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些古诗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将诗与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苏轼怎么点评梅尧臣的诗

苏轼怎么点评梅尧臣的诗
苏轼对梅尧臣的诗有很高的评价,他曾赞扬梅尧臣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苏轼对梅尧臣的诗评价道:“作诗须有平淡二字,非功勋老成,当大晚节之助。
”他认为梅尧臣的诗平淡自然,能够深入人心,是功勋老成的作品。
同时,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描绘梅尧臣的诗,形象地表达了梅诗的艺术效果。
这句话也被后人用来形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总之,苏轼对梅尧臣的诗评价极高,认为他的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启迪人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李爱民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02期《白鹭》是郭沫若笔下的一篇诗化的散文。
他写的这篇《白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朴素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着的不平凡的美。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其实,白鹭如诗,《白鹭》亦如诗。
这篇散文展现着诗的意象美,营造着诗的意境美,更有着诗的凝练美。
同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巧妙融合。
正如古人的描绘,“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画面优美而富有意境。
一、意象·白鹭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白鹭》这篇散文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白鹭这一意象是美的,不仅美在外形的精巧,“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更美在它的朴素、平凡,它举手投足的优雅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神韵。
由意象入手,是一步步走进文章的必然途径。
师:一种事物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我们才会把它比作诗呢?生:应该很优美。
生:外形要像诗那样精巧。
生:非常有韵味。
师:把同学们说的要素综合起来,也就是它既要有外在的精巧美,又要有内在的神韵美。
所以,作者开篇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那么,白鹭这一意象美在何处?生:美在它的精巧。
师:白鹭的精巧体现在何处呢?生:色素和身段都很适宜。
师:你能再具体一点吗?生:文中说:“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它的色彩简洁,它的身段不大不小,正好。
师:白鹭的色彩简洁,只有哪三种颜色啊?生:白色、铁色和青色。
师:这三种颜色不是绚丽、耀眼的,显得白鹭……生:平凡。
生:素雅。
师:是的,白鹭素雅、朴素,大小适宜,与朱鹭和苍鹭相比,又显得常见而平凡。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3

18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当时北方的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并配有插图。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第二幅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学习古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二想: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1.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2.简介:(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人们称他为“诗仙”。
3.解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相机认读“宿、寺”。
(1)夜。
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锤炼文字精华,感知文言至美——《山居秋暝》赏析阅读教学

教学·现场锤炼文字精华,感知文言至美———《山居秋暝》赏析阅读教学文|易石磊2022年版语文课标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式审美。
新课标明确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因此,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除了认识字词、了解大意的基本要求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发现文字表达的传神之处,体会诗人表情达意的动人之处,感悟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融文字美感与表现力于一体,是古诗赏析阅读的佳选。
一、释字:古今参照,领略诗文涵义古诗是古体诗的统称,通常分行排列、结构整齐,四行为绝句,八行为律诗。
根据每行字数不同,又可细分为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律诗。
从行文结构来看,王维的《山居秋暝》属于古诗中的五言律诗。
古诗中不少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不同,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打通字词理解难点,让学生先通晓诗文大意,能够连贯地通读全诗。
(一)打通生字难词《山居秋暝》中“暝”“浣”是生字,教材中已经标注上了读音和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教材注释比较简短且书面,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进一步补充:“暝”对应现代汉语中“日落、天黑”,可理解为“黄昏”,大约是下午放学后。
“浣女”中的“浣”原指“洗衣服”,古代衣服靠人手洗,由此诞生了专门帮别人洗衣服的职业,且多由女子从事,称之为“浣女”。
诗中“歇”和“王孙”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差距,教材注释:〔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歇”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作“歇息”,意为“停下休息”。
本诗中“春芳歇”可直接翻译为“春天的芳菲停下休息”,结合芳菲的植物属性,此句可引申为“春天的芳菲消歇散尽”。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 《诗情画意》教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诗情画意》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山水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学生:国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导入: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学习,大家都有些疲劳,很多同学也饥肠辘辘了,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秀色可餐”,希望我们看到的风景可以让大家暂时吃饱肚子。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用自己的话,生动的描绘前两句中的画面。
诗中有画
小组合作,将刚才你们描绘的画面,画成一幅画,并
提上诗句,写上你们名字,让它成为一幅作品。
作业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展开想象,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赏谢 谢 观
2.找出景物的修饰语: 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上修饰语,将景物重新描述: 莺:早出生的黄莺。 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飞回来的燕子。 泥:春天的润湿泥土。 4.运用想象和联想,使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等),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句子。
诗中有画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注意步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找出所有景物:
莺 、树、燕、泥
诗诗 中 有 画 , (古 一诗 画 )词 中 赏 有 析
画中有诗
检查预习: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你看到的图片。
画中有诗
如果你身处这幅图中,你会想到哪句诗呢?
古诗赏析第一步
描绘画面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写的画面。
描绘画面的出题方式:①诗句中都有哪些景物(物象)?
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