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守秩序
课间活动守秩序_课间活动守秩序作文150字

课间活动守秩序_课间活动守秩序作文150字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和基本要求中“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而设置的。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因此,游戏成了他们课间的主要活动。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受过守秩序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刚入学校,还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因此,做游戏时常常出现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抢先、“夹塞”,不按顺序,独占玩具和游戏器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这不但影响游戏的进程,影响同学团结,而且由于课间玩得不愉快,还影响上课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从正面教育学生课间活动守秩序十分必要,一方面教育学生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一方面教育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想着他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教法建议:1.课间活动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明确是非,提高道德认识。
教师不要讲得过多。
2.在分析各种活动发生的情况时,应把课间同时活动的人很多,要想着别人,想着大家,不能光顾自己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守秩序,会影响大家,所以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在课间活动中自觉守秩序。
3.课间活动学生都有感受,平时学校也常进行守秩序的教育,学生可能不感新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抓住典型事例,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讲道理,使学生感到不同于日常的教育,能有新的收获。
还要采用一些电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使图中的人物能活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认知: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学校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间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 维护校园秩序,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管理内容1. 课间休息时间安排(1)课间休息时间为每节课后10分钟。
(2)课间休息期间,学生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随意穿越教学区域。
2. 课间活动要求(1)学生应按时到教室参加课间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3)课间活动期间,学生应遵守纪律,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损坏公物。
3. 课间休息区域管理(1)学校应设置专门的课间休息区域,确保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2)课间休息区域应保持整洁,学生不得在休息区域乱扔垃圾。
(3)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课间活动纪律(1)学生应遵守课间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开休息区域。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相互尊重,不得发生争执、打架等行为。
(3)学校对违反课间活动纪律的学生,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四、责任分工1. 教师责任(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2)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活动纪律,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2. 班主任责任(1)班主任应负责班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2)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班主任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休息区域整洁。
3. 学校责任(1)学校应建立健全课间文明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
(2)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学课间秩序管理制度

小学课间秩序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的安全和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行为:明确学生在课间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 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在课间的身体和心理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3. 公平公正:所有学生在课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不分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一视同仁。
二、课间秩序管理制度1. 课间时间安排(1)上午课间:10:00-10:20(2)下午课间:15:00-15:20(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间时间,学生不得提前离开教室。
2. 教师管理职责(1)班主任负责课间秩序管理,保障学生安全;(2)老师在课间应在操场、教室门口等处巡视,及时制止违规行为;(3)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益的课间活动,如体育锻炼、文体活动等。
3. 学生行为规范(1)遵守学校规定的上下楼梯顺序,保持队形,不得推挤;(2)不打闹、不追逐、不跳跃,避免发生意外;(3)不在课间随意走动,不到禁止进入的区域;(4)不在树木、花草等植物上攀爬或损坏;(5)不随意丢弃纸屑、果皮等垃圾,保持环境整洁;(6)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或污染校园环境;(7)不随意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4. 紧急情况处理(1)发生意外事件时,学生应立即报告老师,老师及时处理;(2)发生纠纷或冲突时,应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协调解决;(3)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时,学生应按照学校应急预案行动。
5. 惩罚措施(1)对违反课间秩序管理制度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等处分;(2)对严重违规行为,可报告学校领导,由学校领导决定相应处理措施。
6. 奖励机制学校将定期评选出课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学生遵守规则,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课间注意事项1. 学生不得在课间随便乱跑、嬉闹,要保持安静、整齐、有序;2. 课间不得乱扔纸屑、食品渣滓等垃圾,要自觉保持环境的整洁;3. 不得在课间攀爬栏杆、围墙等危险场所,以免发生意外伤害;4. 课间应当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不得在课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5. 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安全,服从老师的指导和管理;6. 课间不得私自离校,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返回教室。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课程名称】:思品(第一课)守秩序【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秩序,为什么要守秩序。
2、理解守秩序对社会、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意义。
3、学生能够自觉守秩序,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秩序和为什么要守秩序。
2、让学生明白守秩序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自觉守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秩序对他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2、如何使学生养成自觉守秩序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1、游戏:通过小游戏来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2、情景教学:通过生活例子和场景,让学生理解秩序和守秩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加深学生对守秩序的认识。
【教学过程】:Ⅰ、导入(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有哪些需要守秩序的地方?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秩序,为什么要守秩序?Ⅱ、学习(35分钟)1、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个活动场景(如:上课、午饭、体育课等等),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一下学校里哪些活动需要守秩序。
2、情景教学(15分钟)教师以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为例,让学生理解守秩序的重要性。
如:(1)为什么每人都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乱动?(2)为什么要排队上厕所?(3)为什么在上课时不能随意说话?(4)为什么在体育活动中要遵守规则?以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规则、秩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讨论下面问题:(1)守秩序的重要性,对学生、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是什么?(2)每个人都该如何做到遵守规则、守秩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会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Ⅲ、总结(10分钟)1、让学生一起回忆秩序以及守秩序的重要性。
2、发扬优秀个例,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Ⅳ、小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秩序,理解守秩序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做到守秩序。
小学学校课间秩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2.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3. 优化课间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休息质量。
三、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全校课间秩序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课间秩序管理中的问题。
2. 教导处负责制定课间秩序管理方案,组织实施,并监督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执行。
3. 班主任负责本班课间秩序管理,指导学生遵守课间秩序,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
4. 任课教师负责在课间休息时,维持课堂纪律,确保学生有序进出教室。
四、管理制度1. 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不得擅自离开教室,如需离开,必须征得班主任同意。
3.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追逐打闹,不得攀爬窗户、阳台等危险设施。
4.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如玩具枪、弹珠等。
5.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随意进入其他班级教室,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征得班主任同意。
6.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保持教室整洁。
7.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在教室内乱涂乱画,损坏公物。
8. 学生课间休息时,不得随意触摸电源开关、插座等危险设备。
五、奖惩措施1. 对遵守课间秩序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课间秩序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
3. 对在课间秩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导处负责解释。
2. 各班级、教师应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课间秩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校长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校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守秩序的必要性。
3. 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 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3. 如何做到守秩序。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秩序。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自觉遵守秩序。
2. 如何引导学生与人相处、合作交流。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秩序的情况。
3. 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守秩序。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遵守秩序。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九、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课间活动秩序的案例。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间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
2. 开展“我是守秩序的小公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秩序。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秩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学生课间管理制度

学生课间管理制度学生课间管理制度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课间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课间管理制度1一、当堂上课教师是下课后课间安全责任人,下课后组织学生有序出入教室,不拥挤、不追赶,做好课间安全监护工作。
二、上下楼梯不抢先、不追赶、推拉,不滑扶手,不在楼梯上玩耍。
三、不扒、翻越阳台栏杆,不再阳台追逐、嬉戏,做危险性游戏。
四、不做危险性活动,不携带,不玩耍小刀、剪、钳、棒、弹弓等危险器具。
五、不在教室玩耍,不推拉桌凳,不乱动开关、插座、电灯,不损坏公物。
六、课间不准出校门。
未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离开校园,更不能跟陌生人出走。
七、不拉楼梯墙壁上的电闸,以防触电发生意外。
八、不喝生水,不捡、买不卫生食品,不乱花零钱。
九、课间做有益的游戏,不做危险性游戏、活动。
十、课间不得打架、骂人。
放学立即回家,不得在校园内外逗留、玩耍。
以上各条师生严格遵守,否则一切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学生课间管理制度2为了让每个学生能有较好的课间休息的时间与空间,懂得课间礼仪,特制定此管理细则。
一、下课后及时整理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课本、练习本、练习册、笔等)。
二、下课后,如需要喝水、上厕所等,要遵守秩序,排队等候。
三、值日生及时擦黑板、整理好粉笔盒,做好教室保洁工作。
四、课间可开展有益的小游戏,可以看书、下棋等,不在教室、走廊处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因休息时间不长,建议不到一楼架空层打兵乓球。
五、在走廊休息时,不乱敲墙壁、墙角,不拨弄走廊栏杆的不锈钢圈。
六、课间时间不串班,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如有需要借用办公室电话,需征求老师的同意后方可使用。
七、上下楼梯靠右走,相互礼让。
下楼时不顺着扶手向下滑,不与他人争抢楼道。
八、铃声响后,迅速进入教室,班干部维持好秩序,进行课前诵读。
学校课间室内纪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加强课间室内纪律管理,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学生及教职工在课间室内活动时须遵守的规定。
三、纪律要求1. 课堂纪律(1)学生进入教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喧哗,不打闹,不随意离开座位。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或进行其他教学活动时,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不得随意打断。
(3)课堂休息时间,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
2. 教室环境(1)爱护教室设施,不得随意损坏、乱涂乱画。
(2)保持教室整洁,垃圾应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3)课间休息时,不得在教室内吸烟、喝酒、吃零食。
3. 课间活动(1)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应有序离开教室,不得拥挤、追逐打闹。
(2)课间活动应在指定的活动区域进行,不得占用教学区域。
(3)课间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下一节课。
四、奖惩措施1. 对遵守纪律、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学校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3. 对违反纪律的教职工,学校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实施与监督1.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纪律管理,定期向学校汇报情况。
2. 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负责对全校课间室内纪律进行监督和检查。
3. 学校将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和反馈课间室内纪律管理工作情况。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政教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纪律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什么学校要安排“课间”呢?
叮铃铃,下课啦!我 们到操场上去看看同学 们都在做什么呢?
可是在教室里、走廊上还有部分 同学· · · · · · ·
他们这样的行为会有什么后 果?
走廊上可以玩耍打闹吗?
课间在走廊上推搡对不对?为什么?
5.课间活动累得满头大汗又急急忙忙赶着上下一节课也可以。 ( )
6.课间活动中要讲文明、守秩序,团结同学,不争吵、不打 架,不尖声叫嚷,发现不安全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 )
7.课间活动可以在课室内进行,只要不乱抛果皮壳、纸屑就
可以。( ) )
8.上下楼梯靠左行走,不得拥挤,不推人、撞人。(
9.不得在走廊、走道、楼梯内打闹,不得撞击门窗或攀爬走 廊栏杆,以免发生事故;在校园内,禁止互相追逐、狂跑乱
这样的游戏能玩吗?
课间不守秩序的小朋友之间可能 会闹意见,磕着、碰着,这些小 朋友不仅得不到休息,还会给自 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课间活 动守秩序非常重要。
课间活动怎样守秩 序呢?我们来看一 段视频。
下面图片中的小 课间十分钟
朋友做得对吗?
想一想:上下楼梯为什么 要靠右走?
上下楼梯靠右走,上下楼 的同学才不会相撞,否则, 挤在一起很不安全,容易 出现挤压事故。
跑,防止互撞,禁止怪声喊叫。(
)
)
10.禁止学生攀爬教室窗台和教室内桌椅。(
11.老师在楼道、楼梯、操场行走,学生应有礼貌地让道, 不得抢先拥挤,冲撞老师。( )
选择题 1、下课后应该先做那两件事情呢?( )
A 准备下节课的学具 B上厕所 C做游戏 2、课间活动以下行为是对的:( ) A.要适量、轻松、愉快,以免下节课没精神 B.累得满头大汗又急急忙忙赶着上下一节课也可以。 3、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以下行为应禁止:( ) A.攀高、跳台阶、在楼道跨大步、快跑不追逐 B不做危险的游戏、上厕所不推挤等 4、下课了,不能干什么?( ) A、做游戏 、跳皮筋 B、在走廊里踢球 5、上下楼梯怎样行?( ) A、靠右行 B、左右都可以
判断题
1.课间活动的范围,学生课间可以私自出校园玩耍。( ) 2.学生课间可以开展、参与激烈的课间活动。( ) 3.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不攀高、不跳台阶、在楼道不跨大步、不 快跑不追逐、不做危险的游戏、上厕所不推挤等。( )
4.在走廊、过道、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到轻声慢步,不争先恐后
,不挤在一起。( )
课间活动多,
有趣又快活。
人人守秩序,
个个按规则。 大家休息好, 一起来上课。
同学们,马上要下课了,我们 又将迎来一个课间,希望大家 能按儿歌中的要求去做,让这 首儿歌伴随我们度过一个又一 个愉快的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