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人生与风范——爱与哀愁(上)(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品读)
容忍与自由 (胡适)

人生经历
留学美国。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 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 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礼记· 王制》
凡是断章取义破坏法律,擅自改变事物 的既定名称窜改礼仪制度,用邪道扰乱政令 的人,杀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 怪诞的技术和器皿用来蛊惑民心的人,杀掉。 行为诈伪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 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 谬庚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者,杀 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子、卜签招摇撞 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掉。对于犯了上述的四 种该杀之罪的人,应该决然杀掉,不必再审 问,听取他们的申诉。
作品
有著作《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 十自述》、《藏晖室劄记》、《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书评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 等。
著名文论:《文学改良刍议》1916年。“吾以为今日 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 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 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 俗语…..
自由
宗教信仰、艺术创作、思想、言论、著作出 版、大胆怀疑、公开主张等的自由。
胡适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 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凡不 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 不配谈自由。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提倡个人 权利等。
容忍与自由
创办《自由中国》;刊物宣扬自由、民主和 宪政,批评时政。
经典人物之沈从文:一路上的爱与哀愁

经典人物之沈从文:一路上的爱与哀愁作者:舜高中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23期1988年,沈从文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要说。
他回答道:“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风云流散,他轻轻卸下了人生的重量,自由而去。
晚年时的沈从文,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
只有看破一切人生阻碍,得失荣辱置身度外、心地明净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沈先生家曾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均窑盆里。
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
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有人说,虎耳草的花语是“持续”,沈从文一生持续“爱的力量”,在写作和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现在,我们采撷他生命中的几朵小小浪花,让它开在我们敬仰与思念的心田。
求学路上:有一种坚持叫热爱1922年夏,20歲的沈从文初到北京,一心想去大学读书。
他的大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一虽没给予物质资助,但送给他一句很受用的话:“既为信仰而来,就要坚守信仰,因为除此外你一无所有。
”正是这句话支撑着他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日子。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只有高小文化的沈从文,未能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只好放弃愿望,开始自学。
每日两三个馒头、一点泡咸菜便是佳肴,每天一早起来就直奔宣武京师图书馆,两点一线。
当时,沈从文住在一所会馆的小亭子间,冬天下大雪时,没有炉子,身上只有两件夹衣,他就用旧棉絮裹住双腿,双手发肿、流着鼻血写小说。
1924年冬,沈从文怀着一丝希望,向几位知名作家写信求助。
郁达夫看到信后,立即去看望他。
敲开门,望着如此瘦小的沈从文,郁达夫不禁吃惊地说:“哎呀,你就是沈从文,你原来这么小,我是郁达夫,我看过你的文章,好好地写下去……”郁达夫看吃饭的时间到了,邀请沈从文去附近吃了顿饭,内有葱炒羊肉片,结账时,一共约一元七角多。
饭后两人回到小亭子里谈了一会儿,郁达夫告辞时,看到沈从文身上衣衫单薄,于是把自己的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留了下来,同时把吃饭后找回的三元二角多的零钱放在了他的手上,看到这些,沈从文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胡适的爱国诗词

胡适的爱国诗词胡适(1891-1962),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是中国新诗歌开创者之一,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驻美大使。
倡导“五四”新文学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草创新诗,亦为旧体诗词,平白如话、真率活脱。
《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略有几茎白发,心情已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沁园春·誓诗》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我闻之曰,“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更安用为苍天歌哭,作彼奴为!文章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空前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
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戏和叔永再赠诗,却寄绮城诸友》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僇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
《老鸦》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赠朱经农》六年你我不相见,见时在赫贞江边,握手一笑不须说:你我于今更少年。
回头你我年老时,粉条黑板作讲师;更有暮气大可笑,喜作丧气颓唐诗。
那时我更不长进,往往喝酒不顾命;有时尽日醉不醒,明朝醒来害酒病。
一日大醉几乎死,醒来忽然怪自己:父母生我该有用,似此真不成事体。
从此不敢大糊涂,六年海外颇读书。
幸能勉强不喝酒,未可全断淡巴菰。
来年意气更奇横,不消使酒称狂生。
头发偶有一茎白,年纪反觉十岁轻。
旧事三天说不全,且喜皇帝不姓袁,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费钱,吃饱喝足活神仙,唱个“蝴蝶儿上天”!《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胡适先生生平年表

胡适先生生平年表胡适先生生平年表一八九一年一岁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一八九二年二岁二月底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一八九三年三岁二月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住台南,后迁台东。
一八九四年四岁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一八九五年五岁二月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三月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熟读书。
八月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一八九六年六岁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七年七岁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八年八岁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九年九岁在家塾读书。
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一九○○年十岁在家塾读书。
一九○一年十一岁在家塾读书。
《资治通鉴》中引述范缜《神灭论》片断,对其影响极深。
一九○二年十二岁在家塾读书。
一九○三年十三岁在家塾读书。
开始学“反切”。
一九○四年十四岁一月与江冬秀订婚。
二月从三兄到上海,进梅溪学堂。
是年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
一九○五年十五岁春澳进澄衷学堂,在那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一九○六年十六岁暑间考取中国公学。
是年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一九○七年十七岁仍在中国公学读书。
五月至七月因脚病回绩溪疗养。
一九○八年十八岁七月主编《竞业旬报》。
九月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一九○九年十九岁十月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
一九一○年二十岁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
五月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
七月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八月十六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
九月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一九一一年二十一岁仍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
七月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一九一二年二十二岁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一九一三年二十三岁仍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一九一四年二十四岁四月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胡适其人其事

幻灯片1胡适其人其事《胡适留学日记》幻灯片2胡适其人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3走进胡适--《胡适留学日记》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
在这个书中胡适先生记载了自己留学生活的种种事情,虽然很琐碎,但是读起来却有一种别样的趣味,可从中体味胡适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态度,重新认识审视这位大师。
幻灯片4求知生涯●1910年九月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1年七月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1912年二十二岁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1913年二十三岁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幻灯片5求知生涯●1914年二十四岁四月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1915年二十五岁一月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份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九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系主任为杜威。
●1917年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
五月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幻灯片6胡适的“打牌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幻灯片7胡适的“打牌日记”●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如果当作一个笑话的话,确实挺好笑的,原来大师也年轻过……幻灯片8真相●七月二日(星期日)●读《马太福音》八章至九章。
《胡适谈读书》有感

作者介绍: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首倡白话文和新诗,为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对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和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伦理学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著述丰厚,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
一生获得35个博士头衔,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谈读书》: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朱光潜曾说:“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胡适谈读书》是大学者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的合集,同时也是一本能够引导当代青年如何读书的著作。
虽然这本书平易简单,但是我却读了很久,因为其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侧面体现胡适之思想以及主张的。
书中的每篇文章也都有介绍时代思想背景的引子,并配上胡适的演说文章,每次看完引人深思。
胡适,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
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胡适是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
作为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
《胡适谈读书》这本书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了解胡适其人以及其思想学术,它分为四卷,第一卷是胡适谈读书的启蒙思想(与年轻人谈一谈),主要是胡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第二卷是胡适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思想(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第三卷是胡适谈读书的方法与诀窍(追求学问的方法);而第四卷则是全篇著作的升华,谈的是读书与做人。
后三卷我自己简单概括为“怎么读书、读好书,怎么做人、做好人”。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胡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胡适最有名的十首诗胡适(1891年-1962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文学创作中广泛涉猎,并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在胡适的众多诗作中,有十首被公认为他最有名的作品,这十首诗通过多种题材和风格展示了胡适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第一首诗《岱岳归来瞻众山》是胡适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胡适在家乡山水间游历时的心境和思考。
他以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和内心的坚定。
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景色,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首诗《牧童诗》是一首充满童心和感人情感的作品。
胡适以一个牧童的视角,描绘了边疆草原上牧童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和智慧。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胡适对普通人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首诗《凉风有信》是胡适的哲理诗之一。
这首诗以凉风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胡适通过凉风传递的信息,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这首诗的开篇就令读者沉浸在胡适思辨的哲学境界中。
第四首诗《秋夜雨声》是胡适笔下一幅温馨而凄美的画卷。
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雨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
他以诗情画意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透露出对情感的思考和释放。
第五首诗《夜雨寄北》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怀之作。
胡适以夜雨之声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故乡的挚爱和对亲人的牵挂。
第六首诗《悼念廖仲恺先生》是胡适的悼词之一。
这首诗是对胡适的好友廖仲恺的追思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敬意。
胡适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哀思,表达了对廖仲恺生命的敬仰和无尽的哀悼之情。
第七首诗《献给陈独秀的诗》是胡适献给陈独秀的嘉德斯导航船的诗作。
这首诗揭示了胡适对陈独秀人格与事业的肯定和支持。
胡适在诗中赞颂陈独秀的牺牲和贡献,表现了对他的深情赞颂和真挚的敬意。
胡适读书与做人精彩段落摘抄(一)

胡适读书与做人精彩段落摘抄(一)胡适读书与做人精彩段落词语摘抄•创作者•资深•胡适•读书•做人•精彩•段落•Markdown格式•标题•副标题•列点方式•规则句子摘抄•“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一直致力于倡导精彩的读书与做人方式。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人是生命的底色。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将读书与做人的精彩传承下去。
”•“Markdown格式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标记语言,用于写作、编辑和排版文档。
”•“采用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提高读者阅读的效果。
”段落摘抄作为一名资深创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一直致力于倡导精彩的读书与做人方式。
胡适先生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他的读书与做人观念让我深思。
正是因为他的启发,我才能够将这些精彩的观点传达给更多人,并且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读书与做人的挑战。
胡适先生的智慧言论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人是生命的底色。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培养自己的才能和能力;而在做人方面,我们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传承胡适先生的精神正因为胡适先生在读书与做人方面的重要观点,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将这种精彩的方式传承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将胡适先生的观点和智慧传达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受益于此,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更加精彩的人。
采用Markdown格式的优势Markdown格式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标记语言,用于写作、编辑和排版文档。
它具有以下优势:•简洁清晰:通过使用Markdown语法,可以使文档结构更加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
•易于编写:Markdown语法简单易懂,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知识,即可快速编写文档。
•跨平台兼容:Markdown格式可以在各种平台和设备上进行编辑和展示,保持一致的格式。
•高效排版:Markdown格式提供了各种排版和样式设置的功能,可以使文档更加美观和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胡适与江冬秀:从一而终的婚姻 二、胡适与威廉司:深情五十年 三、胡适与陈衡哲:毕生友情
一、胡适与江冬秀:从一而终的婚姻
婚姻的几个片段 1904,订婚与逃婚 1913,照片上的“谋面” 1917,结婚与甜蜜
19胡13适年与的江江冬冬秀秀结(婚23照岁)
1919-1921,三个孩子出生 1923,离婚危机 1925,感情跌入谷底 少年夫妻老来伴
1953年,胡适夫妇在绮色佳看望威廉司
三、胡适与陈衡哲:毕生友情
留学美国:笔友情
“最早的一个同志” 与莎菲的笔友情 任叔永的出现
——“三个好朋友”
回到国内:毕生友情 1920,陈衡哲、任叔永到北大
1920,胡适等北大同人欢迎陈衡哲(前排左四)、 任叔永(前排左五)。陈衡哲身后为胡适
1920,南京“依旧三个朋友”
关系升级
1927,重逢的苦恼 “精神上结婚多年”
1933,关系升级 “我中有你”的期望
威廉司的自卑与伟大 自卑:身心不堪
伟大:保存信件,帮助出书
1930,威廉司,45岁
永远的遗憾 每年生日互致问候 1953,胡适夫妇与威廉司相聚 1962,胡适去世 1971,威廉司去世
享年86岁 愧疚与遗憾
胡适:顾及他人,而非听从内心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民国奇闻
二、胡适与威廉司:深情五十年
两个孤独的人,相互取暖 胡适:独在异乡为异客
胡适留学期间与同学下棋
威廉司:不受美国男青年青睐 外在:非妩媚动人 内在:非小鸟依人——思想深刻;高洁近乎狂狷
1913,胡适在康奈尔大学与同学郊游
美国留学时期:“智识友朋”
“智识友朋” 提问者 VS 回答者 “思想的交汇”
容忍迁就、民族主义、 和平主义、中国画……
现存胡适给威廉司的第一封信
1915,独处风波 威廉司:寻求关系升级
对生命有了新了悟,就该做更上层楼的努力; 为“略嫌无礼”的行为道歉 胡适:自我检讨 俗气、胆小
胡适、威廉司
“人生几十年光景,欢乐有几许?” “素斐离去,是解脱在人世的苦难” 将胡适认做自己女儿的干爹 “素斐/不要叫我忘了/永永留作人们苦痛的记号”
1962,胡适去世,陈衡哲女儿不敢告诉母亲 1967,陈衡哲因肺炎病逝于上海
月 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哲
初月曳轻云,笑隐寒林里;不知好容光,已映清溪水。
凑合式婚姻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
江冬秀的优点 厨艺好:徽州锅
大胆:GO 大器:能容忍婚外情
胡适、江冬秀 祖望(左一)、思杜
胡适:顾及他人感受和评价,多于内心想法
当时一般新青年对婚姻的态度 赵元任、鲁迅、郁达夫、徐志摩
“若爱不自由,我至为伤心”——赵元任 胡适《悼志摩》:
“理想主义者——爱、自由、美” “没人敢梦想他的梦想,于茫茫人海中……”
江冬秀与三个孩子(1923) 胡适与江冬秀晚年
结婚目的:不为爱情,而为亲情 不毁婚
不必、不能、不该 (非不想、不悔) “博母欢心”
胡母冯顺弟
从一而终,所顾忌者何? 有名的“惧内”
江冬秀不能容忍离婚 好名声,好名声
“人伦导师”
胡适与江冬秀,1956
“没有什么特别过不去的地方”
白头偕老: 不一定因为爱情
我们三个朋友
胡适 1920 别三年了!月半圆了,
照着一湖荷叶; 照着钟山,照着台城,
照着高楼清绝。 别三年了,又是一种山川了
依旧我们三个朋友。 此景无双,此日最难忘 让我的新诗祝你们长寿!
1920,任叔永、陈衡哲 胡适(右)在南京
1920,胡适女儿出生,取名素斐
江冬秀与素斐
莎菲送给素斐的新诗
1925,陈衡哲夫妇劝慰低谷中的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