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柔版印刷质量的四大因素

合集下载

控制柔版印刷质量几个方面

控制柔版印刷质量几个方面
2O 06

工 艺方 面
粘剂的溶剂都是低粘度液体 ,不
同的粘 合剂选 用 的溶剂 不 同 。溶 剂的 主要作 用就 是降 低粘 合剂 粘
1 四 色 网 纹 版 、 文 字 线 条 、 实 地 满 版 要 区 .
《 后 加 工 10 印 00
3金 银 河
分 开 来
度 ,便于 涂 布 ,降 低 表 面 张 力 , 增加 润湿 性 ,提 高流 变性 ,流匀
子 间距 离 ()越 小 ,粘 附 力越 r
责任编辑 /黄华英
; : 基 鹱 广东 印刷 2 0 . 基 鹱 0 ji 嚣 0 76 嚣 _
维普资讯
网 、印凹 印柔 、印
篓囊嵇 藿 簿 黟 § 掰 嚣
一 一
一 一 一
固 含 量 的 基 础 上 ,针 对 不 同 的 印
在塑 料薄 膜表面 上 涂布特 定 的涂 料 以 改变 其 表面 吸 附 性 能 ,
涂后风干 1s O ,利用高压水银灯照
刷品 表面确 定 一个最 佳粘 合 剂涂
布量 。
1s 5,固化 后 ,即可提 高薄 膜表而 的张力 。
2 选 用适 当的溶剂 降低胶 粘 . 剂 内聚 能和表面 张力
糙 、图画 大 、墨层厚 的印刷 品覆
量和分子 量分 布 以及粘合 剂 内应 力 、粘度 值 、表面 张 力等对 粘合 强度 的影响 。通过 前面 的 分析 知
道 ,为 了 提 高 粘 合 剂 的 附 着 效 薄膜 的表面 张力 ,除 此 以外 ,我 们 也应该 考虑 想办法 降低 胶粘 剂 的内聚能 和表面 张 力 ,而 这就 需
解 、交联 和氧化 ,达 到改 善薄 膜 表面张 力 ,提 高润湿 性和 粘合 性

如何提高柔性版印刷质量

如何提高柔性版印刷质量

如何提高柔性版印刷质量现今的柔性版印刷在生产工艺及产品环保方面显示出来的特性,被越来越广大的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厂家采用。

许多厂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提高柔性版印刷质量呢?然而影响柔性版印刷的因素确实很多。

柔性版印刷要获得好的印刷质量,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本文主要从四方面讨论如何提高柔印质量问题:严格复审产品设计稿、使用数字或直接制版工艺、合理选用网纹辊和采用反向刮刀式输墨系统。

一、严格复审产品设计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让目前大部分设计师使用电脑作为包装装潢设计工具。

专业的广告设计人员根据客户的基本要求或市场意图对产品进行设计。

但很多包装设计者对印刷工艺、对印刷过程缺乏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印刷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样品不符合相应的印刷要求;或设计者与印刷者之间缺乏沟通,结果常常使设计思想不能通过印刷手段充分体现出来。

因而这些设计者设计的产品在投入印刷之前,印刷厂应该严格对设计稿进行复审,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剔除为了让设计的产品符合印刷要求,柔印产品包装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色彩运用上,应尽量简洁、明快、颜色鲜艳如果设计的产品叠印色数过多,会造成色彩灰暗。

因为柔印网点扩大量较大,小网点丢失较严重,图案在某一区域叠印色版过多,每一色版都存在网点扩大或丢失的问题,网点扩大或绝网的现象就会多次出现,使得画面灰暗,缺少高光和中间调部分,网点过渡参差不齐,十分难看。

所以,在同样能充分表现设计画稿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将印刷色数减到最少,这对于批量生产的印刷操作、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很有益处的。

2.尽量利用专色来弥补四色印刷的不足很多包装产品的客户总是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将其产品做成能用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叠印出十多种颜色的稿件,但有时并不能只通过三原色或常规四色就能简单地表现出整个彩色世界,额外地加用一专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片面地强调叠印套色并不可取。

柔印机非常适合于印刷大面积的实地与专色,柔印机大多为六色或八色,只用四色会造成机组闲置,而四色印刷效果又比不上胶印或凹印,影响柔印产品质量。

影响柔版印刷质量的四大因素

影响柔版印刷质量的四大因素

影响柔版印刷质量的四大因素关于印刷和加工设备连线,还是离线印刷再加工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大多数情况下,连线印刷用于一、二、三和四色印刷——因为加工机组和柔印机组的设定时间相匹配。

然而,在决定连线或者离线印刷之前,首先要对印刷组合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包括印刷颜色的百分比、满版印刷/线条型印刷/丝网印刷、瓦楞纸板楞型(N/F/E/B楞)、白板纸/涂布白板纸、网线和/或光油。

由于每个纸箱企业的要求不同,因此机械供应商应针对客户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无论印刷生产线为何种模式,若其众多参数设置不正确,都严重影响柔版印刷的质量。

这些参数主要包括:承印物、网纹辊、油墨及其传递。

承印物在后印工艺中,保持瓦楞纸板印刷表面的光滑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减少洗衣板现象,而不是出于增加纸板强度的考虑,通常使用较高克重的面纸。

研究表明,纸板的压缩及其硬度是引起洗衣板印刷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使用高抗压和高硬度的纸板能够减少此类问题。

无论是柔版预印还是后印,油墨的传递有时候就意味着承印物吸收油墨的能力。

然而,有时也未必如此,因为纸张会吸收大量的油墨,从而引起油墨的过量消耗。

我们通常使用“储墨性”这个词,它听上去更形象一些。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油墨会发生渗墨现象,这些因素包括:压力、油墨类型、纸张的光滑度以及毛孔尺寸。

油墨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纸板表面。

有些纸张呈酸性,通过中和油墨中的胺溶液干燥油墨。

干燥机理依靠油墨的液相渗入纸张毛孔,这样树脂组分就能对颜料进行套印并且将其印刷到纸板表面上。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使用最少量的油墨,达到既定的颜色密度和质量,并且牢固地印于纸板表面。

表面光滑的纸张(涂布或者半涂布面纸)的油墨需求量较少,而粗糙纸张(较低的油墨遮盖力)的油墨需求量则较大,因为需要较多的油墨遮盖纸张表面的凸凹槽。

同时,无论承印物是何种型号且油墨作出何种调整,在粗糙纸板上的印刷都会使网点增大。

影响印刷品质的12项主要因素.pptx

影响印刷品质的12项主要因素.pptx
的结膜,是否能形成光滑、连续的表面为其关键,这就与油墨的组成和 性
深圳雅昌
材 料 标 准 化 —— 油 墨
油墨
影 响 品 质 的 12 项 主 要 因 素
从油墨角度来看,印刷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
粘度
干燥性
深圳雅昌
材 料 标 准 化 —— 油 墨
影 响 品 质 的 12 项 主 要 因 素
油墨——粘度
公司常用纸张白度要求:
纸张名称
铜版纸(ISO规格) NPI铜 胶版纸/蒙肯纸(ISO规格) 玉龙蒙肯纸 亚泰胶版纸
白度%
70
79 85 76 84
深圳雅昌
材 料 标 准 化 —— 纸张
影 响 品 质 的 12 项 主 要 因 素
纸张——白度
纸张使用者关心的是白度的稳定性 但为什么有时两张纸白度可能相同,但其白色程度和可见效率差别很大?
原因: ➢ 纸张的色调:有的纸张偏蓝,有的纸张偏红,还有的纸张偏绿 ➢ 观察者的感觉差异:由于观察者的感觉差异,所以仪器测定的白度与人
目测的结果不一致,如:经测定,A——白光反射率为82%,白度为74.3% B——白光反射率为79.3%,白度为77.4%
由于B号纸是蓝白色,A号纸是红白色,所以白光反射率A > B; 由于白度测量仪器采用的是457nm的蓝光测定的,所以白度A < B (同时由于一般人喜欢蓝白色,所以认为B号纸比较白)
材 料 标 准 化 —— 油 墨
影 响 品 质 的 12 项 主 要 因 素
油墨——干燥性

渗透方式(条件:连结料中具备低粘度非成膜物质,
影 响 品 质 的 12 项 主 要 因 素
纸张——油墨吸收性
吸墨性与印刷品质量关系—吸墨性过弱

做好印前工作提高柔版印刷质量

做好印前工作提高柔版印刷质量
做好 印
在柔版印刷 中,印前工作对整个 印刷质 量的 影响很大。柔版印刷印前部分包括 图文制作、制版
等 。 同胶 版 印刷 一 样 , 印前 制 作 是 整 个 印刷 的基
版滚筒的平整度就有误差。为了保证柔版在整个幅 面上都能接触到承 印物 ,就要增加印刷滚筒对承印
物的压力,柔版是有弹性的 ,当受到垂直压力作用 时 ,柔版会在水平方向膨胀变形 ,导致承印物上的 实际着墨面积比理想值大。另外 ,柔版上网点顶部的
厂大 多 采 用平板 扫 描仪 和 数码 相 机作 为 输入 设 备 , 修 正 电脑 采 用 的P 或 苹 果G N 上照 排 机 、 C 3加 中片机 作 为 输 出。 由 于受 制版 规模 的限 制 ,所 以许 多国 内
管 ),配 用优 质 镇流 器及 启辉 器 ,并 且 在灯 丝 两端 加 上 5 左 右 的 灯 丝 电压 ( 分 关 键 ) 伏 十 。这 样 ,使 得 灯丝 保 持预 热 状态 ,曝 光 时 ,仅需 接通 主 回路 电 源 ,灯 管 可在 瞬 间 启动 ,达到 了曝光 均 匀 的效 果。
成 线条变形和 网点丢失 ; ( 主曝光 时间过度造 3)
成 阴 图较 浅 ; ( 后 曝 光 的 误 差 引起 印版 的硬 度 4) 过 高 : ( 在 洗 版 时 ,应保 持 制版 溶 剂 的 新 鲜 。 5) 洗版 时 间不足 造 成 浮雕 较 低底 基 厚 度不 一 致 。洗版 时 间长 ,毛刷压 力 大造成 线条 变形 和 网点 丢失 。 柔 性版 印刷 中 网点严 重 扩大 是 最 大 问题 之 一 , 所 以无 法 完全 表 现 5 以 下¥ 9 % % D 5 以上 网点 。 中间调 和 暗调 层 次也 损 失 严重 。 同 时 , 由于柔 性版 材 的 延 展 性 ,使 得套 印也 存在 很 大 的难 度 。此 外 ,制版 中 还 会经 常 出现 在 一张 印版 上 同时 有 网线版 和 实 地版

影响柔性印刷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柔性印刷质量因素分析

目录引言 (1)1柔印概述 (2)1.1柔版印刷原理 (2)1.2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简介 (3)2网点扩大对印品质量的影响 (4)2.1柔性版印刷的网点扩大问题的分析 (4)2.1.1网点扩大的概述 (4)2.1.2网点的形状对柔性版网点扩大的影响 (5)2.1.3加网线数对柔性版网点扩大的影响 (6)2.1.4承印材料和油墨对柔性版印刷的网点扩大的影响 (7)2.1.5印版变形对柔性版网点扩大的影响 (7)2.2柔性版印刷网点扩大的规律 (8)3印刷工艺流程中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因素 (11)3.1原稿设计 (11)3.2承印物 (12)3.3油墨 (13)3.4印版 (14)3.5印刷压力 (15)3.6网纹辊 (16)3.7供墨系统 (16)3.8 印刷色序 (17)3.9网点角度 (17)4柔性印刷品的质量评价参数 (18)4.1印刷反差K值 (19)4.2实地密度 (19)4.3网点扩大 (20)4.4灰平衡 (21)结束语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4)引言柔性版印刷具有独特的灵活性、经济性,并对保护环境有利,符合食品包装印刷品卫生标准,这也是柔性版印刷工艺在国外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胶印比较普及,凹印也已在包装行业占领了很大市场,而柔版印刷这种技术相对来说起步则比较晚,虽然近些年来的确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差距主要体现在印刷技术和印品质量上。

本文就从印刷工艺整个过程全面分析几个影响印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并简单阐述了其对整工艺过程的作用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从网点扩大和印刷工艺流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简单阐述了其对整工艺过程的作用以及负面作用。

在对影响柔性印品质量原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加网线数不变的情况下,网点扩大被认为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网点的变化将引起整个印刷图像色调的变化,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

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

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影响柔性版印刷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制版方面的,有操作工艺技术方面的,有设备材料方面的,等等。

就油墨方面而言也有多方面。

柔性版印刷用水墨较多。

水性油墨是属于牛顿流体,所以油墨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油墨颜料的沉淀。

在使用前要对油墨桶中的油墨均匀搅拌,在印刷使用时还要经常对油墨槽中的油墨进行搅拌,防止由于油墨颜料的沉淀,造成印刷品颜色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

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全封闭刮刀,使油墨在墨泵的运转下始终处于搅拌和流动状态。

2.在储存和使用中,由于油墨成分中的稳定剂挥发,造成pH值降低(趋向于弱碱性)。

在使用中水性油墨的稳定剂易挥发,以致油墨趋向于弱碱性,造成其表面张力增加,对印版表面的附着力反而下降,影响转移性能和干燥速度(油墨越趋向于碱性,干燥速度加快),这会造成印刷过程中印刷图文残缺不全,特别是印刷网线版时,由于油墨干燥过快,造成印刷网点丢失或者是网线版堵版。

3.油墨在使用中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油墨的黏度增加,流动性能减弱。

有些印刷设备的供墨方式是单刮刀系统,要求油墨具有一定的黏度和流动性,使其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

当油墨在使用中豁度和流动性超出印刷使用的要求时,就影响油墨的转移性能,出现印刷品大实地表面印刷有“色差”。

印刷材料方面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印刷材料表面的平整度、材料的吸收性、材料的表面强度。

印刷材料的平整度对于大面积实地版面的印刷,这是一个很必要的前提。

由于有些材料表面粗糙,印刷中造成印品表面明显地印不实。

通过加大印刷压力的话,虽然从表面上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造成印刷版面的文字内容模糊或者印刷品“边缘效应”明显。

材料的吸收性对于印刷来说,材料的吸收性好是有利有弊的。

有利的方面,由于吸收性好,油墨对于材料的附着性强不易脱落;弊端是由于材料的吸收性强,造成油墨的使用量增加,如国产的防油纸特别突出。

材料的表面强度现在用于印刷餐盘纸的纸张,表面强度较差,纸粉掉落较多,造成印刷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擦版。

柔印常见质量问题浅析

柔印常见质量问题浅析

柔印专栏12柔印生产过程中,常常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一线操作人员。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柔印质量问题,包括套印不准、糊版、墨杠(跳压)、打皱、干燥不良等,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套印不准套印不准是在套色印刷过程中印迹重叠的误差。

判断套印不准,就是有“十”字线看“十”字线,没有“十”字线(由于生产需要而消除“十”字线的时候)看图文叠色位置。

发生套印不准,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

1.张力设定不当。

需要检查张力传感器显示波动大小(上纸处和二级张力),以及纸张是否有打皱、跳动现象。

通过设备上张力反馈值的变化波动,可以初步判定问题所在。

2.宽门幅或者低克重的承印材料本身问题。

如“荷叶边”等,可以观察承印材料在运行状态下是否平整。

3.联轴器磨损。

先检查联轴器磨损情况,电机发生干扰或者存在故障时,需要专业电气工程师检测。

高 毅柔印常见质量问题浅析4.压力调节不当。

两边压力不均匀或者压力过重,造成电机负载加大,到达电机输出极限,这种情况需重调印刷压力。

当然,为了达到印刷图文的完整而加大压力,造成印版磨损的情况,就需要换版了。

通常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厂家电机选型过小,随着设备运转时间增长,电机老化,发生故障的频率升高,且通常伴随着电机报警,设备停机。

5.纸张收缩,干燥过快。

按印刷面积大小来排列色序,印刷面积最大的放置到最后印刷,套印不准的两个颜色放到相邻色序,并且降低干燥功率,或降低油墨干燥,都是解决办法。

6.贴版胶带的选择不正确。

胶带是否弹性良好,会影响套印情况,应使用统一规格和型号的胶带,并将长时间未更换的胶带一次全部更换。

新老胶带配合使用的,出现问题的概率会比较大。

7.套印的版缝未对好。

如是两联印版,可能错开了180°,应修去“十”字线后,按照图文对套印。

可以让印版转180°后再观察。

当然,之前在校车打套印之前,在修去“十”字线位置贴一条胶带,并印到承印材料上作为套印联数上的基准点,PRINTING FIELD 2019.02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柔版印刷质量的四大因素【天意数字快印】关于印刷和加工设备连线,还是离线印刷再加工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大多数情况下,连线印刷用于一、二、三和四色印刷——因为加工机组和柔印机组的设定时间相匹配。

然而,在决定连线或者离线印刷之前,首先要对印刷组合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包括印刷颜色的百分比、满版印刷/线条型印刷/丝网印刷、瓦楞纸板楞型(N/F/E/B楞)、白板纸/涂布白板纸、网线和/或光油。

由于每个纸箱企业的要求不同,因此机械供应商应针对客户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无论印刷生产线为何种模式,若其众多参数设置不正确,都严重影响柔版印刷的质量。

这些参数主要包括:承印物、网纹辊、油墨及其传递。

承印物在后印工艺中,保持瓦楞纸板印刷表面的光滑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减少洗衣板现象,而不是出于增加纸板强度的考虑,通常使用较高克重的面纸。

研究表明,纸板的压缩及其硬度是引起洗衣板印刷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使用高抗压和高硬度的纸板能够减少此类问题。

无论是柔版预印还是后印,油墨的传递有时候就意味着承印物吸收油墨的能力。

然而,有时也未必如此,因为纸张会吸收大量的油墨,从而引起油墨的过量消耗。

我们通常使用“储墨性”这个词,它听上去更形象一些。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油墨会发生渗墨现象,这些因素包括:压力、油墨类型、纸张的光滑度以及毛孔尺寸。

油墨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纸板表面。

有些纸张呈酸性,通过中和油墨中的胺溶液干燥油墨。

干燥机理依靠油墨的液相渗入纸张毛孔,这样树脂组分就能对颜料进行套印并且将其印刷到纸板表面上。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使用最少量的油墨,达到既定的颜色密度和质量,并且牢固地印于纸板表面。

表面光滑的纸张(涂布或者半涂布面纸)的油墨需求量较少,而粗糙纸张(较低的油墨遮盖力)的油墨需求量则较大,因为需要较多的油墨遮盖纸张表面的凸凹槽。

同时,无论承印物是何种型号且油墨作出何种调整,在粗糙纸板上的印刷都会使网点增大。

网点增大率取决于纸张规格、纸张表面性质以及毛孔尺寸。

当运用现代机械在半涂布、涂布或者装饰性纸板上印刷高质量网板和细线时,凸版深度应在1毫米~1.2毫米之间。

更多基础设备上的实地和粗线印刷(全废纸挂面箱纸板和牛皮箱纸版)并不需要特定的浅浮雕版。

在这样的情况下,凸版深度可以调整到1.5毫米~1.8毫米之间;如果是后印,轻薄的柔版制版机(2.84毫米/合0.112英寸或3.18毫米/合0.125英寸)比较适合瓦楞纸板印刷机。

该设备可以用作高质量的网板印刷和条形码印刷,尤其是从胶印裱纸机到后印切换之际的纸板印刷。

网纹辊网纹辊对于印刷工艺有着重大的影响,并被誉为“印刷机的心脏”,因此,万万不可忽略它的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镀铬辊的问世,到70年代陶瓷辊(未雕刻)的诞生直至80年代激光雕刻陶瓷辊的发展,网纹辊技术经历了突破性的发展。

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网线数、网穴形状、排列角度及其深度的选择比较有限。

这个局限性来自于雕刻机有限的雕刻刀具数量。

另外,大部分的限制是因为雕刻刀具必须以网穴形状即“加工状态”存在,以便雕刻刀具从辊表面取出。

鉴于此,油墨的研磨排列角度要保持在45°。

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局限性,网线数和深度通常由雕刻机所决定。

在某些纸箱企业,网线数和深度长期得不到更换及改进,甚至在加工不同的纸板时也是如此,印刷机操作员根本就参与网纹辊的选择。

网穴体积、结构和排列角度的计算机化测量法确保了网纹辊供应商能够更精确地预计设备的印刷能力。

对于高质量的印刷机而言,有着明确的网数以及大面积光滑油墨膜的激光雕刻辊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最终选择网纹辊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在辊最基本的形式中,有四类网线数可以供选择:满版实地、实地和线条、细线和字体以及四色印刷。

显然,最终的印成品是以上类型的综合,当将其细分到单独颜色时又可分别归入上述类别,它们的印刷效果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网线数可以根据印刷种类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00线/英寸、250线/英寸以下或者以上(满版实地)、200线/英寸~300线/英寸(实地和线条)、250线/英寸~400线/英寸(细线和字体)、400线/英寸~1000线/英寸(包括以上)(四色印刷)。

印版可以使用多样的网线数,因此四色印刷工艺有多种网线选择。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印版网线越细小,辊网线数也应越小。

同样,油墨或者涂布的使用量通常以以下为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首先确定网线的深度,即计算出特定网穴形状的理论体积。

网纹辊供应商必须了解油墨的湿润和干燥重量,以及其固含量,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使用建议。

由于“单束”激光为非接触式雕刻工艺,网穴的形状类似于盘形或者半球形。

传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意味着激光能够对单个网穴进行不止一次的打射。

这个过程通过使用“双束”或者“双击”方式完成,这样的方式对雕刻工艺是很大的一个进步,网纹屏与印版之比从3:1增加到了4:5甚至更多。

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开放有用的网穴数量,特别是在网目数较大的情况下(通常在使用高颜料的“增强型油墨”时使用)。

影响印刷质量、油墨损耗以及整体质量的最后一个要素在于对印刷机的妥善管理和维护。

假设你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工厂,当然,这对于生产安全、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客户方面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如果网纹辊不能按需进行监控和清洗,那么陶瓷网纹辊的效益就会有所打折。

陶瓷网纹辊能够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传统网纹辊则需要进行定期更换。

因而要对陶瓷网纹辊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因为油墨在网穴中干燥过久而形成体积缺失。

可以用一块浸有饱和溶剂的湿布或者其他清洗方法对网纹辊进行清洗,但是这只能起到表面的清洁作用。

清洗过程中如若遇到凹版,手洗网纹辊就暴露了以上清洗方式的不足。

手洗网纹辊随着水性油墨的广泛应用而风行。

因此,通过测量辊的网穴体积检查辊的状态。

网穴体积的缺失会影响印刷效果,同时,如果通过增加油墨的色数以增大网穴体积,则更会影响油墨消耗和产生成本。

尽管可以安装自动清洗系统,而且如今的印刷机上也都安装了该清洗系统,但是对于网穴的彻底清洁来说,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更有效的清洗系统有超声波清洗、高压碳酸盐清洗和“低温”冷冻清洗系统,如果使用得当,它们都能起到很好的清洗作用。

业内有很多私人的清洗公司,大部分提供手工清洗服务,清洗效果也不错。

油墨和油墨传递水性油墨就其摩擦阻力、可印性、印刷密度、网点增大以及其缺乏VOC(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而言,适合纸张和纸板的印刷。

油墨供应商配制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印刷油墨、光油和涂布以运用到不同的生产场合。

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承印物的类型以及印刷速度,油墨在颜色、匀度和组分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大部分印刷工艺使用的油墨都由颜料和展色剂组成。

油墨的颜色来自于颜料,随后颜料溶于展色剂或者光油中,后者在印刷流程中传输颜料并将颜料粘合到承印物上。

最初的彩色颜料是从动物、植物和矿物质中提取的,如今的彩色颜料通常为石化产品。

颜料的质量及其溶解度决定了油墨的质量以及其对于成品印刷的影响。

除了颜料和展色剂,配置油墨的过程中还会使用油墨添加剂(诸如稀释剂、干燥剂和消泡剂等)以便油墨达到规定的标准。

质量较高的油墨浓度较大,其覆盖印刷表面的能力高于廉价油墨。

展色剂是油墨的主要液体成分,彩色颜料悬浮在展色剂中。

展色剂可以对颜料进行干燥或者将颜料粘合到纸板上,并且根据油墨所需的浓度和干燥性质也分为多种类型。

油墨在印刷的时候应呈流体状,这样才可以被送入印刷机并在测量后传递到承印物上。

但是一旦印膜位于承印物上,其必须能够承受来自其他表面的摩擦力和压力——简而言之,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印膜在此时必须已经变干或者变硬。

油墨的质量对于纸张表面的光滑度非常重要,因此油墨中的颜料和展色剂不可分离,否则会导致油墨防摩擦效果较差,面纸上也会出现粉墨。

干燥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油墨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干燥温度的控制。

必须对此小心控制以保持恒定的温度。

若提高温度,就会降低油墨的粘性。

比方说,将油墨的温度提升几摄氏度之后,稳定溶液形式的糖浆将会转换成可流动的水状。

要牢记这一点,温度低油墨的印刷效果不如温度高油墨,特别是当使用刮墨系统并且需要维持一定的油墨传递量的时候。

这个问题在北美洲和北欧比较多见,因为油墨温度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影响了印刷温度的控制。

同时,为了保持一致的粘性,对稀释剂的用量也要加以控制。

通常,油墨温度越高,所需的稀释剂就越少。

油墨的稀释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印刷密度。

水性油墨的稀释剂可以是水或者粘性降低介质。

若在具有吸收性质的纸板表面使用水性油墨,其干燥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油墨蒸发率、穿透率和沉降率。

油墨会在气流和热力下蒸发干燥。

受热的气体经过印刷表面,将油墨中可挥发的物质带走。

穿透干燥则是油墨在毛细管作用下进入纸张表面内部,当油墨被完全吸收后,它既不会被污染也不会转移到其他印刷表面。

液体油墨在沉降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固体阶段和液体阶段。

液体部分被吸受到纸张纤维中,纸张表面则留下油墨树脂和颜料。

水性油墨系统通过在印刷机上的蒸发得以快速干燥。

为了减少水斗辊或者刮墨刀片系统的水分蒸发量,现代的瓦楞后印印刷机配有封闭式的输墨装置。

水性油墨对于稀释剂的添加比较敏感,因此要不时调整油墨的粘性。

当向油墨中添加水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稀释过度,同时不应为了增加油墨粘性而向油墨中添加新鲜油墨。

因为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加入过量的新鲜油墨。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将稀释过度的油墨缓缓倒入新鲜油墨中。

粘性的控制对于维持油墨性能以及控制印刷颜色来说非常重要。

水性油墨的优点表现在蒸发时溶液流失少,因此其对于油墨的调整要求要小于溶剂型油墨。

由于纸张和纸板印刷用的水性油墨主要通过沉降进入感光底层内进行干燥,只有一小部分通过蒸发干燥,因此,要特别关注感光底层表面的质量。

油墨在感光底层内的干燥速度取决于感光底层表面的吸水率以及在配置油墨时所使用的树脂/水的比重。

介于此,应在油墨干燥速度和适印性之间找到某种最优化的效果。

高速印刷机使用的快干油墨在版和网纹辊上更易干燥,因此要密切观察印刷机的工作状况。

在油墨中加入添加剂能够提高油墨的性能并起到特殊的作用。

实际添加的比率非常小,但是量比较大。

若想最好的利用添加剂,则需了解其功能、缺陷以及可能产生的任何副作用。

水性油墨的添加剂有以下几种类型:消泡剂、防腐消毒剂、蜡助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传输剂、结合剂、防阻塞物质等,每种类型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使用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分散颜料,这样可以提高印刷的光泽和色彩的质量,并且减少了稀释油墨时颜料絮凝的可能性。

而泡沫在油墨的制备以及印刷过程中会带来麻烦,特别是在高速搅拌时,因此需要消泡剂。

泡沫的消除比较困难,可能需要额外的消泡剂,这样就可能导致印刷凹道甚至印刷不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