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三篇)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职业性眼病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特定职业而导致眼部病变的一类眼病。
这些职业往往需要长时间使用眼睛,面对电脑或者其他屏幕,进行精细的工作,容易导致眼部疲劳,进而引发眼病。
预防职业性眼病的关键在于保护眼睛,合理使用视觉器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预防职业性眼病的方法。
首先,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对眼睛的影响很大。
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强光,不要将眼睛置于强光的直射下,避免反射光干扰视线。
此外,应该保持工作区域的适当湿度,并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
如果工作区域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眼部不适。
其次,正确使用视觉器官。
大部分职业性眼病是由长时间盯着屏幕引起的。
因此,正确使用视觉器官非常重要。
在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时,要注意眼部休息。
每工作1小时,应休息15分钟,对外远眺5分钟,为眼部提供充分的放松。
此外,每30分钟眺望远方10米距离,缓解眼疲劳。
还可以采用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视20米远地方20秒钟,有效减轻眼部疲劳。
另外,在使用电脑时,应该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避免对眼睛造成过大的刺激。
再次,用眼正确姿势。
长时间盯着屏幕不动,会使眼露睛干涩疼痛。
此外,当眼球长时间保持同一位置时,眼部肌肉容易疲劳。
因此,要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正确的用眼姿势应该是:坐直背,保持良好的姿势,并将屏幕放置在与眼睛距离25-30厘米的位置上,视线应与屏幕呈15-20度角。
合理的用眼姿势可以减少眼部肌肉的疲劳,减少眼睛的疼痛。
此外,眼保健操也是预防职业性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早晨起床后、长时间用眼后、眼部疲劳时都可以进行简单的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眼保健操方法:闭上眼睛,用双手按住太阳穴,由她用力按摩10-20下;用中指轻轻按摩眉毛上方3-5圈;用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揉眼眶内上下方向各5-10次;然后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揉揉鼻梁两侧各5-10下;最后闭起眼睛,用掌心覆盖双眼,使眼睛得到全面的放松。
职业性眼病的防治(三篇)

职业性眼病的防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职业性眼病也越来越普遍。
职业性眼病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某一种工作所致的眼部疾病。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工作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防治职业性眼病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职业性眼病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职业性眼病的类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职业性眼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职业性眼病包括眼疲劳、干眼症、沙眼、近视、远视等。
这些疾病虽然症状不同,但都与长时间从事某种工作有关。
影响职业性眼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环境。
例如,长时间在光线不足或过亮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眼疲劳和干眼症;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其他近距离物体工作,容易导致近视等。
此外,不良的工作姿势和工作强度过大也会增加职业性眼病的患病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眼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在工作场所提供适宜的光线,并控制光线的亮度。
此外,也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其他近距离物体工作。
如果可能的话,加入自然光线,适时放松眼睛。
第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经常洗手,避免受到沙眼等眼部传染病的感染。
如果眼睛不适,不要揉搓眼睛,以免加重症状。
第三,保持适宜的工作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加重眼部的压力。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换个姿势,休息时可以闭上眼睛放松一下。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保持眼睛与屏幕的适当距离。
第四,合理安排工作强度。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导致眼疲劳和其他职业性眼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眼部休息,例如眨眼或看看远处的景色。
此外,在工作后也要适当运动,增加眼部的血液循环。
第五,加强眼部锻炼。
像其他肌肉一样,眼睛也需要适当的锻炼。
我们可以经常进行眼球运动,左右上下转动眼球并保持几秒钟,有助于改善眼外肌的协调性。
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范文(二篇)

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范文职业性眼病是指与特定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相关联的眼睛疾病。
由于长时间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职业性眼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下面我将介绍三种常见的职业性眼病,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职业性近视职业性近视也叫工作性近视,是一种由于长期近距离工作,眼睛过度用力,导致眼轴变长而引起的近视。
如计算机操作员、裁剪工、编织工、精细装配工、微电子芯片制造工和接线员等职业容易患上职业性近视。
预防与治疗:1. 调整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将工作距离调整到40厘米以上,并且每40分钟工作后要进行5至10分钟的休息。
2. 合理安排光线:避免强光刺激和昏暗环境,光线要柔和而均匀。
3.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调节眼睛对远处景物的视觉刺激。
4. 视光学干预:如果已经发现患有职业性近视,可以考虑通过佩戴特别设计的职业近视眼镜或隐形眼镜来预防和治疗。
职业性眼疲劳职业性眼疲劳是指长时间用眼引起的眼部疲劳和不适,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眼病。
如文员、秘书、打字员、图文设计师、网络编辑、焊接工等职业都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预防与治疗:1. 视力保护: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眼部休息,例如进行远离屏幕的眼保健操。
2. 调节工作环境:调整屏幕亮度、对比度和角度,避免眩光和反射。
3. 保持适当的工作姿势: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使眼睛和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眼睛疲劳的发生。
4. 保持眼部湿润:通过眨眼和使用人工泪液等方法,保持眼部的湿润,缓解眼部干涩和不适感。
职业性眼炎职业性眼炎是指由于职业环境中的刺激物质对眼睛的刺激,导致眼部组织发炎的疾病。
如医务人员、化学实验员、摄影师、油漆工等职业容易患上职业性眼炎。
预防与治疗:1. 保护眼部:根据职业工作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护目镜、面罩等,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眼睛。
2. 保持职业环境清洁:职业环境应保持清洁,减少灰尘、细菌和有毒物质的污染。
2024年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3篇)

2024年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2024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职业性眼病在职场中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
以下是2024年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1. 计算机视觉综合症:计算机视觉综合症是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导致的眼部不适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眼疲劳、干涩、视力模糊、眼部疼痛等。
预防和缓解方法包括每小时休息10-15分钟,远离电子屏幕,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使用护眼滴等。
2. 工业眼病:工业眼病主要指在高风险环境(如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从事工作的人所患的职业性眼疾病。
常见的工业眼病包括化学性角膜炎、热性眼疾等。
预防方法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注意工作环境卫生和安全等。
3. 医疗工作者眼病:医疗工作者眼病是指从事医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操作、手术等工作导致的眼部疾病。
常见的病症包括眼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
预防方法包括控制好工作时间,注意用眼卫生,经常进行眼部休息等。
总结:职业性眼病是当前社会职场中一个较为普遍且值得关注的问题。
预防职业性眼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除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姿势外,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注意眼部卫生,佩戴适当的防护措施等都是预防职业性眼病的有效措施。
同时,定期接受眼科检查也是及早发现和治疗眼病的重要方式。
2024年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2)眼睛是人体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而致病。
通俗地讲,所有与职业有关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眼部损害都可以称为职业性眼病。
法定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三大类,其它只能被称作职业相关疾病,而不能算职业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是指工作中眼部直接接触碱性、酸性或其它含有化学物质的气体、液体或固体所致眼组织的腐蚀破坏性损害。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与化学物质接触的机会很多。
化学性眼灼伤多因工业生产使用的原料、化学成品或剩余的废料直接接触眼部而引起化学性结膜角膜炎、眼灼伤。
3.3-3.4职业性眼病、耳鼻喉口腔疾病

• 眼部受紫外线照射史在电光性眼炎的诊断中具有 重要意义。紫外线辐射作业场所,特别是焊接作 业场所,连续(数小时)作业后,眼部可在长时 间内受到小量的直接或间接反射的紫外线照射, 由于紫外线的积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 可产生电光性眼炎急性发作。在同一车间多台电 焊机联合作业,常造成相互影响,以致于电焊操 作工、电焊辅助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眼部均可受 到紫外线的辐射。因此,在了解职业史时,要注 意非电焊工也可能受到意外的紫外线辐射。
• 眼灼伤程度取决于: 1、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作 用方式、接触时间、面积、温度、压力、 状态等; 2、化学物质穿透眼组织的能力
• 眼灼伤诊断与分级: (1)化学性结膜角膜炎; (2)化学性眼灼伤: ①眼睑灼伤-轻度、重度 ②眼球灼伤-轻度、中度、重度
• 化学性眼灼伤诊断分级判断指标: 1、角膜组织损伤深度: ⑴角膜上皮损伤; ⑵角膜实质层损伤: ①角膜实质浅层损伤; ②角膜实质深层损伤。
• 噪声聋(noise deafness)长期接触生产机械 发出的噪声,引起渐进性听力损失不能恢 复的一种职业性耳科疾病,故又称职业性 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是噪声对人 体听觉器官长期慢性影响的结果,表现为 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 临床表现工人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明显 下降,离开噪声环境短时间内听力不能恢 复。
•
– – –
局部治疗忌用可卡因眼药水点眼。 角膜上皮大量脱落并融合成大片者,应给予 抗菌素眼药水点眼,以防感染。 含有的卡因的眼药水在眼部疼痛减轻后应停 止使用或少用,长时间使用不利于角膜上皮 的修复。
3.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有: 噪声聋 铬鼻病 牙酸蚀病 爆震聋
噪声聋
• 晶状体混浊特点 1、混浊部位: (1)周边 (2)中央 (3)前极部 (4)后极部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三篇)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1、电光性眼炎工业电焊、紫外线消毒灯、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二者只是称谓和致病方式不同,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一样。
现实生活中以电焊工发生率最高。
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病,有强烈的异物感、剌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
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2、化学性眼灼伤化学品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都可引起眼部损伤,统称为化学性灼伤,一般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其中最多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灼伤。
酸、碱灼伤,可带来严重后果,引起视功能或眼球的丧失。
因化学灼烧是进行性的,尽快清除进入眼部的化学品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
现场急救处理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
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3、治疗预防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
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预防措施是严禁裸眼观看强光源,佩戴专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适宜的防护服和手套。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二)职业性眼病是指由于工作场所不当环境、工作方式和习惯导致的眼部疾病。
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范本

三大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范本职业性眼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或特定职业环境中工作导致的眼部疾病。
常见的职业性眼病有近视、干眼症和视觉疲劳。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三种职业性眼病的基本常识。
一、近视1. 定义:近视是指远处目标看不清,近处目标看得清的一种眼科屈光状态,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之一。
2. 形成原因:近视的形成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者屈光力太强,光线通过眼球后会在视网膜前聚焦,导致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3. 职业性近视:长时间从事需要近距离工作的职业,如文员、程序员等,容易出现职业性近视。
4. 预防与治疗:提倡科学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每1小时应休息10分钟;远离电子屏幕、保持良好的照明环境;定期进行眼保健操和眼保健操;及时戴上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如果已经患有近视,可考虑配戴适当的眼镜或进行手术矫正。
二、干眼症1. 定义: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而导致的眼部症状的一种眼病。
2. 形成原因:干眼症的形成原因较多,常见的有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空调房内环境干燥等。
3. 职业性干眼症:长时间在空调房内工作,以及经常使用电子屏幕的职业,如办公室职员、网络编辑等,容易出现职业性干眼症。
4. 预防与治疗:保证良好的室内湿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每1小时休息5分钟,闭眼并进行眼保健操;合理用眼,避免过度使用眼睛;使用适当的人工泪液;及时治疗其他眼部疾病。
三、视觉疲劳1. 定义:视觉疲劳是长时间进行近距离、高强度的用眼活动后使眼睛出现疲劳感和不适的一种状态。
2. 形成原因: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用眼过度疲劳、眼睛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等都可能导致视觉疲劳。
3. 职业性视觉疲劳:从事需要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工作的职业,如程序员、网店运营等,容易出现职业性视觉疲劳。
4. 预防与治疗: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和角度,每1小时进行10分钟的用眼休息;经常眨眼,保持眼球表面湿润;进行眼保健操和眼肌放松操;眼部按摩,缓解眼睛肌肉疲劳;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二篇)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1、电光性眼炎工业电焊、紫外线消毒灯、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二者只是称谓和致病方式不同,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一样。
现实生活中以电焊工发生率最高。
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病,有强烈的异物感、剌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
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2、化学性眼灼伤化学品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都可引起眼部损伤,统称为化学性灼伤,一般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其中最多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灼伤。
酸、碱灼伤,可带来严重后果,引起视功能或眼球的丧失。
因化学灼烧是进行性的,尽快清除进入眼部的化学品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
现场急救处理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
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3、治疗预防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
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预防措施是严禁裸眼观看强光源,佩戴专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适宜的防护服和手套。
职业性眼病的起因和防治(二)职业性眼病是指由于工作场所不当环境、工作方式和习惯导致的眼部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依据
• 1、职业接触(可由此分类)
(1)化学毒物:三硝基甲苯、萘 、铊、二硝基酚等(中毒性白内障)
(2)物理因素:微波、红外线、 紫外线(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放 射线(电离辐射性白内障)、以及电 击伤(电击性白内障)等
(3)其他:如激光、视频终端等
ppt课件
27
职业性眼病
• 2 病因学研究 • 晶状体含65%的水分和35%的蛋白质且
ppt课件
22
职业性眼病
晶状体损伤的定义
• 电离辐射造成人体晶状体损伤的 程度取决于射线的照射量和组织细胞 受损程度,临床上可分为晶状体混浊和 白内障。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 不影响视力的眼晶状体混浊称为晶状 体混浊,影响视力晶状体混浊的为白 内障。
。
ppt课件
23
职业性眼病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ppt课件
12
• 2、临床表现 (1)发病时间 (2)视功能障碍: 视敏锐度 视野 (3)晶状体混浊
职业性眼病
ppt课件
13
• 晶状体混浊特点 1、混浊部位:
(1)周边 ( 5)晶状体囊部
(2)中央 ( 6)晶状体皮质部
(3)前极部 ( 7)晶状体核部
(4)后极部 ppt课件
职业性眼病
14
• 2、晶状体混浊形态: (1)点状 (2)片状 (3)条状或放射状 (4)网状或丝状 (5)环状 (6)盘状 (7)花瓣状 (8)蜂窝状
(诊断应结合病因,病变性质,
混浊组合形态程度全面考虑)
ppt课件
26
职业性眼病
晶状体损伤的横断面研究
• 1.2 检查方法的差异:过去各家 报道过的文章中有散瞳孔和不散瞳孔 者,两者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有文献 报道瞳孔放大直径≥6毫米者晶状体混 浊检出率比瞳孔放大直径<6毫米者检 出率高37.2%。此外仪器,光度,甚至 检查者的耐心,统计处理不当都会影 响结果的准确性。
ppt课件
20
放射性白内障
职业性眼病
• 19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X射线,并广泛应用
射线,但是射线同时也给人体造成损害。
电离辐射所引起的人体不同类型、不同程
度的损伤和疾病统称为放射性疾病。随着
现代放射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放射
工作人员已经成为受电离辐射损伤最大的
放射性职业工作人群,在我国放射性白内
障已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第二位(23.4%
--2002和 GBZ 95—2002执行;
• 非职业性因素所致晶状体损害的诊断 可参照执行.
ppt课件
17
职业性眼病
白内障诊断与鉴别诊断
应根据职业接触史,作业场所调查,结合眼 损害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
业性晶状体病变,按照诊断标准的技术 要求作出诊断。
• 老年性白内障 • 糖尿病性白内障 • 外伤性白内障 • 先天性白内障
ppt课件
24
职业性眼病
晶状体损伤的横断面研究
• 1 发病率 •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发病率
为30.43%—90.64%,与对照者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白内障发病率为0.12%— 1.88%。发病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剂 量长期辐射效应问题,还涉及防护标 准的制订。目前放射性白内障发病率 报告结果有教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 因:
职业性眼病
2010年12月
ppt课件
1
职业性白内障的定义
• 是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 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
ppt课件
2
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仪器
• 1.裂隙灯显微镜 • 2.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 Brown和Roy详细述说了引起眼晶状体 混浊的20种病因,因此鉴别诊断极为 重要,而剂量则是诊断放射性白内障 的重要依据IGRP-60附件B中对职业人 员推荐眼晶状体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 150mSv,一般公认的Merriam报道的X 射线和r射线导致眼晶状体混浊的最低 剂量是1.75Gy,3个月以上多次照射的 累积剂量为4.8Gy。
ppt课件
18
职业性眼病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 TNT中毒居全国五种职业中毒之首(铅 、苯、汞、有机磷农药),25%的TNT接 触者为中毒及观察对象(可疑),在这 25%当中50%有眼部损害表现。。
ppt课件
19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的主要特点
(1)混浊形态:周边部环形暗影;尖向内,底向外的楔状混浊;中央部 瞳孔区盘状或花瓣状混浊;
ppt课件
25
职业性眼病
晶状体损伤的横断面研究
1.1 发病率使用概念上的差异:目
前对放射性晶状体混浊的名称不一,
有称“放射性晶状体改变”,“晶状
体放射性损伤”等等。发病率也有称
“发生率”的,在晶状体混浊中包括
先天改变或不能除外与放射因素有关
者。我们认为放射性白内障应指照射
者晶状体混浊具有一定组合形态及程
(2)环形混浊与晶状体赤道部间有透明区; (3)晶状体混浊部位:晶状体前皮质、晶状体后皮质、成人核; (4)晶状体混浊色泽: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小点状混浊; (5)分布范围:分布范围:
Ⅰ期:环形暗影或环形混浊的最大环宽不超过晶状体半径的1/3; Ⅱ期:周边部混浊超过晶状体半径的1/3,但<2/3; Ⅲ期:周边部混浊等于或超过晶状体半径的2/3。 (6)诊断起点:晶状体周边部环形暗影或环形混浊,且由多数楔状混浊 连接而成; (7)诊断分期的确定:主要按病变范围确定,同时要结合病变部位考虑 ;
)。因此,眼晶状体的改变是判断人体受
到职业电离辐射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
ppt课件
21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白内障 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3-87) 规定,眼部有明确的长期超过剂量当 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累积剂量2Gy以 上,并结合健康档案综合分析,且必 须排除如年龄、先天性因素及中毒等 一切由眼科和全身疾病所引起的白内 障,方可诊断放射性白内障。
ppt课件
职业性眼病
15
• 3、晶状体混浊色泽: (1)乳白色或灰白色 (2)棕色或棕黑色 (3)灰色或灰黄色 (4)彩色
职业性眼病
ppt课件
16
职业性眼病 朱林平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适用范围
• 适用于职业性接触各种有害因素如化 学\物理等所致白内障的诊断与处理;
• TNT白内障和放射性白内障分别按GBZ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