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四书五经

合集下载

四年级《蟋蟀》阅读测试题

四年级《蟋蟀》阅读测试题

四年级《蟋蟀》阅读测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福兴的“红头大王”很厉害,曾经咬败过()只蟋蟀。

A十二 B十六 C二十2.从上游飘来的三只芦鸡被收养了,最后逃跑的那只是()。

A“我”的 B长发的 C灿金和王康的3.我和小哥哥为了()而吵架,小哥哥生气地离开了家。

A风景画片 B贝壳 C表链4.金奎叔说,不会钓(),就算不得真渔夫。

A黑鱼 B鲫鱼 C白鱼5.阿蓝被送给一家富农守门,后来()。

A途中跑回来了 B乖乖守门 C咬断绳子跑回来了6.为了做“蝴蝶鹞”,贵松哥()。

A掏鸟窝,卖鸟蛋 B收集废旧物品卖钱 C帮家人干活获取报酬7.贵松哥学徒回来后()。

A和我一起放风筝 B蒙住我的眼睛,扮鬼脸 C像大人不声不响地坐着8.《牛和鹅》中我很怕鹅,是因为()。

A鹅的脖子长 B被鹅追赶 C鹅眼看人小9.小鸭子第三次差点儿死掉,是因为()。

A被老鼠咬 B和小鸡抢食吃撑了 C掉到阴沟里10.我和长水打赌去公墓龙爪花,因为害怕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是()和我一起去的。

A长发 B长水 C杏枝11.《固执的老蜘蛛》中于老伯痛恨革命党的原因()。

A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B革命党不读四书五经 C革命党不注重礼节12.因为R君跌到水中弄湿了衣服,怕被姆妈知道,便答应把()永远送给冬妹。

A小汽车 B大皮球 C布囡囡13.平老师被日本鬼子打了受重伤,是因为()。

A做小傧相时失手掉了灯笼 B在狮子河边冲撞了日本鬼子C唱“读书歌”得罪了日本鬼子14.为了证实田鸡草可以医病,金阿海把田鸡草放在死田鸡上,结果死田鸡()。

A复活了 B肚皮动了 C干瘪了,被蚂蚁拖走了15.大胖子的戏法“空箱变人”,里面出来个()。

A小姑娘 B老奶奶 C老爷爷16.羊斗角的时候,金阿海给它们闻了胡椒粉,结果()。

A羊分开来了 B逃走了 C一起冲过来17.小姑娘割野菊花是为了()。

A晒干泡茶喝 B卖给收购站炼芳香油 C插在花瓶里18.我的朋友容容是一位()。

A驾驶员 B饲养员 C小女孩19.詹龙甲在电影里饰演“老法师”,身怀绝技,许一飞想跟他学习()。

幼儿读四书五经-利大于弊

幼儿读四书五经-利大于弊

阅读四书五经对幼儿的影响(幼儿读经益大于弊)摘要:“四书五经”之于古代中国,几乎与圣经之于基督教、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相似。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者将是综合素质高的人。

从生命孕育开始至生命成熟(0—18岁)进行的优生、优育、优教的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

这项工作奠定的是人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用系统国学教学方法进行感官刺激,可以改善和加强大脑神经元的搭建,对以后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实质性的影响。

关键词: 幼儿阅读四书五经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古今中外,但凡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科学巨匠、文艺大师, 他们进入阅读状态的时间都是极其之早. 其实,培养阅读能力、从“关键期”理论来看,5岁以前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一个幼儿在关键期时缺乏最基本语言接触和语言训练,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语言,印度的两个“狼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阅读专家乔治·史蒂文斯认为: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所以抓住幼儿智能开发的“关键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将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早期阅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引导幼儿的性格。

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先训练母亲,后训练孩子,这是把孩子引上成功的唯一途径。

”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为人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孩子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和养成优秀的自身素质,不论是家庭和社会都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全面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和同伴交流,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浅析贾宝玉的叛逆性

浅析贾宝玉的叛逆性

浅析贾宝玉的叛逆性摘要: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极富艺术感染力、最能表达作品内涵和作者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

他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叛逆常为世人津津乐道。

本文对贾宝玉的叛逆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贾宝玉?红楼梦?叛逆性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是最能表达作者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

他不仅外表美丽,而且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

宝玉的气质突出表现了其聪明灵秀、超凡脱俗、率直清纯、爱博多情的个性。

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叛逆性常为世人津津乐道。

本文试对贾宝玉的叛逆性做一下粗浅的分析。

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被视为“活龙〞、“凤凰〞、“命根子〞,然而,宝玉不同凡俗的言行举止、思想性格,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他是一个与祖宗的希望背道而驰的人。

第三回在宝黛初会后,有?西江月?二首形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玩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是曹雪芹给贾宝玉画的像,看似嘲弄宝玉,实质是在赞美宝玉。

在封建正统人的眼中,宝玉是一个禀性乖张、生性怪谲的人,是“似傻如狂〞,是“无能〞、“不肖〞等。

作者用反面文章来刻画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通过对宝玉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更多地表现其叛逆的性格。

宝玉的许多言行与封建贵族家长们的希望和要求格格不入,他身上的叛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愿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贾宝玉生活的年代,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读书做官,挣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是天经地义之事。

宝玉对此不感兴趣,特别是对时文八股之类深恶痛绝,他说时文八股“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而且把读书上进的人叫“禄蠹〞。

即使是他喜爱的姐妹们如宝钗等劝他读书,他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斥责说:“好好地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统编版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指导:4.第四课 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

统编版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指导:4.第四课 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

四大家族关系图
贾府主要人 物关系图
作业
❖ 选择一位主要人物,说说他(她)的朋友圈及其关系。
谢谢
2.宝玉的容貌和气质
❖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 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 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 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 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时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 五色丝涤,系着一块美玉。
[知识链接]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 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 性。反之,扁平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 坏人就十恶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文学创作 上有“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或“复杂性格”和“简单性 格”之说。把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称为“圆形人物”,把具 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一般 说 “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性格固定 ,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 ,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对应了刘姥姥具有的不同个性特点: ①善于抓住、利用机会;②幽默;③本色、真性情;④热情、 乐观、包容、感恩等;⑤见识浅陋。
二、以贾宝玉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 要求:结合玉出场的描写
❖ 第三回对宝玉第一次作重 点描写。宝玉出场前,王 夫人对黛玉说宝玉是她的 “一个孽根祸胎”,“是 家里的‘混世魔王’”而 黛玉看到的宝玉,是一位 痴情才女第一次看到神采 飞扬的公子哥儿的印象。
第四课 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
学习目标
1.了解“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概念,并将其用于小说人物形象 的赏析。 2.通过赏析小说典型情节、细节,概括《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形 象特点。 3.通过收集、梳理、品析现实生活中有关《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评 述语料,体悟《红楼梦》人物形象与现实、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小孩学四书五经好吗

小孩学四书五经好吗

小孩学四书五经好吗小孩学四书五经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吗?这是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关心的问题。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智慧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孩学四书五经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大学》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字承载着古人对人类行为准则的追求。

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修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其次,学习四书五经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与解读这些经典,孩子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这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当下的社会环境。

最后,学习四书五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古代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精神,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为孩子们呈现出一幅幅精彩纷呈的人类思想史和文化图谱。

这些文学经典不仅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演进的见证,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习四书五经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与投入。

综上所述,小孩学四书五经非常有益。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化著作,孩子们可以夯实道德基础,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鼓励孩子们学习、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与价值引导。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我曾谈及:“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文化立场等。

我在大陆、台湾、香港的大学都教过书,深感大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前一句好说,后一句很伤人,这其实跟我们整个教育思路有关。

教育部在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时,已明确宣布取消中学的文理分科。

但至于今后大学是否“大一国文”或“大学语文”,教育部不敢硬性规定,任凭各大学自作主张。

相比之下,台湾目前还在坚持6个学分的“大一国文”,显得弥足珍贵。

记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会上,与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与困惑,“大一国文”的没落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对方很惊讶,因对他们来说,“阅读与写作修课,抹不掉的。

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很重要。

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

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

最后一点是我的即兴发挥,起源于事。

多年前,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很悲伤地告诉我,日本的中学国文课本将删去鲁迅的《故理由是国文不该收外国人的作品。

表面上争的是“译作”算不算“国文”,背后则是国民心态看,此举多少会影响日后的中日关系。

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是收译作的,除了承认现代汉来词汇及表达方式的深刻影响,还显示了国人的开放心态及国际视野。

2、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

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我从16岁开始教书,最初教小学及初中的语文课,后来在大学主讲文学史。

记得“文革”时下乡,若被请去教书,十有八九是从语文教起——我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

因为校长们觉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只要满腔热情且肯用心,都能教好语文课。

换句话说,语文很重要,文课的门槛很低,完全可以“无师自通”。

4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管教的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不太容易了。

五经读后感7篇

五经读后感7篇

五经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五经读后感7篇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情节和结局进行评价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经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书五经总览(详解)

四书五经总览(详解)

四书五经总览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四书四书(Four Books)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大学》(The Great Learning)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读四书五经,难成为高雅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这就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与经典结缘,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西方国民教育是两堂:学堂和教堂;那么,中国古代的国民教育则是三堂:学堂、祠堂和中堂。

每个村落都有学堂,每个家族都有祠堂,每个家庭都有中堂。

学堂里有圣贤,祠堂里有祖宗,中堂里敬奉天地亲师。

“西瓜大,芝麻小”这还用教吗我虽然在大学里教书,可是对中学教育还是比较熟悉的。

原先我在青海师范大学当老师,就是培养中小学语文老师的。

我又曾给高考复读辅导班上过课,也给小学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上过传统文化经典课程。

给学生讲《论语》,一本《论语》从头讲到尾,一轮下来,花一年半时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讲了三轮。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研究的大学老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做给中小学生讲课的事?因为我感觉,现在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基础教育和文化经典之间是种什么关系。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有多少传统文化经典?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文化中有儒释道三家,教材里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中国儒家的?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中国佛家的?有没有一篇完整介绍中国道家的?没有。

甚至像孔子这样代表中国文化的人物,在中小学教材里,都没有稍微像样的介绍。

而进入大学后,大家都学各自的专业去了,就更不能指望了。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这就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这么做,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认同。

认知,就是了解;认同,就是从感情上、理性上认可。

可是我们现在做得并不好,这就是今天我们教育的现实。

一次,我在山西给中小学老师讲座,翻看小学语文教材时,发现里面有一篇课文,讲的是“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课文后面还要求背诵并默写。

我问老师,学生背诵它有什么意义吗?这能够成为知识的积累吗?我再翻开第二篇课文,里头说,“西瓜大,芝麻小”,我笑了,这还用拿到教材里教吗?这是给普通孩子编的教材,还是给特殊学校的孩子编的?深圳有一个教育论坛,每年都会安排一些语文老师去讲公开课。

有一次,他们邀请了一位老师在上面讲课,上的什么课呢?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就是这4句诗,这位老师讲了整整50分钟。

课上得怎么样呢?客观地讲,这位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课是非常精彩的课,但是,我听完之后的感受是,这样一首唐朝7岁小孩写的诗,让两千多年以后的孩子花50分钟来听,有必要吗?这是儿歌啊,这样的诗不需要进入小学课本,即使进入小学课本,讲5分钟就足够了,因为里面并没有多少值得积累的价值。

这还好,多少还算是唐朝一个大师级诗人童年时的作品。

今天,在我们的小学教材里,还有一些不知从哪里来的莫名其妙的东西。

比如,“小明要上学了,在路上看到一只蝴蝶,他就抓蝴蝶去了,小刚告诉小明别抓蝴蝶了,上学去吧,于是小明和小刚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后面还要求背诵并默写课文。

这种内容,背它干什么呢?不会做题没关系不会做人不行中国的传统教育,基本形式是私塾,基本内容是读经。

读什么经?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成本非常低,几乎不需要国家的资助,国家只管考试就行了。

中国历代大学者、大文学家,几乎都是从乡村教育中、私塾里培养出来的。

近代如鲁迅、梁漱溟、陈寅恪、胡适、钱穆等人,都是从乡村低成本的私塾里开始接受教育的。

鲁迅那篇著名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三味书屋就是鲁迅在家乡绍兴12岁到17岁求学的地方。

一间三十几平方米的屋子,老秀才寿镜吾在那里坐馆教书,一教就教了60年。

那不是国家办的学校,孩子们一开始读的可能就是一本线装的《论语》,老先生也没有那么多的教学方法,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他都不懂,但他懂得两个字:教书。

教书者,教人读书也。

读书者,读经典也。

教书,他只做一件事情,断句。

以前的《论语》没有标点,他给断句,断完句让孩子读,读完了背,背完一段再断句,再读,再背。

这样教书,教出来了什么?三味书屋教出来了鲁迅。

中国人不像西方家庭那样,外面有教堂,家里有《圣经》,但是,我们有《论语》。

儒家经典,可谓我们公共道德信仰的基石所在。

从这个意义来说,在私塾教育里,对儒家经典的阅读、背诵,相当于西方孩子读《圣经》。

除了儒家经典教育以外,中国传统社会生活里,还特别强调各种各样的礼仪,婚丧嫁娶、节气时令、种种民间礼仪的背后,也都承载着文化的价值。

如果说西方国民教育是两堂:学堂和教堂;那么,中国古代的国民教育则是三堂:学堂、祠堂和中堂。

每个村落都有学堂,每个家族都有祠堂,每个家庭都有中堂。

学堂里有圣贤,祠堂里有祖宗,中堂里敬奉天地亲师。

今天,我们的教育里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自然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这是跟古代传统教育相比进步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古代传统教育的优势丢了,因为那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个人,不会做一道数学题,没有关系;一个人,不会做人,不行。

没有道,没有德,没有仁,没有义,那还叫人吗?假如你说不要传统教育,我说要坚持传统教育,好,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我骂你一句不仁不义,你会怎么样?你马上会跟我翻脸,我怎么不仁不义了?看起来,我们两人是在针锋相对,其实,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两人都认可仁、义。

没有这共同点,连争吵都不存在。

有一次我在广州结束讲座后,一下子围过来五六个小孩,要和我讨论问题。

我问了他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孔子吗?回答:知道。

第二个问题:你们读过《论语》吗?回答:没读过。

我有点失望。

但是问到第三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我问:“你们长大了想做君子还是想做小人?”所有的孩子没有一点犹豫,都说:“我们要做君子,才不做小人呢!”当听到孩子们都这样回答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仁义礼智信”,每一个概念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这些思想,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人类道德使命的思考。

这些思考,变成人类文明的成果积淀下来;这些积淀,最后成了人类生存的价值观。

教育,就是要把这样的价值观赋予我们的后代,让全社会在这样的一个价值基础上文明地运作。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曾经教化出了全世界最有文明素质的民族。

举个例子,胡适14岁从老家安徽绩溪去上海,那时交通不发达,他沿着徽杭古道,走了七天七夜。

那是1904年,当时中国的经济很落后吧,可胡适回忆说,那七天七夜,一路上他没有看到一个警察,没有受到任何侵扰,他觉得非常安全。

孔子讲过一句话,“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只要社会有一个文明的秩序在,哪怕国家乱了,人还是有规矩的,社会重建也不难。

老秀才们的功劳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幅员这么辽阔,人口这么众多,几千年文明没有断,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们有过“分久”,但是最终必合。

为什么又必合呢?原因就在于有文化的认同感。

维护中国几千年的统一,最重要的力量,也许不是朝廷,不是体制,不是军队,我觉得更多是来自过去遍布中国乡村的那些老秀才们。

这些老秀才,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老师,他们或在云南,或在新疆,或在青海,或在东北,手里拿着一本《论语》,在私塾里教弟子,教着、教着,就把弟子们的心教成了中国心了。

因为,《论语》里有一颗中国心。

当人人都有一颗中国心的时候,分再久,也分不掉了,所以我说,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最大力量,是中国历代那些遍布乡村的、看起来寒酸的、可能衣衫都不整的老秀才们,因为他们世世代代传授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现在,老秀才们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了。

我认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培养人的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必经之路,在于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经典中。

《论语》到底讲的是什么常有人问我,《论语》到底讲的是什么?我说,一部《论语》,只有500多则,不到16000字,却包含三个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文化体系。

举《论语》第一篇为例。

第一篇只有16则,多少字?去掉标点符号,500多个字。

500多个字,一个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孩子背下来要花多长时间?五节课。

一节课40分钟,五节课200分钟,就能背下来,再回家复习一下,早上起来再读一读,就全背下来了。

只要这么一点时间。

这不是我掐指一算得出来的,而是我亲自做过的。

我创办的公益国学教育机构浦江学堂,带二年级以上的孩子读《论语》,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有兴趣。

那么,孩子们用五节课的时间来背这500多字,会得到什么?先说知识体系。

孩子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夏商周三朝文化史;还有历史人物,曾子、子贡、子夏……这些人,中国古代读书人都对他们耳熟能详,像自己朋友一样熟悉。

孩子们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名称的含义:什么叫邦,什么叫国,什么叫君。

还有礼仪知识:古人名与字的区别在哪里,比如,长辈和老师称呼学生和晚辈,才能直呼其名,而平辈之间,都称字。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能学到很多语言知识,比如成语,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成语来自《成语词典》,而事实上,犯上作乱、巧言令色、言而有信、和为贵……这些成语的源头都来自这里。

《论语》不仅词汇丰富,还有很多经典之句,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话是一辈子都用得着的。

再说价值体系。

这500多个字里,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人,比如,应该有心胸、有气质、有道德、有修养、有价值判断力……还涉及到什么是好的政治、好的社会。

另外,还包括很多做人和处事的原则。

这样孩子们在学到很多知识之外,也涵养了价值观。

还有文化体系。

通过《论语》获得价值观,孩子们会认同中国文化。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认同,直接关系到他有没有精神的归属。

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关系到它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识别性的文明符号。

人们常说,日本人谦恭;韩国人强悍;美国人大度、开放、天真;英国人绅士;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都是由各自的传统文化养成的。

那么,我们中国人的基本气质是什么?原来我们的特征很明显,文质彬彬,谦恭有礼。

今天中国人的气质呢?似乎有点模糊了。

为什么?没文化,怎么有气质呢?可以想一想,诸如“西瓜大,芝麻小”这样的教材,老师们很辛苦地教了,孩子们很辛苦地背了,可是最终留下了什么呢?书是有等级的,也是有血统的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语文教材?以我一己之见来看,好的语文教材,首先应该体现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建立道德信仰。

好的语文教材,还必须是最经典的汉语文字,培养人们纯正、良好的语感,培养语言艺术的鉴别力和创造力。

现在,很多人对文字和文学的美丑、好坏的鉴别力降低了,所以到处流行酸溜溜的小资文字,打开微博是,打开微信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