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优质PPT]

合集下载

道路路线工程图(共37张PPT)

道路路线工程图(共37张PPT)

• 两等高线高差为2米,地势复杂, 公路东面为菜地,地势较为平 坦,南面为旱地,地势陡峭。 西面地势陡峭,有堡坎。
路线平面图画法
(1)先画地形图。等高线应徒手画出,线型应光滑、 流畅。
(2)然后画出路线中心线。用绘图仪按先曲后直的顺序 画出,为了使路线中心线与等高线有显著区别,路线中 心线一般以计曲线(粗等高线)的两倍粗度画出。
由左往右
• 断面图按桩号依次排列
比例1:10
二、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
• 在城市中,沿街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范 围为城市道路用地。
• 城市道路主要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分隔带、绿带、交叉口、交通广场 等以及各种设施。
• 城市道路的线型设计为:横断面图、平面图、 纵断面图,图示方法与公路路线工程图完全 相同。但因城市交通性质和组成部分比公路 复杂,因此横断面图比公路复杂。
道路路线工程图
道路
概述
公路——城市郊区和城市以外道路
城市道路——城市范围以内的道路
道路是一种能承受移动荷载(行人、车辆等)反复作 用的带状工程结构物。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路基、路面, 以及不同功能的桥梁、涵洞、防护工程、排水设施 等构造物。
道路工程图是一组工程图,包含了道路整体状况 的路线工程图以及各部分构造物的工程图。
平曲线要素:
交点编号JD、交点位置、偏角α、 圆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l、
切线长度T、曲线总长度L、外距E等。
路线平面图中通常要对曲线标注出曲 线的起点ZY(直圆)、中点QZ(曲 中)、曲线的终点YZ(圆直)的
位置,对带有缓和曲线的路线则
需要标注出ZH(直缓)、 HY(缓圆)、YH(圆缓)、 HZ(缓直)的位置。
• 横断面——侧面图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第二十五页,共81页。
5.4.5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按三个水平 (shuǐpíng)作出了规定。
1.水平一 按附录E,采用中段法单轴压缩(yā suō)试验测定, 水泥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类龄期90d,石灰类180d。 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取测试值的均值。
2.水平(shuǐpíng)三 参照表5.4.5确定
第十一页,共81页。
3.0.4 设计交通荷载(hèzài)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hèzài)
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50.0-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19.0-8.0 8.0-4.0 <4.0
19.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其他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10
15
第十四页,共81页。
✓ 3.路基(lùjī)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5.1.3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3个水平(准):
Your 水平一
text
通过室内试验 实测(shí cè)确定
水平二
ur text
利用(lìyòng) 已有经验
关系式确定
our
text
水平三
参照(cānzhào)典型
数值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用水平一;

GB-5768-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新增内容讲解ppt课件

GB-5768-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新增内容讲解ppt课件
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交流PPT
3
一、编修背景及主要适用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
2、修编背景
1)交通软环境发展与交通硬环境发展不相协调
交通硬环境(路网结构、路网密度、路网通达性)日趋完善,新材 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交通服务功能(交通软环境)不完善、
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2)现有指路标志信息选取方法不能满足网络化道路交通体系
隔离栏
线型诱导标志
限速标志
原限速值
作业区距离标志
车道数变少标志
限速标志
学习交流PPT 作业区长度标志
路栏 作业区结束标志
10
三、道路交通作业区
示例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封闭内侧车道作业区布置
隔离栏
车道数变少标志
线型诱导标志
作业区距离标志
限速标志
作业区长度标志 学习交流PPT
路栏
原限速值
作业区结束标志 11
学习交流PPT
16
四、铁路道口
2)有人看守铁路道口标志标线设置示例
栏木控制铁路道口
学习交流PPT
17
四、铁路道口
信号灯控制多股铁路道口
学习交流PPT
18
四、铁路道口
3)城市道路交叉口密集路段铁路道口标志设置示例
学习交流PPT
19
汇报完毕 谢 谢 大 家!
学习交流PPT
20
功能发挥的需要
在道路成网条件下为道路网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指路、导向信息,
满足多种不同目的驾驶员的需求,发挥路网的最大功效,充分实现路网
体系对交通的疏导作用。
学习交流PPT
4
一、编修背景及主要适用范围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 泥混合凝上基层和底基层为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
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14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沥青表面处治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17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设计轴承的参数
设计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MPa)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 两轮中心距(mm)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5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年版--宣贯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年版--宣贯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与相关技术 解析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修订背景
1. 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人、车、路、环境 和资源 ——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科研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规范和技术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国外结合, ——建立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相适应的规范和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安全、绿色、畅通的公路交通网,满足公路建设和管理
第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设计交通量较小、没有达到适应交通量的低限,只 能采用较低等级的规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路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些地方 被迫采取了人为放大交通量的“变通”做法,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失去了科学性和 严肃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第二,路网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一些从路网中地位、功能需要等角度考 虑,应该修建不控制出入的集散公路,却由于交通量大修建了高速公路,形成了 不合理的路网结构,功能分工层次不清晰、协作互补不充分,整体运营效率不高。
主要修订内容2
三级以上干线公路应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检验,采 用三维仿真等技术对线形组合设计、视距进行检验评价,据以对几何线形和技术指标进 行优化改善,同时提出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其它等级公路有条件时,参照执行。 (2017)
(1)修订内容
新增内容 2017版: 【条文】 1.0.10 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应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
3. 修订内容
进一步明确采用运行速度方法进行设计检验的要求,对交通安全性评 价、公路改扩建、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全国公路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实际需求,新增公路沿线设施章节。 对公路路线设计紧密相关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客运汽车停靠 站、U型转弯设施等主要几何指标提出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 修订、完善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相关技术 指标及设计要求。

路线设计规范

路线设计规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路线设计, 如山区、河流等
考虑天气对人员的影响,如疲劳、 安全等
PART FOUR
明确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交通方式 考虑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状况 考虑起点和终点的周边环境
收集现有交通和道路信息,包括道路长度、宽度、交通流量等 收集交通规划信息,包括未来交通流量、交通方式等 收集道路设计规范信息,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速度等 收集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规定等
织等
考虑未来交通 发展对路线设 计的影响,如 城市规划、交
通政策等
道路类型:包括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等 道路状况:路面质量、宽度、坡度、弯度等 交通状况:车流量、车速限制等 周边环境:建筑物、绿化、交通标志等
考虑天气对路线的影响,如雨雪、 大雾等
考虑天气对车辆的影响,如高温、 低温等
添加标题
提升设计标准: 根据行业发展 趋势,提高路 线设计标准, 确保更高的质 量和安全性。
引入新技术:积 极引入新技术和 新方法,提高设 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为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加强环保意识: 在设计中充分 考虑环保因素, 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促进可
持续发展。
拓展应用领域: 将路线设计应用 到更多领域,如 城市规划、交通 工程等,为社会 发展做出更大贡
PART THREE
起点和终点的定义与作用
起点和终点的选择原则
起点和终点对路线设计的 影响
起点和终点的规划与布局
路线设计需要 考虑的交通状 况,包括道路 状况、交通流 量、交通标志

不同交通状况 对路线设计的 影响,如道路 宽度、弯道半 径、交叉口设
计等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l2 [
1 l2 -(
)3
1
l2 (
)5
1
( l2 )7 ]dl
2 A2 6 2 A2 120 2 A2 5040 2 A2
l2 ( 2 A2
l6 48 A4
l10 3840 A10
l14 5040 128A14
)dl
对dx、dy分别进行积分 (计算任一点的坐标)
x dx cos dl
T Rtg α 2
L π αR 180
E R(sec α 1) 2
J 2T L
E为外距; a为偏角; J为超距。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JD-T YZ=ZY+L QZ=ZY+L/2 JD=QZ+J/2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2)曲率连续。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 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 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3.角度为变数:
汽车行驶轨迹线 曲率为0(曲率半径∞)——直线 曲率为常数——圆曲线 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
dx cos β dl (1 )dl
2! 4! 6!
1 l2 [1- (
)2 1 ( l2
)4
1
l2 (
)6 ]dl
2 2 A2 24 2 A2 720 2 A2
(1
l4 8 A4
l8 384 A8
l12 720 64 A12

侧向余宽与余宽C值——道路设计中规范要点解析 ppt课件

侧向余宽与余宽C值——道路设计中规范要点解析 ppt课件
7
宽中分带及 分离式路基
8
10
城 市 道 路 横 断 面
9
缘石25cm高
桥梁规范中车辆 荷载布置示意图
10
道路建筑限界中余宽C值(安全带宽度Wsc)解析
(二)公路、城市道路多本规范中对建筑限界作出了规定,如《公路 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第6.6.1条:公路建筑限界是为了保 证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安全,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 得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在公路横断面设计中,公路标志、 护栏、照明灯柱、电杆、绿化、行道树以及跨线桥的梁底、桥台、桥 墩等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之内。
缘石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分隔行车区域和其它交通方式运行区
域,或分隔其他用途的区域;
2 支撑路面结构边缘;
3 标出路面边缘的轮廓,诱导交通;
4 排水控制;
5 美化路容。
14
附2-2
城市道路中立缘石设在中间分隔带、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当设在中间分隔 带及侧分隔带时,外露高度宜为15~20cm;当设置在路侧带两侧时,外露高度宜为 10~15cm。路侧缘石除引导排水外,其高度尚需考虑人员上下车及车门开启的要求。
在设计速度≥80km/h 的公路上,无论什么形式的缘石几乎都不具有防 止车辆越出路外的功能,特别是垂直的缘石(高度在20cm以上),反而会使 车辆弹起而减弱防撞护栏的功能,甚至会出现翻车等情况,因此不推荐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上采用栏式缘石。由于缘石没有防止车 辆越出路外的作用,原则上应在公路中分带、路外侧设置防撞护栏。
如路缘石能对失控车辆起到第一道防护作用,则更能有效地降低事
故严重程度,减少事故损失。已有资料表明:如需考虑路缘石对车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修订内容2
三级以上干线公路应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检验,采 用三维仿真等技术对线形组合设计、视距进行检验评价,据以对几何线形和技术指标进 行优化改善,同时提出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其它等级公路有条件时,参照执行。 (2017)
(1)修订内容
新增内容 2017版: 【条文】 1.0.10 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应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
的需要。
2. 修订原则
贯彻国家环境、耕地、资源等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贯彻“以功能主导原则”,明确功能在确定技术规范和指标中的主导 地位 明确指标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使用灵活有序; 合理调整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范,以保障安全和服务水平。 规范的总体框架不大,局部章节顺序和相关内容调整,传承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 于接受、理解和使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1章 总则
主要修订内容1
本规范根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所规定的公路功能与分级、 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的基本规定 、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 。(2017)
(1)现公路交通状况与03标准、06规范制定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3标准关于公路等级选用、设计车辆、服务水平采用等方面凸显了一些 与现状情况不符的问题。 (3)在公路设计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4)公路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修订内容:公路功能分类及等级选用、高速公路设计交通量、设计车辆、交 通量换算系数、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性评价、服务水平等。
• 采用车速变异系数、客货极差比、断面车速差、车速离散度等指标 开展线形安全评价
• 通过运行车速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2章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
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与分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06版规范引入了公路功能概念,并将其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首要因素。但在工 程实践中,功能的决定权重往往被弱化和虚化,造成3方面问题。
平曲线+凹曲线
c 各种环境模拟的安全评价
雪天驾驶 夜间驾驶
雾天驾驶 模拟视景
黄昏驾驶 交通控制与安全
交叉口安全分析
几何设计、标志标线与驾驶行为
紧急状况驾驶员反应
d 特殊工程改造需求的安全评价
基于运行车速的线形安全评价
• 基于数理统计模型预测运行车速
• 结合道路线形、空间视距进行车速预测
• 基于运行车速开展安全性评价
第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设计交通量较小、没有达到适应交通量的低限,只 能采用较低等级的规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路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些地方 被迫采取了人为放大交通量的“变通”做法,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失去了科学性和 严肃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第二,路网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一些从路网中地位、功能需要等角度考 虑,应该修建不控制出入的集散公路,却由于交通量大修建了高速公路,形成了 不合理的路网结构,功能分工层次不清晰、协作互补不充分,整体运营效率不高。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与相关技术解析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修订背景
1. 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人、车、路、环境 和资源 ——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科研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规范和技术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国外结合, ——建立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相适应的规范和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安全、绿色、畅通的公路交通网,满足公路建设和管理
固定的设计速度不适应实际行驶速度对线形设计的要求。规定不完善, 存在安全隐患。
国际上已逐步广泛应用运行速度方法(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已经应用。
(3)使用中注意事项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线形设计的连续性、甄别 复杂线形组合中存在的速度突变等问题,对于优化平纵设计、完善路 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和安全设施都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提高公 路的本质安全水平。
规范规定各阶段评价方法
2016-04-01实施
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道路安全评估
2011年建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8自由度驾驶模拟器
视景系统:水平250度+竖向40度屏幕
a 道路驾驶模拟仿真场景建模 基于模拟仿真技术的3D道路建模(BIM技术)
b 线形组合安全性评价
平曲线上坡
平曲线下坡
平曲线+凸曲线
它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优化线形,完善安 全设施。
(2)有关安全性评价其他修订内容
要求采用运行速度检验,速度差应不大于20km/h。 限速应综合考虑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等论证确定。
(2)修订理由
我国十余年持续研究,奠定了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和检验体系,具备 应用运行速度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如:一些干线公路的机动性不足、通行效率低下; 一些集散公路应有的交通功 能与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特点相互错位,通达性不足,服务效率低下;一些路段的 长途过境交通与区域内短途交通相互混杂,造成交通拥堵。
公路功能
3. 修订内容
进一步明确采用运行速度方法进行设计检验的要求,对交通安全性评 价、公路改扩建、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全国公路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实际需求,新增公路沿线设施章节。 对公路路线设计紧密相关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客运汽车停靠 站、U型转弯设施等主要几何指标提出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 修订、完善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相关技术 指标及设计要求。
3. 修订内容
依据2014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对公路功能与分级、设 计车辆、服务水平、车辆折算系数等进行修订,突出功能在公路设计 中的主导作用; 对总体设计章节进行全面修订,突出总体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引领 作用; 从安全角度出发,对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纵坡坡度与坡长提出相应技 术指标,并作出增进安全的相关规定; 对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各章节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修订圆曲线 加宽、缓和坡段设置、横断面形式与宽度等内容,提出双向十车道以 上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