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合集下载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塑造学校的形象、凝聚师生的向心力、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下面将从学校文化对学校形象塑造、师生凝聚力和学校创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标识,它代表着学校的特色和价值观。

一所拥有浓厚学校文化的学校,往往能够在教育界树立良好的形象。

例如,某中学以“自由、开放、创新”为学校文化内涵,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学校风貌。

这种学校文化不仅吸引了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加入,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进而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其次,学校文化对师生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文化可以为师生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在学校大家庭中形成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某小学以“关爱、尊重、合作”为学校文化内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班级合作游戏、亲子活动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学校文化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凝聚力。

最后,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学校文化可以为学校提供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某高中以“追求卓越、创造未来”为学校文化内涵,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热情。

这种学校文化的引导下,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塑造学校的形象,凝聚师生的向心力,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制定明确的学校文化内涵和培育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引言概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凝聚力、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五个方面来探讨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一、凝聚力1.1 培养学校凝聚力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增强师生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提高学校凝聚力。

1.2 培养学校凝聚力的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制定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来培养学校凝聚力。

1.3 学校凝聚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学校凝聚力的增强可以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提高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教育质量2.1 学校文化对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可以影响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教育态度,从而对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2 学校文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学校文化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2.3 教育质量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优质的教育质量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认可度3.1 学校文化对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可以塑造学校的形象和品牌,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3.2 学校文化对社会认可度的影响学校文化可以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3.3 社会认可度对学校发展的推动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四、学生发展4.1 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4.2 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可以提供学生发展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 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推动学生发展的提升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该校,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校园文化的结构

校园文化的结构

校园文化的结构、特点和建设第一章校园文化的结构、特点第一节校园文化的结构<一>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以下简称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对校园文化做如此的界定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作为亚文化,校园文化必然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

高校的校园文化由于其主体的高层次性,它又属于高层次的文化,因而具有批判性和超前性的特征,对社会的主流文化起着先导和推动作用。

由于学校培育的人才是未来的希望,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具有超前性,使校园人注意到现代以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而校园人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最敏锐、最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存在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而强烈要求改革,从而使校园文化走在了冲击传统、变革传统的前沿。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代表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外,校园文化也与其他亚文化,如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以及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2)校园文化有一定的空间界限。

顾名思义,校园文化必须根植在校园之中。

离开了一定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但是,校园文化并非仅仅金局限于校园中,特别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校园文化正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走出校园,渗透和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3)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校的全体成员。

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学校的师生员工这一特殊群体为基础的,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劳动的成果。

因此,仅将学生或教师看作校园文化的主体只能称为“学生文化”或“教师文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4)校园文化是一个上位概念。

作为广义的校园文化,应该涵盖学校的沉冤为实现学校的各项职能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对学校文化的要素与结构的分析

对学校文化的要素与结构的分析
范化 的要求 , 学校 文 化 在 制度 要 求 和 日常行 为 上 使 出现脱 节 , 至 形成对 立 , 致学 校文 化 “ 面化 ” 甚 导 纸 。 为 了克 服学 校文 化 建 设 中的种 种 误 区 , 需要 对 学校 文 化这 一概 念 有 清楚 、 确 的把 握 。本 文对 学 准
实 ” 一些 学 校 的文 化 建 设 只是 停 留在 学 校 领 导 的 ,
收稿 日期 :0 7—1 0 20 2—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校文 化 的 内涵 进 行 了 分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 , 并 系统 地 分析 了学 校文 化 的结构 与特点 。


学校 文化 的上位概念 : 文化 ” “
维普资讯
20 年 3月 08 第 9卷第 1 期
天津 师范大 学学 报 ( 础教 育版 ) 基 Junl f i j o a U i ri Ee et yE uao d i ) ora o Ta i Nr l n e t l na dct nE io nn m v sy( m r i tn
像、 随处 可见 的名 人 名 言 等 学 校 形 象 方 面 的 因 素 。
由于这种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思 路 基 本 上 是 脱 离 学 校 教育 教学 活动 的 , 以对 全 面 提 升学 校 办 学 水 平起 难 到实 质性 的促 进作 用 。
进入 2 世 纪 以来 , 国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1 我
全面 推进激 发 了学 校 自主发 展 的需求 , 醒 了学 校 唤 开 展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的 自觉 意 识 。越 来 越 多 的学 校
将 学校 文化 建设 与学 校 发 展 规 划 制定 、 民主制 度 建 设 、 习 型学 校建 设 、 师 专业 发 展 、 学 特 色培 育 学 教 办 等涉 及学 校整 体发 展 的基 础 性 工作 紧密 结 合 起来 。 值得 关 注 的是 , 当 前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的 热 潮 中 , 在 也 普遍 存在 以下 三个 方 面 的 问题 : 是 “ 规 划 , 落 一 重 轻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普遍发生在高校校园中的文化变化,认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受到了外部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

文章探讨了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变化的内部因素,比如实践教育、传统文化保持、跨文化交流等。

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和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思路,如学校的文化活动管理、艺术教育改革等。

关键词:校园文化部因素化活动管理Introduction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在我国几乎每个高校都存在着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化,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理念的改变,高校校园文化也在变得更为多元化、更有文化氛围,并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文将分析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受到的外部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影响文化变化的内部因素,并提出促进和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构建思路。

Analysis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是受到外部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

如今,每当人们用开放、自由、创新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时,这些概念都是由外部文化环境赋予的。

外来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思想观念,都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外部文化的影响,如全球化社会和信息时代等,这些都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创新。

Another factor in the changes of campus culture inuniversities is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a universit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l factors that have an impact on campus culture is the emphasis on practice education. Nowadays, many universiti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education, which ha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n campus culture. Practice 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diverse experience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ety.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lso been emphasized in campus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which helps to enrich campus culture and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ampus culture. Universities now encourage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mor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Suggestions针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构建,学校应加强文化活动的管理,旨在推动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学校文化建设的结构性障碍与对策分析

学校文化建设的结构性障碍与对策分析

由于学校管理 系统的多 因素 和多层 次 , 各部 门和 成 员之间工作 重心 以及个体价 值观念 不同 , 学校 文化主 体
之 间 的 矛 盾 和冲 突 就 不 可 避 免 。
以著名 , 根本 原因都 是因 为学校文 化 的著名 , 是 因 其 都
为 其 高 尚 的 教 育 理 想 和 先 进 学 校 价 值 观 , 成 为 先 进 文 而 化 的代表 。 乏先进 价值理念 的学校是决 不可能成为特 缺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的 结 构 性 障 碍
影 响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的 结 构 性 障碍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1 .先进 文化与 学校 价值观 的统一 问题 。 学校 是社会 的文化组织机 构。 学校 文化作 为社会文
化 的 亚 文 化 , 传 承 、 择 、 造 人 类 文 化 过 程 中逐 步 形 在 选 创 成 特 有 的 组 织 文 化 。 校 价 值 观 是 学 校 全 体 成 员 共 同拥 学
所 现 代 化 的 学 校 , 硬 件 ” 施 外 , 重 要 的 是 除“ 设 更
视精神 文化 指导作用 的现象 。例如 , 生考试应 当作 为 学 衡量 学校 办学 目标 中学 生学 习和教 师教 学状况 评估 手 段 。 是, 但 在应试教育 中 , 准化考试尤 其是高考 决定学 标 校教 与学 的活动模 式 ,把学校 作为 培养应 试 学生 的场
工 作 内容 。学 校 文 化 主 体 包 括 学校 领 导 、 师 和 学 生 等 教

对学 校价值 观 的认可 、 同方面 存在 差距 , 得整 个学 认 使
校 文 化 结 构 各 个 方 面 难 以统 一 到 学 校 价 值 观 上 来 , 成 而 为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的 障碍 。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现代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不可取代的文化,其为师生学习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发展,保障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学校新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倡导自由与社会慈善,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良好的交流,从而逐步实现校园文化良性发展和反映融合。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完整校园文化体系。

在当前现代高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背景,校园文化的发展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共同体为重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活动形式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好学、逐梦奋斗的良好品格;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发掘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力,搭建各种创新创业平台,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文化生活。

其次,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积极倡导社会关怀。

由于近几年,高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涉足社会的比例正在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倡导社会关怀的校园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把社会服务意识融入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惩戒观念,以至于关注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还要强化艺术文化活动,以便培养师生良好的素养。

艺术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学习氛围的良性发展。

最后,重视校园文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好精神文明和学术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师生明白文化的价值,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应该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需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同时,依据各学科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师生,发挥文化、科技相结合良好的作用,保证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建构要体现学校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完整校园文化体系,积极倡导社会关怀,强化艺术文化活动,重视校园文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发展更加优质的高校文化。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浅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方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育人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

例如,如果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卓越和创新,那末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而如果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和稳定,那末学校将注重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学校文化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塑造学校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行为规范方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相处和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宏扬有助于建立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同时,学校文化的塑造也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如果学校文化注重勤奋和刻苦,那末学生会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如果学校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分享,那末学生会乐于与他人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学校文化对学校师生关系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塑造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方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独特标识和品牌形象,是学校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有助于吸引优秀的师资和学生资源,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例如,如果学校文化注重科学教育和创新实践,那末学校可能会在科学教育和创新实践方面形成突出的办学特色,吸引更多对科学和创新感兴趣的学生。

因此,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收稿日期:2011—09—25作者简介:高志华(1987—),男,山东临沂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高志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以往对学校文化的研究,都是从宏观的视野进行探讨,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根据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学校文化的结构主要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每一个结构方面都有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期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作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结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46—0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概念界定、原则、结构以及策略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从宏观上谈学校文化建设,总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因此,本文主要以学校文化的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学校文化结构的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些许启迪。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笔者认为,按照由外到内、从表层到深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其中,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分为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

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

校外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我国古代就有“远市而不喧,林深而宽敞”的说法,形成了一种重视学校外部环境美的传统。

现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除了要重视环境美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交通、信息、社会联系等因素,要选在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以及社会联系密切的临近省城的地区;校内环境主要包括校内自然环境和学校建筑两个方面,从自然环境看,校园建设应“有山有水,中西结合”,营造一种能够对师生员工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形成起促进和提升作用的“花园式”校园。

校内建筑也有很大的教育使命,所以校园里的建筑要选择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各种精神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涵养性格。

此外,学校建筑要根据人们存在的活动模式,将相关的人群安排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成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

(二)学校文化设施。

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主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保障。

学校文化设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图书馆建设。

要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时更新图书资料,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和使用率。

第二是校园网络的建设。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有条件的64地区,要以校园网络建设为核心和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

第三是学校内的人文景观建设。

人文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既能够体现学校精神文化,也可以大大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学校标志。

一个标志不仅能够代表一个存在实体,而且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含义。

所以一所学校的标志不仅要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显现本校特色。

要达到这一目的,校训、校徽、校歌等是最直接的手段。

一所优秀学校,必定有着言简意深的校训、新颖独特的校徽以及振奋人心的校歌。

二、学校行为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国睿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十二种影响学校改进的行为文化。

(一)同心协力:学校员工相互协作。

(二)尝试新事物: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应激励广大教师勇于尝试新的思想和技巧。

(三)高期望: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追求卓越,并对学校给予高期望。

(四)信任与信心:教学管理人员与家长信任教师的专业判断与承诺,教师有信心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五)明确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支持时,学校及管理人员能够给予时间与资源方面的支持。

(六)具有知识基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以及关于学生学习、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知识基础,而且这些知识基础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七)赏识与认可:在学校活动中,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表现,应得到赞誉与鼓励。

(八)关怀、庆祝与幽默:学校不定期举办各种庆祝会,以显得彼此的关心,对同事有幽默感,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九)参与决策: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激发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十)维护学校的重要之事:教学与学习是学校的重要之事,管理人员应使各种会议与行政事务减到最低程度,以免影响教学。

(十一)传统: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或表现在学校仪式上,或表现在学校活动上,它们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十二)诚实、开放性沟通:教职员工坦诚相见,彼此诚恳地表达意见,避免无谓的猜忌。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制度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二者背后所蕴含的形成学校制度的制度。

有时,这种制度以隐性的方式存在。

(一)学校组织结构是指学校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而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形式,这种形式将确立学校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规范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

学校组织结构的完密与否,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效率、创新性以及教职员工的有效性,因此学校组织结构应以学校教研活动为中心,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还要对环境开放,保持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条例,包括学校的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所有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校求得学校教育最佳效果的强有力保证。

从学校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制度,则需要赋予制度以精神文化的色彩,尤其应注重在条文中突出学校发展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赋予制度以灵魂,让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生作用。

正是在一种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式下,经过长期管理实践中的摸索、选择、积淀,保留下教学管理制度的精华,当这种管理制度的精华和学校文化融合后,就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

通过制度文化,能够把学校价值理念外化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四、学校精神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全部或大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等,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一般来说,影响学校精神文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

74(一)学校价值观是指导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学校全体或大多数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

学校价值观对学校的存在发展以及学校文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同时,它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此外,它还能够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和规范作用。

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价值观的构建,其表达要尽量能够激励人心、简单易懂,并不懈地宣传,使学校价值观能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学校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个体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价值观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规范指导作用。

(二)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并与学校个性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本校的师生员工有强大的教育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学校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时间的选择与积淀,通过反复引导和培育,最终能为全部或大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

因此,学校精神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方式上的有效性,如通过树立学校先进典型人物,举行开学和毕业典礼仪式,传承学校精神等方式来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的氛围,并通过精心设计学校标志来体现学校的基本个性和文化内涵。

(三)学校形象是社会、家长等对学校的总体印象,是学校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也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形式。

从学校自身分析,学校形象可以概括为校风和校貌两个方面;从社会、家长、学生等外部评价的角度分析,学校形象可以概括为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方面。

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无价的无形资产,能够使一所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较高的社会认同。

同时,良好的学校形象会赋予学校师生员工崇高的荣誉感,使他们能获得心理满足,可以产生强烈的学校向心力。

要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首先一点是要依据学校定位设计学校形象,通过对学校的价值追求、制度理念以及良好的物质形象设计的准确定位,来塑造学校特有的形象。

同时要加大对学校形象的宣传力度,使学校与社会、家长之间得到良好沟通,从而使学校获得人们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树立起学校在社会和家长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1]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赵忠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鲁宏飞.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张红旗、岳宝仁.关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J].宁夏教育科研,2011(1).[6]谢宏忠.价值导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The Structure of School Culture 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GAO Zhi-hua(School of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Abstract:Formerly,the studies of the school culture were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which would have produced a kind of elu-sive,even a hindrance to the study.While as the colloc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school culture element will help we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school.According to the most of researchers,the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culture includes four aspects:mate-rial culture、behavior culture、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culture.This paper mainly to study the school culture’s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nalysis,so a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ol culture research.Key words:school culture;school culture structure;influence factors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