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论文学生作品

合集下载

追寻生命的足迹生物小论文200

追寻生命的足迹生物小论文200

追寻生命的足迹生物小论文200 篇1 当红花攀在枝头争奇斗艳时,绿叶却默默无闻地倚在角落,静静追寻着“叶落归根”的心愿;当大河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时,细雨却悄悄地落下,滋润着万物带来勃勃生机。

而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背后,又怎么离得开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对任何困难都怀着无畏精神的英雄?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安宁而牺牲的烈士们。

来到烈士墓前,望着那一束束寄托哀思的菊花,我不禁回忆起他们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冒着炮火硝烟,与敌人奋力拼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奔向战场。

正是无数的烈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起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微风轻抚过我的脸颊,吹散了发梢,也吹乱了我的思绪。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虽然不再有轰隆隆的炮火,但依然有血与火的考验。

他们不害怕死亡的魔掌吗?他们舍得就这样离开家人吗?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在他们的身后也一定有着提心吊胆等待着他们回家的亲人。

此时,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新闻中那一个个年轻的脸庞,他们也有着想休假,想出去旅行,想陪一陪生病父亲的愿望。

而这一切,都变成了难以实现的遗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国家资源的保护和社会的安定,他们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而他们却舍身为国,赴汤蹈火,他们就是国之大义的英雄。

英雄也曾是平凡的人,只是有些事总要有人做,而他们做出了伟大的选择。

虽然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一刻,但英雄的精神却变成了火种,点燃了我们心中的信念。

愿英雄们安息,向英雄——致敬!追寻生命的足迹生物小论文200 篇2 天,热得很。

尽之行径,尔闻鸟啼。

为缅怀革命先烈,我们来到了位于宜昌东山的烈士陵园。

陵园四周青柏环绕,走近那里,就连平时最爱调皮捣蛋的几个人都格外安静,空气中弥漫着庄严的气氛。

初中生物学,学生小论文

初中生物学,学生小论文

拒绝烟草,珍爱生命!———略谈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乘公共汽车去看望外地的外婆。

初春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新鲜美丽,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大家的心情都无比舒畅。

突然,一缕刺鼻的气味飘入我的鼻孔,吸进了肺部,于是我本能地咳嗽起来。

这时大家也都自然不自然地掩上了口鼻……难道这样香烟的气味就不能被我们吸到体内了吗?不可能!只是心理作用罢了。

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并要让吸烟的人知道危害有多大。

说做就做,回到家里我就开始查阅资料,真让我吓了一跳,一支香烟里竟然含有如此多的有害物质:1.尼古丁:香烟内的主要有效成份,能刺激人体,亦会令人上瘾。

2. 丙酮:影响皮肤、口腔、肾脏、肝脏,可导致神经损伤和先天缺陷。

3.铝:可引至接触性皮炎;也和阿兹海默症有关。

4.氨/阿摩尼亚:损害肺泡。

5.砷:内脏中毒,及可致癌。

6.苯:有毒,国际癌症研究会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

7.丁烷:会产生碳(炭黑)和一氧化碳使心脏.肺隔绝氧气接触呼吸,导致密闭死亡。

8.镉:影响呼吸道、肾脏、肝脏、易患软骨病等疾病。

9.铯:能刺激人体脑神经中枢,能使人体呈现失眠状态。

10.一氧化碳:引至头痛、呼吸毛病、晕、及不省人事。

11.哥罗芳:引至肝肾毛病及婴儿身体缺陷。

12.氰化物/氰化氢(山埃):可导致昏迷,心搏停止,死亡。

这里面的许多有害成分是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对人体却有如此大的危害。

我还了解到,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

甚至还有“毒蛇不咬烟鬼”,的说法,就是因为毒蛇闻到吸烟者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远之了。

看来,都说香烟是世界第一致癌高手,无疑是名符其实了。

吸烟不但危害自己,同时更危害大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二手烟”了。

专家指出,每日和吸烟者在一起呆上15分钟以上,吸“二手烟”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烟者。

经常吸二手烟的人可能面临患上隐性糖尿病。

烟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有害化学物质,多数能透过胎盘去“骚扰”无辜的宝宝,容易造成婴儿早产。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推荐文章初中生物科学研究论文热度:初中生物科学研究论文参考热度:有关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参考热度:浅谈高中生物小论文精选热度:高中生物相关小论文参考热度: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生物的高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技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创新能力是通过创新活动所获得的创新成果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有效地激起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对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

生物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好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将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比如高中生物老师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树叶照片”。

生物教师指导学生把相片的底片固定在柔嫩的叶子上,但是要保证植物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几天之后,把底片去掉叶子摘下来,把它放进煮沸的酒精之中,待叶子的颜色退去之后将其取出,把脱了色的叶子放在培养皿中,加几滴碘液,照片就会在叶子上出现,就是所说的“树叶照片”。

做过实验之后,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学生以及教师的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底片上的黑白浓度不同,接受光线不同,所以产生的淀粉也会不一样,从而碘的染色度就会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人像”。

教师通过做实验,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二、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河南省中学生生物小论文参赛作品

河南省中学生生物小论文参赛作品

河南省中学生生物小论文参赛作品我们的朋友——麻雀作者:赵春云学校:商水平店二中九(1)班辅导老师:曾广君我们的朋友——麻雀商水县平店二中九(1)班赵春云麻雀是豫东平原常见的一种鸟类,时常在我们的身边出现,树林中、小溪旁、屋顶上、田野中。

时时在陪伴着我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但是,在我们身边,麻雀的数量却在逐渐减少,迫切我们需要保护它们,因为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麻雀身体个小肉厚,肚的羽毛呈白色,羽肩褐色,每只重40—60克,肌肉丰满,肥嫩鲜美,味道甘香,有滋阴补肾、壮血健体之功能,被人们称为“天然美食”。

因此,近年来中原食麻雀之风愈演愈烈,有人说,麻雀多,吃掉些无妨,但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的意愿的。

一些人为了获取金钱,一些人、为了潢足食欲,处处张网以待,非法捕猎、出售麻雀的案例明显增多,我们身边的鸟类资源遭受严重迫害。

给这种可爱的候鸟带来了灭顶之灾,总有一天会将麻雀斩尽杀绝的。

同时,滥吃野生动物还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引起生物链的崩溃,危及人类的生存!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问我们“麻雀是什么?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怎么回答他们的话!鸟类专家、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高育仁研究员说:“目前麻雀在中原地区明显减少。

几年前,一网还能抓到几十只麻雀,现在一网下去,根本网不到几只了。

”为此,近年各地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作为一种平衡生态的鸟类,麻雀也列入保护名册。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法规并未给麻雀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

麻雀和其他鸟类一样,既啄食一部分稻粒,亦以虫蚁为食,是害虫的天敌,两相比较,是功大于过的,当在保护之列。

一只麻雀一年觅食的害虫数量等于五个农民一年灭虫的数量的总和。

2008年10月,有人在我们平店二中的柏树林中张网捉鸟,捉到有几十只鸟,大部分都是麻雀,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阻止捉鸟,拆除捉鸟设备,放生鸟类。

立即编辑设计一期保护野生动物的板报,提高了全校师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通用9篇)

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通用9篇)

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通用9篇)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通用9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科技小论文篇1转基因具有两面性。

而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

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

以下谈谈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一)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质量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

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二)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

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西红柿之中,培育出耐寒西红柿。

(三)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最新学生生物论文 奇妙的生物世界——认识真菌

最新学生生物论文   奇妙的生物世界——认识真菌

奇妙的生物世界——认识真菌在生物课了学了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以后,我明白了许多在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原因。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真菌方面的知识。

为此,我决定去寻找、发现周围的真菌,并认真去观察、了解它们。

(一)寻找真菌早上吃过饭以后,我倒了一杯茶,准备吃药。

却发现用纸包着的青霉V钾片“长”在了橘子上了。

湿湿的,橘子上长了了绿绿的毛毛,而且橘子已经腐烂了。

这时我才注意,橘子和药紧挨着都放在阴暗的地方。

(二)实验探究是不是药能导致橘子发霉呢?我找来了生物书对照后发现这些绿绿的毛毛状的东西就是真菌。

真菌生长所需的环境都要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呢?那我就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一下吧!在温暖的室内,我先把一个橘子放在干燥通风处,旁边放上一包,并做了标记为①号;又拿了一个将它放在阴暗潮湿处,旁边同样放上一包用纸包着的青霉V钾片为②号。

第二天,我发现①号橘子不有发霉,而②橘子却发霉菌了。

(三)得出结论从上面的实验我知道了青霉V钾片因为含有霉菌,从而导致了橘子发霉、变质,还发现真菌的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

到底我的这个结果正确不正确呢?我特意又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现真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有机物。

真菌中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靠营养菌丝获取营养,气生菌丝产生孢子,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它们大多数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取营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真菌中的霉菌使食品发霉,因而便对真菌有一种抵触情绪。

其实,真菌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霉菌可以用来制作豆腐奶酪等食品。

我们平常吃的蘑菇、木耳及银耳等也是真菌。

不仅这些,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如曲霉;有的真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主生二氧化碳。

这些在制作面包,美酒等方面应用尤为突出。

另外,近来年,人们利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的特性研究出了不同的抗生素类物质,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从而在上医学上做出很大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上同样如此。

生物小论文500字高中

生物小论文500字高中

生物小论文500字高中篇一: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在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对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人类在地球上长久地居住呢?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是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呢?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环保观念,知道去爱护环境。

虽然学生都有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的环境保护应该做一些什么,而现在的课程中也没有环保方面的全面介绍,只是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要把这一部分知识利用好,也能培养起同学们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

同学们在学校期间也是培养一个人是否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

因而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让学生自学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同学们的第一节课都有很高的兴趣,因而这时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

新教材的第一课中就是介绍生物学的一些常识,其中也有环境污染的内容。

当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他们知道的环境污染的知识,同学们很积极,都说出了很多。

我就问了一句,我们身边有没有环境污染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同学们都积极发言、争论,该怎样做等。

说起“环保”二字,人们大都会想到怎样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这自然是不错的;可有人却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琐碎”的陋习对环境的破坏,忽视了对身边环境的保护。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向着现代文明又大大前进了的标识。

物质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文明程度也应有所提高才对,就该像告别简陋的土屋茅舍那样,与生活中千百年形成的某些有悖于文明、健康、科学的不良习惯道声“拜拜”了。

不少人确实如此,比如热心于主动清扫楼道维护环境卫生这类公益之事。

可也有的人大大咧咧地就将稠黄的浓痰随口吐在了人家辛辛苦苦完全是义务地清扫得干干净净的楼道内!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实就是肺里的脓液,细菌就包藏在脓液中。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居蟹“安家”
寄居蟹是一种非常可怜的海洋生物。

我最初在海边发现它,完全不知它的名字。

我只是喜欢那些种种斑纹,种种色彩,种种凹凸形态的海螺。

奇怪的是,无论我捡起哪一样海螺,里面都没有它本身的那种白色软体伸缩性肉质,都是空壳。

当再稍加留意时,却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小动物窜进窜出。

我哥告诉我,这种小动物便是寄居蟹。

这小小的海洋生物,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寄居蟹是不是一生下来就带着壳呢?
我找来了资料查阅:寄居蟹的学名是寄居虾,又称为“白住房”、“干住屋”。

它的鼎鼎大名是由于它常常吃掉贝壳等软体动物,把人家的壳占为己。

其实它是介于虾和蟹之间的一种节肢动物。

寄居蟹生下来时只是一个较小且带钩状的灰色的单体,并不是就有壳的;后来,由于不具备螃蟹、虾那样全副武装的硬壳,而且动作又慢,天敌很多,为了保护自己才钻进空壳的。

但这种寄居蟹是怎样钻进空壳的呢?以后又是怎样搬家的呢?书上没有记载,我心想,何不自己观察呢?
我拿出一个宽口玻璃瓶,倒进半瓶白天带回来的海水,然后拿出从海滩采集回来的多余的螺壳,放进水里。

我又拿出了自己从海边捡回来的寄居蟹,挑出许多不同形状的。

开始我打算把寄居蟹从螺壳里拉出来放进水里,不料竟拉断了。

于是,我又开始做准备工作,我找来一把小锤头,用锤头轻轻敲打螺壳的顶部,这可是一项细活,弄不好就会将寄居蟹砸死。

我将一个敲裂的寄居蟹壳轻轻剥开,才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它头顶长着两只纤薄的红角,其下为两只长眼,向外突出,两眼之下为口,四周有几个须状体;挨次又有两只分叉的大小不等的螯,估计为取食御敌用。

两边各为两只小脚,体躯左右不对称,在胸部以下全部柔软,其中有青灰色物。

他懒惰的下体,已经臃肿的胀满了那废壳的螺旋巷道。

由于大多数肢足已经退化,只用最后一只紧紧勾住螺尖,像不要命了似的勾着。

所以,我们很难把它从螺壳内拉出。

我把剥出的寄居蟹扔进宽口瓶里,为了观察的更细致,我又拿来了早已准备好的手电筒和放大镜。

只见脱离了螺壳的寄居蟹在水底用第一、二对足爬行于空螺壳之间。

过了一会儿,一只寄居蟹在一个螺口要比自己大一倍的空壳前停了下来,大概它是选中了这个“家”吧?只见它确定了壳中无“人”之后,才背对螺口,用足倒退着先将软体部分慢慢地伸进空螺壳内,又小心地将身体旋进了螺壳深处,从而整只蟹就盘曲在了螺壳之中,并以螯足塞住螺口。

我计了时,从它找到螺壳到安“家”完毕,用了不到2分钟!又过了一会儿,它与其它的寄居蟹背着新家就自由自在的爬行了。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它本来可以成为游动灵活的虾,或者成为披挂铠甲的螃蟹,只是由于它寻找到了现成的安乐窝,便满足于这副模样了。

寄居蟹依赖螺壳而生,也负着螺壳而死,除了螺壳,便没有了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