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影视艺术概论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影视)总学时:56讲授学时:28课堂教学学时:28课程学分:4编写时间:2021年8月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就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识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介绍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识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时程课程的自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方式等方面培育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从影像问世历史、影像音像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相同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并使学生介绍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采用,熟识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够品酒相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践行恰当的影视艺术观念,开拓其艺术思维空间。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艺术与影视艺术教学内容: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2、影视节目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3、影视节目制作流程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2、理解影视节目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3、理解影视节目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影视节目制作流程教学难点:影视艺术的特征第二章、现代影像特征教学内容:1、画面的基本单位――镜头2、镜头的各种属性特征3、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教学要求:1、介绍画面的基本单位――镜头2、认知镜头的各种属性特征3、认知声音的形成及声画关系教学重点:镜头的各种属性特征教学难点:声音的形成及声画关系第三章、影视前后期设备教学内容:1、影视制作过程中牵涉的有关设备12、摄像机工作原理及操作方式3、后期剪辑设备的操作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学要求:1、介绍影视制作过程中牵涉的有关设备2、认知摄像机工作原理及操作方式3、熟悉后期剪辑设备的操作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镜头的特征―焦距教学难点:摄像机工作原理第四章、影视广告制作流程教学内容:1、影视广告常见节目类型2、影视广告的创意设计策划制作过程3、常用影视广告外包装技巧教学要求:1、了解影视广告常见节目类型2、认知影视广告的创意设计策划制作过程3、掌控常用影视广告外包装技巧教学重点:影视广告的创意策划制作过程教学难点:常见影视广告包装技巧第五章、影视剧生产流程教学内容:1、影视剧的艺术特征2、影视剧的制作过程3、影像叙事的技巧教学要求:1、介绍影视剧的艺术特征2、认知影视剧的制作过程3、掌控影像故事情节的技巧教学重点:影视剧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影像叙事的技巧第六章、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内容:1、电视节目分类体系2、电视栏目策划原理3、各类型电视栏目的编导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电视节目分类体系2、理解电视栏目策划原理3、掌控各类型电视栏目的编导方法教学重点:电视栏目的编导方法教学难点:电视栏目策划原理第七章、电影的诞生2教学内容:1、电影发明者的过程2、电影问世的标志3、电影的两种美学风格的特点教学要求:1、介绍电影发明者的过程2、认知电影问世的标志3、掌握电影的两种美学风格的特点教学重点:电影发明的过程教学难点:电影的两种美学风格的特点第八章、电影语言的发展教学内容:1、英国莱姆顿学派对电影的贡献2、鲍特电影、法国艺术电影的特色3、理解格里菲斯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发展和贡献教学要求:1、介绍英国莱姆顿学派对电影的贡献2、介绍鲍特电影、法国艺术电影的特色3、理解格里菲斯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发展和贡献教学重点:莱姆顿学派、鲍特、格里菲斯对电影镜头语言的贡献教学难点:电影镜头语言的发展过程第九章、世界第一次电影运动教学内容:1、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崇尚2、世界第一次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及导演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理论及影响教学要求:1、介绍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崇尚2、了解世界第一次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及导演3、理解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理论及影响教学重点: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追求教学难点:蒙太奇电影理论第十章、经典好莱坞教学内容:1、声音和色彩进入电影的过程及意义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特点3、商业片的制作要求教学要求:1、介绍声音和色彩步入电影的过程及意义2、介绍经典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特点3、认知商业片的制作建议教学重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特点教学难点:制片人中心制和明星制3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电影运动教学内容:1、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各自特色3、了解意大利现代电影的风格教学要求:1、介绍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2、理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各自特色3、介绍意大利现代电影的风格教学重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教学难点: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风格第十二章、第三次世界电影运动教学内容:1、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2、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遣的美学崇尚3、崭新好莱坞和崭新德国电影的特色教学要求:1、理解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2、认知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遣的美学崇尚3、认知崭新好莱坞和崭新德国电影的特色教学重点: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的美学追求教学难点:长镜头电影理论第十三章、当代世界电影教学内容:1、当代技术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和特点2、当今世界电影的流派风格和名片名导3、当代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教学要求:1、介绍当代技术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和特点2、介绍当今世界电影的流派风格和名片名导3、认知当代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教学重点:当今世界电影的发展状况教学难点:现代技术主义电影第十四章、中国电影史教学内容:1、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2、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及划分标准3、当代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教学要求:1、介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2、理解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及划分标准43、理解当代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教学难点:中国电影七代编剧的各自风格四、《影视艺术概论》总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实验上机实训练习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第一章、艺术与影2、影视节目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1视艺术3、影视节目制作流程1、画面的基本单位――镜头第二章、现代影像2、镜头的各种属性特征2特征3、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1、影视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设备第三章、影视前后2、摄像机工作原理及操作3期设备3、后期剪辑设备的操作及相关软件的使用1、影视广告常见节目类型第四章、影视广告2、影视广告的创意策划制作过程4制作流程3、常见影视广告包装技巧1、影视剧的艺术特征第五章、影视剧生52、影视剧的制作过程产流程3、影像叙事的技巧1、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第六章、电视节目2、电视栏目策划原理6制作3、各类型电视栏目的编导方法1、电影发明的过程第七章、电影的诞72、电影诞生的标志生3、电影的两种美学风格的特点1、英国布赖顿学派对电影的贡献第八章、电影语言2、鲍特电影、法国艺术电影的特色8的发展3、理解格里菲斯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发展和贡献1、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追求2、世界第一次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第九章、世界第一及导演9次电影运动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理论及影响1、声音和色彩进入电影的过程及意第十章、经典好莱义10坞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特点3、商业片的制作要求1、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第十一章、第二次11义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世界电影运动各自特色3、了解意大利现代电影的风格522222222222222222222221、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第十二章、第三次122、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的美学追求2世界电影运动3、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特色1、当代技术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和特点第十三章、当代世2、当今世界电影的流派风格和名片213界电影名导3、当代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1、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第十四章、中国电2、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及划分标准214影史3、当代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合计2822228五、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主教材:《影视艺术教程》作者:王光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照教材:书名编者出版社《影视艺术基础教程》熊术崭新南京大学出版社《叙事学》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文学创作教程》沈国芳高等教育出版社六、表明先修成课程:后续课程:视听语言七、大纲审查人员会签教研室主任(亲笔签名):系则教学副主任(亲笔签名):系主任(签名):教务处审批(签名):6。
第九章 法国电影(1)

14
第三节 “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关于《广岛之恋》
1959年,阿伦·雷乃携带新片《广岛之恋》参加嘎纳第十 二届电影节,立即轰动世界影坛,被人认为是一部空前 伟大的作品。影片改编自法国著名新派小说家女作家玛 格丽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说。
杜拉斯一生专注小说创作,尤其擅长写自传体,代表作 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广岛之恋》。 作品中更多地透露出通过欲望的宣泄拨开灵魂深处的世 界。其作品表现了失败、绝境、犹疑、焦虑、期望、谎 言和各种毁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来塑造记忆和现实。
“左岸派”的代表作品有: 阿仑·雷乃:
《广岛之恋》(195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 亨利·高尔比 《长别离》(1961年) 阿兰·罗伯—格里叶 《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年)
13
第三节 “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左岸派”导演们提出了“双重现实”的问题, 即“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他们 认为,这是更高一层的现实。
2
第九章 法国 “新浪潮”与“左岸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 “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3
第一节 “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很多年轻人普遍失去了 对政治的兴趣,心理上悲观厌世,缺乏理想。 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在英国,他们 被称作“愤怒的一代”,在法国被称为“痛苦 的一代”。
外国电影史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外国电影史》题库(第一、五、九章)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 年月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等。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5.胶片是电影的,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
6.在19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与。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尔将、、、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12.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埃于年建造的。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摄的。
15.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埃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尔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埃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的阶段。
18.梅里埃的电影中出现了、、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
19.“艺术电影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弗雷塞•拉菲特建立的发起的。
20.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和两大特性。
21.电影叙事的前提条件是。
22.1903 年,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在影片《火车大劫案》中首次运用了的剪辑方法。
23.《火车大劫案》共有个镜头,讲述了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
24.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这是最重要的美学思想。
25.被认为是后来提出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创始人。
26.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
欧洲艺术电影(二、现实主义进程)

• 其实,电影在诞生之初便是以“现实主义”的面貌展 其实,电影在诞生之初便是以“现实主义” 现于世人面前的。卢米埃尔的电影描写的都是生活的 现于世人面前的。 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等。 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等。卢米埃 尔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 尔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些影片为电影艺术确 立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立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 英国电影界在 英国电影界在1930-1940年间最为突出的大事就是纪录片学派的形 年间最为突出的大事就是纪录片学派的形 这一学派的组织者便是约翰·格里尔逊 格里尔逊。 成,这一学派的组织者便是约翰 格里尔逊。 • 格里尔逊出生于苏格兰丁斯顿,父亲是思想开明的乡村学校校长 格里尔逊出生于苏格兰丁斯顿, 推动格里尔逊对电影产生兴趣的,竟是弗拉哈迪的影片《 。推动格里尔逊对电影产生兴趣的,竟是弗拉哈迪的影片《北方 的那努克》 的那努克》。弗拉哈迪后来对格里尔逊的电影事业曾有过很大的 帮助。 帮助。 • 格里尔逊亲自拍摄的唯一一部影片是《飘网渔船》,这部影片具 格里尔逊亲自拍摄的唯一一部影片是《飘网渔船》 有一种“交响乐”式的异国情调, 有一种“交响乐”式的异国情调,表现了在北海捕捞鲱鱼的过程 从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英国这一学派显得有点过于艺术, 。从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英国这一学派显得有点过于艺术, 萨杜尔认为: 他们对于构图、 萨杜尔认为:“他们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 体的兴趣。对于那些缺少异国情调、没有新颖造型的主题, 体的兴趣。对于那些缺少异国情调、没有新颖造型的主题,都不 屑摄制” 屑摄制”。
1.弗拉哈迪 纪录电影之父 .弗拉哈迪—纪录电影之父
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 罗伯特 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后来在其父亲的矿山公 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 司工作。 司工作。 • 1910年,他奉命到阿拉斯加的哈德逊湾探矿,随身带了一架摄影 年 他奉命到阿拉斯加的哈德逊湾探矿, 在北极海岸拍摄了一些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情景, 机,在北极海岸拍摄了一些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情景,但底片在一 次火灾中被烧毁。于是, 次火灾中被烧毁。于是,他下决心再次重返北极拍摄一部爱斯基 摩人的影片,这就是后来的不朽之作《北方的那努克》 摩人的影片,这就是后来的不朽之作《北方的那努克》。 • 影片记录了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的日常生活,如建造冰屋、捕 影片记录了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的日常生活,如建造冰屋、 猎海豹等。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记录, 猎海豹等。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记录,而是 充满诗意的对现实进行再创造。影片中那个著名的“猎取海豹” 充满诗意的对现实进行再创造。影片中那个著名的“猎取海豹” 场面是事先安排好的, 场面是事先安排好的,那努克从冰洞里拖出的海豹其实已死了多 这种“排演”的方式,并未妨碍对现实的再现。 天。这种“排演”的方式,并未妨碍对现实的再现。 • 当《北方的那努克》于1922年6月11日在纽约上映时,立即获得 北方的那努克》 日在纽约上映时, 年 月 日在纽约上映时 了成功。 了成功。
(完整版)外国电影史题库

《外国电影史》题库(第一、五、九章)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5.胶片是电影的___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___。
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___与________。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12.___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埃于________年建造的。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摄的________。
15.___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埃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尔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埃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________的阶段。
18.梅里埃的电影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参考书真题、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笔记资料真题题型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电影学系】院系:电影学系研究方向名称:中外电影史论研究方向介绍: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影像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艺术素养;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创作、编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建构一个全新的中国电影研究框架,重视对于理论基础的培养;着重研究外国电影创作的历史经验和艺术成果,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电影史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才。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理论与批评业务课二介绍:范围涵盖中外电影史理论和中外电影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重点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推荐阅读书目:《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艺术概论》赵彬《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学术型)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发布】一、名词解释1、艺术形式2、形象思维3、巴洛克4、造型艺术5、符号二、简答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哪些要素是核心要素,为什么?2、科林伍德说艺术是想象性存在的含义是什么?3、安迪沃霍尔的艺术风格4、赋比兴的美术原则?5、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特征?三、论述1、数码艺术的出现证明艺术理论就无效了吗,为什么?2、联系实际谈中国艺术的美学原则?3、如何理解艺术让人成为人?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填空题1.相对于1920年代无声电影时期的先锋派电影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欧洲出现了被称为________的电影运动。
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

浅析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电影运动电影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若干年的演变,从无声片、黑白片直到今天3D时代的到来,电影从技术到表现形式到表现手法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向前推进,电影作为一种观看艺术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以至于我们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静止的文字转变为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视觉文化时代已经不可置疑的到来了。
在我们迎来视听盛宴的今天,也必须回过头去追溯世界电影的发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更了解电影更清楚电影发展的每一步,然后我们才有理由在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享受现有的电影成果以及努力推进电影的新发展。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三次电影运动是推动电影艺术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这三次运动分别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
一,三次运动分别的背景,意义(一)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的背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历了战争的巨大创伤之后,其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面临重估,现代哲学思潮随之兴起,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哲学将研究方向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向对人的本身,这就引起了对传统艺术的广泛不满。
传统艺术注重外部模仿的缺点在这种思潮中充分暴露并被摒弃。
人们开始注重艺术的深度,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成为这一思潮的特点。
战争带来的阴影在欧洲从思想蔓延到艺术,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一种危机感和危机意识中诞生的,这种危机不仅仅来自于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变革与重组,更重要的来源是好莱坞的商业性影片于这一时期迅速的占领了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电影市场,这种缺乏艺术性的单一的粗糙的好莱坞影片使得欧洲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的先锋艺术家力求改变这种现有局面。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力求打破好莱坞的叙事体系和商业性垄断,追求画面的视觉形象的表现力,试图探索出超越叙事的“纯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为了探索和发掘出画面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大量且大胆的电影实验,这些意义非凡的实验产生了众多的电影风格,为电影的成熟做了铺垫。
影视史之现代主义电影

现代主义电影
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浪潮,则从单纯的电影画面表现 中解放出来,转向了对人的理解。在技术上和美学理论上都将电影的发 展提升到了更新更高的层次
现代派电影介于商业与艺术之间,不乏商业上的成功之作。既手法新颖,立 意高远,又可为观众所理解,
现代派电影所否定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性格发展逻辑,但注重描写人的具体行 为,运用自由的时空转换,更全面、更充分地将个人在唯我主义的非理性思 想下的情欲和绝望表现出来
这类影片在题材上侧重表现“现代人”的内心孤独互相无法交流的“存在状 态”,深入人的意识世界
从《野草莓》(1957年)开始,伯格曼的美学观念出现重大转折,注重对人 内心世界的隐秘的、复杂的精神活动的表现,使电影成为一种表现人类精神 状态的艺术。伯格曼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引入电影,自如的把冥想、梦幻与 现实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使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合一
六十年代,伯格曼的作品由外在完全转变为内在,由意识转向无意识或下意 识,由理性转向无理性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心理结构上。如《假面 》、《呼喊与细语》等影片,只有少量人物,封闭的环境,展示人复杂而剧 烈的内心冲突或下意识活动
伯格曼拍摄的《第七封印》(1957年)、《野草莓》(1957年)、《处女泉 》(1960年)不仅成为瑞典、同时成为欧洲电影的代表。
这三部影片中倾注了作者对苦难和绝望的人们的关注,并与他们一起寻找人 生的意义。从此以后,伯格曼开始享誉世界影坛,奠定了他电影大师的地位
《第七封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故事发生在瘟疫肆虐的中世界的欧 洲,影片以酷烈的氛围向上帝和死神发出了质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强调表现手法上的个性 • 例如:安东尼奥尼的《奇遇》、戈达尔 的《筋疲力尽》
• 三、与其他现代主义艺术种类相似,叙事的非 连续性,无逻辑性在作品中凸显出来。 • 例如:伯格曼的《野草莓》、费里尼的《八部 半》、阿伦· 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安 东尼奥尼的《奇遇》
第二节:现代主义电影代表作家作品
《野草莓》分析
• • • • • • • • • •
(三)现代主义转型期:1960—1982 1961年《犹在镜中》 1963年《冬日之光》、《沉默》 1966年《假面》 1968年《狼之时刻》、《羞耻》 1969年《宗教仪式》 1971年《接触》 1972年《呼喊与细雨》 1973年《婚姻生活 》 1982年《芬妮与亚力山大》
• 二、费德里科· 费里尼(1920年1月20—1993年1 0月30日) • (一)前期:“三部曲”的创作 • 1950年《杂技之光》 • 1952年《白酋长》 • 1953年《浪荡儿》 • “孤独三部曲” • 1954年《大路》 • 1955年《骗子》 • 1957年《卡比利亚之夜》
• • • • • • • • • • • •
第一节: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性的第二次现 代主义电影浪潮出现 为重要的影响。
• 一、与经典电影相比,现代主义电影更加表现 出对人生哲理和主观心理的探索。 • 例如:伯格曼的《芬妮与亚历山大》、贝尔托 维奇的《随波逐流的人》
作业:影片笔记
• 《飞越疯人院》 (美国,1974年,米洛 斯· 福尔曼导演) • 《陆军野战医院》(美国,1970年,罗 伯特· 奥尔特曼导演)
• 一、英格玛·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2007年7 月30日) • (一)早期:1945—1955 • 1949年《渴望》 • 1951年《夏日插曲》 • 1952年《女人的秘密》、《不良少女莫妮卡》 • 1953年《裸夜》
• (二)成熟期:1955—1959 • 1957年《野草莓 》、《第七封印》 • 1960年《处女泉》
(二)后期:伦理新现实主义的转向 1960年《甜蜜的生活》 1963年《八部半》 1965年《朱丽叶与魔鬼》 1970年《小丑》 1972年《罗马风情画》 1976年《卡萨诺瓦》 1979年《乐队排演》 1980年《女人城》 1986年《舞国》 1987年《访谈录》 1990年《月吟》
《八部半》分析
• 三、米开朗基罗· 安东尼奥尼(1912年9月29 日—2007年7月30日) • (一)风格的形成时期:从《爱情故事》到 《喊叫》(1950—1957) • 1950年《爱情故事》 • 1952年《被征服者》 • 1953年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小巷之爱》 • 1955年 《女朋友》 • 1957年《呼喊》
• (二)创作“蚀三部曲”时期(1958—2 0世纪60年代初) • 1960年《奇遇》 • 1961年《夜》 • 1962年 《蚀》 • 1964 年《红色沙漠》
• (三)最后的辉煌:从《放大》到《云上的日 子》(1966—20世纪末) • 1966年 《放大》 • 1970年 《扎布里斯基角》 • 1972年 《中国》 • 1975年 《职业:记者》 • 1980年 《奥伯瓦尔德的秘密》 • 1982年 《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 • 1995年 《云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