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 T389-2007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技术负责人考核题库1.3防雷装置检测GBT 21431

一、填空题1、GB/T 21431-2015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1条2、自然接地极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统称为自然接地极。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3.4条3、共用接地系统是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装置。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3.6条4、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SPD时,如果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或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为实现多级SPD间的能量配合,应在SPD之间的线路上串接适当的电阻或电感,这些电阻或电感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3.11条5、首次检测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第一次检测。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4.1条6、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应对其结构、布置、形状、材料规格、尺寸、连接方法和电气性能进行分阶段检测。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4.1条7、检测接闪器时,应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
解析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5.2.2.2条8、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

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 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入地 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接地的种类
1、防雷接地:(30,10,10Ω)
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 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面之间直流电阻不应大于0.2Ω。
注:1.屋顶等电位不能只使用电阻表测量,应目 测以确定扁钢或导线是否直接互联。
2.机房内设备的等电位连接也不能只使用电 阻表测量,应目测以确定多股铜芯导线是否直接 和等电位连接网络互联。
8 电涌保护器(SPD)
8.1.1 基本要求
a)应使用经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检测,符合 GB18802.1和GB/T18802.21标准的产品。
b)原则上SPD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 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 SPD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
c)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 具有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和有熄灭工频续 流的能力。
d)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总配电盘 (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 须采用TN-S系统。
4.电涌保护器 SPD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
的装置。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 制元件。也称浪涌保护器。
◆关于SPD的参数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允许持久地施加在SPD上的最大交流电压有 效值或直流电压。其值等于额定电压。 在TN和TT系统中,Uc≥1.15Uo ,Uo是低压 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三 相系统中,Uo=220V 。
建筑物防雷验收基本要点

附件2上海市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规定1总则1.1为统一本市的防雷验收要求,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中规定的项目:(一)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二)雷电易发区内的旅游景点;(三)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四)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
2范围2.1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2.1.1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中处于爆炸危险分区(0区、1区、2区、20区、21区、22区)内的工程和场所;2.1.2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乙类的工程和场所;2.2雷电易发区旅游景点:等同GB50343多雷区概念,按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大于4次/km2/a,项目立项时为旅游景点。
2.3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指专项防雷整改项目。
2.4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
3验收依据和内容3.1防雷装置验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上海市建(构)物防雷管理实施办法》(沪气发[2017]12号)及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以下简称“GB50057”);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以下简称“GB50343”);4.《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以下简称“GB50601”);5.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技术规范》(GB5065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GB50156);7.《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8.《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10.《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11.《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12.参考《雷电防护第一部分:总则》(GB/T21714.1);13.参考《雷电防护第三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14.参考《雷电防护第四部分: 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GB/T21714.4);15.参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16.参考《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2937)17.参考《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B31/T 389,以下简称DB31/T 389);18.参考《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19.参考《大型游乐场所防雷技术规范》(DB31/T 751);20.参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1.参考其他现行相关标准。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一、前言防雷装置是保护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
为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
本文旨在制定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以保障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二、检测对象及范围2.1 检测对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已建成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防雷墙、避雷器等。
2.2 检测范围本规范要求对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防雷装置的材料、制作、安装和维护情况;2.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网等电气参数;3.防雷装置与金属构件的接触情况;4.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等的伤损情况;5.外部电源可能对防雷装置造成的影响。
三、检测方法3.1 视觉检查法视觉检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员的目视能力对防雷装置的外观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视觉检查法可以直观地找到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但无法获取具体的电气参数。
3.2 电气参数测试法电气参数测试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网等电气参数来评估防雷装置安全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防雷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3.3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通过激光测量避雷针、避雷线、接地系统等构件的高度、长度、横向等参数来评估其安全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防雷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状态。
四、检测周期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周期应按照下表执行:检测对象检测周期避雷针3年避雷线3年接地系统3年防雷墙4年检测对象检测周期避雷器5年五、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检测单位名称、检测人员姓名;2.检测时间、地点;3.检测方法;4.检测结果、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5.报告编制时间、审核人签字。
六、检测结果处理对于检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总结本文制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保障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防雷检测服务需求 1.项目简介 为了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

防雷检测服务需求一.项目简介为了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有效提高我校防雷防灾能力,完善防雷防灾档案建设,特开展此项目。
二.投标人资质要求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防雷设施检验检测机构;2.持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3. 具有同类或类似建筑物检测经验(以合同或业主证明文件为准);4. 检测报告符合DG31/T389-2015规范要求三.标准及依据1.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GB 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3.DB31/T 389-2015《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4.GB/T 21714-2015《雷电防护》系列标准四.项目内容及要求1.按照相关国家规定及标准对本校共18个建筑物的防雷设备开展下列检测:1.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二类、三类防雷建筑)1.2接闪器,包含不符合规范进行整改,部分生锈进行防腐处理。
1.3引下线,包含不符合规范进行整改,部分生锈进行防腐处理。
1.4接地装置,包含不符合规范进行整改,表面部分生锈进行防腐处理。
1.5电磁屏蔽;包含不符合规范进行整改。
1.6等电位连接,包含不符合规范进行整改。
1.7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包含校区电源系统125套电涌保护器(SPD)维护保养,信号系统46电涌保护器(SPD)维护保养,防雷设备损坏及时免费更换。
1.8保养内容:包含校区电源防雷系统及信号防雷系统6-9月每月进行检查,年度保养一次保养内容:为查看电源及信号防雷器连接线是否松动,并为防雷器表面清除灰尘,查看防雷器是否被雷击坏,查看防雷器接地漏电流是否符合要求,防雷器外表温度是否正常,查看防雷器接地是否良好。
1.9设施完善:包含校区防雷设备防雷警示标志完善,防雷有关知识宣传。
2.0应急响应:包含校区防雷设备全年内进行24小时服务,防雷设备发生事故,做到4小时内响应到场,8内小时提出解决方案。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已经学会利用防雷装置来抵御雷击的威胁。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是防雷装置保护人们的重要职责,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采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主要针对防雷装置的结构、固定方式、接线和检验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检测要求。
根据防雷装置的结构、分类和安装位置,将防雷装置的检测分为初次检测和定期检测两大部分。
(1)初次检测
初次检测是指对防雷装置施工完毕后现场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防雷装置的外观情况、外部电气接线情况、位置固定连接是否正确、外壳接线情况等。
(2)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指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安装质量和性能。
定期检测包括定期检测和定期检查两个部分,定期检测主要检查防雷装置的结构和绝缘效果,定期检查主要检查防雷装置的接线和连接情况,以确保安全性。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一种专业的技术规范,不仅要求检测结果应当准确、可靠,同时对于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首先,检测应当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规范执行,且现场应做到卫生、整齐,以保证检测质量。
其次,专业人员要注意检测过程中的安全,尤其是进行带电检测时,要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总之,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保障防雷装置性能及形成安全环境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严格地执行。
今天,政府部门已经重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当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从而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防雷装但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5 检测要求和方法5.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应按GB50057中第二章和附录一的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见本标准性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将其划属第三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5.2接闪器5.2.1要求5.2.1.1接闪器布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布置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避雷针滚球半径/m 避雷网网格尺寸/m×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 ≤5×5或6×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 ≤10×10或12×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 ≤20×20或24×16避雷带、均压环和架空避雷线应按GB50057中的规定布置,具体指标见本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
5.2.1.2.接闪器的材料规格5.2.1.2.1避雷针应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 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m ~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5.2.1.2.2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 mm。
5.2.1.2.3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5.2.1.2.4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注:IEC/TC81新草案规定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注: IEC/TC81新草案规定铁和铜板不应小于0.5mm,铝板不应小于0.7mm。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标准

防雷装置安全检验标准
1.0 目的:为安全检查提供依据,避免遗漏不安全因素,特制订此标准。
2.0 适用范围:公司防雷装置安全检查。
3.0 检查内容
3.1 防雷技术措施的安全设计与验算。
3.2 防雷装置完好
3.2.1 避雷器的避雷针一般由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且应镀锌或涂漆。
针长1m以下的,圆钢为Φ12mm,钢管为Φ20mm。
针长1—2m 的,圆钢为Φ16mm,钢管为Φ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Φ20mm,钢管为Φ40mm。
3.2.2 引下线是指连接闪光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体。
3.2.3 接地装置避雷针(带)与引下线的接地装置连接应采用焊接。
整体防雷装置应确保完整电路和连接的可靠性(包括跨接线和过度伸缩缝的处理等)。
3.3 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与建筑物分开安装,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以加强雷电流散流作用和降低对地电压,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网、金属物体间距至少不小于3m。
3.4 预防性测试和数据必须经过预防性测试和检查、检测,保持其良好的保护性能。
3.4.1 定期检测试验对接地装置、阀门式避雷器等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测试,并有专业检测报告和数据。
3.4.2 对各种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根据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检查整体和部件状况,例如:连接点有无裂纹,引下线上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腐蚀锈蚀认及与相邻异体的安全距离情况等。
4.0 检验员应根据本标准进行检验,并填写防雷装置安全检查表。
5.0 相关记录
5.1 防雷装置安全检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1/T389-2007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 据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及其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应不小于0.5mm;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应不小于4mm,铜板应不小于5 mm,铝板应不小于7mm; ——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薄的油漆保护层或小于等于1.0 mm沥青层或小于等于0.5mm聚氯乙烯层 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5.2.1.2.5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突出屋面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 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的,在其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的情况下, 应符合下列要求: ——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符合本标准5.2.1.2.1条和5.2.1.2.2条的规定; ——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得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 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固定顶或浮顶金属油(气)罐,利用罐体作为接闪器时,其钢板厚度不得 小于4mm。 5.2.1.2.6 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5.2.1.3 接闪器的其他要求 5.2.1.3.1 接闪器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 0.5m~1.5m;垂直部分 1.5m~3m;弯曲部分 0.3m-0.5m。接闪器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 49N(5kg)的垂直拉力。 5.2.1.3.2 接闪器应焊接良好,且与避雷引下线可靠连接。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 规定: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I
DB31/T389-2007
前言
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和安装除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外,尚应建立维护制度和进 行 定 期 检 测 ,以 保 证 防 雷 装 置 性 能 良 好 、运 行 安 全 。本 标 准 主 要 参 照 GB50057 - 1 994《 建 筑 物 防 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和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 结合本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针长1m 以下: 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 钢管壁厚2.25mm。
针长1m ~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 钢管壁厚2.75mmm。
烟囱顶上的针: 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
www.bzfxw.com 钢管壁厚3.25mm。
5.2.1.2.2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应不小于 8mm,扁钢截面应 不小于 48mm2,其厚度应不小于 4 mm。 5.2.1.2.3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 35mm2的镀锌钢绞线。 5.2.1.2.4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DB31/T389-2007
5.2.1.1 接闪器的布置 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应根据表1的滚球半径计算保护范围,使被保护物处于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的
保护范围之内,避雷网网格尺寸和防侧击雷要求应符合表1之规定,在防侧击雷高度及以上外墙上的栏 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避雷带明敷时,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00mm,当建筑物利用屋 顶的钢筋作接闪器时,应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1/T389-200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一般规定 ...................................................................................................................................1 4 检测项目 ...................................................................................................................................1 5 检测要求和方法 ........................................................................................................................1 5.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1 5.2 接闪器 .................................................................................................................................. 1 5.3 引下线 .................................................................................................................................. 3 5.4 接地装置 .............................................................................................................................. 4 5. 5 电磁屏蔽……………………………………………………………………………………………...5 5.6 等电位连接…………………………………………………………………………………………...5 5.7 电涌保护器(SPD)…………………………………………………………………………………….7 5.8 布线检查…………………………………………………………………………………………….11 5.9 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11 6 检测作业要求 .......................................................................................................................... 11 7 检测周期 ................................................................................................................................. 11 8 检测程序 ................................................................................................................................. 11 9 检测数据的判定 ...................................................................................................................... 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指标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三极法工频接地电阻的测试 ..............................................................3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35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记录表 .................................................................37
5 检测要求和方法
5.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5.1.1 建筑物防雷分类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GB50057第二章、第三章第五节、第六章第6.1.3条和附录一的规定。 5.1.2 建筑物防雷分类的检查方法 5.1.2.1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 5.1.1 条规定确定该建 筑物的防雷分类是否正确。 5.1.2.2 根据 GB50057 附录一规定的参数检查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材料结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 数和建筑物的几何尺寸,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防雷分类的校核。 5.1.2.3 当建筑物设有信息系统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检查该建筑物是否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 三类防雷建筑物和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一般宜将建筑物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5.2 接闪器 5.2.1 接闪器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