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数据模型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复合模型
将每一次独立的叠加操作转换为一次性的合成叠加, 变化的累积形成最小变化单元,由这些最小变化单元构 成的图形文件和记录变化历史的属性文件联系在一起表 达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小变化单元即是一定时空范围内 的最大同质单元。其缺点在于多边形碎化和对关系数据 库的过分依赖,随着变化的频繁会形成很多的碎片。
时空立方体模型
时空立方体模型用几何立体图形表示二维图形 沿时间维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达了现实世界平面 位置随时间的演变,将时间标记在空间坐标点上。 给定一个时间位置值,就可以从三维立方体中获 得相应截面的状态,也可扩展表达三维空间沿时 间变化的过程。缺点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对立 方体的操作会变的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最终变的 无法处理。
空间和时间是现实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属 性。许多空间应用系统,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 (GIS)都需要表达地学对象的时空属性。例如 在地籍变更、环境监测、城市演化等领域都需 要管理历史变化数据,以便重建历史、跟踪变 化、预测未来。传统的GIS数据模型强调地学对 象的静态描述,通常采用矢量或栅格的方式来 描述空间数据。这种机制限制了如位移、变迁 等动态信息的表达。
基态修正模型
为避免连续快照模型将未发生变化部分的特征重 复记录,基态修正模型只存储某个时间点的数据状 态(基态)和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只有在事件发 生或对象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的数据存入系统中, 时态分辨率刻度值与事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刻完 全对应。基态修正模型对每个对象只存储一次,每 变化一次,仅有很少量的数据需要记录。基态修正 模型也称为更新模型,有矢量更新模型和栅格更新 模型。其缺点是较难处理给定时刻时空对象间的空 间关系,且对很远的过去状态进行检索时,几乎对 整个历史状况进行阅读操作,效率很低。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
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历程可概括为20世纪70年代 的酝酿起始阶段,80年代的开拓阶段和90年代后的 大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重点主要表现为空间为主 的GIS功能研究和以时态信息处理为主的时态数据库 研究,时空结合方面涉及的很少。20世纪90年代初 期,出现了大量专门用于处理时空数据的模型和原 型系统。目前主要时空数据模型设计方法有一下几 种:一是在栅格、矢量空间模型基础上扩展时间维, 二是在时间模型基础上扩展空间维,三是面向对象 方法。
连续快照模型
连续快照模型在数据库中仅记录当前数 据状态,数据更新后,旧数据变化值不再 保留,即“忘记”过去的状态。连续的时 间快照模型是将一系列时间片段快照保存 起来,以反映整个空间特征的状态。由于 快照将对未发生变化的所有特征重复进行 存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当事件变 化频繁时,且数据量较大时,系统效率急 剧下降。
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方法是在节点、弧段、多边形等几 何要素的表达上增加时间信息,考虑空间拓扑 结构和时态拓扑结构。一个地理实体,无论多 么复杂,总可以作为一个对象来建模。缺点是, 没有考虑地理现象的时空特性和内在联系,缺 少对地理实体或现象的显式定义和基础关系描 述。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 理、分析与显示地学对象随时间变化信息的计 算机系统。时态GIS的核心问题之一是Fra Baidu bibliotek空数据 模型的建立。
时空数据模型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表达、 记录和管理现实世界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随时间不 断发生的变化。这种时空变化表现为三种可能的形 式,一是属性变化,其空间坐标或位置不变;二是 空间坐标或位置变化,而属性不变,这里空间的坐 标或位置变化既可以是单一实体的位置、方向、尺 寸、形状等发生变化,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空间实 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三是空间实体或现象的坐 标和属性都发生变化。当前时态GIS研究的主要问题 有:表达时空变化的数据模型、时空数据组织与存 取方法、时空数据库的版本问题、时空数据库的质 量控制、时空数据的可视化问题等。
时空数据模型的类型
随着近年来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GIS研 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随时间而变化的信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提出了时态 GIS(简称TGIS)的概念。时态GIS的组织核 心是时空数据库,时空数据模型则是时空数 据库的基础。但是由于空间、属性、时间三 者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组织非常复杂,理想的 时空数据库和时态GIS系统目前还没有出现。 目前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时空数据模型有以下 几种:
地学中的时空观
人类对地学中时空概念的认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 初。1899年Davis对地貌循环的研究;1925年Sauer对历史地理 学的研究;1939年Hartshorne对地域差异的研究;说明了人类 很早就认识到地学中时空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地学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往往随着时间而变化,与时间关 系交织在一起就行成了多种时空关系。Tryfona把空间关系分为 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和度量关系,把时间分为有效时间、事务 时间和存在时间。Allen提出了基于时态区间代数理论的时态拓 扑关系模型。Egenhofer 、Szmurlo等对空间拓扑关系的渐变规 律、时空概念理解做了一些探讨,给出了反映拓扑关系时空变 化的最邻近拓扑关系邻接图。舒红、陈军等给出了时空拓扑关 系的定义和基于点集理论的形式化描述,并针对时空数据建模 中存在的时空语义模糊问题,提出了时间尺度和事件序列两种 时间概念模型。
尽管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 硕的成果,但目前所能看到的各种方法中,理 论层面和概念模型的研究居多,然而其成果仍 然局限于概念模型和原型系统阶段。 距离实 际应用还相差较远。时空数据表达、时空地理 数据库以及时态GIS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
时空对象模型
时空对象模型认为世界是由时空原子 (Spatio-temporal Atom)所组成,时空 原子为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均质的实体。 在该模型中时间维是与空间维垂直的,它 可表示实体在空间和属性上的变化,但未 涉及对渐变实体的表示。缺点是随着时间 发生的空间渐进的变化不能在时空对象模 型中表示,没有一个描绘变迁、过程的概 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