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广西分析
广西之美,典藏桂西!探秘中越边陲绝美风光

广西之美,典藏桂西!探秘中越边陲绝美风光广西旅行,桂林占一半,另一半则是桂西。
桂西的名气没有桂林的大,但这里的自然风光同样一骑绝尘,当你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才能感受到这里的色彩与美。
桂西位于广西的西部,云贵高原东南麓,是滇、黔、桂三省交汇地带,西南方与越南接壤,四大生命之河盘阳河、澄碧河、右江与归春河缓缓流淌,一年四季滋养着大地。
百色是桂西的一颗珍珠,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天坑群、世界自然跨度最大的仙人桥、世界最大的莲花盆、中国最美最绿的峡谷群等无与伦比的自然生态奇观。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巴马长寿乡也位于这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寿命超过百岁的老人存在,现在的人均寿命也高达九十多岁,所以还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和百色相比,崇左是另一处不能错过的秘境。
明仕田园连绵的喀斯特地貌和桂林的相比,多了一些恬静和低调,仙气十足,7年前,《花千骨》中的长留山就是在这里取景。
这里的峡谷不像其他地方的那样宏大,但五颜六色的溶洞也同样奇幻,走在通灵大峡谷的洞穴深处,栈道旁边是地下河水的声音,景色忽明忽暗,给人一片神奇的感觉。
走到最西部,还有横跨中越两国的德天跨国瀑布,虽然没有黄果树瀑布的高度,但水流量却是黄果树瀑布的三倍,属亚洲最为丰富,同时一半在越南一半在中国,身在此处,便可同步领略两国风光。
相比桂林的人潮汹涌,桂西周边的土地,似乎才是广西真正的秘境,磅礴震撼的瀑布,悠远妙曼的田间,神奇的溶洞和幽深的峡谷,多种风光一一组合,成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
赞那度为你带来广西南宁崇左北海5天4晚边陲之旅,在桂西及其周边寻找真正的秘境,感受明仕田园、德天跨国瀑布、通灵大峡谷和古龙山大峡谷的神奇与绝色。
同时打卡省会南宁和北海,感受邕城不夜天、金海湾红树、林北海银滩和老街风光,做一次海上樵夫,拒绝千篇一律的行程,来一次独一无二的广西之旅。
走入崇左秘境广西崇左是中国的南大门,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这里有神秘的边关特色,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地,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优良的生态美景,是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乐园。
美在广西

美在广西1 影片通过取景广西各地独特的古朴景色,展现了广西独一无二,美妙绝伦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新时代的广西能够调剂和谐古朴和现代,容纳自然和人文,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魅力。
2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穿蓑衣的老人在打电话,一群穿着传统服饰的大娘试图打高尔夫,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们真挚的笑脸,如此高龄的老人们可以体验到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品和娱乐项目,对于他们而言必然是新鲜而美好的,而这个古老的广西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犹如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一般,他们的蓑衣等传统服饰,脸上因笑容而堆起来的皱纹都是代表这个古老的地方找到了生命的动力。
将自然和人文融合,将古典和现代协调,这就是美丽动人的广西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的那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之处。
3试听(1)首先想说的是类似或者相同的镜头的重复和叠加。
影片被分为很多部分,相同镜头的叠加有,基本每段片子总会将开头的镜头在最后重新剪辑进来,比如砚台上砚好的墨水反复出现有了深刻的意义,这段中美丽的广西一片静谧,水光倒影着健壮的山峦,山上虬枝纵横的模样神秘而浪漫,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寓意,引人深思,回味其独特的魅力。
开头的一个女孩穿着华丽的服饰站在群山之上放声歌唱,极具广西特点的山歌飘荡在山腰上,最后出现的是一个年青的姑娘重新唱起这样的歌谣,却多了载着大提琴一叶扁舟开始演奏,体现出了新生的广西在茁壮地成长着,独特而充满诱惑的生长着。
类似的画面有,一对男女放飞鸽子和一群渔民撒开自己的渔网,类似的动作,释放的便是对生活殷切的希冀。
最多的是不同人的笑脸快速剪辑,不同的人挑着担行走在大街小巷里,不同的人有相同的生活热情。
这是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自己生活的满足。
(2)对于配乐方面,主要采用的声画同步的手法,开头的时候荡漾在美妙的古老悠扬山歌里,纯净而安宁的笛声接踵而至,丰收场景便配上了急切的鼓点,人们兴奋的开始盛装舞蹈,无疑不把广西最淳朴的丰收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到了现代都市的时候配以轻松高节奏的吉他拨弦,展现了人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的充实感、节奏感。
赞美广西的句子

赞美广西的句子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让人心驰神往。
赞美广西,就像是在赞美一位美丽而坚韧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内心世界和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赞美广西吧!广西的自然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川,秀丽的水域,还有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漓江、阳朔的山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不仅如此,广西还有着独特的喀斯特溶洞,如银子岩、靖西银子岩、龙胜金子岩等,宛如天然的艺术宫殿,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自然风光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广西的民族风情也是令人向往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和节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
壮族的壮族歌舞、侗族的风雨桥、瑶族的银饰、苗族的芦笙等,都展现出了不同民族的美丽和魅力。
走进广西的乡村,感受民族风情,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
广西的美食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广西的美食以其鲜、香、嫩、滑、麻、辣的口味而闻名,如桂林米粉、螺蛳粉、酸汤鱼、酿豆腐、糖水粽等,每一样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广西菜肴,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品尝广西美食,就像是在品味这片土地的文化和历史,让人心生敬意。
广西的人文历史更是令人敬佩。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临桂秦简、南宁青秀山汉代墓葬、宾阳独峒岩石刻、桂林象山石窟等,都是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广西还有着许多历史名人,如李白、杨贵妃、郑成功等,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让人为之动容。
走进广西的历史文化,感受古老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赞美广西,就像是在赞美一位美丽而坚韧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内心世界和独特魅力。
广西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广西》的多模态构成意义分析

广西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广西》的多模态构成意义分析李懿行;沈莹【摘要】以Kress和van Leeuve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理论支撑,使用Multimodel Analysis Visual和Multimodal Analysis Image分析工具,对广西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广西》的语篇功能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结果发现:图像、声音及文字的多模态表现手法在语篇意义的构建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彼此间在语篇中的有机融合和布局,有助于人们更具象、更真实地理解语篇的真正内涵.【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广西旅游;《美在广西》;多模态;构成意义【作者】李懿行;沈莹【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上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意义的做法已经被多种模态并存的复合话语所取代,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也开始从单一的语言模式拓展到多种模态[1]。
比如Kress强调,最杰出的权威书面语言是让步于图像的,图像所产生的意义远不是独立元素间意义相加的综合,它赋予人们更加丰富的经验[2]。
作为社会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多模态研究成果丰硕,其中O′Toole对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进行了符号学分析;Kress & van Leeuwen研究了多模态规则地表达意义的现象;O′Halloran等不仅研究了多模态的理论建构,还专门研究了多模态技术,并尝试设计了多模态分析软件。
总而言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兴起突破了传统话语分析在图像、声音和颜色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上所存在的局限性。
近年来,电视形象宣传片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质、别致的文化意蕴和新颖的创作蹊径逐渐成为荧屏上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它的出现,不仅为电视艺术创作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型,而且使得电视艺术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多侧面扩展,体现出电视艺术与时代风尚和社会需求日益紧密的联系。
壮美广西情况汇报

壮美广西情况汇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之间,是中国唯一的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陆路出海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沿。
广西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合作区域。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石灰岩产区,有“石灰岩博物馆”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铝土矿产区,有“铝都”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锰矿产区,有“锰都”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锌铅矿产区,有“锌铅都”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花岗岩产区,有“花岗岩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桂皮产区,有“桂皮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木材产区,有“木材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水产区,有“渔业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有“稻米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产区,有“甘蔗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柑橘产区,有“柑橘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荔枝产区,有“荔枝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龙脑香产区,有“龙脑香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有“石漠化治理之乡”之称。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区,有“生态之乡”之称。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广西是中国壮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壮族文化的发祥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典范。
广西是中国壮族歌舞艺术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代表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节日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集中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村寨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传承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民居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保存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服饰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展示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饮食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享受地。
广西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艺之乡,是中国壮族文化的体验地。
美丽广西演讲稿

美丽广西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美丽广西》。
广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如画的地方。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东临越南,南濒南海,北接贵州、云南,西连海南岛。
广西境内山岳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风光旖旎,景色独特。
这里有桂林山水如画、阳朔田园诗意,有北海银滩绵延十里、东兴温泉汤泉涌动,有龙胜梯田层层叠叠、阳朔千年古寨。
广西的自然风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惊喜和享受。
广西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有壮、汉、瑶、苗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善歌、善舞、善绘画,自古流传下来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蜡染、壮锦、马蹄莲雕刻等,都是壮族文化的瑰宝。
在广西,人们可以欣赏到瑶族的歌舞、苗族的银饰、侗族的鼓舞,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广西的美食也是各具特色。
我们常听说的广西米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都是广西特色小吃中的代表。
广西的菜肴多样,独具特色,有清淡的宜人菜肴,也有辣味十足的热辣菜肴,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口味需求。
广西还以水果丰富,有广西蜜桔、广西南瓜、广西菠萝蜜等,这些水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非常受人们喜爱。
除了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美食,广西还有许多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首先,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山水之都”。
桂林的山水气象、景色秀美,被誉为“山水广西,福地桂林”。
桂林的山有世外桃源、漓江、阳朔、象鼻山等;桂林的水有两江四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这里的山水美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阳朔也是广西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田园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阳朔,可以乘坐竹筏漂流漓江,欣赏到壮族的歌舞表演,还可以骑自行车穿越田园,流连在迷人的田园风光中。
阳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广西的北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十里银滩和阳光海岸等著名海滩。
广西南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从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宣传口号、

广西南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从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宣传口号、在体验经济时代下,xx旅游形象的定位已经到了更新必要时刻,本文通过比附定位,将xx旅游形象更新定位为“美在广西,乐在xx”,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并说明了定位的原因;同时还为更新后的xx 旅游形象做了标志设计和口号设计,力图为xx旅游形象的更新,适应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新思路。
一、更新城市旅游形象的必要性xx市原有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是“奇山绿水秀xx”。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旅游形象已经不能适应该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xx市原有的城市旅游形象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过于模糊和大众化。
xx市素有“绿城”之称,然而,绿城却不是xx市能够独自享有的头衔,因为,一方面,南岭以南地区的许多城市与xx市的气候大同小异,只要注重城市绿化,也一样可以得到“绿城”这个头衔;实际上,像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海口、三亚等城市的绿化都不比xx市差,有的还更好,这些城市也是名符其实的“绿城”。
xx近来打造的“中国水城”形象也不是xx独有的,山东聊城、河南南阳、江苏宿迁都在打造“水城”。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希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增长,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并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在“绿城”和“水城”上。
由于这些原因,“绿城”和“水城”作为城市旅游形象已经不再具有独特性,很难给公众和潜在的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中国绿城”“中国水城”这一城市旅游形象不能彰显xx市的城市个性,且城市建设给城市旅游提供了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涌现出了新的城市旅游资源。
第三,xx原有的“绿城”和“水城”定位更多的是城市定位,而不是专门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第四,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城市旅游应致力于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才能给旅游者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旅游者的消费已经变为了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从美学角度分析广西的山水之美

看山川之美——从美学角度分析广西的山水之美古语有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广西山水,自古以来以山水之美誉于天下,于是便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称。
广西之美,美在山水。
就像古人对于山水的美的要求,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
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
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高山,流水,白云相映成趣,流水清澈,山傍着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伴,美不胜收。
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广西的无上财富。
这些青翠的山川,给广西穿上了一层自然淳朴的外衣。
就自然美的存在领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凭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态。
是反璞归真之美。
它具有自然的属性。
这个自然是与社会对称的自然。
从美学上来说,美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750年,鲍姆迦通在他的《美学》第一卷中指出,美学是感性学或感觉学,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也就是说,山水之美是因了欣赏它的人,才显现出来的。
比如我所知道的许多山里人也不觉得山野美。
张家界的风景对于城里人来说是很美的,因为那儿有奇妙的山峰和溶洞、人迹罕至的原始风光,这些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对于厌烦城市生活的人来说,那就更美。
但是当地人却不怎么觉得张家界的山野美。
有报纸报道说,张家界是一位香港人发现的。
才听感到奇怪,难道一直住在那儿的当地山民不知道有张家界?但是后来的事实的确说明,张家界出名和繁荣的确得益于那位香港人的宣传。
至少我们可以修正说,那位香港人发现了张家界的美。
为什么当地人不怎么欣赏那种山野美呢?原因是:那是贫穷劳累的地方;在当地人看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这一切说明,美感和需求、缺少或不满足相关。
我们欣赏的都是我们缺少的,从而乐于接近的。
这一结论也可以从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找到证据。
古代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赋,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故事《桃花源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广西》
一、桔瓣式的结构关系
《美在广西》这部电视旅游形象宣传片总时长是20分钟,由五个时长均衡的小节组成,它在结构上像桔瓣一般,既相互关联,合成一体,又各自独立,相得益彰。
首先,结构上的“相互关联,合成一体”主要体现在这部作品是通过五个小节的五个方面的凝聚整合构建而成的,即:第一小节的“景之美”(诠释“中国的画境”);第二小节的“人之乐”(说明“诗的意境”);第三小节的“体验之乐”;第四小节的现代的、开放的广西所具有的“融合之美”;第五小节的这里“最美”的根源之所在。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都鲜明而集中地指向“美在广西”这个核心主题。
其次,这五个小节在浓缩性地为“美在广西”这个大主题服务的同时,又相对独立地拥有自己所承载的侧重点,并组接起了良好的自身性的说服与确证的体系。
比如第一小节为了讲好“景之美”这个侧重点,编导遴选了广西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
景观:有天下闻名的漓江的山水、显示人定胜天的龙脊的梯田、不用一根铁钉的程阳的桥、横跨国界的德天瀑布、桂林的海洋镇、黄姚古镇、北海的银滩、资源八角寨的群山。
这些系列的美景的展示,不仅实证了景美,更表达出“美在广西”。
第二小节主要侧重讲“:人之乐”。
本节先是定下基调,用一组“笑脸图”来说明在这里人们快乐的生活。
然后展现的是生产劳动的场景:那转动的一辆辆纺车,那一匹匹精美绝伦的手工织布高高挂起,这不正是劳动创造了美、并创造了幸福生活的表征吗?随后展示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故事、收获的喜悦和美好的希望。
在和谐平静安祥的村镇中,男人在外劳作,女人持家有方;青年男女在大树下、在河水边,谈情说爱,女抛绣球男吹笛,琴瑟和鸣;春去秋来,瓜熟蒂落,又是一个丰收的场景;人们载歌载舞来欢庆,在河水边、在木桥上、在村寨前;结尾部分那满河的河灯,星光一片。
纵观这一小节正是通过展现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场景来表现人们的快乐感受,画面始终贯穿和紧扣了一个“乐”字。
第三小节是说“:体验之乐”。
本节用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的异乡人来此浸润体验这里的山水与历史文化并最终接纳的过程,说明这里的美有无限的魔力与魅力。
在体验和感受中,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静观的态度来触摸这方山水与村落的静美和生动。
其实在用心体察的过程中,他们既作为一种观者,同时也作为一种被观者。
说是“观者”,是因为他们作为外乡人,对这里的风物是以一种主动的状态来静观细品、体察和感受;说他俩又是一种“被观者”,是因为观众为他俩在此间所发生与演绎出的那个精彩故事所感染。
他俩作为故事的主角,先后来到这里,都被这里的风景与风俗所感染,期间在各自的感受与陶醉的过程中,他们走到一起了,并心意相通,产生了爱意,最终两人决定携手同心,共描此间山水。
因此作
品选用的这两人既处于一种观看的角色,也处于一种被看的位置。
既“看”同时也“被看”。
本小节的这种建构与安排十分的高妙,它从“外乡人”的角度有力地证实了“美在广西”这个核心主题。
另外,这一节的结构也很有匠心。
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是一方石砚中,在它那清透的水面上倒影着黛色的山峰,后面的镜头紧接着对应的却是那倒影的真实的山峰。
结尾部分也是秀峰丽水倒影在石砚中,然后再接真实的山水。
这样既保持在结构上的首尾相应,形成闭合式的建构,而且用砚中的山水之虚影与现实的真景作比照,表现出此间幻境即真境、真境亦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