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造假的几点看法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1中药饮片质量的现状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

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

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

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

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

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中药材的采集在年份、月份、季节、一日之内的时辰、采集的方法等,对中药材的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具有一定时间的生长期、成熟期,然而,其内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分析_杨家福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分析_杨家福

第10卷第03期・总第131期2012年2月・上半月刊60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分析杨家福(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防城港538021)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真假辨析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3.04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3-0060-01中医治病,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好的治疗效果除诊断正确外,中药的品质至关重要。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到中药饮片厂或药材市场采购中药饮片,耳闻目睹,市场上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令人堪忧。

1 掺假或杂质过多1.1 黄柏多采用其它的树皮,通过颜料浸泡或大锅蒸煮方式,使树皮增色为黄色。

假黄柏味涩,刺激性强。

1.2 海金沙掺有棕黄色的泥土粉末,流动性差,燃烧后残留物多。

导致检测时酸不溶性灰分不合格。

1.3 蒲黄掺玉米面、石黄,水浸泡后有沉淀物。

1.4 红花掺有一些红黄色或红色染料染成的杂质,手抓往往手上染有颜色,用水浸泡水中颜色明显变红。

1.5 山萸肉掺有白糖,味甜。

1.6 龙眼肉掺有白糖增重,色泽模糊不鲜亮。

1.7 青黛掺有石灰,颜色浅,燃烧后残留物多。

1.8 金银花掺有重晶石糖粉,以增加重量。

1.9 细辛其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以全草伪充,掺有地上叶。

1.10 地龙应为全开,否则体内泥沙难以清洗干净,导致检测时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不合格。

2 假冒伪劣2.1 山药片用木薯片来造假。

山药片、木薯片断面均为白色,但山药片呈粉性,木薯片质结实。

2.2 川贝母挑选一些个头小的珠贝、平贝等来伪充,表面淡黄有毛绒。

川贝有“怀中抱月”的特点,其他贝母没有或不明显。

2.3 僵蚕为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而市场上的僵蚕大多人为致死,再拌上石灰使其表面披上一层白色粉霜。

2.4 沉香以松木伪充。

2.5 枳壳以青皮伪充,肉薄。

2.6 苏木以杂木伪充,唾液不呈桃红色。

2.7 赤芍将白芍加入水,放置发酵,使白芍心变色,用此加工成赤芍。

常见假劣中药饮片的鉴别

常见假劣中药饮片的鉴别

1、假药 以非药材冒充。如:川贝、柴胡、银柴胡、 半夏、防己、木香、山豆根、川牛膝、土茯苓、山柰、 天花粉、山药、葛根、西洋参、石斛、沉香、厚朴、 肉桂、桂枝、皂角刺、透骨草、白花蛇舌草、金钱草、 佛手、香橼、冬虫夏草、神曲、血竭、黄柏等。 2、以他种药材冒充此种药材。如:木通与川木通、半 夏与水半夏、新疆贝母与川贝母、山豆根与北豆根、 翻白草与委陵菜等。 3、掺假 掺入他种药材(滞销或价格低的药材),掺 入非药品。如:皂角刺带有茎枝、穿山甲、红花、制 何首乌、山茱萸、蒲黄、血竭、车前子、猪苓、龙齿、 西红花、水蛭、地黄等。
常见中药材及其饮片 真伪鉴别
一、当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存在的 质量问题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常见假劣中药饮片的鉴别 四、中药材掺伪染色的情况与危害 五、加强中药质量管理,确保中药 疗效
一、当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存在的质量问题
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近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受 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宝藏,由于其源于天然产 物,毒副作用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假劣现象是困扰中药 发展的重要问题,多年来,打击假冒药品一直是我国打假工作的重中 之重。但是药品假冒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虽然每年对中药材的质量监督检查都是重点,但存在的假冒问题仍较 多。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 药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从立法的角度推行GAP、GMP管理, 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中国药典》2010版对中药饮片明确了 定义——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 药品。 2010年版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增加了先进的检验方法 和检验指标,对控制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会有一定效果。但还不能完 全得到控制,问题仍然会很突出,造假、售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某 些区域相当严重。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进行研磨、浸泡、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成品,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中药饮片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对中药饮片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选择不当:一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质量较差的药材进行加工,导致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减少或变异,影响疗效。

2.生产工艺不规范:一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流程不清晰、操作规范不严格等问题,导致中药饮片的成品质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

3.控制质量标准不严格:一些生产企业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仅考虑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而忽视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这导致一些中药饮片在药效上有所欠缺。

对于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药材质量:加强对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药材质量追溯体系。

同时,鼓励农民科学种植,使用优质种苗和绿色农药,提高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2.规范生产工艺: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生产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明确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监控,确保每道工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3.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中药饮片的全面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含量测定、指标物质判定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对中药饮片含量和质量的监测,建立药材质量分级和品牌评价体系,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意识。

4.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产品质量抽查和监测,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中药饮片质量违规监测和处罚机制,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总结起来,中药饮片质量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基础,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通过提高药材质量、规范生产工艺、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强化市场监管等对策,可以改善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的造假现象及管理

中药饮片的造假现象及管理

2020年11月 第21期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中药饮片的造假现象及管理黄安粉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 临沂 276034【摘要】目的:强化监督管理方法,提高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结果:中药饮片存在着染色漂白、加料增重、掺杂使假、药渣再用和变质粉饰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药材种植不规范、采收时期不合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不规范,中药饮片贮藏、保管不当,以及中药饮片监管方面存在不足。

结论: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管措施,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中药饮片;造假现象;监督管理[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1-0183-02中药饮片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辅助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以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机能。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一些不法商贩开始对中药饮片进行造假,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导致药品市场中的假冒饮片层出不穷,不仅让患者经济遭受损失,还有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减少质量不合格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

1 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1.1染色或漂白 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当今中药饮片出现染色的主要有红花、酸枣仁黑芝麻黄芩等等,而是用的染色颜料大多数都是化工染料或者是颜料,对于人的身体有着比较大的危害。

另外,已经发现有漂白现象川贝母、鹿角和金银花等等,所使用的漂白剂大多都是双氧水、硫磺或者是吊白块,经过漂白处理的中药饮片会存留一定量的漂白剂,通常会出现过度苍白的情况,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之后会变黄,大多带有比较刺鼻的臭味。

1.2加料增重 通常使用的增重手段主要有三种:①在中药饮片中掺入细沙和小石子等物质,还有可能掺入面粉或者淀粉;②使用白矾水、糖水或者硫酸镁水等等浸泡中药饮片来达到增重的目的;③给动物药材来喂食一些夹带泥沙的饵料,然后再等到其吃饱以后杀死。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方法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方法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方法摘要:中药饮片是根据医学理论和临床辩证施治原则,按照规定的炮制方法制成的特殊类药品。

随着中药饮片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市面上开始出现许多假冒伪劣的中药饮片,所以需要对中药饮片的真伪作出鉴别。

本文对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就其鉴别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饮片;真伪;重要性;方法中药在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药饮片是中药的一种类型,其质量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安全。

因此,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中药饮片的真伪进行鉴别,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

1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1.1 常用的中药饮片掺假手法第一,盐、泥沙、石块等掺入,有些中药的外形与这些物质十分接近,所以造假者会在中药饮片中加入这些物质,减少药物中的实际成分。

比如,有的造假商会将盐霜掺在全蝎的表层;由于天竺黄的表层颜色为灰白色,将其置于水中会出现气泡,所以有的人会利用花岗岩掺假。

而紫河车在临床中的用途非常多,但其价格却比较高,所以造假者会将其浸泡在明矾水中,或将其浸泡在胶浆中,然后使其干燥,这样能够增加紫河车的重量。

第二,在药物中掺入非药用部位,每种药材的药用部位都是不同的,有的药材即使相同的部位也会存在不同的成分,疗效也会有所差异。

但是,要将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作出正确的区分并不容易。

所以,造假商就会将非药用部位掺到药物中。

例如,板蓝根、柴胡、川断等,其茎不具有药用价值,有的制造商会用茎来掺假,使中药饮片中的药用成分量减少。

第三,人工伪造,通过人工培育出的药材药用价值不如自然生长的药材,且有些不同药材的外形极为相似,普通人无法辨别出来,所以会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

比如,人工培育出的园参表面的颜色为浅黄色,圆柱型,十分接近野山参的外形,所以经常被用来冒充野山参。

市面上的很多冬虫夏草都是用面粉和石膏加工而成的。

1.2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中药有三大支柱,一是药材,二是中药饮片,三是中成药,中药饮片在临床中的应用,不仅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的一种重要方法,还是中成药加工中的主要原料。

药品生产企业应提高对中药材及饮片真伪的鉴别水平

药品生产企业应提高对中药材及饮片真伪的鉴别水平

药品生产企业应提高对中药材及饮片真伪的鉴别水平摘要:中药材及饮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医疗救助、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它的重要地位,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假冒伪劣药材在市场上鱼目混珠,这也给药品生产企业真伪鉴别水平提出了更高层次、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从药品生产企业及其附属的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要求入手,分析了其真伪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药品生产企业;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中医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药是中医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目前市场上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确是良莠不齐。

市场上部分中药材是黑心商家通过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硫黄熏蒸等违法途径处理后售卖的劣质药材,这类中药不仅质量得不到保障,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不为人知的毒副作用。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在对中药材及饮片方面的真伪鉴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也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中药材及饮片真伪概况1.1 中药材真伪的基本情况中药材市场利润较大且时常供不应求,因此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以此牟利。

这类药材质量没有保障,并无该有的医疗效果,甚至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

而由于市场监管不严,相关法律还并不健全,导致市场上这类乱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这也给相关药企的真伪鉴别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1.2中药材对饮片真伪的认识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主要是检查药材是否具有药用价值,而中医辨证又要求药性一致,不能混用,在对不同品种饮片进行真伪检验时应区别对待,如若不注意就可能遗漏掉重要成分。

还要注意检验药材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等,并检验中药有无滋补功效和不良气味、药物作用效果以及与药品的配伍关系等等情况,从而判断出药用植物及饮片的真伪。

2药品生产企业应提高对中药材真伪鉴别2.1 药品生产企业应提高真伪鉴别的必要性药品生产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药材造假让人难辨真伪

中药材造假让人难辨真伪

中药材造假让人难辨真伪专家揭五种造假方式|半岛网/news_html/201011/20101105/news_20101105_1001225.sht ml“任你怎么看,都不知道眼前这一堆堆中药材是真还是假。

所以,不管药店还是医院在进药材时,都要派出富有经验的验药师,挨个检查,但即使这样还是有漏网之鱼。

”记者采访时,有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

市场上的中药材琳琅满目,都是如何造假的?记者连日来探访了李村大集、大中小药房等,采访了诸多摊主、经营中药材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发现中药材的造假门道还真不少,主要有五种造假方式,令人咋舌。

硫磺熏过后颜色更鲜亮对象:枸杞、百合、太子参、川贝母用硫磺熏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造假方式,记者从网上搜索后发现,这种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用硫磺熏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招虫,方便保存。

如今,它还有另外一种功效,那就是:变色。

青岛百草厅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业务副经理张祖亮说———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银耳,有黄的也有白的,白色的就是用硫磺熏出来的。

熏制的方法很简单,跟家里蒸馒头的原理一样,密闭的空间中有个篦子,上面放药材,下面是点燃的硫磺。

硫磺点燃后会释放出二氧化硫,慢慢地渗透到药材表面。

量少的话,一般两个小时就能看出效果。

除了银耳,通常用这种方法熏制的中药还有不少,比如百合、枸杞、白芍、人参等。

海慈医院药剂科郭主任也提到了这种方法:“现在的太子参也有用硫磺熏的,但用硫磺熏制最严重的还是川贝母。

”这种现象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

在李村大集的一个摊位前,摆着三种枸杞,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其中一种颜色看上去特别鲜亮,另外两种则有点暗。

摊主指着颜色最不好看的一种介绍说:“这是最纯正的,质量最好。

那个最好看的价格很便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硫磺给中药材熏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不管是药店的工作人员,还是李村大集上的摊贩都知道。

用廉价的其他东西来代替对象:藏红花、山萸肉、黄柏皮对于研究中药材的专家们来说,用硫磺熏还不算什么,起码药材是真货,只不过是为了颜色更好看,更好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造假的几点看法(牡丹江市鑫达药店黑龙江牡丹江157099)【中国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05-01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处方药,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目前,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分布于十几个省市,数百家中药材集贸市场经营着数以万计的中药材品种。

近几年随着市场活跃,药材需求量增加,而由于运输、劳动力等成本的增高,利润下滑,经营者为谋取暴利,在药材里是能掺则掺,能仿则仿,造假者是肆无忌惮,手段恶劣,品种繁多,危害严重。

笔者在药品零售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中药造假的特点,并从实际经验出大,提出几点应对的策略。

1 中药饮片的造假特点1.1 直接造假:以性状相似的伪品冒充真品,蒙骗消费者。

此种造假因无药效成分,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有的对人体反而产生毒副作用。

常见的有:小米染色伪造成菟丝子;赤链蛇退色后染上黑环纹冒充金钱白花蛇;以淀粉模型染色制造冬虫夏草;以猪胆冒充熊胆;用木薯片冒充天花粉片;以”参薯”充”山药”;以”党参子”充”车前子”;以李子充乌梅;以香加皮充五加皮;以塑料模型压制成羚羊角。

1.2掺伪:在真品里掺入伪品或非药用部位。

为增加重量,谋取高额利润,故意添加来源与药材质量规定不符的杂质,使药效降低。

如海马腹内灌水泥;全蝎加矾和盐;海金砂中掺入磨细的红砖粉;谷精草掺带茎叶的全草或花茎;细辛掺地上茎叶;酸枣仁掺理枣仁;大黄掺土大黄;龙眼肉掺荔枝肉;蒲公英掺食用的苔菜叶;凤仙透骨草掺红薯秧;淫羊藿叶掺杨树叶。

1.3 浸提中药饮片:此类饮片与原药极为相似,在外观上没有较大差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但在颜色气味上有差异。

大部分颜色变浅、色泽不均匀或纹理不清晰,表面无光泽,质地变薄或轻泡,气无味淡,导致有效成分大半已损失,如浸提生晒参,表面色黄白,无光泽,质轻泡,断面形成环和树脂道点不明显,味极淡。

另外,如牡丹皮、金银花、龟板、鳖甲都出现过被浸提的现象。

1.4 炮制方法改变造假:不用规定的炮制方法,为了好销售人为改变炮制方法,以达到质量优质的表面假象,便于销售。

如熟地黄不用酒蒸而清蒸,再喷白矾水,为了增重和明亮;中药饮片非法染色,如丹参用氧化铁水洗使外皮染成紫红色;天麻用双氧水浸泡,再用硫黄熏蒸,达到雪白和好看的目的。

1.5 炮制方法不规范导致质量下降:由于中药炮制所用辅料无统一质量标准,出现用的醋发霉变质,用的炼蜜变味,引起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

还有的图省事,加工不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如桃仁、苦杏仁不去皮;莲子不去心;肉豆蔻不去油;龟板、鳖甲不酥透;薄片切厚片,厚片改块状,应切丝而为卷筒状,都直接影响了疗效,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6 栽培种植为注重产量而不择手段:由于过度开发,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甚至濒临灭绝,人工种植中药材成为主流。

但随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的还用膨大剂。

这种不进行适时采收,出现种质混杂、品种退化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不适当引种、试种也使许多药材根本不具备地道性,加工成的中药饮片质量可想而知。

2 应对策略为追求高额利润,以上故意违反国家标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危险、有毒物质用于饮片炮制,不规范栽培、种植,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根本没有或减少,起不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下猛药来治理。

2.1 要控制进货渠道。

杜绝个体药农作坊式生产的饮片进入销售环节,形成完整的中药销售链。

认真核实中药饮片的企业的资质,从根本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2.2 加强培训,丰富经验。

注重技术的培养和提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学习和熟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标准,以及涉及饮片生产、质量、销售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关注全国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体系及定期通报制度,经常总结交流,达到对进店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目的。

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真正实现以医指导药,以药服务医,医药共同发展。

(接上页)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atients. j am diet assoc, 1987, 87:53–6.[12]刘杰远, 宋长广. 判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指标的测定和临床意义[j].齐鲁医学检验, 2003,14(1): 57-58.[13]carmichael p, popoola j, john i, et al.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a single center dialysis population using the kdqol-sftmquestionnatre[j]. qual life res, 2000, 9:195-205.[14]高秀林. 不同腹膜溶质转运特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 20(6): 410-413.[15]giuseppee,vincenzo p, sebstiano c, et al. sub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s linked to micro-inflamation and predicts death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7, 22(2):538-544.[16]秦永芳,袁海,徐倩,卢丽等.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与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5: 3-5.[17]mak rh, cheung w, cone rd, et a1. meelumisms of disease.cytokine and adipokine sig naling in uremic cachexia[j]. nat clinpractnephrol,2006,2(9) :527-534.[18]cigarran s, barril g. cimgeda a. et al. hypoalbuminemia is also a marker of fluid excess determined by bioelectrical impedence parameters in dialysis patients[j].ther apher dial, 2007,11(2): 114-120.[19]prasad n, gupta a, sinha a, et a1. impact of stratification of comorbidities on nutrition indices and servival in patient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erit dial int, 2009, 29 (suppl 2):s153-s157.[20]chung sh, lindholm b, lee hb. is malnutrition an independent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3, 18: 2134–40.[21]chung sh, lindholm b, lee hb: influence of initial nutritional statu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 survival. perit dial int, 2000, 20: 19–26.[22]joki n, hase h, tanaka y,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bumin level before initiating haemodialysis and angiographic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21:1633–9.[23]fung f, sherrard dj, gillen dl, et al.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malnourishe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am j kidney dis, 2002,40:307–14.[24]cooper ba, penne el, bartlett lh, pollock ca: protein malnutrition and hypoalbuminemia as predictors of 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esrd. am j kidney dis, 2004, 43: 61–66.[25]lee hy, kim yk, kang sw, et a l. 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status on capd peritonitis [j]. yonsei med j, 1990, 31: 65-70.[26]yilmaz fm, yilmaz g, duranay m, et a1.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seand clin lab invest, 2005, 65(8): 739-745.[27]uribarri j.doqi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in long-term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a dissenting view [j].am j kidneydis,2001,37:1313-1318[28]waiters g, warwick g, walls j. analysis of patient dialysis within one year of start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m j nephrol, 2000, 20(5): 358-363.[29]tjiong hl,rietveld t,wattimena jl,et al.peritoneal dialysis with solutions containing amino acids plus glucose promotes protein synthesis during oral feeding[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7,2:74-80.[30]davies sj, phillips l, griffiths am, et a1.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delivered dialysis treatment to malnourishe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kidney int, 2000, 57(4): 1743-17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