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

合集下载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我国在年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

2.1922年, 的颁布,确定了幼稚园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地位。

3.《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于年月,简称.它指出,幼儿园是对岁以上学前儿童实施和的机构,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阶段。

4.《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于年月,简称。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于年月,简称。

它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和阶段。

6.陈鹤琴为中国幼稚园教育创编的课程称为,主要是指活动、活动、活动、活动和活动五个方面。

7.陈鹤琴创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以、、为目标,以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为课程实施的方法。

其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称为“”。

8.张雪门为中国幼稚园教育创编的课程称为,主要强调了的教育思想。

9.行为课程系,一般以为一个活动单元,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按的变化、根据儿童中会出现的事物而进行的。

10.《指导纲要》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1.《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

12.《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密切合作、与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3.《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和,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14.《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尊重幼儿和,以为基本活动,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15.《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16.《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相对地划分为、、、和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17.《指导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要,,注重、、,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8.《指导纲要》的教育内容具有、、、的特征.19.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二、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2.陈鹤琴3.张雪门三、判断题:1.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2.陈鹤琴提出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主张,仅适用于当时的国情,对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工作没什么价值。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将阐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幼儿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等。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注重实证和科学验证。

2.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重方面。

3.灵活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目的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和方案。

5.适应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自发性、欢乐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手工活动:手工活动是幼儿动手能力和细微动作的训练。

幼儿通过手工活动,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语言活动: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种活动采用谈话、唱歌、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取语言的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交流能力。

4.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是幼儿理解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通过探索、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简单科学知识,启发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

5.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幼儿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训练。

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感受美的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1.确定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情况,确定教育目标。

2.制定教育方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并确定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

幼儿园教育学理论知识点

幼儿园教育学理论知识点

幼儿园教育学理论知识点1. 幼儿园教育学概述幼儿园教育学是研究幼儿园教育的学科领域,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的原理、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涵盖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基础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其中,发展心理学对于幼儿的认知、言语、情感、社交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研究了幼儿在集体中的互动和社会化过程;教育学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3.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养成、社会适应、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

其中,身心健康发展是基础,个性养成是关键,社会适应是重点,学习能力培养是目标。

4.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幼儿的学习内容和体验活动。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科学探索、艺术欣赏等方面;体验活动则包括游戏、实践、观察、探究等多种形式。

5.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游戏区、图书角等设施的布置;社会环境则包括师生关系、集体氛围、互动方式等方面。

6.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和项目教学等。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项目教学则以项目活动为主线,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7. 幼儿园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幼儿园教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中,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幼儿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来主动构建知识;情感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性。

8. 幼儿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幼儿园教育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幼儿个体发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科技与教育的结合等方面。

幼儿教育学基础理论及常识

幼儿教育学基础理论及常识
教结合
3.保中有教 生活照料中的知识学习
幼儿身体保健 4.教中有保
教学中的各种保护,促进心理健康
5.教师和保育员工作的配合、协调
(三)幼儿教育的“三驾马车”
1.环境
幼儿的学习即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没有 环境,就没有学习与发展(这与中小学生 书本学习不同)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对环境的依赖 注意力
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 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
2.幼儿发展有主观能动性
幼儿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抛弃过去的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幼儿总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加以选择,接受 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具有创造力。
儿童在游戏中总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改变玩 具的状态;儿童自身气质的特点和行为方 式也在影响周围人的心理和态度。
3.幼儿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差异性 规律性:
顺序性(不可逆性)、普遍性、不均衡性 差异性:
(三)幼儿学习观
1.学习即是习得的过程(获得经验的过程)
2.幼儿的学习包括学业学习和非学业学习
学业学习:通过正规化途径来获得经验的 过程
非学业学习:在生活、探索、交往、游戏 中获得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与成人、 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 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10个月大的婴儿就有思考能力
兔子 不骄傲 不骄傲 骄傲 骄傲
乌龟 乌龟能否赢?
偷懒

不偷懒 否
偷懒

不偷懒 能
三、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解
(一)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1.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小桌椅 环境设施(丰富性、位置、高度等;卫生制度) 班额(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单位教学时长(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1(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B. 蒙台梭利C. 陈鹤琴D. 张雪门2. 认为玩具是幼儿的教科书,并为幼儿设计玩具——“恩物”的是( )。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卢梭D. 福禄贝尔3. 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要求是( )。

A. 培养劳动者B. 全面发展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机器大生产4. 1816年,( )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

A. 欧文B. 瓦德蔡克C. 杜威D. 布莱恩5. 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

A.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B. 确保幼儿心理健康C.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D. 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6. 学前儿童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 )。

A. 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B. 表现美的技能C. 鉴赏美的能力D. 评价美的能力7. 教师和儿童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儿童,即( )。

A.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B.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C.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D.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8. 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小班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

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可操作性、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

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原则的( )。

A. 经济性原则B. 开放性原则C. 动态性原则D. 发展适宜性原则9. 让幼儿知道四季的自然变化,一般不适合采用( )。

A. 实验法B. 散步和采集C. 分组教学D. 小组讨论10. 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体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发展。

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

A. 活动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个别对待原则11. 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 )。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篇1第一节幼儿园和幼儿园教育一、幼儿园1.幼儿园的概念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

2.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地位社会主义学校教育机构性质和学制系统第一环的地位。

3.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我国幼儿园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家长安心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园教育1.关于教育的概念广义概念的“教育”定义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特征有三: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三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

狭义概念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其特征有二:一是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二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当的,其任务是专门培养获得了入学资格的人。

2.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广义概念的“幼儿教育”是指凡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狭义概念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

由于我国的幼儿园是纳入了我国学制系统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是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3.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目前来说,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仍属核心地位,但正受到其它教育形式的冲击。

从幼教发展的情况看,各种教育形式的一体化,或者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多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协同作战是个大趋势。

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二:一是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带动其发展;二是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目标和职能一、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大全

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大全

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大全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1.幼儿园教育的定义和目标:–介绍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探讨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

2.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介绍主流的教育教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应用。

3.幼儿发展阶段理论:–介绍著名的幼儿发展理论,如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

–探讨这些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意义。

4.幼儿心理发展:–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探讨幼儿心理发展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二、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1.游戏教学法:–介绍游戏教学法的原理和特点。

–指导幼儿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游戏活动。

2.亲子教育:–介绍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多感官教育:–介绍多感官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提供幼儿园教师多感官教育的具体指导和实践方法。

4.教材选择与使用:–指导幼儿园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提供教材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策略。

5.情景教学:–介绍情景教学的概念和方法。

–分析情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1.专业知识与能力:–探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2.沟通与合作能力:–分析幼儿园教师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3.领导与管理能力:–探讨幼儿园教师领导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具体指导和实践方法。

4.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指导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

四、幼儿园安全与卫生管理1.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提供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和策略。

2.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探讨幼儿园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提供相关的指导和策略。

3.环境卫生管理:–强调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概括

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概括

一、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客观题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1、我国的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4、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5、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6、学前教育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7、学前教育目标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危害8、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 9、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双重任务的特点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一般和特殊三、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教育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社会、个人2、幼儿体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3、幼儿智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4、如何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5、幼儿德育的内容6、幼儿的品德的结构7、幼儿德育实施的途径、应注意的问题 6、幼儿美育的任务、内容 7、幼儿美育的基本阶段8、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应注意的问题四、幼儿教师和幼儿1、幼儿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职责2、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3、幼儿教师的角色4、幼儿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5、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6、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7、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8、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9、幼儿教师的类别 10、现代儿童观的内容 11、怎样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2、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 13、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14、人际交往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5、教师直接“教”应注意的问题 16、教师间接“教”应注意的问题 17、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影响的相互制约关系 18、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 19、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五、幼儿园环境1、幼儿园环境的特点2、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因素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4、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5、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展开活动七、幼儿游戏1、幼儿游戏的含义2、游戏对学前儿童的意义3、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4、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65、教师设定游戏时间应注意的问题6、教师布置游戏空间应注意的问题7、教师提供游戏材料应注意的问题8、教师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9、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 10、如何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11、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八、学前教育与家庭、社区及小学的衔接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2、学前儿童家庭作用的作用3、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5、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6、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7、学前教育对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途径8、造成幼小不衔接的原因9、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0、幼小衔接的意义 11、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12、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3、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14、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15、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以及改革的建议 16、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 17、家长作为重要教育力量的表现 18、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价值 19、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原则 20、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21、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2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3、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基本要求24、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主要方法五、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幼儿个性的基本特征2、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3、学前儿童气质的特性4、气质的类型及其行为特征5、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6、新生儿的气质类型7、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气质的“掩蔽现象” 8、学前儿童性格的特征 9、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10、幼儿性格的发展阶段 11、能力的类型12、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14、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5、自尊形成的影响因素 16、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尊四、学前儿童情绪、意志、社会性的发展1、家长和教师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应注意的问题2、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3、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4、引起幼儿焦虑的原因5、怎样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6、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7、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8、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9、同伴交往的意义 10、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1、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12、师幼关系的影响因素 1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三、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1、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2、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3、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4、活动中影响幼儿稳定性的因素5、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注意的分散6、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7、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8、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9、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0、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1、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2、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的趋势 1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4、学前儿童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5、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16、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17、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某市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1分,共30分)1.促使儿童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原因在于()。

A.思维B.语言C.表象D.需要2.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3.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

A.分类B.推理C.抽象D.判断4.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

A.0~2个月B.3~4个月C.4~8个月D.9~12个月5.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

A.元音B.辅音C.前鼻音D.齿音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C.实词在4~5岁增长最快D.形容词在3岁增长最迅速7.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8.有差别的微笑一般出现在()。

A.6个月B.7个月C.4个月D.5个月9.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10.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11.个性的调节系统以()为核心。

A.需要B.动机C.理想D.自我意识12.5~6岁儿童已经会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A.语言B.动作C.修饰词D.感叹句13.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儿童身上看到。

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4.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知道自己的性别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15.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社会环境D.教育训练16.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D.课程的问题17.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进行交谈为宜。

A.专业术语B.日常用语C.普通话D.方言18.()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A.开放日制度B.家长接待日C.家访D.电话联系19.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这是由于()。

A.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B.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C.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D.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20.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原则。

A.独立自主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21.对儿童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按老师规定的程序活动C.为了让儿童舒展筋骨D.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22.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中应该避免的?()A.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B.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C.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D.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23.林老师发现新接的班上有几个小朋友坚持性比较差,于是她给这几个孩子一个光荣的“使命”——在活动中当“哨兵”,负责全班小朋友的“安全”。

林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A.角色扮演法B.移情法C.环境体验法D.操练法24.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B.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D.旁观25.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

A.所有在校学生B.学龄儿童C.所有的学习者D.知识经验不足的人26.正确地理解儿童的发展应该是()。

A.儿童的生长变化过程B.儿童生理成熟度变化C.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D.儿童心理成熟度的变化27.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的规律。

A.由中间到四周发展B.从躯干到四肢C.从动作到语言D.从动作到思维28.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29.()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30.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裴斯泰洛齐D.洛克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支架式教学2.全纳式教育3.儿童观4.课程模式5.恩物三、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1~6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简述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

4.如何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5.简述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举例说明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来组织教学?2.论述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思维是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主要原因。

2. C【解析】定向性注意先于选择性注意发生。

3.D【解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判断,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推理。

4.C【解析】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是4~8个月。

5.B【解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6.C【解析】4~5岁是词汇增长的活跃期,实词增长最快。

7.A【解析】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

约在3个月时,婴儿的情绪分化为一般性的消极反应和一般性的积极反应,即痛苦和快乐。

8.C【解析】3.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

9. C【解析】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10. B【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11.D【解析】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12.A【解析】5~6岁儿童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13.A【解析】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一般认为是从出生后的第6个月开始的。

14.D【解析】从3、4岁起,儿童获得性别角色,对不同性别有较固定的看法。

因此,5岁儿童可能的看法是D项。

15.A【解析】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6.A【解析】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17.B【解析】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要采用家长听得懂的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

18.A【解析】托儿所、幼儿园的开放日制度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家访是进行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电话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

19.A【解析】教师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但作为幼儿教师,如果将一些消极的影响带到幼儿园,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20.A【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2i.D【解析】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儿童活动即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2.D【解析】运用讨论法教学要为孩子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氛围,设法让孩子感觉到轻松愉快,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切忌立刻制止。

23.C【解析】环境体验法是首先对儿童提出一定的教育要求,并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感受去获得体验,加深他们对坚持性行为的体会和理解,激发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认识经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B【解析】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挫折、压抑或是失败等心理能量时,应该帮助儿童发泄出来,否则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失常行为,哭泣可以将内心的恐惧或委屈发泄出来。

25.C【解析】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26.C【解析】儿童的发展指的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

27.A【解析】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

28. B【解析】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9.B【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最大特点和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看做儿童,把儿童看做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30.A【解析】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二、名词解释1.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2.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3.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

4.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

5.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

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真正的恩物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

(3)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而整体是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序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