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与中餐的礼仪区别

合集下载

吃中餐西餐的礼仪区别

吃中餐西餐的礼仪区别

吃中餐西餐的礼仪区别中餐和西餐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餐和西餐的礼仪区别。

起居习惯在餐桌礼仪方面,起居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于坐在餐桌前,相互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

这表明了团结和亲近的社交观念。

西餐中,人们习惯坐在一个长桌上,每个人都坐在餐桌的一边,面对同一方向。

用餐时间中餐和西餐也有一些不同的用餐时间。

在中国,午饭和晚饭是最重要的两顿饭。

中餐通常在中午和晚上7点左右开始。

西餐的就餐时间相对早一些,午餐通常在中午12点左右开始,晚餐在晚上6点左右开始。

用餐餐具中餐和西餐的餐具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中餐中,人们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用餐工具。

筷子在中国被认为是非常传统和方便的工具。

而在西餐中,人们使用刀、叉、勺子等餐具。

西餐刀在左手持刀,右手拿叉,通常用刀切割食物,然后用叉子把食物送入嘴中。

菜肴顺序中餐和西餐的菜肴顺序也有所不同。

在中餐中,通常会一次上齐各种不同口感和风味的菜肴,如热菜、冷盘、汤等都会同时上桌。

而在西餐中,通常将菜肴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上菜,例如先上开胃菜,然后上主菜,最后上甜点。

就餐方式中餐和西餐的就餐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通过共同吃饭的方式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或者用公筷夹取食物,然后用个人碗或者直接吃。

西餐中,人们用刀叉将食物切割后送入嘴中,尽量保持优雅和干净的就餐方式。

用语礼仪中餐和西餐的用语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中餐中,人们习惯吃饭时用一些客气的称呼或表达方式,如“请吃”,“慢用”等。

西餐中,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的隐私和空间,并尽量避免在就餐时进行谈论。

餐桌礼仪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餐桌礼仪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无论是吃中餐还是西餐,我们都应该尽量遵循当地的礼仪规范,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并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养。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餐饮礼仪则是展现国家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方式。

中餐和西餐作为两种经典的餐饮文化,在餐饮礼仪方面也有许多的异同。

本文将从用餐顺序、餐具使用、用餐姿势与食用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用餐顺序上,中餐与西餐有较大的不同。

中餐以米饭与菜肴为主要食物,一般采用盘中取饭的方式,将菜肴一起放在饭上食用。

且在吃饭时可以一手拿着碗,另一只手拿着筷子。

而西方餐桌上,通常都会摆放一把用于取菜的餐叉,食客可以用餐刀切碎食物后,再用餐叉送入嘴中。

此外,西餐用餐时有明确的用餐顺序:先是餐前小吃,接着是沙拉、主菜和甜点。

而中餐通常没有明确的用餐顺序,只要在餐桌上摆好所有的菜肴即可。

其次,在餐具使用上,中餐与西餐也有一定区别。

中餐的主要餐具是碗、碟、筷子和汤匙,而西餐则是刀、叉、勺、碟子和杯子等。

西餐中的刀和叉的使用更加复杂,不同的食物需要使用不同的餐具,比如用餐刀切肉、用餐叉叉起蔬菜。

此外,西餐中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取菜、剥虾和开蚌的餐具,这些在中餐中并不常见。

再次,在用餐姿势方面,中餐与西餐也有一些差异。

在中餐中,站着吃饭是不礼貌的,一般都是坐着用餐。

通常,用餐时要始终保持坐姿,背部挺直,手肘不能搁在桌子上,因为在中国,这些动作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粗鲁的行为。

而西餐中,用餐时要求餐者保持坐姿,但可以搁肘在桌子上,这是因为西餐的用餐过程较为冗长,需要更加舒适的姿势。

最后,在食用方式上,中餐与西餐也有一定的区别。

中餐通常是将菜肴放置在桌上,食客自行取用,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菜,也可以和同桌的人一起吃同一道菜。

而在西餐中,通常每个人都会点自己的菜肴,食客将自己的选择告诉服务员,服务员会把菜肴单独上桌。

此外,西餐中还规定了一些食用方式,比如将筷子放在右手,刀放在左手,在用餐时,食客需要用刀将食物切成一小块,然后再用叉叉起食用。

综上所述,中餐与西餐在餐饮礼仪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中西方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中西方餐饮礼仪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1. 座位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年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通常坐在主位上,而西方则更注重平等和尊重,所有人都可以轮流坐在主位上。

2. 用餐方式:中式餐饮通常采用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食物。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用餐者通常使用餐叉和刀子来切割食物,并且通常使用餐巾来保持整洁。

3. 食物品尝:中式餐饮注重品尝各种不同口味和风味的食物,而西方餐饮则更注重对食物的营养和健康的考虑。

4. 饮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酒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饮酒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有些人并不喜欢喝酒。

5. 用餐礼仪:在中国,当主人敬酒或给客人夹菜时,接受者应该表示感谢并接受。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但不必接受主人的敬酒或夹菜。

6. 餐具使用:在中式餐饮中,筷子是主要的餐具,而汤匙则用于喝汤。

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叉和刀子是主要的餐具,汤匙则用于舀汤。

7. 餐桌气氛:中式餐饮的气氛通常较为热闹和欢快,而西方的餐桌气氛则更注重安静和优雅。

8. 餐前准备:在中式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准备食材和调料等。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餐巾和鲜花等,同时也会为每个人准备一杯水。

9. 用餐节奏:中式餐饮通常比较快节奏,讲究效率和速度。

而西方的用餐节奏则更加缓慢,注重品味和享受。

10. 敬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当主人敬酒时,接受者应该先以茶或饮料回敬,以示尊重和谦虚。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不必回敬主人的敬酒。

11. 餐后礼仪:在中国,用餐结束后,客人应该向主人表示感谢并告辞。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并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12. 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口味各异,而西方则更注重食材的营养和健康。

总的来说,中西方餐饮礼仪存在很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餐饮礼仪并尊重对方的习俗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中西餐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欢迎查看。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一、基本差别1、入座的位置中国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顺序中国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西方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3、餐具中国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二、用餐的细节1、衣着中国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2、入座的方法中国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可以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仅供参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一1 .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 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

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欢迎查看。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一、基本差别1、入座的位置中国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顺序中国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西方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3、餐具中国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二、用餐的细节1、衣着中国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2、入座的方法中国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餐与中餐的礼仪区别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西餐礼仪;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西餐与中餐的礼仪区别。

西餐礼仪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

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

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

应请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

特别是团体活动,更别忘了让女士们走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

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
坐下来了。

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

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选。

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

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

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

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

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

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

如是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吃饭时,利用叉子的背面舀起来吃虽然不是违反餐桌的礼仪,不过看来起的确是不怎么雅观。

吃米饭之类的料理时,可以很自然地将叉子转到正面舀起食用,因为叉子正同的凹下部位正是为此用法而设计的。

这时候,也可利用刀子在一旁辅助用餐动作。

将餐盘上的料理舀起时,利用刀子挡着以免料理散落到盘子外面,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利落地将盘内食物舀起。

如有淋上调味酱的料理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调味酱,再以汤匙或调味酱用汤匙将料理与资料一起送入口中。

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汤匙淋上调味酱后食用,则是错误的动作,因为这样一来,在料理送往口中时,酱料会滴滴答答落得到处都是,搞得一团糟。

以叉子舀起料理时,以左手持用叉子,将食物置于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

在与朋友聚餐的轻松场合,如果不须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进餐。

饭应以正面叉腹而非叉子背面舀起,这样可以比较容易食用,而且也较优雅自然。

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舀起。

利用汤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

以叉子将料理聚集到汤匙上,再以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

调味酱用汤匙与一般汤匙的用法是一样的。

应利用叉子将料理推到调味酱汤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调味酱用汤匙淋上酱料,因为后者是违反礼节的。

中餐礼仪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而这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中式餐饮,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然后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