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课《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春夏秋冬》教案3篇

【导语】时光⽼⼈有四个孩⼦,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交朋友吧!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春夏秋冬》教案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花”等7个⽣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春风”“冬雪”“红花”等词语,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能留⼼观察周围事物,丰富⾃⼰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能读准字⾳,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
掌握两种偏旁部⾸,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结合⽣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及意思与⽂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课时安排】⼆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
学习并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2.学习⽣字,写好“春、冬、花”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实物展台,没有拼⾳的⽣字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吗?我们⼀起来背⼀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识字1春夏秋冬) 3.(课件出⽰)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美,起来说⼀说。
4.⼩朋友们,四季的景⾊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起来学习《识字1》。
⼆、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谁能告诉⽼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句话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结合图画,结合⽣活积累,认识事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夏天的⾬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急⼜⼤)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的⼀层,薄薄的⼩冰晶) 冬雪:“冬雪”⼤家⽐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打雪仗、滑雪) 三.图⽂对照,识字识词 ⼩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逐⾏认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 《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课程背景本节课为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春夏秋冬》这首诗歌。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四季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春夏秋冬》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学会正确朗读这首诗歌,把握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如“春风”、“秋雨”等。
2.表达诗歌中的情感,理解诗歌要表达的主旨。
教学准备1.课文《春夏秋冬》的教材。
2.音响设备。
3.PPT或图片素材,辅助学生理解四季的变化。
4.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四季的变化,引出关于四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让学生先听读《春夏秋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逐句解读诗句,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意象。
•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他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围绕《春夏秋冬》这首诗歌,谈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4. 诗歌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讨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歌中传递的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利用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以布置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等。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春夏秋冬》的主题和感受。
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春夏秋冬》这首诗歌,并完成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
扩展阅读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四季变化相关的其他诗歌或故事,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时有困难,需要更多的示范和引导。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春夏秋冬》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朗读的《春夏秋冬》这首儿歌。
2.能够唱出《春夏秋冬》这首儿歌,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3.理解儿歌中描述的四季的特点,并通过儿歌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和体验《春夏秋冬》儿歌,学生能够理解四季的特点。
2.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曲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3.启发学生关于四季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春夏秋冬》儿歌的PPT图片。
2.蓝牙音响和音频设备。
3.黑板、粉笔。
4.学生小组活动的准备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春夏秋冬》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儿歌(15分钟)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跟读《春夏秋冬》,注意朗读的语音语调。
3. 理解歌词(10分钟)分段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每句歌词所描述的内容,如“春风夏日”、“秋高冬寒”。
4. 合唱与展示(10分钟)学生分组合唱这首歌曲,每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表演。
第二课时1. 四季活动(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展开四季主题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图片、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春夏秋冬的特点。
2. 交流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回家继续背诵和练习唱《春夏秋冬》这首歌曲,让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一起感受四季的美妙之处。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春夏秋冬》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四季的变化,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活动的设计要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四季之美。
一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四季变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准备好课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春夏秋冬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季节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讨论: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季节的特点?它们分别是怎样的?(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2)讲解课文的结构和大意。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进行生字词认读练习。
6.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四季变化的感受。
(2)学生进行季节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季节相关的家庭活动,如观察身边的季节变化等。
3. 下一节课前分享家庭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活动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如何?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七、学习任务单1. 任务一:列出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春夏秋冬1》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春夏秋冬1》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意;•能够正音标调,正确书写生字;•能够听说,会用正确语音形式朗读课文。
2.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熟读课文;•能够用正确语音形式朗读课文。
3. 教学难点•词语认读;•用正确语音形式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教材:《1 春夏秋冬1》部编版;•多媒体设备;•教学磁带或录音机;•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
2. 学习新词•教师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认读;•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新词的认读。
3. 预习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
5. 复述课文•让学生独立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复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6. 课文理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及句子;•引导学生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7. 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内容。
8.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多写。
四、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找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明确下一步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写一篇小文章,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组织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章。
六、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案

5.课后作业设计是否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如何。
6.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重点关注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和互动性,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
补充和说明:
1.教具应具有视觉吸引力,如色彩鲜艳的四季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2.学具的准备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练习本和彩笔,方便学生进行书写和绘画活动。
3.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具,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季节变化,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补充和说明:
1.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确保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及相关词语、句子。
2.春夏秋冬的描述应具体形象,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3.教学内容的难度应适中,避免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无聊,或过于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d.学习儿歌《秋天的童话》。
5.冬季学习:
a.课件展示冬季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b.学习词语: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c.造句练习:用词语描述冬天的寒冷。
d.学习儿歌《冬天的雪》。
6.总结:回顾四季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
1.春季:万物复苏、柳绿花红、春风拂面
儿歌:《春天在哪里》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观察季节变化、创作个人作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1 《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1 《春夏秋冬》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春夏秋冬》中的关键词汇:春、夏、秋、冬。
2.能够理解《春夏秋冬》中描述季节变化的内容。
3.能够简单描述春、夏、秋、冬各自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春夏秋冬》图片或幻灯片。
2.教师准备季节变化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中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谈论季节变化的特点。
2. 学习课文《春夏秋冬》(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春、夏、秋、冬。
•多次复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描述。
3. 学习活动(20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
•小组合作:讨论春、夏、秋、冬各自的特点,展示学生对季节变化的理解。
4. 拓展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与季节变化相关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课文《春夏秋冬》中的关键词汇。
五、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春夏秋冬》中的关键词汇。
2.家长配合,带领孩子观察当下的季节变化,谈论季节变化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春夏秋冬》中描述的季节变化?
•学生对季节变化的理解是否够深入,是否能够简单描述各季节的特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春夏秋冬》这篇课文,同时增强对季节变化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基本词汇,理解词语的意思。
使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能够简单描述每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对四季的热爱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了解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通过播放四季美景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四季的感受和印象,以此作为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
例如春天的花开、柳树绿;夏天的炎热、游泳乐趣;秋天的丰收、金黄的落叶;冬天的寒冷、雪花纷飞等。
从课文中挑选出生字新词,进行详细讲解。
结合字形、字义,进行生字的教学。
通过例句、语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词的含义和用法。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生字新词。
可以包括填空、选择、造句等形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生字新词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四季的特点和生字新词的应用。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通过展示四季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四季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朗读:教师先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分角色朗读:通过分组或男女生交替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春夏秋冬
第1周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
材
分
析
知识与
地位
这篇识字课文有五幅图片和十六组词语组成,主要描写了四季的美好与四季的区别,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第一部分是四幅图片与四组两字词语,介绍了四季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第二部分是四组三字词语,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第三四部分由一幅图与八组词语组成,分别描绘了图画中出现的景物以及特点。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4、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都没能难住你们,他们很生气,他们回去后各自找了个好朋友,想跟他们的朋友一起难倒你们,你们也快叫上你们的朋友跟他们对决吧!(多媒体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秋霜 吹开 降落 飘雪 游泳 小池 出入 )
(1)组长组织组员认读词语。
(2)指名读。
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全员参与。
这样设计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用各种方式练习朗读,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
板
书
设
计
春夏秋冬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
学科维度
1、会认“霜、吹、落”等8个生字,认识两种新偏旁。
2、初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特点。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体验生活的美好。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四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季节应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齐读课题。
教学
重点
会认生字。
考点
分析
学
情
分
析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经过上半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拼音基础,认识了一些汉字,对于不认识的生字也能够通过拼音拼读出来,所以对生字的学习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另外,通过上册书中《四季》一文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分清四季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四季的特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体验生活的美好。
二、范读词语。
下面就请你们跟着老师走进美丽的四季。
你们想不想试着读一下
三、初读词语。
1、翻开语文书,自读词语,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读准它,难读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用自己组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生字(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1)检查生字的读音,及时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地方。
(3)齐读
四、检查读课文情况
这些生字宝宝找来了朋友也没能难住我们,这次,他们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藏到了课文里,你们能在课文中把他们读准吗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小组赛读。
利用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
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