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二、主题回顾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21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武松-《景阳冈》-《水浒传》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四教案

学生倾听,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说。汇报。
三、学生试读
学生练习阅读,同桌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故事。
四、拓展阅读
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不会读可以请教老师)
板书设阅读四教案
课 题
群文阅读四
课 型
教学内容
“到处都是头”“板凳和扁担” “地上有一个东西”
“不学写字有坏处” “巧改对联”
教学目标
1.阅读丛书五篇文章。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学着阅读。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第 一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一、激发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篇特别有趣的文章,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必修一单元名称: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刊、电影等;2. 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群文作品的能力;4. 加深对群文作品背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理解;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巧妙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分析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2. 理解并传达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3.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群文作品的核心意义;4. 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分类;2. 阅读名人作家的群文作品,如鲁迅、巴金等;3. 分析群文作品的结构、情感和主题;4. 学习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5. 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作品分享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分类1. 导入:引入群文阅读的概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
2. 探究:引领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刊、电影等。
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拓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如诗歌《登鹳雀楼》、散文《走在街上》、小说《子夜》等。
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课时:阅读名人作家的群文作品1. 导入:介绍鲁迅、巴金等名人作家的群文作品,激发学生对名人作家作品的兴趣。
2. 欣赏:选取鲁迅或巴金的一篇代表作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和人文精神。
3. 分享和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名人作家作品时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作家的写作目的和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时:分析群文作品的结构、情感和主题1. 导入:提醒学生在阅读群文作品时要注重作品的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分析:选取一篇群文作品,如一首诗歌或一篇小说,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结构、情感表达和主题,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和思想。
3. 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核心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计划

一、群文阅读目标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量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和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和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群文阅读内容第一单元课文:《草原》、《丁香结》、《花之歌》通过学习第一单元课文《草原》、《丁香结》、《花之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拓展阅读材料:《白桦林》、《雨中曲》等通过拓展阅读材料《白桦林》、《雨中曲》等,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和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三、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快速阅读训练通过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小组合作阅读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引导与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四、群文阅读评估方法阅读速度与阅读量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课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课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群文作品的能力;2. 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认知;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2. 传统和现代的经典文学作品;3. 世界各国的优秀群文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以及经典和优秀的群文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第三步:阅读和理解(30分钟)1. 分发群文作品,让学生独立阅读;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群文作品的主题、情感、意义等。
第四步:文学鉴赏(20分钟)1. 教师导读,讲解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2.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共同欣赏和评论群文作品。
第五步:批判思维(2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群文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或争议;2. 教师指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个人感悟,展示并交流彼此的成果。
二、课件设计课件布局及内容:1. 导入部分:简洁明了的导入语句和图像,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部分:清晰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以及经典和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和理解部分:呈现群文作品的文本,配以相关图像,提供独立阅读和理解的空间。
4. 文学鉴赏部分:展示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批判思维部分:提供问题和讨论的图像和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6. 总结和展示部分:结合图像和文字,总结课堂内容,展示学生的成果和感悟。
课件设计要求:1. 所有文字和图片都要清晰可见,字体大小适中;2. 信息显示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3. 图片要与文本内容相匹配,形成有机的整体;4. 页面过渡要自然流畅,避免突兀和生硬;5. 课件配色要舒适和谐,不过于花哨或刺眼。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儿童诗五首》《古诗二首》
1.自由读,了解大意。
2.细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4.想一想,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共学互动片段分享
小组交流,汇报感受。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阅读感受。
(3)谈谈读了这几篇文章的收获。
表达主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书,引导学生融入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
2.引导学生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其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x:写景文章《天山景物记(节选)》《家乡的风景》《秋晨》
课堂小结主题拓展
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
推荐阅读《昆虫记》
教学反思
3.你还知道哪些神秘之地,与同伴互相交流。
阅读《蜗牛的力量有多大》《骆驼---沙漠之舟》
《昆虫》《老北京四合院里的昆虫》
1.你知道还有那些小动物是“大力士”呢?
2.你了解到骆驼有哪些特点?
3.学习作者的写法,说说你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吧。
1.读文文章,你了解到了几种昆虫?与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2.两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异同?
共学互动片段分享
汇报交流。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阅读感受。
(3)谈谈读了这几篇文章的收获。
课堂小结主题拓展
推荐阅读《木偶奇遇记》
第 四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x: 借景抒情《那一串鞋的殷红》《远观与近玩》《蝉声》
五年级语文上册 群文阅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 每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2. 教师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
3. 学生展示法,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3. 分配任务:每组分配一篇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全班交流: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展示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评价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六、教学内容1. 继续选取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 每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教师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
3. 学生展示法,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3. 分配任务:每组分配一篇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全班交流: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拓展阅读,运用学法
阅读提示:
默读《语文主题丛书1》中的“第一章”部分
阅读:丛书 《冬季破雾游三峡》
回顾旧知
预习检查
阅读交流
一、回顾旧知
1.回顾单元主题,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哪些写作方法及表达方法?小组内交流。
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批注学习体会,关键词点上黑点。
质疑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企鹅寄冰》
《天使之路野象谷的传说》
《泅水的母鹿》
《保姆蟒》
《雪虎》
2.小组分工完成,每人一篇课文,剩下的课文每人完成一个任务。
3.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第 3课时 教学设计
课 题
《听雨》《我是小雪花》
《雨的季节》《天上的星星数得清》
课 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丛书了解大自然独特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了解丛书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表达主题:抓住重点语段,在品读中揣摩、领悟作者巧用比喻及由远及近、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等写作方法。
二、预习检查
1.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小组长组织,每一位同学抽读一篇课文中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指名朗读难易适中的段落,并对小组进行评价。
三、阅读交流
孩子们,读了这5篇文章,老师相信,你肯定从每篇文章中又有了新的收获,根据学习提示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
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内容
文章篇目
识记一批雅词
课 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丛书了解动物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了解丛书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表达主题:抓住重点语段,在品读中揣摩、领悟作者巧用比喻及由远及近、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
3.抓优美语句,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出示阅读提示
静心读书
小组合作交流
一、静心读书,出示阅读提示:
学习内容
文章篇目
识记一批雅词
画出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批注学习体会,关键词点上黑点。
质疑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听雨》
《我是小雪花》
《雨的季节》
《天上的星星数得清》
二、预习检查
1.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组长根据阅读提示分配任务)
2.教师组织交流并相机点拨。
第4课时 教学设计
课 题
《为什么冬天会形成霜》《梅雨是什么雨》《暴风雨》《植物的世界》《收获》
课 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题
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丛书了解大自然独特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具学具
第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出示阅读提示
自读自悟
交流读书收获
一、静心读书,出示阅读提示:
学习内容
文章篇目
识记一批雅词
画出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提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质疑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为什么冬天会形成霜》
《梅雨是什么雨》
《暴风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2.朗读课文,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抓优美语句,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回顾交流
预习检查
阅读交流
自读自悟
一、回顾单元主题: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哪些写作方法及表达方法?小组内交流。
二、预习检查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了解丛书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表达主题:抓住重点语段,在品读中揣摩、领悟作者巧用比喻及由远及近、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
3.抓优美语句,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了解丛书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表达主题:抓住重点语段,在品读中揣摩、领悟作者巧用比喻及由远及近、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
3.抓优美语句,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及体会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质疑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冬季破雾游三峡》
《翠湖心影》
《张家界》
《密西西比河风光》
《天下第一湖》
2.小组分工完成,每人一篇课文,剩下的课文每人完成一个任务。
3.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课 题
《企鹅寄冰》《天使之路野象谷的传说》《泅水的母鹿》《保姆蟒》《雪虎》
1.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小组长组织,每一位同学抽读一篇课文中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指名朗读难易适中的段落,并对小组进行评价。
三、阅读交流
孩子们,读了这5篇文章,老师相信,你肯定从每篇文章中又有了新的收获,根据学习提示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
1.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内容
文章篇目
识记一批雅词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语 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人信息
讲课班级[3.4] 主备教师[王咏娟] 修改教师[ ] 修改时间[ ]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冬季破雾游三峡》《翠湖心影》
《张家界》《密西西比河风光》《天下第一胡》
课 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丛书了解大自然独特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植物世界》
《收获》
二、预习检查
1.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组长根据阅读提示分配任务)
2.教师组织交流并相机点拨。
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效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教学机智、
学生创新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