冷嘲热讽,笔锋尖刻,犹如凛冽秋霜。

《则阳》篇中讽刺封建诸侯发动兼并战争,屠杀人民,就好像在蜗牛左右角厮杀那样可笑。

《外物》写“儒与诗礼发冢”的故事,把两个伪儒盗墓时担惊受怕的紧张情绪及其生怕损坏死人目中珠宝的心态和细手轻脚的动作都描绘的有声有色。

还有《列御寇》中“舔痔结驷”的故事,有力的嘲笑和抨击了不择手段、阿谀奉承而获得荣华富贵的无耻之徒。

由此可见,庄子不愧是我国最早的讽刺文学大师。

对于庄子的讽刺艺术,可用清代学者刘风范的话概括“庄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举世悠悠,借此以消遣岁月,真浇尽心中块垒矣!”
《庄子》一书博大精深,其散文的艺术风格不仅拥有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而且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对后世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陆永品.老庄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庄子散文中的形象构成[M].西华大学学报,2006.
[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4]曹础基.庄子浅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王夫之.庄子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