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蛲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虫成虫咬附于肠粘膜
肠壁出血
贫血的临床表现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面部或全身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流产、早产、死胎 钩虫病患者
39
严重者劳动力丧失!
钩虫引起的贫血

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 身浮肿、以下肢多见, 中医称本病为黄胖病、 黄肿病等。
钩虫所致舌炎

Atrophic glossitis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microcytic hypochronic anaemia due to heavy hookworm infection. The tongue is smooth and lacks papillae.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A. duodenale
shape
N. americanus
C
buccal capsule and teeth oval
spicule
S
Flat and oval
copulatory bursa
round
oblate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体形 口囊 “C”型 2对钩齿 美洲钩虫 “S”型 1对板齿
成虫咬附 肠粘膜
35
2. 贫血 (anemia)
失血原因
(钩虫的主要危害所在)
①吸血 ②边吸边排 ③伤口渗血 ④更换吸血部位 ⑤ 组织血管的损伤 宿主蛋白质、铁的缺乏。 ①和③失血量相当,且量大
美洲 十二 0.02~0.1ml/天/条 高6~7倍
36
失血量 :
例: 0.5ml/天/条 × 100条 ×100天 = 5 000 ml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Copulatory bursa and spicules 交合伞和交合刺
rays 辐肋
背辐肋
背辐肋
Copulatory bursa and spicules of male (a side view)
27
2.丝状蚴入侵途径
经皮肤:皮下小静脉(或淋巴管)
咽 食道 胃 小肠


(在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
(十二指肠钩 经 虫多见) 口:① 口

肠 心 肺
29
② 口腔(食管)粘膜血管 咽 食道 胃 小肠
钩虫生活史与蛔虫生活史的异同
相同点: 1.土源性线虫 2.无需中间宿主 3.肠道寄生线虫 不同点: 1.感染阶段 2.感染途径和方式 3.血肺移行
钩蚴性皮炎
(“粪毒” 、“地痒疹” )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33
2. 呼吸道症状(symptoms
system)
in respiratory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 症细胞浸润。 症状: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
钩蚴在肺部寄生
34
(二)成虫致病
1.消化系统的症状--腹泻 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 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
48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

犬钩口线虫和巴西钩 口线虫的感染期蚴 , 可侵入人体,引起皮 肤 幼 虫 移 行 症 ( CLM ) 。 因 幼 虫 移 行弯曲,引起皮疹呈 匐行线状,故称匐形 疹creeping eruption。 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 虫。
0.7mm Infective stage
外披鞘膜
口腔封闭
咽管内有口矛
二、生活史
两种钩虫的生 活史基本相同 生活史的过程 包括:在土壤的 发育和在人体的 移行、发育。
在人体内
在土壤内
只需要一个宿 主(人)
22
生活史要点:
1.
2. 3.
4.
5. 6.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感染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感染阶段:丝状蚴 (larva 3) 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致病阶段:成虫; 丝状蚴 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 →气管→咽→小肠
55
呈世界性(9亿)
国内:主要流行区为淮河、黄河以南(海南、四川、
钩虫感染的地区分布
56
(二)流行环节
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 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1.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带虫者
2. 传播途径
⑴ 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
⑵ 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
卫生条件差的矿井 ⑶ 接触疫土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cylostoma duodenale
十二指肠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美洲钩虫
Rays of Hookworm (a top view)
Ancylostoma duodenale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3.
异嗜症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煤渣 、泥土、 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 症”。
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 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 行消失
4.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 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和胆石症等
57
矿井
无阳光、温度高、湿度大、 空气不畅、卫生条件差 四川矿井感染率 52%

农作物种植方式 旱地作物:棉、薯、桑、蔗、烟、玉米、 蔬菜、咖啡等 旱地温床育秧、移栽后放水晒秧
58
3. 易感人群
年龄 性别 职业
普遍易感(年龄、性别、职业)
青壮年(15~40岁)感染率最高 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 江浙:植桑采桑,女性高于男性 主要是农民
不同职业钩虫感染率(%)
菜农 30.963 教师 7.568
农民 半工半农 学生 渔民
19.827 14.360 9.790 7.806
商人 儿童 工人 干部
6.490 5.422 4.327 3.654
60
(三)流 行 因 素
1.自然因素 ⑴ 温度
> 50℃ 37℃ 27℃ < 10℃
最适25~30℃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7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size
shape
8
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mouth capsule (口囊) Hook teeth Plate teeth
诊断
治疗
钩虫性贫血
驱虫(驱出2336条)
51
四、病原学诊断
粪检
查虫卵: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 查钩蚴:钩蚴培养法
痰检
查钩蚴: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
52
五、流行
(一) 分 布
广西…)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多为混合感染地区 感染率:南方 > 北方 农村 > • 城市
向温性 向湿性 聚集性 穿刺能力强
丝状蚴
水膜
背矛、腹矛 咽管腺(胶原酶) 借水膜爬行
26
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偶有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16
•Hookworm egg
钩虫卵与脱壳蛔虫卵的鉴别

卵壳 shell 细胞 cell 间隙 space
3.幼虫

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阶段
Rhabditiform larva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 口孔
Filariform larva (丝状蚴)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 一刺末端呈钩状, 末端分开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槽内 背辐肋 二三分支 二二分支
尾刺


2. 虫卵
60×40µ m 椭圆形 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多为2-4个细胞 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四细胞期卵
多细胞期卵
钩虫卵
含蚴卵
Biblioteka Baidu62
(四)流行季节
易感季节:夏、秋 广东 四川 江浙 山东 全 年 4~9月 6~8月 8~9月
一、形态
1 成虫(Adult ): 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 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


♀ >♂ 雌大雄小 雄虫末端膨大为交合伞。 腺体: 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 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 酯酶;胶原酶 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活钩虫
两种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钩虫所致反甲

Severe hookworm anaemia in the same patient showing nail deformities (koilonychias). In this condition, the nails become thin and concave with raised edges.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胎盘、母乳感染
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寿命 十二指肠钩虫15年,美洲钩虫3-5年 24
CLM of the Foot
临 床 病 例
患者 男,64岁,农民。下菜地劳动后,手足 发痒,次日红肿,形成疱疹,数日后自愈。三 个月来腹痛,头晕、乏力,最近1个月来头晕 加剧,曾晕厥3次,并每天排出黑色粪便。 检查 血色素3.4 g%,红细胞200万/mm3, 粪便潜血试验(+),钩虫卵(+)
45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 达15%以上,最高可达86%,因而引起白 细胞总数的增高。 早期易误诊,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史、血
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临床症状方可确
诊。
46
6.婴儿钩虫病
感染途径 ① 钩蚴污染尿布 ② 接触污染土壤 ③ 穿开裆裤、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 麦秸而受感染 ④ 经胎盘 ⑤ 经母乳 感染虫种 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好发年龄 47 生后5~12个月,甚至生后4天
(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
条件 温暖(25oC~30oC);潮湿(60%~80%)、 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 发育快 1 周左右
24h 第一期 杆状蚴 48h 蜕皮 第二期 杆状蚴 5~6d 蜕皮 感染期 蚴
25
虫卵
丝状蚴
(二)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发育移行
1.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
三、致病
钩虫感染 (hookworm infection) 无临床表现,粪检有虫卵 钩虫病 ( hookworm disease) 有临床表现,粪检有虫卵
32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
(俗称粪毒、粪疙瘩)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好发部位 结痂 脱皮自愈(2-3W)
虫 卵 活30分钟 发育不完全 发育最好 停止孵化 丝状蚴 活2小时 活4周 活9~15周 5%越冬,余全死
⑵ 湿度
最适60%~80%
太高:虫卵不发育、也不死(水稻田) 太低:不利虫卵发育、钩蚴活动受限
61
2. 生活习惯 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 生食:韭菜、葱叶(山东) 小白菜(辽宁) 3. 经济水平
临床表现 症状:急性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
贫血多较严重,生长发育迟缓等。
粪检:潜血试验(强阳性)
发病特点
① 贫血严重:RBC<200万/mm3,Hb<50g/L ② 发育极差:营养不良 ③ 合并症多:30%~40%(支气管肺炎,肠出血) ④ 病死率高:7%(1~5岁) 原因
十二指肠钩虫 肠粘膜柔嫩 感染度较重 肠血管丰富
Hookworm 钩 虫
Brief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 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 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 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钩虫病 (hookworm dis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