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和雏形

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和雏形

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和雏形第21卷第1期V o1.21No.1廊坊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angfangTeachersCollege2005年3月Mar.2o05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和雏形庞金殿(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德州253023)摘要: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长篇章回小说的渊源,直接源头,雏形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关键词:长篇章回小说;产生;雏形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16(2005)01—0020—03在各国的文学发展进程中,都或先或后地产生了不同形式的长篇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章回小说,它的产生和定型是唐代俗讲,变文和宋元”说话”,”话本”自然发展的结果.“说话”艺术在隋唐即已形成,在盛唐以后已比较流行.唐代佛教盛行,寺庙里的僧人为了弘扬佛法,便借鉴民间说唱这一通俗的文学形式向各阶层人士和民众讲说经文,佛教故事,这就是“俗讲”.俗讲的底本就是”变文”.变文散韵相间,说唱并重,篇幅有长有短,少则数百字,多则几千字,几万字,如《维摩诘经变文》长达3O卷以上,可说是长篇变文.也有些俗讲变文则基本上脱离了宗教意味,成为较长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故事,如敦煌石窟发现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舜子至孝变文》,《唐太宗人冥记》及《韩擒虎话本》等.这些唐代俗讲变文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堪称为宋元讲史话本的先导,是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滥觞和“远祖”.至宋代,”说话”艺术更加繁荣兴盛,一些失意文人,书会才人对”说话”人的底本进行加工或创作,从而形成了用于讲说和案头阅读的书面文学作品——话本,或日话本小说.在南宋,依据”说话”分类,话本也主要分为四家,即小说话本,说铁骑儿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小说话本属于短篇,其余三家属于长篇,它们是古代长篇小说的雏形.说铁骑儿话本讲述”士马金鼓之事”,主要是讲述宋代名将和英雄抗辽抗金故事及民众起义故事.在当时相对于讲史来说具有现实性,而按今天的观点来看,亦可属于讲史范畴.如见于典籍着录的《狄青》,《杨家将》,《中兴名将传》,《复华篇》,《大宋宣和遗事》等,即属于南宋时的说铁骑儿话本,而这些作品现在仅存《大宋宣和遗事》一种.”…说铁骑儿‟作为南宋‟说话‟的一家被社会认可的时间并不太长,大约在南宋后期,随着讲史话本的逐渐兴盛,它有可能渐渐和‟讲史‟合流而失去了本身的面目”J.因而后人也多把《大宋宣和遗事》视为讲史话本.讲史话本主要是”讲述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它和小说话本是南宋话本四家中最重要的两家.至元代,讲史话本更加兴盛.但宋元讲史话本大多已失传.现存宋代讲史话本仅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现存元代讲史话本有《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全名《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七国春秋平话》(全名《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收稿日期:2004—12—27作者简介:庞金殿(1957一),男,山东陵县人,德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和明清文学研究.20?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名《新刊全相平话秦并六国》),《前汉书平话》(全名《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三国志平话》(全名《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此外,现存《薛仁贵征辽事略》也被认为是元代的讲史话本.宋元讲史话本多称为”平话”,也写作”评话”,”平”即”评论”,”评议”之意.南宋末罗烨《醉翁谈录》之“小说引子”中说讲史艺人”讲论只凭三寸舌,称评天下浅和深”_2J,可为此证.宋元讲史话本(或日平话)在说话艺人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和书会才人的不断加工完善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式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分类分目.讲史话本和小说话本不同.小说话本主要讲述灵怪,烟粉,传奇,公案等短篇故事,可以一次讲完,因而大都是单篇单回,字数约在几千字到两万字之间.而讲史话本要讲述一个朝代的兴废争战之事,内容丰富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决非几千字能够讲述清楚.因此,讲史话本的篇幅很长,大都在四,五万字以上,如《三国志平话》约8万多字,《五代史平话》则长达l0万多字.如此丰富繁杂的内容和长篇巨制,讲史艺人必须中途停顿,分若干段落,若干层次才能讲完,讲说一次亦即一回.因而讲史话本要分卷编次,分目安排.如《三国志平话》就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二十三目,例如”古城聚会”,”三谒诸葛”,”张飞拒水断桥”,”赤壁鏖兵”等.又如《新编五代史平话》则把五代分为梁, 唐,晋,汉,周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上,下两卷,然后按每卷的故事内容安排节目.讲史艺人每讲一次,在相对独立完整的地方停住,下次接着再讲,讲一次的内容相当于章回的”回”.这种按故事内容分卷分目,分节分回的体式,初步奠定了后来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基本框架和特征.(二)开场和结尾的程式化.讲史话本的篇首一般都有一,二首七绝或七律诗来开场,这些开场诗或概括历史,或交代时代背景,或交代全书内容梗概,或发表作者评论,以引领全篇,打开话题.如《武王伐纣平话》和《薛仁贵征辽事略》都是以下面的七言诗破题: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讲史话本在开场诗之后,正文之前,通常有一段类似小说话本”人话”或”头回”的文字,或叙述历史之演进,或叙正文之因果,来导入正文.如《大宋宣和遗事》从远古唐尧虞舜讲起,引入正文;而《三国志平话》则先讲述一段民间流传的司马仲相断狱,为历史上的韩信,彭越,英布伸冤的故事来作”头回”,把汉末三分纳入因果报应的框架模式.后来章回小说开头的”楔子”,多是由讲史话本这种”入话”或”头回”演化而来的.讲史话本的结尾都有与开场诗相呼应的七绝或七律作为”收场诗”(下场诗)来总结全篇,或进行评论劝诫.如《三国志平话》以七言诗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来照应开头,总结全书并收场.讲史话本的这一体式为后来长篇章回小说尤其是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所袭用.(三)断代编年,叙事清晰.断代编年体是我国史学着作的基本体式,讲史话本大都是正史通俗化的产物,讲述的又多是一个朝代或几个朝代的史实,因而便自然借鉴和继承了史学着作断代编年的叙事体例和叙事方法,将繁杂散乱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串联起来,从而使叙事脉络清晰,便于讲史艺人讲述,也便于听众和读者接受.后来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大都沿用了这种叙事体例和叙事方法.(四)半文半白,散韵结合.在语言形式方面,讲史话本与小说话本有明显的差异.讲史话本多源于史书,其语言大体上是在书面文言的基础上经说话人不断加工改造的,因而半文半白,散文为主,夹杂诗词等韵文是讲史话本的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等,也明显带有讲史话本的语言特征.宋元讲史话本的文体形式还不够完善,在艺术方面还比较粗糙,但它已具备了章回小说的雏形,在题材内容,文体形式,叙事方法等多方面都奠定了章回小说的主要基础,后来的章回小说主要是在宋元讲史话本(平话)的基础上,经文人加工整理,不断完善和提高而形成的.此外, 21?其他一些长篇话本对章回小说的形成也有不小的影响,如民国初年在日本发现的,产生于北宋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为上,中,下三卷,十七个章节,按节标明题目,顺序:”(1) (缺);(2)行程遇猴行者;(3)人大梵王宫;(4)人香山寺;(5)过狮子林及树人国;(6)过长坑大蛇岭;(7)入九龙池;(8)遇深沙神;(9)人鬼子母国;(1O)经过女人国;(11)人王母池; (12)人沉香国;(13)人波罗国;(14)人优钵罗国;(15)天竺国渡海;(16)香林寺受心经;(17)到陕西王长者杀儿处”.【3J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分回标目,分章叙事的艺术形式无疑会有重大影响.晚清王国维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中称此”三卷之书,共分十七节,亦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综上所述,唐代俗讲变文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滥觞和”远祖”,宋元讲史话本和说经话本是古代长篇小说的直接源头和初级形态.宋元长篇话本的发展壮大,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规定着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使章回体小说成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也使长篇章回小说成了明清两代小说发展的主流.参考文献:[1]张兵.宋辽金元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06,[2]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着选(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88.[3]王定璋.白话小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2. BeginningandEmbryonicFormofTraditionalAncientChineseNovels withEachChapterHeadedbyaCoupletGivingtheGistofItsContentPANGJin—dian(ChineseDept.DezhouCollege,DezhouShandong253023,China)Abstract:ChapternovelsaretheonlyformoftheancientChinesenovels.Thispapermainlydiscusses theorigin,thedirectbeginning,theembryonicformandthesignificanceinthedevelopmentoftheancient Chinesenovels.Keywords:longnovelswitheachchapterheadedbyacoupletgivingthegistofitscontent;beginning; thefeatureofembryonicform-22?。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答案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答案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判断题(一)1、所谓古文,是和“时文”即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意在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散文.(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物是苏轼。

(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大力倡导古文的作家是柳宗元.(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北宋第一个散文大师是欧阳修。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5.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中成就最高的八个人的合称。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6.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正式确立于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7.柳宗元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8.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又称新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9.欧阳修去世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王安石。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10.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成功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文学遗产,极大丰富了散文创作。

(正确)判断题(二)1、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志人小说的真正形成,是以汉代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书的出现为标志的。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儒林外史》采用联缀式的艺术结构方式,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西游记》虽以玄奘取经事迹作引子,却摆脱了对史实的依榜,运用虚构法则和幻想形式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小说史上又一大开拓。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清代小说的四大类别:
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 唐朝的传奇小说 《聊斋志异》 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儒林外史》
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 写炎凉的世态。 《红楼梦》
侠义派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故事。而书中 又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李宝嘉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
谢谢欣赏!
2.神魔小说
含义: 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 想。 代表作品: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
3.世情小说
含义: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 态人情的小说。
《三国演 明初 义》
《水浒传》明代
施耐 庵
北宋末年以宋江等36人 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 农民起义,突出了“官 逼民反”的进步主题。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是中国 历史上最早用 白话文写成的 章回小说之一。
《西游记》明代
吴承 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 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
明代话本和拟话本:
(一)话本盛行的原因: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清代小说著作
著作 作者 时间 内容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盛而衰的过程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中心,表现了具有叛逆倾 向的青年与传统思想的尖锐 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 社会的必然趋势。 意义 中国古代四 大名著之 一 ,我国 古典小说艺 术的高峰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篇: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

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

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

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

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

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

1、明代神魔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

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

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2、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

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

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

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

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①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

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 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 等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艺术发展历程: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 人生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 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 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

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

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

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

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

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

1、明代神魔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

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

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2、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

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

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

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

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①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

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代表作: 《红楼梦》
曹雪芹


内容: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高贵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它达到中国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主要人 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源头 : 神话
影响: 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 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汉代 第一篇粗具小说规模的作品是《燕丹 子》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内容 志怪小说 代表作 干宝 《搜神记》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以写神灵鬼怪及其 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以记载人物的 琐闻逸事为主
志人小说
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 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 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其他:
抗 战 时 期ຫໍສະໝຸດ 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 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 芜的 《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 《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 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在 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 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 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 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 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

历史背景
贾宝玉章回小说到明代中叶,小说的回目正式创立,标明“李贽评吴观明刻本”的《三国演义》,改240回 为120回,它的时代虽难断定,但明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刻本《水浒传》,已取消了卷数,直接标目为“回”, 又加上了对偶的双句回目。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分回标 目,只是有的回目用单语,有的回目上下句往往对仗不工。明末清初,回目采用工整的偶句,逐渐成为固定的形 式。自此以后直至近代,中国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形式并常为文人创作和加工的短 篇话本所采用。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 史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讲史艺人补充内容,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篇幅比讲史更长 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 立功”。到了明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 趋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 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如明嘉庆后出现的 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庆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 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以参差不对,错 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宋元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长篇话本篇幅较大,为讲述方便,实行分卷分目,每节标明题目、顺 序,这是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用 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三国演义》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说。明清至近 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现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也仍在沿用此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 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 等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艺术发展历程: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到日常 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 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