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庄子逍遥的散文

合集下载

逍遥游(节选)翻译及赏析

逍遥游(节选)翻译及赏析

逍遥游(节选)《庄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迁徙于南冥,一一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日:“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在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知识概要《逍遥游》知识概要重点难点突破《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已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课文选取的是第一部分。

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接着,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

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甚小。

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

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是有褒有贬。

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赖于风。

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

【知识延伸检索】1.课文中“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的具体内容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摘要:《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之首,既是庄子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也是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对的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为例,重点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阐述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散文;艺术风格;影响《逍遥游》堪称庄子散文的扛鼎之作,也称得上是先秦散文的代表著作。

可以说,庄子散文,乃至先秦道家学派散文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之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本文结合先秦散文的艺术风格,试以《逍遥游》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力求洞悉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继而阐述庄子散文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共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地位要洞悉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就必须要对先秦诸子散文有一个宏观了解。

可以说,先秦诸子的散文多是哲理著作,多用散文表达自己的学派思想和政治主张,其内容大多博大精深,内涵着深刻哲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性和文学因素。

先秦的诸位思想家大多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除了《庄子》,还有《荀子》、《韩非子》等等,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典籍至今都还值得我们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散文这种文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其中,又尤以庄子的散文为代表,其创作的散文大多想象丰富,多用寓言,善用比喻,辞藻雄浑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先秦文学散文的典范,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间接影响着后世散文及其他文体的发展。

二、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庄子创作散文最显著的艺术风格就是想象丰富和夸张奇特。

庄子的散文中,想象的场面、虚构的情景、夸张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纵横捭阖,恣意发挥,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逍遥游》从文章的一开始,就酣畅淋漓地展现了这种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几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在文中,庄子用其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和奇特、诡异的夸张手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怪异奇特的画面:在漫无边际的北海中,一条不知有几千里长的大鱼在随处游动着,突然之间,这条鱼就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一只背不知有几千里宽的大鹏。

秋夜随笔经典散文

秋夜随笔经典散文

秋夜随笔经典散文携着凋敝的经卷,走向红尘的客,欢欣话别了中年的客舟,星星鬓也,一任阶前,霜结秋叶一重重。

在我书房的北屏,在水墨快马的画右,我题上了“何惧秋风奔雷势,一笑红尘自在行”,猎猎血性,今皈依禅境,好不容易,都云坚冰易化,定是等得起千年后的火山,在星际流火,在梦的烟岚,不屈的脊梁,仍存剑齿,海子虽然死去,诗还在,他的原乡,还有生命雀跃的歌唱,不用问,也不用游人如织,那里,花笑花开花如海。

秋凉的时候,人们学会为心灵护暖,以赏月之心,以观涛之韵,行走在时光海岸,与岁月争短长,携梦之雕影,云水孤星,清亮眸光,在文字的白鹿崖,企盼馨暖,捕捉阳光律动的方向一片人海,汇聚忘川,快乐的出口,常被生活的雾遮蔽,智者方得见白驹过隙的光,虽然细微的一瞬,毕竟,还愿意向着生命的海风,平淡山溪,于海之外,静处落墨,走笔氤氲。

莫道君行苦,世人苦多求,这就是如初,不薄今人爱古人,是说“真”这个字好,人家曹植用‘怨慕’二字来构思洛神赋的,今人却大多败笔,我们的生命都得之容易,惜之劳神。

有心人无心去作窗外的飞,年少时撒哈拉的梦,因为是梦,才叫做回味。

当我们大了,老了,伤了,痛了,才真正懂得。

所谓千载绝唱,多为绝句,听樵曲误,少有人顾,大多是没有结局的章回,却风霜满眼,要不,怎有百衲穿结的僧,愿意冷雪孤崖,雪泥盘桓,听了梵唱,诗箧落尘呢?因为懂得,所以珍视,也许沉默,也许看似的漠然,只在心里小小的一隅,保留美好的诗情画意,因为看见无染的与温婉纯真的生命之花,才选择静临,或选择听闻,佛如是说,如是我闻,说我说汝,大抵是撇了贪嗔痴,植根一片温馨泥土,若得见晨星一须臾,是弥足珍贵的,西下峨眉,沧州笑傲,读雪成诗歌,淘浪花成朵。

不凭孤洁,哪里得见踏雪狂歌,江湖快剑,不做宁静,更何谈千金一赋,任君逍遥,明月箫声,仰观鹤舞,早零落了薄凉的世间,失散了童心的画意,行走,本就不容易,任谁有一颗清明的心,都会比别人承载更多,晚秋沁凉,只愿苍山明月,人生际会,仅作收放自如的云,鸿雁于飞,愿与颗颗无染的心灵星空信步,消逝的,是赘余的藤蔓,那藤蔓,早掩去在黄州赤壁的一梦烽烟,早消解在舞榭歌台,铜驼金掌,佛狸深巷。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赏析《逍遥游》赏析《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逍遥游》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

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

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

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从古代散文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散文的起源古代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书》和《礼》,它以散文体式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与古代的韵文相比,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形式上更加贴近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

古代散文的起源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散文的特点1.平实自然:古代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主,体现了古人真挚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运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庄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

2.抒情悲怀:古代散文常常通过抒发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孟子》中的《离娄上》,文中孟子以悲愤之情抒发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抱负。

3.启蒙思想:古代散文往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达启发思考的观念。

例如《管子》中的《牧民》讲述了一个城市君主的经济治理思想,从而启示读者思考和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

4.意味深长:古代散文常常采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例如《韩非子》中的《外储说左下》通过寓言的形式,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哲学。

三、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1.《孟子》:这是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总结与阐发,包含了孟子对人伦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思考,语言优美,意蕴深远。

2.《庄子》: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通过夸张、幻想等手法,表达了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3.《韩非子》:这是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文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政治制度的构想,展现了韩非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4.《列子》:这是先秦时期杂家思想家列子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人性、事理、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作品的文学价值,更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追求。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诸子百家,尤其喜欢庄子的“道”,他是少有的极具个性的古代哲人。

他的豁达、淡泊以及对于自然与自由的追求,也是很多人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有关庄子的作文高三600字1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

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

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

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

人们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

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美丽风景。

人们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哪里。

其实,我们还有庄子!“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也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动的水中听出一份安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然而现实中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

既要奋斗,又不注重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

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烦恼中了。

因此,我佩服庄子!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朋友。

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普通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寂寞,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写庄子逍遥的散文
篇一: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
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
写庄子的作文
天真的庄子
濮水之边,他独自执竿,发髻高高束起,仅剩几缕银丝在清冷的空气中微荡。

一身长袍散落在草地上,任大地上的生命亲吻他的衣着。

他,便是庄子。

鲁迅先生所云“其文则汪洋恣意,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赞的就是庄子的文笔。

庄子曾以“曳尾之鱼”自喻,甘愿超脱浮尘之外,做一条嬉戏于泥涂间的“曳尾之鱼”,因为庄子是逍遥的。

但,他又说:“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身处尘世,想做到完完全全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几乎不可能。

【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

可是,
庄子偏偏追求纯粹的浪漫,他的心灵世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他的思想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便构成了庄子的那一份渴盼。

也许他只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望透远处的世事,笑看人生百态。

正如晴川说的:“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心一点儿呢?”庄子觉得这“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实在太肮脏。

于是他欣#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end#赏“河鱼之乐”。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啊,就像庄子这一战国奇才只愿做一个小小的漆园吏一样,他物质匮乏,却精神快乐,“乐”这天地之间“无所侍”的乐趣。

不得不说,庄子就是一个用心灵写诗的诗人。

【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文章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出自,此链接!。

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一切,无不打上逍遥自在的烙印。

很欣赏他的思想,但深入他的内心,我也再不能发掘什么。

庄子就是一座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

可是,坐下来静静想想,我却不免揶揄他一番。

因为庄子的人生也有消极的成分。

“有鸟焉,其名为鲲,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多么雄伟的大鹏啊!一浮升便是天涯,一展翅便是海角。

但庄子明白,大鹏展翅究竟还是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优秀作文--写庄子的作文】作文zuowen.html。

庄子纠结于大鹏,就像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一样。

我想,这大鹏应该就是庄子了——他追求逍遥,却永远只能陷入现实的漩涡而难以自拔。

这就是庄子,他像一位深思熟虑的智者,也更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篇二:浅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从《逍遥游》浅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内容摘要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漆园吏。

庄子鄙视富贵,愤世嫉俗,曾拒绝楚王邀请他做官的请求。

他一生都追求一种超脱世俗,无所待,而“独与天地之往来”的精神逍遥境界。

庄子的散文极富有文学性,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艺术的描绘,善于运用卮言,重言,寓言等手法,他常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诗意的境界表达深刻的哲理,其文汪洋恣意,其理隐约深邃。

下面我以《逍遥游》为例来谈谈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逍遥哲学艺术手法消极思想积极意义
正文
在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散文最具特色。

全篇几乎都用寓言构成,但是这些简单的寓言却反映了庄子深刻而独特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庄子散文的结构看起来并不严密,汪洋恣意,变化多端,常常使人感到突兀,然而他的思想却很连贯。

句式富裕变化,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的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内篇的首篇,庄子将其放在内篇中的第一篇,可见它的地位是重的。

《逍遥游》集中
表现力庄子散文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并且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是:人怎样才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权位的束缚,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游“境界。

一.逍遥哲学: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受到主观或者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

因而庄子追求的是人精神上的逍遥境界。

《逍遥游》中的大鹏,蜩和学究他们都是不逍遥的例证。

大鹏虽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是它只是看似逍遥,而并非
真的逍遥。

因为它的飞翔必须借助于风力。

再说蜩与学究,他们的飞翔虽然轻松自在“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但是他们的这种不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吗?大鹏受到的是外力的限制,而他们受到的是自身思想的限制。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生暮死的小生物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生命短的局限。

生命长的亦是如此,能活到2000年的灵龟和3.2万年
的大椿,它们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情。

庄子提出的这种无所待的精神逍遥在今天看来是不具
有现实意义的,只要我们还是一个社会里的人就必须面对一切生存的问题,必须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必须为了生存和利益而奔波,所以不可能做到无所待,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精神超脱。

就是《逍遥游》中御风而行的神人列子,他们的飞行尚且需要借助外力,又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世人呢?
二.《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比如《逍遥游》前半部分,庄子
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

,从鲲鹏展翅到列于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三.《庄子》的散文结构线索模糊稳秘,但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以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穿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连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比如《逍遥游》中,庄子先写鲲鹏之变,然后再由鲲鹏与蜩和学究的对比中引出种种小大之变的比喻铺陈,最后引出不同德行的人。

不论大小事物,他们的变化都是有所待,都不是逍遥的,自然而然的突出庄子他所追求的绝对精神逍遥的境界。

四.《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夸张而活泼的手法,阐明人生哲理。

比如《逍遥游》中的鲲本意是指代鱼卵,但是庄子却以其夸张而独特的想象把它幻化成体型庞大的大鹏鸟。

五.《庄子》散文还常以丰富的寓言故事和奇特的想象,文熙载在《艺概》中说庄子的想象“一除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常常带有奇异虚幻色彩,充满着不可捉摸的神秘和遥远.他常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比如大鹏和蜩与学究的对比中显现出蜩与学究的目光短浅,表达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道理。

六.《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

寓言不仅多且想象奇特,给人营造出一个形象的世界,让读者在这个形象世界里得到启迪与顿悟。

比如《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鹏与蜩和学究的对比,朝菌,蟪蛄和楚之南的冥灵,上古的大椿的对比,以及彭祖与世人的对比。

七.《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
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欢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庄子独创“三言“的表达方式,即寓言,重言,直言。

以《逍遥游》
为例。

庄子在描写鲲鹏之变和鲲鹏与蜩和学究的对比时就运用了寓言,而在后文描写的大小之辩提到的“楚之南有冥灵者”和“上古有大椿者”以及“乃今以持久特闻”的彭祖,就是运用了重言。

八.在思想方面,庄子的作品是精神苦闷的象征,它揭示了没落阶级的思想状态。


子散文所表达的思想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的。

剥削阶级在没落时都会有厌生厌世的思想情调。

他们常常将自己的破产看作是宇宙沦丧或人生破灭,将自己的忧愁说成是人生的永恒悲哀。

正是由于这样的阶级特性,所以充满幻灭感的庄子,力求忘却现实。

他极力通过冥想创造“论据”,以作为精神寄托,以填补灵魂上的空虚。

庄子
的《逍遥游》便有着这种情感的艺术表现。

在《逍遥游《中,庄子描写了鲲和鹏的巨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对鲲鹏这样的描写形象的暗示到:比起鲲和鹏来,人是极其渺小的,人的一切智慧喝本领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逍遥游》中,庄子又举长生木为例:“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春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显然,比起神木的寿命来,人的一生是极短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