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word格式]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
![[word格式]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13f47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3.png)
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国古代文学研究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田绿洲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颇负盛名的画家王维在绘画方面的造指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直接影响.在诗歌创作中,他自然地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技法,使读者得到”诗中有画”的美感享受.本文从追求神似,”散点透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遣词造句五个方面论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散点透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王维是盛唐山水诗的代人物,也是中绘画史颇负盛名的画家.他在绘画办面的造诣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直接影响.他对自然景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熔诗画创作的艺术于法于一炉,在诗歌创作中自然地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技法,使读者得剑”诗中有画”的美感享受.一,追求神似,以情韵见长王维以前,南朝山水诗刻划景物尚形以,尚巧,缺乏人仃J已经变成’片荒凉的遗迹,满眼凄凉.”三LlJ半溶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从风凰台卜望三山,云雾遮挡好像有…半坐存青天之外,长江水被中『日J的自鹭洲分为两史.”总为浮云能蔽同,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遮挡了太阳,这指的是奸人谄媚蒙蔽君乇而耽误了困家的前途,诗人还心怀长安,网不了朝廷,尽不了忠,心忧愁无比.这首诗既对六朝的兴衰不甚伤感,时义为臼己人生经历的坎坷不平,对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感剑愤懑,既是对六朝衰败的伤世,也是对自己的伤世.金陵凤凰台置酒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迥.明君越义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舷醉金番.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想催.这首诗也同样是在余陵风凰台所作,诗人在风凰台L边看着八朝的衰败景象’’边饮着洒,心中无限伤感,想到自己人剑晚年理想还没有得到实现就只能借酒浇愁,再看到风凰台的凄凉场景愁绪更L心头.”豪士无所用,弹舷醉金晕.”豪十是李白的白拟,’辈子都没有被重用,都没有被朝廷任用,那就只彳丁借用酒来麻醉[]己了,一醉方休.”东风吹th花,安可不尽杯?”风吹着IIII的野花,”我”看着这样的景色怎么能不喝得淋漓尽致呢?’定要喝个痛快.神韵,力求副真细致而失之1:雌琢,”颇以繁富阁累”(《诗出》).于维则追求神似,以情韵见K,不着力丁细郜的描摹刻划,而是从总体』二把擗,力求给人以浑然体的印象,淡淡儿笔便能勾勒一幅面面,表现一种意境,毫无板滞繁茺之弊.如《汉江IIf~NL))写汉江及两岸风光,”江流天地外,…色有无中”,江水奔腾似}l{j出天地之外,LJj色漾,若有若无,去JJ无意道出是青是紫,是浓是淡.个诗火笔“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六朝占都已经被幽幽野草掩住,曾经歌舞升平的宫殿现在长满了绿苔.曾经多么吕盛繁华的都城,现存卒如也,只有野草和苔陪伴,何等凄凉,让人怎能不感伤?个诗都是感伤的情怀,既是对世事无常的感伤,也是对诗人自己一生不幸的感伤.李白通过游览历史占迹古物联想剑现实,再由这些景物联想剑自己的境遇,抒发心巾的感伤之情.他的怀古诗中无不充满了”怀占伤世”的情怀,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后世诗人怀古诗的创作,引领了lf风气,李白愧为盛唐最伟人的诗人之,一.注释:[1]【2】[3】【5】【6】【8】【9]【11]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96页,第131og,第1314页,第1292页,第1258页,第1291页,第1234页,第1181页.[4】【7]【10]刘开扬,周维扬,陈子键:《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第71页,第79页.参考文献:【1]詹镆.李白诗丈系年【M].北京:人民丈学出版社,1984. [2】赵昌平.李白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裴斐.李白十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4】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张舒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丈史学院730070)3雷一zc毛田古代文学研究意境阔远.《终南山》短短四字可渭“无所不包”,诗人不着意丁:山巾景物细部的具体刻划,通过几个角度的转换和画面的变化,便将终南III的高峻逶迤, 阔大深邃呈于读者目前.如果把谢灵运的”I水诗比作精雕细琢的工笔画,王维的dl水诗则如剐淡拳传神的写意画. 二,”散点透视”,画面和谐和l珥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一幅画只能有个透视点)不H,巾闲传统绘画采多巾心的”敞点透视”.千维熟请此道并之诗中,用画家有眼光观察景物,表现景物,处.刃的远近,人小,上次,疏密诸种关系,非常沣意问的层次和构图.《辅JII闲居?赠裴秀才迪》从远处寒di写到近处秋水,从诗人自己写到暮蝉,继之又写渡头落日,墟孤烟,远近互衬,层次分明,构成和谐完整的生动画面.《渭川阳家》把许多乍看各个孤立的形象和场景纳丁诗巾:墟落,穷巷,野老,牧章,眠蚕,田夫……毫无零乱琐碎之感,描绘}lIll’幅允满田冈牧歌情调的农家夕归图.《晓行巴峡》”水旧舟巾IIj,【【I桥树抄行”,诗人把远处的ilJ桥画刽近处的树杪之f,这是宅问f:的明显错位,平面的图画也就有了景深.又如”丁里横黛色,数峰…其fuJ”,”大漠孤烟直,长河溶日剐”等,都是有横不竖的卜字型构图,画面匀称,活泼而又富有立体感.三,虚实相生,”意余于象”千维诗歌写景常有占代画论所谓”意余于象”之妙.意余_丁象,简亩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以少总多,以不伞求令.恽恪《瓯香馆集?画跋》云:”惟画理使人疑,又当使人疑而得之.”这不但使诗人存短短的篇幅中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完整印象成为可能,而rt调动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至塞j-》”大漠孤直,长河落日“两句,边塞沙漠的奇异风光,只抓住了大漠孤烟,长}l_『f落R这样诗人感受最深的景色,”直”,”圆”二字则引导人们的视线向J:利远方伸展,通过启发读者的联想,存简单的卜个字中勾勒出无限寥阔的景象.《终南山》通篇以“崽余于象”取肿,特别是末两句,诗人存从不同角度极写终南LIl的崇峻广袤之后,把焦点落剑人的身_【:”欲投人处宿,隔水樵夫.”沈德潜《店诗别裁集》说:”或啪末两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I『l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I1人不及,1II深不见人,才有投宿之想,问樵之带,展示fII终南ii1的幽静深邃.于维诗歌不仪把撷入诗中的形象和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而儿常有”使人疑而得之”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需要”想”,”玩”再三方面能悟…其巾的奥妙.绘画讲究的虚实并用的手法在王维诗巾也用得t’i如而恰到好处,如《过积香寺》全诗并无处面描”』寺,虚处落墨,着力l丁环境的渲染和氛的烘托,将静寂清幽的深山寺院风光写得如闻如见,发人遄思.四,动静结合,”诗中有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存功能和手誊法上终究有明显的区别.莱辛《拉奥孑L》说:”绘画凭借线主要20nq17条和颜色,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凶此,绘画不宜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诗通进语言和声音,叙述那些持续丁时间上的动体,所以有宜逼真地描写静止的物体.”王维的许多诗歌追求静谥恬淡而又浑然二体的境界,善于在时问流动的过程中抓住感受最深的刹那问整体空间形象加以描绘,用语言写…许多只有绘画才有的静态景物.但他诗中的静往往通过动表现出来,诗中所描写的声息,动态使得画面更为动人.《史鉴类编》云:”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啭流莺,宫商迭奏……真所谓有声画也.”《呜呜涧》前两句静中见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春1II之夜万籁俱寂,唯有桂花无声无息地飘落:后两句动巾弓静:”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柔和的月光竞于惊动柄息的lJIt马,呜声不时打破山涧的宁静,造成了”蝉噪林愈静,吗呜ilI更幽”的艺术效果.再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农来”,”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等句,也都是寓静于动,动静相衬.”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占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等句所显示的美的情态和美的表达.明代张岱《琅嫘文集》卷三《与包严介》云: “千摩诘《山路》诗:’蓝田白石出,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农’,则如何入画?又《得积寺》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危石’,’同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决难画}}I.”总之,干维的诗歌有着绘画无法比拟的效果,他”诗歌滴染的颜色,烘托的光暗可能使画家感到自己的彩色碟破产,诗歌里勾勒的轮廓,刻划的形状可能使造型艺术家感到1:3己的凿刀和画笔技穷.”(钱钟书《读(拉奥孔)》)五,遣词造句精当传神诗歌是语吉的艺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不仅由于他绘画上的精深造诣,更决定于他在语言技巧而能描绘LjJ如此丰富,,上动的美妙图画,表达出诗人的完整感受. 晚唐《河岳英灵集》称王维诗歌”词务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句皆出常境”.王维诗歌出语平常,新鲜而有深意,”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江流天地外,出色有无中”,如同口语一般,读之再三又觉余味无穷,明朗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至于遣词造句的精当,传冲,历来也极受推崇.《积雨辋川I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森啭黄鹂”两句,用”漠漠”和”阴阴”两叠字使水阳和夏爪形成明暗对比,”白鹭”和”黄鹂”又形成色彩的谐调.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和“恻”字表现力极强.再如”色静深松里”以听觉的”静”来描写视觉的”色”,”黄鸟歌且涩”则将鸟的歌唱诉诸于人们的味觉”涩”,都很新鲜贴切,丝毫不牵强晦涩.对动词的选择也往往反映出诗人的匠心.”非不求工,乃已雕已琢,逅还于朴,斧凿之痕俱化尔”.(田绿洲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7307O0)圜。
古诗鉴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鉴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鉴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尤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笔者在此文中品读诗人的三首山水田园诗,均是他的名篇佳作。
品读后感想如下:关键词:诗画鉴赏一:诗人在描写自然山水诗里,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是诗人山水田园诗艺术之结晶。
二:诗人善于以融画法入诗。
因而,观察描写景物时,细致入微,绘形绘色。
三:诗人的山水田园诗,给读者不仅是艺术和美的享受,而且还受到很大启迪。
那就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王维诗的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伤感或厌世情绪,而是给人以热爱生活、拥抱自然、乐观向上的正能量。
因而受益颇深,百读不厌。
王维是我国盛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山水田园诗奠定其在唐诗史上大师之地位。
宋代有一位大文豪曾说过,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笔者在此文中,从王维的三首山水田园诗中,品读出这种感受。
其一首:《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楼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首诗是写春夜雨停后清晨的田园景色。
品读此诗,认为有两点写的不同凡响:其一,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要求极严。
如“桃红”对“柳绿”。
“宿雨”对“朝阳”,不仅以上实词对仗工整。
而且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用心。
如“复”与“更”相对等。
六言绝句诗,在历代并不多见,佳作更少。
王维的这几首可算精品之作,由此也看到了诗人的确才华横溢,造诣高深。
其二,此首诗写得绘形绘色。
诗中有画。
表现在构图大气、色彩鲜明、描写细致。
如“桃红”、“柳绿”、“莺啼”等都是春天常见且富有特色的景物。
桃红、柳绿两个颜色运用,色彩鲜明,令人赏心悦目。
读者仿佛看到;在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多么柔和可爱。
夜雨后的空气,格外清鲜。
读者好像闻到了弥散在空气中的阵阵花香,看到了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朝烟中,更袅娜迷人。
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所以说,诗中有画,是此首诗最显明的特点。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王维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颇负盛名的画家。
下面小编带来的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几个特点篇1王维他以诗人兼画家自命:“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偶然作》其六)。
王维在绘画方面的造指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直接影响。
他对自然景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熔诗画创作的艺术手法为一炉,在诗歌创作中自然地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技法,使读者得到“诗中有画”的美感享受。
一,追求神似,以情韵见长。
王维以前,南朝山水诗刻划景物尚形以,尚工巧,缺乏神韵,力求副真细致而失之于雕琢,“颇以繁富国累”(《诗品》)。
到了王维则追求神似,以情韵见长,不着力于细部的描摹刻划,而是从总体上把握,力求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淡淡几笔便能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毫无板滞繁芜之弊。
《汉江临眺》写汉江及两岸风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水奔腾似涌出天地之外,山色空濛,若有若无,却无意道出是青是紫,是浓是淡。
全诗大笔挥洒,气象雄浑,意境阔远。
《终南山》短短四十字可谓“无所不包”,诗人不着意于山中景物细部的具体刻划,通过几个角度的转换和画面的变化,便将终南山的高峻逶迤、阔大深邃呈于读者目前。
再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莫不是把握和表现景物给人以整体印象。
如果把谢灵运的山水诗比作精雕细琢的工笔画,王维的山水诗则如同淡墨传神的写意画。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王维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正是这个意思。
二,“散点透视”画面和谐。
和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一幅画只能有一个透视点)不同,中国传统绘画采用多中心的“散点透视”。
王维熟谙此道并用之于诗中,用画家有眼光观察景物,表现景物,处理景物的远近、大小、主次、疏密诸种关系,非常注意空间的层次和构图。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从远处寒山写到近处秋水,从诗人自己写到暮蝉,继之又写渡头落日,墟里孤烟,远近互衬,层次分明,构成和谐完整的生动画面。
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

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第一篇:完稿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论文题目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论文作者:准考证号:作者单位:主考单位:2011年 9月摘要:苏轼在《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在王维保留下来的400多首诗中,他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空旷开阔的景象,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把诗和画完美的溶为一体。
这画并非平面而是立体,他为这一幅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赋予了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线条美等,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体现了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情怀。
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诗人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关键词:诗中有画;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如群星般璀璨,而王维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杰出的代表。
王维的诗也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作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将诗画结合得绝妙天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
如果要具体概括,应属苏轼对其“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的评价。
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先河,也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所体现的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线条美等特点进行分析。
一、王维“诗中有画”的动态美王维的“诗中有画”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将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
这是“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所在[1]。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以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首先,他既能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如《终南山》,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正像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其次,他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汉江临眺》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像,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
再次,他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他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如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人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盛唐最“佛系”的诗人;他,半生纵游山水,留下众多经典的诗篇。
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他的诗,如沐春风,如听泉鸣。
他叫王维。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今天公社君分享王维最经典的9首诗词,句句如画一般,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最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下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当时,他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恰逢重阳节,他思念故乡亲友,于是写下此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其中的千古名句,更是道尽中国人在节令时思乡的共通情绪,所以,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最绝的是,明明是王维思乡,可王维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王维早已走远,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却伴随着思乡的情绪,陪伴了中国人千年。
最相思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
还有人说,这是一首友情诗,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
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相思伴着红豆已经深入人心。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相思,从不只存在于爱情中,还有友情,还有亲情。
我磨了一个骰子,安了一颗红豆,想送给那个人,最后挂在了我的床头。
摄影 | 奉曦最清新秀丽的秋日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众所周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全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王维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他能将山水之美写出来,呈在你面前,而丝毫不损其美,令人叹为观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怎么样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怎么样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流传极广。
同时,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明代以后的画论家多把唐代王维推为水墨山水画之祖。
苏轼于《书摩诂蓝田烟雨图》中对他诗画的艺术成就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已几乎成为定论。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
——《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
《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诗画结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余曰,此宋画也。
”(《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
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
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
南宗画派主张诗的发想与画的发想是同一性的。
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一)景物的绘画构图意味王维还是具有多方面技巧的诗人。
他的诗用来叙事的时候往往从大处落墨,简约而闳深。
他既不像李白那样以一泻千里的气势取胜,也不像杜甫以叙事和议论的周详见长。
他的诗在描写山水的时候,不求词藻华美,只须淡淡数笔,就能勾出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意境。
像他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一个“直”字,一个“圆”字,诗人把广漠上的景象抽象为简洁的几何图案,这就把大漠的辽阔、空旷刻画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人的视野越辽阔,就越容易见到事物的整体形象,而事物的整体形象永远比局部所见要简洁。
我们在飞机上俯看山河大地,曲折无数的黄河,也会简洁成一条蜿蜒的曲线。
大漠上的孤烟,如果走近去看,肯定会见到它随风飘扬,不可能是笔直的,但如果从远方瞭望过去,风中的飘荡就会被忽略不计,而留给人笔直向天的印象。
“长河落日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在开阔的视野中,人们会更多地注意河水的曲折,但在开阔的瞭望之下,这些弯曲就会被忽略,而落日也会出现出简洁的图形。
所以这些线条,暗示了诗人骋目远望的辽阔的视野,大漠的旷远亦尽在不言之中。
大漠向无尽的远方伸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
但这只是平面的构图,必须接以“孤烟直”三字,才有了立体感。
“长河”的形象横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
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彩,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汉江临眺》充分展示了王维的绘画技巧构图: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不拘泥于景物的细节描写,而是从大处落墨,融合进自己的感受与想象,着力表现江流的浩渺与山色的微茫,通过虚实的交错与意象的超远,生动呈现出汉水流域雾霭笼罩中的远山近水。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
“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
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
颈联再用一个“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似乎把郡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了。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
这不能不得益于王维诗歌语言的平淡自然而又体物精细。
画面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构图和谐、远近相映,加之以简驭繁,给人以美的享受。
曾编选《河岳英灵集》的殷璠读此诗说:“在泉为珠,着壁成画”④。
本篇被认为是王维融画入诗的力作之一。
(二)自然景物的立体画面王维是一个集大成者,不但诗才出众,而且绘画出色,他的画历来被收藏家视为珍品。
王维的画,富有田园风味,如陡峻的山,蜿蜒的栈道,美丽的村庄,茫茫雪景及各种奇态的植物。
同时,因为王维具有很高的诗学品味,因此他所绘的画诗味很浓,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而且作画时随兴所至,不受约束。
他画画时从不问四时,常将桃、杏、荷花绘于一图。
有时为了抒发心情,甚至将芭蕉树画于雪中。
比王维约晚百年的诗人张祜,在欣赏了当时已很罕见的王维山水画后,根据王维画意,作诗两首。
在诗中,张祜赞曰“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⑤。
看到王维画中所画的晚秋的景色,顿觉寒气侵人,飞翔的鸥鸟栩栩如生。
想当时,王维也在这幅画中灌注了诗意。
北宋时著名诗人、词人秦观欣赏王维的名画《辋川图》时仿佛自己随着王维来到了辋川,游历了各处著名的风景点。
因为王维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结合起来描绘,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这是《辋川集》中的一首题画名作,名画与名诗相映成趣。
画面淡雅洒脱,青山翠竹,明月潺泉,一位歌者抚琴长啸,此时人、情、景三位合一,一片若隐若现的幽深的竹林,一声似有似无的琴声令人心旷神怡。
题画诗用字造句平平无奇,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画与诗都讲究意境,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如此空明澄静,弹琴长啸之人如此安闲自得,情景融为一体。
《竹里馆》只是《辋川图》中的一幅优美的画,其它各幅也是如此美丽。
王维的画,很重视结构技巧的运用。
他的《行旅图》:“下段岗峦起伏,溪水清澈。
一人牵牛马过桥,溪有三鸟,二飞一浮,峦头古树三株,断木一株,上段画平林一带,阁楼参差,右方林后藏村,遥山相望”。
它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无层次散点透视手法的突破,是王维对中国绘画史在布局结构技艺上的又一贡献。
王维诗的画性及乐性就是王维特有的诗学特性。
王维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把自然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他吸收了绘画的诸多表现因素,王维诗的艺术特色,在绘画及音乐方面都显出了他独特的境界。
诗的立体感和生动美,除了在王维诗里面去寻求外,还在何处求之呢?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一)光影交织的立体之美中国传统画对明暗对比的关注较少,但王维诗中却非常重视明暗对比。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后一句写出了日光投射,云影浮动在峰峦沟壑间所形成的明暗变幻,可见王维已注意到绘画中的明暗关系,并且自然的融入诗中。
另外,“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以光亮反衬幽暗,描写深林返照,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
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亮光,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一抹余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这与绘画素描中的明暗对比不谋而合,整首诗在宁静的意境中掺进了一点鲜艳色彩,反而使宁静画面的印象更加突出。
诗人正是以画家所特有的敏感,才能握住了深林中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王维诗中所写之光,多为夕照之光,尤其好写月光。
可见其心态淡雅素净,盖月光之朦脓涵盖,有其特殊的静美。
中国诗歌中多用之,可谓之“月光文学”。
而王维诗表现此特色,尤为出色。
如“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郑果州相过》)。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二)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王维在色彩的运用上并不拘泥于随类赋彩的传统法则,而率先走上了传情达意的道路,使色彩情调化。
从而使诗的画意更耐玩味。
他似乎对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很感兴趣,他在写诗时,善于用一个高明画家的眼睛去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客观对象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因而能地描绘物象的色彩选用一个最能代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色彩,这个色彩的字,来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山水景物,来渲染情绪,抒发感情,烘托意境,捕捉一种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诗中提供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水墨淡雅的水画来。
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中轻舟回荡,归舟之后,绿萍漫慢慢合拢,忽然又被垂杨扫开。
春池、绿萍、垂杨神态生动,又用了同一种色调。
“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歌德),俄国的康定斯基也曾说:“绿完全平静和安定不动,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