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2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后果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后果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1861年至1865年间在美国南部和北部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冲突。
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南北战争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探讨。
一、政治原因1.1 奴隶制度与州权问题南北战争的一个核心争论点是奴隶制度。
南方种植园主经济依赖奴隶劳动,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这导致了关于州权的争议,南方主张各州有权决定是否实行奴隶制度,而北方则主张联邦政府有权干预。
这种政治分歧逐渐演变成了南北两方的对立。
1.2 统一与分裂南北战争前,南方主张各州有独立性和自治权,而北方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威和控制力。
南方担心强化联邦政府将削弱地方权力和南部领地的利益。
同时,南方也担心北方的经济发展和扩张主义将导致对南方利益的侵害。
二、经济原因2.1 农业与工业差异南方经济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依赖大规模种植农作物,而北方则以工业化为主导。
这导致了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南方的经济利益与奴隶制度紧密关联,而北方则依靠工业化和自由劳动力。
这种经济差异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对立。
2.2 关税与贸易政策南方的农业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而北方通过制定保护性关税政策来保护本土工业。
这导致了南方感受到经济上的不公平待遇,对北方的贸易政策感到不满。
这种贸易争议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分歧。
三、社会原因3.1 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分歧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分歧加剧了南北战争的紧张局势。
南方社会重视传统价值观和荣誉感,而北方则更加注重商业和现代化发展。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
3.2 暴力冲突与激化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已导致一系列暴力冲突,如《威尔莫特法案》和《堡垒法案》,这使得南北之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激化。
同时,南方的种植园主对废除奴隶制度的反对态度也加剧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
四、南北战争的后果4.1 解放黑奴与废除奴隶制南北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北方胜利,奴隶制度被废除,黑奴获得自由身份。
美国南北战争及其后果

美国南北战争及其后果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内战,它持续了从1861年到1865年。
这场战争是南方农业经济与北方工业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南北战争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其对美国和世界的重大后果。
一、南北战争的起因南北战争的起因在于南部地区拥护奴隶制度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北部地区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观念之间的分歧。
南方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而北方则由于工业化的推动而迅速发展。
奴隶制度成为南方的经济命脉,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这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过程南北战争可被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南方的胜利、中期的僵持和后期北方的胜利。
初期,南方军队在具备较高士气和地理优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南方邦联一度占领了大部分重要的战略地区,并获得了一定的国际支持。
然而,随着北方军队逐渐调整战略,并发动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行动,战局逐渐向北方倾斜。
中期,南北双方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
南北军队在波托马克河沿线进行了一系列血腥的战斗。
北方军队开始实施封锁南方港口以阻断南方的军事支援。
同时,北方还大规模动员人力和资源,逐渐优势开始显现。
后期,北方军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南方的抵抗力量逐渐削弱。
1865年,南方邦联元首杰斐逊·戴维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南北战争正式结束。
三、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南北战争对美国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奴隶制度的废除南北战争是废奴运动的胜利,战后社会逐渐废除了奴隶制度。
尽管南方仍存在种族歧视和剥削,但废奴运动的成功为黑人争取了平等权利的契机。
2. 统一国家战争结束后,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南方失去了战争,成为北方的统治地区。
同时,南方的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也开始悄然转变。
3. 工业化进程加速战争向北方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北方工业化进程得到迅速加速。
该地区的经济力量逐渐超越了南方,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4. 重构南方经济和社会结构战争结束后,南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几乎遭受彻底摧毁。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封面)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美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爆发的标志: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情况:
(1)战争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各州为叛乱州,号召人们参军。
(2)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则准备不足,并缺乏优秀将领,所以北方军队虽然士气高昂,但在战争初期,却一再失利。
(3)军事上的失败,引起人民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利的措施。
二、战争的胜利
1、转折——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时间:1862年9月
(2)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
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3)作用: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美国南北战争是19世纪时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内战,持续了从1861年到1865年的四年时间。
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矛盾。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并对战争的影响进行评估,以展示其对美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一、原因1、奴隶制度美国南北战争的最根本原因是南方奴隶制度问题。
南部经济主要依赖棉花种植,而种植园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因此,南方各州合法化奴隶制度,将大量非洲黑奴进口到美国。
然而,北方经济主要依靠工业和商业,对奴隶制度并不依赖。
这导致了北方和南方在奴隶制度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2、地区利益分歧除了奴隶制度问题外,南北方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利益上的分歧。
南方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而北方则是工业化的中心。
由于各自的经济模式不同,南北方对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存在分歧。
此外,南方认为州权原则应优先于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北方则主张更强大的联邦政府。
这些地区性的利益分歧加剧了南北间的紧张关系。
3、政治领导人分歧南北方在政治领导人的选择上也存在分歧。
南方依靠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倾向于选取保守派、奴隶制度的支持者为政治领导人。
相反,北方则更倾向于选取废奴者、反奴隶制度的立场作为领导。
这导致了南北方在政治决策方面的冲突,无法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
二、结果1、结束奴隶制度南北战争的最重要结果之一是结束了美国的奴隶制度。
北方胜利后,联邦政府通过《解放奴隶宣言》,宣告所有奴隶自由。
此后,美国通过通过13、14和15修宪案,确立了废奴主义的地位,并扩大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这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2、南方重建战后,南方成为联邦政府主导的"重建"过程的对象。
南方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被摧毁,许多城市面目全非。
为了恢复南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联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南方的军事占领、制定民权法案等。
然而,重建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美国产生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产生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史上唯一一次内战,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你知道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美国产生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有用! 美国产生南北战争的原因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废影响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劳动力扩张并发展,所以需要解放劳动力;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需要黑奴,因而不想废除奴隶制,所以就导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北方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抵制外国商品输入,主张保护关税;南方为输入廉价工业品,反对保护关税;2.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3.南方奴隶主还要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
总之,南北战争是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美国南北战争的概况中文名称:美国南北战争参战部队:美利坚合众国(北军)、美利坚联盟国(南军)战争结果:美利坚合众国获胜、废除奴隶制时间:1861年4月12日 - 1865年4月9日地点:遍布全美、大部份位于美利坚南部州份人物:尤里西斯·格兰特罗伯特·李林肯美国南北战争的详情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有2234万人口,南方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是黑奴。
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几乎没有工业,铁路也很少。
但南方有充分的军事准备,拥有装备及训练都较精良的军队。
而且,内战前夕J.布坎南总统(奴隶主的代理人)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
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
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
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
微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奴隶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是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原料和市场。
南方种植园主把奴隶固定在种植园,生产的原料、产品也销往外地,南北双方在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矛盾重重。
两种制度水火不容,不可调和。
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南北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奴隶制的存废是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在对待联邦政府和黑人奴隶制度的问题上态度是维护国家统一,不希望分裂,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从而打破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控制政府的局面,这引起了南方奴隶主的强烈不满。
林肯当选总统,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易错微析对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易错: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林肯当选总统,林肯当选总统只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例题1 美国内战前夕,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焦点是()A.是否继续扩张领土B.是否解放黑人奴隶C.是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是否由林肯当选总统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故B项正确。
例题2“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这是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
他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实现国家独立B.消除种族歧视C.维护国家统一D.实现领土扩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题干关键词“林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8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
因为在1860年,林肯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南方的奴隶主正在准备分裂国家,要从美国分裂出去,故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是19世纪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而血腥的冲突。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该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一、经济原因1.1 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矛盾19世纪上半叶,北方地区逐渐转向工业化,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
而南方地区则主要依靠种植园经济,以种植棉花为主,从而带动奴隶制度的存在。
两个地区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南北方的经济矛盾。
1.2 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争议南方主要依赖出口棉花和其他农产品,反对设立高关税以保护北方工业品。
而北方工业化地区则主张设立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导致南方地区被迫购买更昂贵的工业品。
二、政治原因2.1 奴隶制度与自由州的对立南方维护奴隶制度的立场,认为奴隶是南方农业经济的基础,奴隶制度被视为南方的"传统"。
而北方则逐渐倡导废除奴隶制度,形成了自由州和奴隶州之间的明显对立。
2.2 联邦与州权之争南方主张州权主义,反对联邦政府过多干涉各州内政。
北方则强调联邦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监管权。
这一争论导致南方与北方在政治结构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三、社会原因3.1 文化差异的激化南北方地区在宗教、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北方实行新教,主张劳动伦理和个人独立,而南方依托奴隶制度,信奉传统的安哥拉教派等教派。
3.2 对土地与边境的争夺南北方为争夺边界地区,如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等,进行了地理和政治上的争夺。
这进一步激化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矛盾。
战争结果分析一、奴隶制度废除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废除了奴隶制度。
1863年,林肯签署了《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南部奴隶,这是对奴隶制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打击之一。
二、南北经济与工业差距进一步拉大战争后,南方的经济受到毁坏,农业生产几乎崩溃。
而北方则通过战争得到了工业化的推动,经济和工业更加繁荣,南北方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联邦政府地位增强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的地位得到了增强。
南方的失败使得联邦政府维护了其权威和控制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冲突,其起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南北战争的起因:
1.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南北战争的核心争议之一。
南方的经
济主要依赖农业,大量种植园主依靠奴隶劳动来种植棉花和烟草。
然而,北方逐渐发展为工业社会,反对奴隶制度,并希望将其废除。
奴隶制度的存在引发了南北两方的深刻对立。
2. 经济利益:南北方在经济利益上有很大的分歧。
南方经济依
赖种植园的运作,而北方经济则依赖制造业和工厂。
南方固执地保
护着自己的农产品贸易利益,而北方则希望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以保
护本地工业。
3. 联邦权利与州权利:南北方之间关于联邦权利与州权利的争
议也是导致南北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方主张各个州拥有较大的
自治权,而北方则主张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
这种争议对于政府权
力的分配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4. 政治对立:南北战争之前,南北两方已经在政治立场上对立。
这种对立包括了选举、国家政策以及领土扩张等方面。
特别是林肯
成为美国总统后,他的废奴主义立场引发了南方的不满和抗议。
5. 文化差异: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南北战争的重要因素。
南方有其独特的农业文化,包括骑士精神、荣誉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
而北方的工业化程度较高,更注重实用主义和社会进步。
总结起来,南北战争的起因是奴隶制度、经济利益、联邦权利
与州权利的争议、政治对立以及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奴隶制
的废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历史学0701 俞晓丽3070401099【内容摘要】: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而关于南北战争的起因也是众说纷纭,大致就南方谋反说、北方侵略说、可避免说、内战必要说、侧重宗教信仰说几类,本文还简要讨论下战争的诱因问题,并就以上每种观点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字】:南北战争,诱因,起因【正文】:没人会想到,1864年4月12日清晨南军向桑姆特堡的炮轰,是揭开美国历史上一场最血腥的战争的序幕。
也没有人意料到这场战争在美国引起的震动的程度。
南北战争结束后,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从未停止。
美国学者,甚至是世界各国的史学家们,就这场战争的起因、战争性质、黑人奴隶制度、战争结果以及战役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细致的研究。
本文从美国内战的起因上着手,试看美国学者们对战争起因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美国学者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各持己见,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早期的南方谋反说和北方侵略说,可避免说,内战必要说,侧重宗教信仰说。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诱因的研究,包括1878年《宪法》的遗留问题,内战前的党争以及1857年的斯科特案。
一战争的诱因研究(一)1787年《宪法》的遗留问题在经过了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之后,北美的13个殖民地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在美国宪法中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基本的政治制度,但是由于蓄奴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所以在宪法的制定过程对其的存留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另一方面,在联邦权力至上还是州权至上方面,宪法虽然采取了列举的方法,但是还是没有说明哪个权力至上。
最后在宪法的三处提到了蓄奴制:在众议院名额及直接税税款的人口数分配中,每个奴隶按3/5人口折算(第一条第二项);国会不得在1808年前通过禁止奴隶输入的法令(第一条第九项);逃亡到自由州的奴隶必须归还原主(第四条第二项)。
1关于联邦制,在美国各州展开了一次全民性质的大辩论之后,在附加的10条宪法修正案中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宪法未授亏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2南北双方虽然握手言欢,但只是表面的联合,双方都心存芥蒂。
而蓄奴制的保留以及联邦权力至上问题的未决,为之后南北的冲突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联邦建立开始,双方因为经济利益而冲突不断。
在关税问题以及美国西部开发的问题1艾克文《从宪法角度看美国内战的爆发》,《武汉教育学报》第16卷第2期,1997年2月。
2艾克文《从宪法角度看美国内战的爆发》,《武汉教育学报》第16卷第2期,1997年2月。
上,南方一再以退出联邦为要挟,最后都以双方签订的妥协案结束。
妥协的结果是各有得失,但是双方对对方日益不满,各怀不满。
宪法遗留的问题使双方矛盾冲突不断、敌意的剧增,这也成为了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个诱因。
托马斯·普莱斯里在《美国人解释南北战争》中说道,南北战争是一场“发生在两个宪法解释学派之间”的战争。
另一个学者钱宁(EdwardChanning)在6卷本《美国史》中强调南北双方社会组织的差异。
南方的基础是奴隶制的农业生产,而北方建立在多种多样的雇佣关系上,在农业、机械制造业和商业中实行工资制度。
两者不能共存,要么国家分裂,要么其中一个消失。
这与马克思对这场战争的论断不谋而合。
正是1787年宪法的妥协,才使南北双方在冲突中都理直气壮,最后导致矛盾的一发而不可收。
(二)内战前的党争早在19世纪50年代,奴隶制已成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热点和党派的焦点。
而1854年国会通过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更是宣告了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的无效,扫清了奴隶制扩张的地理限制以及法律限制。
这就引起了全美的政党大分化和大改组。
辉格党瓦解,民主党分为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两派,而共和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从此,美国开始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的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最终越演越烈到了国内战争的局面。
所以马克思认为“这个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它只能以一个制度或另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最终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途径得到了解决。
(三)1857年斯科特案密苏里州的奴隶在主人去世之后,依照《密苏里妥协案》中奴隶在一个自由州或者是准州居住后可以成为自由人的相关规定,向继承者要求自由。
案子在几经反复之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这个案子以小见大,涉及到了很多的法律制度,并且直接关系到了准州是否可以根除蓄奴制的问题。
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罗杰·塔尼是南方民主党派人,他判决斯科特仍然是奴隶。
这就意味着《密苏里妥协案》是违宪的。
唐·费伦巴克认为坦尼对斯科特案的裁决是企图摧毁共和党的基本原则。
这种裁决是“纯粹的党派偏见,是用法律语言进行的精神论战,它不像地区间的和解方案,而更像一个最后的通牒”4。
这样的判决使民怨沸腾,因为它意味着北方在以往的妥协中将一无所得。
这是不是违背了制宪和行宪中的妥协精神?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对抗是否又符合宪法中的分权原则?如果奴隶在自由州的居住并不能使他获得自由,那怎样才能禁止蓄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北方的面前。
局势演变到了这样的情况:要不北方妥协,美国成为一个蓄奴制国家;南方不肯妥协的另一个结果是分裂。
为此,共和党人加紧了废奴的宣传,南北双方间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二战争起因说(一)南方谋反说3马克思《美国内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转引自张兹暑《美国内战前的党争与南北战争的爆发》,《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
4FEHRENBACHER DON E. TheDred ScottCase: Its Sig-nificnce in American Law and Politics[M]. New 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78,转引自《试论斯科特案及其对美国内战的影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3期,2008年6月。
南方谋反说多出现南北战争刚结束的时候。
代表人物是亨利·威尔逊,他在《美国奴隶制政权兴衰史》中把南方分离主义者描绘为不管美国其他地区的利益,竭力促进奴隶制度的罪人,是南方奴隶主的谋反引起了内战,当时的北方是被迫应战的。
而南方首先向桑姆特堡进行了炮轰,使自己处在了叛乱之位,也被北方视为最有力的证据。
当时双方都还沉浸在战争中带来的伤害中,不能理智地来看待这场战争,才会出现南方谋反说以及同时期的北方侵略说。
(二)北方侵略说南方认为北方对其具有处心积虑的破坏。
他们不认为奴隶制引起的道德冲突时引起战争的原因,争论的焦点还在于宪法的条文以及一系列妥协案的规定上。
而支持废奴的林肯的上台更使他们感到不安,所以才会被迫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又形成了新的北方侵略说学派。
这个学派发表了论文集《我为自己的权利辩护》,代表人物是菲利普斯、拉姆斯德尔和奥斯利等人。
他们极力批判北方,认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霸权和利益,才打破双方间的平衡,而北方是挑起内战的罪魁祸首5。
南方辩护学派的抬头时基于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当时美国的经济在战后的发展后步入了低迷,显然这样的判断只是站在南方的角度上,没有考虑到美国的发展,是不符合历史的。
(三)可避免说在经过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深受战争伤痛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和平。
在对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时候也将这种感情带入其中。
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内战无必要说”或者说是“内战可避免说”。
这些学者普遍认为是当时的极端主义者以及政治党派和政治家们的大力演说宣传和煽动导致了战争的最终爆发。
克雷文在其著作《可以压服的危机, 1830—1861》和《内战的爆发》中认为认为,南北地区间的正常差异被夸大和情绪化了,以至最后发展到用理性语言无法解决的地步。
奴隶制作为一种制度在南方和黑人的生活中起的作用不大,无决定性的意义。
他指出,在奴隶制问题上存在的歧见,并非像许多史学家描写的那样严重,冲突的真正根源是“政治家和伪善的奇思怪想。
”另一位代表人物兰德尔在其《愚蠢的一代》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也认为内战是毫无必要的,即使它不发生,联邦仍会继续存在,奴隶制也会被废除。
他坚持认为“失常”、“错误的领导”或“过度的野心”才是战争的起因。
内战是“愚蠢的一代人”“人为地”煽动和挑起的。
认同他们两位观点的还有内文斯、尼克尔斯和斯坦普,盲目的冲动和卑劣的政治权术是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了政治家们的政治思维以及政治手腕上,认为大肆宣传鼓动废除蓄奴制的做法是愚蠢的。
显然他们夸大了主观力量而忽视了客观的原因,当时南北双方的矛盾已非长期实行的妥协可以解决的,必须要有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显然双方都没有这种意图,所以一场战争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四)战争必要说坚持战争必要说的学者大多在经济原因、道德原因以及意识形态三方面来赞同废除蓄奴制,维护联邦统一。
道德原因: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罗兹,他认为蓄奴制是不道德的制度,而由蓄奴制引发的5奥斯利《内战的根本原因:自我中心的地方主义》,《南方历史杂志》第7期,1941年2月,转引自陈其《美国史家对美国内战的反思》,《国外史学动态》。
南北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内战是唯一的途径。
而坚持蓄奴制并且想扩大蓄奴制的南方显然是理亏的一方。
这些观点在他的著作《自1850年妥协至1877年南方自治最终重建的美国史》有了很好的阐释。
莫理森也从道德角度出发,认为内战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它的爆发可以及早地结束奴隶制,尽快地解放黑人奴隶。
如果将奴隶制度保存下去,将会有更多的人受害,将会是最大的罪恶。
经济原因:施莱辛格在《杰克逊时代》一书中,承认废奴运动有经济的原因,但他更偏向于道德原因。
他认为“道德的冲动”是更本质的问题,因为正是对奴隶制的“道德上的厌恶”迫使北方最终开战。
意识形态:70年代,方纳提出了内战的爆发是两种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
如果南方接受上述北方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它对奴隶制的遏制,南方就得放弃自己的意识形态,这无异于自毁南方社会组织的基础。
反之,北方亦然。
6只要双方在意识方面不能达到统一,那么妥协便无路可走。
而南北双方意识形态的产生都是基于两方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所以两者的意识形态是无法统一。
而波特在其著作《迫近的危机》中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突出了奴隶制的核心地位,因为奴隶制在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三方面都起到了“极化作用”(polarization)。
”而这种看法是最全面,也是至今影响美国内战史的重要观点。
当然,这三者之间最根本还是经济利益的因素。
(五)宗教信仰早在19世纪上叶,美国的宗教势力在经历了第二次觉醒运动后,便介入了奴隶制废存问题的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