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再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剥开、崭新、好心肠、背脊、空落落、栉风沐雨、谦卑、慈和。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空落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式的词语,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用△表示。

(生浏览课文,画出词语)二、学文1.生汇报词语:(出示,齐读)黑漆漆、亮晶晶、笑呵呵、香喷喷、热烘烘、空落落。

这些式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过渡:看似普通的词语就像一个个无声语言,给我们传达着感情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这篇课文,通过品析这些词语,感受“我”和“老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填空,再读一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黑漆漆的()亮晶晶的()热烘烘的()笑呵呵地()香喷喷的()空落落的()说说对“黑漆漆”的体会:师相机点拨(1)黑漆漆什么意思?(2)为什么这双手会黑漆漆?(3)一天两天会黑漆漆吗?用一个词语形容(天长日久,日积月累)(4)这样一位长年累月走街串巷的老人,会让你想到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

(栉风沐雨)经历过栉风沐雨的老人,会是个什么模样?(生从文中找外貌描写的句子)(5)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6)再来看这一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填空(出示):这是一双()的手。

(勤劳,粗糙,养家糊口,责任重大……)3.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成为了作者永远的回忆,就让这双手也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看第二个词——笑呵呵4.说说对“笑呵呵”的体会:(1)从“笑呵呵”你体会出什么?(对小孩子的疼爱,善良,有爱心)生答时出示句子:A老人一声不响,却……(读对孩子疼爱,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这位善良的老人仿佛就在眼前。

)(2)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而对买他烤山薯的二婶呢?(师点拨:从文中找句子,重点词是哪一个?)出示句子:B 老人愣愣地望着……。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再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剥开、崭新、好心肠、背脊、空落落、栉风沐雨、谦卑、慈和。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空落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式的词语,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用△表示。

(生浏览课文,画出词语)二、学文1.生汇报词语:(出示,齐读)黑漆漆、亮晶晶、笑呵呵、香喷喷、热烘烘、空落落。

这些式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过渡:看似普通的词语就像一个个无声语言,给我们传达着感情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这篇课文,通过品析这些词语,感受“我”和“老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填空,再读一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黑漆漆的()亮晶晶的()热烘烘的()笑呵呵地()香喷喷的()空落落的()说说对“黑漆漆”的体会:师相机点拨(1)黑漆漆什么意思?(2)为什么这双手会黑漆漆?(3)一天两天会黑漆漆吗?用一个词语形容(天长日久,日积月累)(4)这样一位长年累月走街串巷的老人,会让你想到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

(栉风沐雨)经历过栉风沐雨的老人,会是个什么模样?(生从文中找外貌描写的句子)(5)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6)再来看这一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填空(出示):这是一双()的手。

(勤劳,粗糙,养家糊口,责任重大……)3.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成为了作者永远的回忆,就让这双手也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看第二个词——笑呵呵4.说说对“笑呵呵”的体会:(1)从“笑呵呵”你体会出什么?(对小孩子的疼爱,善良,有爱心)生答时出示句子:A老人一声不响,却……(读对孩子疼爱,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这位善良的老人仿佛就在眼前。

)(2)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而对买他烤山薯的二婶呢?(师点拨:从文中找句子,重点词是哪一个?)出示句子:B 老人愣愣地望着……。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毽子里的铜钱》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2、想一想__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

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B、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抓住“半天才明白”“永远不会忘记”,引导学生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四)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三篇1、开火车读生字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篇二一、品读细节,感悟真情(一)“生活艰辛”部分1、根据积累人物外貌的词语齐读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轻轻地品读。

重点理解“黑漆漆的手”和“满脸的风霜”3、口述“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写二婶反衬我们一个一个来体会一下。

先来看看老人送我第一个烤山薯的情景。

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二)围绕“老人生活够辛苦的,他为什么要送我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学习“山薯热烘烘”部分1、抓关键词“笑呵呵、珍惜”等词语理解体会老人第一次送烤山薯的内容2、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老人第二次送烤山薯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大组汇报(2)师生品读A、品读动作的词“撕开、挖出、递到”所在的句子B、引读二、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__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性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__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受首尾呼应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__内容、人物性格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的了解。

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感悟__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

同时,让学生想一想__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__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

第三步,细读品味(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对一个人的印象________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毽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2.掌握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毽子表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
1.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毽子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3.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踢毽、踩毽、胯下毽、夹毽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毽子的起源和历史,并展示不同种类的毽子。

2.理论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听讲和课件展示,了解毽子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3.示范操作(10分钟)
教师示范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观摩并学习。

4.分组练习(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基本技术动作,并进行合作练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巩固训练(15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表演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毽子表演,展示所学技术动作,提高演练能力。

7.总结反思(5分钟)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毽子技术。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对毽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2.检查学生掌握毽子基本技术动作的情况。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毽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毽子文化进行更多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

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2008-01-21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孙凤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

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

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

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热烘烘黑漆漆笑呵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作者的写作能力。

3、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