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材中重点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新教材知识点梳理

高二语文新教材知识点梳理

高二语文新教材知识点梳理一、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主要包括关键词标注、段落理解、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方面。

关键词标注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段落理解是指要善于捕捉每个段落的核心意思,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推理判断是指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判断,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主旨概括是指通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归纳出文章的主旨,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写作思路的整理和结构的搭建。

在写作之前,要对话题进行思考和整理,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意,构建自己的主题思路;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结构的搭建,包括引言、论证、举例和总结等部分,使得整个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二、古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1. 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鉴赏的技巧主要包括诗词的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词;欣赏诗词时要捕捉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和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进一步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2. 创作技巧古诗词的创作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塑造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押韵等,使得诗词更富有韵律和美感。

三、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技巧1. 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包括注释和推敲。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注释生词和熟悉常用的文言语法结构,从而对文言文的意思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同时,在推敲的过程中,要通过猜测和推断,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和修辞手法,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意图。

2. 文言文写作技巧文言文写作的技巧主要包括选材和运用。

在写作之前,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题材,合理安排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和状貌描写等,使得文言文的语言更加优美,表达更加恰切。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人教版语文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必背的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提升语文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二语文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等。

2. 词法知识: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

3. 句法知识:并列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4. 阅读理解:熟悉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方法,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技巧。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点1. 文体特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现代文的修辞手法。

3. 名家名作: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

4. 阅读理解:熟悉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掌握把握主旨、抓关键词、理解隐含意义的技巧。

三、古诗文必背知识点1. 唐诗宋词:背诵并理解一些重要的唐诗和宋词,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名家的作品。

2. 文言文阅读:熟悉古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掌握古文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3. 修辞手法:对比、象征、排比等古文的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掌握古文的阅读理解方法,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手法。

四、语言文字知识点1. 词义辨析:掌握一些常见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提升词汇运用能力。

2. 语法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

3. 常用成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4. 口语表达: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一些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

五、文化常识知识点1.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文学常识:熟悉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了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3. 名著导读:掌握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导读知识,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文化现象:关注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了解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热点话题。

六、写作技巧与范文1. 写作技巧: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如论证、排比、修辞等。

高二语文选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选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选修知识点总结高二阶段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

选修知识点作为必修内容的延伸,涉及文学、修辞、写作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语文选修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文学知识1. 古文阅读:高二选修知识点中重点包括骈文、诗词与文言小说。

学生需要掌握经典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词义、句法和修辞手法,培养对古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代表性作品和作家,了解现代文学的流派、代表作以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修辞手法:学习和掌握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以及其美学效果和修辞效果。

二、修辞与表达1. 修辞手法:包括对比、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修辞手法对文字表达的作用。

2. 描述与描写:学习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事物的描述和描写,培养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3. 议论与论述: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揭示和思想观点的阐述等论述技巧,提升论述的逻辑性和说理能力。

三、写作技巧1. 作文引导: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以及写作结构和文风的规范。

2. 写作素材: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加强观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3. 写作技巧:学习运用修辞、排比、拟人等技巧,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文采。

四、阅读理解1. 阅读技巧:学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效率。

2. 阅读策略:学习分析、归纳、总结等阅读策略,帮助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信息。

3.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高二语文选修知识点的总结,学生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同时,要善于总结归纳,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语文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修辞与鉴赏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归纳。

一、文言文阅读
1. 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古诗、古文、古小说等,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善于运用推测、联想等方法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高粱家族》、《山居笔记》等。

2. 现代文阅读技巧:需要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意图,善于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描写、意象运用等。

三、写作
1. 议论文写作:需要掌握提出观点、论证论据、归纳总结等写作技巧,能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2. 对联文写作:需要掌握对仗、工整、搭配、意境等写作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对仗和搭配的方法创作对联。

3. 作文写作:需要掌握各类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和运用修辞手法。

四、修辞与鉴赏
1. 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需要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善于分析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鉴赏技巧:需要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善于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能够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以上是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此外,语文学科的复习还需要多做题,多读作品,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 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 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 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写、作)初为后(为:弹奏)为君翻作(为:介词, 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 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 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 隐晦, 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 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 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 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 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 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作状语, 后置)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于穆, 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作状语, 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 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2第一单元基本篇目:《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致橡树》《致大海》文学常识:1、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2、普希金, 俄国伟大诗人。

背诵内容:《沁园春·长沙》名句: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梳理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梳理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梳理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高二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一、古文阅读1. 古文基本功:熟悉古代汉语字词的意思、用法及常用句式;2. 古文阅读方法:了解每篇古文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3. 古文鉴赏:理解文中的意蕴、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词语解释与造句1. 词义辨析:掌握常见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区别;2. 成语短语:熟悉常用成语短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3. 造句能力:通过运用背景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准确地使用所学词语和成语进行造句。

三、经典作品赏析1. 古代文学作品:熟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茶馆》、《家》、《草房子》等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其题材、风格及艺术手法;3.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史,掌握各个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相关理论。

四、阅读理解与写作1.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领域、不同体裁的文章,理解其作者意图、观点和论证过程;2. 写作表达:培养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思路;3. 论述能力:通过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撰写具有辩证性的议论文或说明文。

五、古代文化与文言文鉴赏1. 文言文鉴赏:理解古代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动机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所追求的审美理想;2. 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对古代经典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3. 古代文献学:学习古代文献学的基本知识,能够从古代文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六、修辞手法与文学语言1.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理解其运用的效果和意义;2. 文学语言:分辨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异,理解文学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3. 语言鉴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及难句,欣赏其中的语言之美,了解作品的表达艺术。

以上是高二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的概述,通过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和理解能力。

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纶巾(guān)公瑾(jǐn)料峭(qiào)一蓑(suō)萧瑟(sè)2、识记词义(1)重点词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何妨不妨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妨:表示能够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用在陈述句中。

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

如:“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常常。

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3、名篇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一蓑烟雨任平生。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常识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豪放派和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绚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篇二】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教材中重点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行í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á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乘é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è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怀①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之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⑥求之靡途代词,它⑦公田之利助词,的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⑿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二)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问征夫以前路.宾语前置①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④皆口腹自役(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三)被动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四)省略句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介词“于”)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五)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附】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来:虚词,可当助词讲。

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二、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滕王阁序》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三)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四、一词多义. 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 胜: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 穷:①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

. 舍: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 临: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

. 怀:①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 序:①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①都督阎公之雅望②宇文新州之懿范③孟学士之词宗④王将军之武库⑤等终军之弱冠⑥慕宗悫之长风.宾语前置句童子何知.状语后置句①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②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③是所望于群公④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⑤窜梁鸿于海曲⑥屈贾谊于长沙《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怒:奋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