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共53页文档
第4讲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六章)(一)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体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知识点:1.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主要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只改变进入水体污染物的物理性状、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与生物作用。
水体的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紊动扩散、移流、离散。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的扩散。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水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由河岸及河底阻力所致)而引起分散。
2.化学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化学性质或形态、价态上的转化,使水质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
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解吸、胶溶—凝聚等过程3.生物自净过程:是水体中的污染物经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发生消失或浓度降低的过程。
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生物自净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
其他如水体温度、水流形态、天气、风力等物理和水文条件以及水面有无影响复氧作用的油膜、泡沫等均对生物自净有影响。
(二)掌握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稳态模式(一维、二维)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知识点:1.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
一般采用环评实测水质成果数据或者利用收集到的现有水质监测资料数据。
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
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以及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
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
对于内陆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一般是枯水期,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对于北方河流,冰封期的自净能力最小,情况特殊。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四.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调查范围 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面水区域。由
水域功能要求、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 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
① 河流水环境的调查,需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 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② 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的调查,需考虑污水排 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
28
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km)
污水排放量 m3/d
大河
中河
小河
>50000
15~30
20~40
30~50
20000~50000 10~20
15~30
25~40
10000~20000 5~10
10~20
15~30
5000~10000 2~5
5~10
10~25
<5000
<3
<5
5~15
河流调查范围是指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29
25
3.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 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 类(ABCE)。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重金属 E 热污染
26
内容提纲
一.概述 二.工作程序 三.评价等级 四.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五.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三. 评价等级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 1.评价分类:
评价等级分为三级
①一级最详细 ②二级次之 ③三级较简略
11
2. 分级判据:
①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②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③ 受纳水域的规模 ④ 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12
河流、湖泊/水库和河口的评价分级判据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 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 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混合过程段是指在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 上游河段是排放口上游的河段
3
• 混合过程段长度可由下式估算: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常见的预测方法: 1、数学模型法 2、物理模型法 3、类比分析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学模型法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污染物的扩散
污染进入水体后逐步扩展与河水混合而后到全河段,再 继续混合逐步达到均匀。
53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演讲者:XX 时间:202X.XX.XX
54
10
11
12
13
14
水环境影响报告样本15 16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思考题: • 1、海水位于地球表面,因此也属于地表水。 • 2、在某环境容量很大的河流旁边,拟建一座印染
厂,经计算即使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河流也能自 净,因此评价结论“同意建设”,是否正确?为 什么? • 3、一生产对苯二甲酸的厂家,废水中主要污染物 为有机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微量钴、镍做催化剂, 由于用量少,故只选择COD、BOD作为评价因子, 请分析当否?原因?
l
(0.4B0.6a)Bu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沉淀作用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中含有的微小的悬浮颗粒,如颗粒态的重金属、虫卵等由于流速较小逐渐沉到水底。
污染物沉淀对水质来说是净化,但对底泥来说污染物则反而增加。
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水体的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1)紊动扩散。
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的紊动扩散。
(2)移流。
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流输移。
(3)离散。
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由河岸及河底阻力所致)而引起分散。
2.化学过程氧化一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重要作用。
流动的水流通过水面波浪不断将大气中的氧气溶入,这些溶解氧与水中的污染物将发生氧化反应,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可因氧化生成难溶物(如铁、锰等)而沉降析出;硫化物可氧化为硫代硫酸盐或硫而被净化。
还原作用对水体净化也有作用,但这类反应多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
天然水体接近中性,酸碱反应在水体中的作用不大。
天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胶体,如硅、铝、铁等的氢氧化物、黏土颗粒和腐殖质等,由于有些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另有一些物质本身就是凝聚剂,这就是天然水体所具有的混凝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从而使有些污染物随着这些作用从水中去除。
3.生物过程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影响生物白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生物自净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
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类等极易分解的。
但大多数有机物分解缓慢,更有少数有机物难分解,如造纸废水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需经数月才能分解,另有不少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极难分解并有剧毒,如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和用作热传导体的多氯联苯等。
5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资料

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2. 调查时间
1)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 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遇 气候异常年份,要根据流量实际变化情况确定。对有水库调节 的河流,要注意水库放水或不放水时的水量变化。
2)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期的要求亦有所不同。 3)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
5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
水体概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学习要求
了解水体的相关知识及影响水体污染的主要水文 因素; 掌握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的原则、方法; 掌握水质预测模型及模型有关参数的估算方法; 掌握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
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 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 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水污染源和污染物
凡是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 统称水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水污 染源分类见下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分级方法见下表
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例题:
某地拟新建一纺织印染厂,建成后其废水 排放量为3800m3/d,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色 度、SS、COD、BOD5、硫化物、苯胺类等。 其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项目附近的大新河, 大新河平均流量为19m3/s.根据当地水环境功能 区划,大新河流经项目附近河段执行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非划定保护区)。请划分该 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12)

当平均水深<10m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
5)水质类别 地面水质按 GB3838 划分为五类 I、II、III、IV、V。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 Ⅱ
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水泥
pH、悬浮物
纺织、印染
pH、COD、BOD5、悬浮物、挥发性酚、硫化物、苯胺类、色 度、六价铬
造纸
pH(或碱度)、COD、BOD5、悬浮物挥发性酚、硫化物、铅、 汞、木质素、色度
皮革及到革加工
pH、COD、BOD5、水温、悬浮物、硫化物、氯化物、总铬、 六价铬、色度
肉食加工、发酵、 酿造、味精
pH、BOD5、COD、悬浮物、氨氮、磷酸盐、大肠杆菌数
时空的评价重点应是水质、水文急剧变化和水体功能改变 处和取水口的位置。
评价结果应具体说明污染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污染特性 、水质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
2.2.2预测方案的确定 1.预测源强
正常、非正常、事故风险 2.预测时段: 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1)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 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 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12)
第一节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1总则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 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
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简要说
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 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十五条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该采用措施,确 保水体旳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原则,预防热污染危害。
第三十六条 排放含病原体旳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后,方准排放。
第五章 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四十四条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地下 勘探、采矿等活动,应该采用保护性措 施,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旳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 染物旳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旳要求。
建设项目旳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 产生旳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旳影响作出评价,要求防治 旳措施,按照要求旳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在运 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该经过有 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能够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 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别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 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能够划定一定旳水域和 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能够 划定一定旳水域和陆域为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该有明 确旳地理界线。
共同构成水体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常使用方法规与 原则
一 水环境常使用方法 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旳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 水体以及地下水体旳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要求,不合用本法。
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依据三:纳污水体大小
1、河流和河口:根据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 流量划分,单位:m3/s。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 2、湖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积划分 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2.5km2 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
10Bq/L
总铅
1.0
三、重要法规和标准
水污染防治法、水法、防洪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等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河道管理条例、航道管 理条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水环境质 量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水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
Dissolved chemicals
Sediment
Tertiary consumer (turtle)
Decomposers (bacteria and fungi)
湖泊水库
High tide
Low tide Coastal zone
Open Sea Sea level
Estuarine Zone
Darkness
Photosynthesis
河流水文特征
湾 曲 型 河 流
River Terraces
Terrace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法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