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SSI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SSI约占外科病人医SSI分类
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 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 后一年)内发生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肉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 院感染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合格,不按程序清 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人残留的体液, 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对医院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 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放入手术间 内供手术使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灭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刀或电刀烧灼 较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共31张PPT)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共31张PPT)

❖ 美国预防SSI 干预的一揽子 (bundle)方案
❖ 1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 素 术前小时应用抗菌药物 24 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 正确选用
抗菌药物 2、正确脱毛方法 ❖ 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 4、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5 血糖控制 ❖ 6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
报告NI率
❖ 近年来我国医院中抗菌 药物使用率在67% — 82%之间.
❖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 来自器官和腔隙部分。
❖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 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感染。
❖ 切口直接裂开,患者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三)器官∕腔隙感染
❖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 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术中解剖部位(器官 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928年英国 Fleming ❖脱毛或不去毛 0.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医生发现了青霉素,对外
科术后感染的防治开辟了新纪元。 伤口愈合延迟
2008年,英国卫生部颁布SSI 预防指南
❖ 在美国每年有2300---3000万病人接受外科手 术治疗,每年仍有92万人发生SSI。
❖ 2009年,英国医疗保险 和公共医疗补助机构, 将不再支付医院由于可 以预防的差错、伤害、 院内感染而导致的住院 费用。
什么叫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 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内获得的出院后 发病的感染。
❖ 医院感染包括范围:
1、入院时不存在或不在潜伏期内,而在住院 后48-72小时发生的所有感染。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ppt课件

手术切口感染  ppt课件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 求。
需要局部降温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 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 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 引流充分。

ppt课件
13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 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 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 低蛋白血症等。

ppt课件
10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 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 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 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 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 引流充分。


ppt课件
14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 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 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ppt课件
15
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温

1、保温意义 术中低体温导致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 菌能力,氧摄入降低可降低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伤口的愈合延 迟。 2、保温措施 手术室温度控制,室温控制在22-25 ℃;肠道正常 体温术前30分钟患者预热;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热灌洗溶 液。

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课件

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课件

手术人员的手的消毒(三)
❖ (2)普通洗手 ❖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也应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 20秒,此时间与唱两遍生日快乐歌大致相同, 可以以此标准来计时。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 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的部位时,接触特殊易 感病人前后
手术室布局
❖ 区域划分 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原则。 ❖ 手术室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
间标志明确,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通道
应符合于疏散、功能流程短捷、洁污分明的原则。 ❖ ①单通道:应具备污物可就地消毒和包装的条件; ❖ ②双通道:洁污分开各行其道; ❖ ③多通道:具备对人和物均可分流的条件,中间通
无菌物品的管理(一)
❖ 1、无菌物品存放于温度为22℃—25℃,湿 度50%—60%的无菌敷料间物架上,距地面 2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无菌物品与非 无菌物品严格分开设置,并注有醒目标志以 免混淆。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敷料间, 按消毒日期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放置,亦按 由近及远的顺序取用。无菌物品平时应遮盖, 保持干燥,若发生潮湿则不能再视为无菌
道一般为洁净走廊,外廊宜为清洁走廊。
手术室环境管理
环境消毒
❖ 1、地面与物品表面消毒 ❖ 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 ❖ 3、过氧乙酸终末消毒
地面与物品表面消毒
各类物品与环境表面消毒我们卫生清洁采用湿拭清 扫,按区域分工,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能混用, 标识明确。如手术间内柜子、无影灯、器械、手术 床、高频电刀墙面,地面等平面:一般情况下,每 日术前术后用500—1000 mg /L擦拭各种用品的表 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用品表面受到病 原菌污染时或特殊感染(如各类肝炎、破伤风、炭 疽等病毒感染的)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可用 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所有物品表面,及 环境表面,病人使用的敷料也应彻底消毒后再送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17
手术室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术中人员在手术间频繁走动,手术门过多开启
人员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连台手术时未及时清理垃圾,地面未能湿式擦拭, 手术间未能待达到净化时间,造成手术间空气污 染
手术开始后在手术间进行物品整理工作,搬动仪 器设备,物品抖动致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致使 漂浮物沉降与手术区
11
术前沐浴
应教育或协助患者至少在手术前一晚使用 抗菌皂进行淋浴或沐浴
可编辑版课件
12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室
手术室是SSI的高危科室,它担负对病人进 行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其 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疗 效果,因此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 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高医疗安全的一项 重要内容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可编辑版课件
16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可编辑版课件
22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可编辑版课件
蛋白,高血压等

外科部位感染SSI课件

外科部位感染SSI课件

03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包括外科、感染科、药学等多个领域 专家的协作。同时,加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以深入探讨SSI的发病机制和流 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详细 的术前计划,包括手术时 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 等。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适当 的抗生素进行术前预防感 染。
手术室环境管理
空气净化
保持手术室空气流通,定 期进行空气净化,减少空 气中的细菌含量。
物品消毒
对手术室内所有物品进行 定期消毒,包括手术器械 、手术台、手术服等。
SSI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对患者预后和医疗费用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SSI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SS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和微生物因素 等。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肥胖、免疫抑制等。
本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等均与SSI发生相关。
血栓形成
术后血栓形成也是常见的全身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应怀疑 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继续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同时,在处理伤口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 血管。
肥胖患者
部感染的风险。
全身并发症识别与处理流程
发热
术后发热是常见的全身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判断是否与手术部位感染 有关。如果发热原因不明,应进行血常规、CRP等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ppt课件

2.手术:
刷手时间长短、皮肤消毒、手术前剃毛、抗菌剂洗澡、手术时间长短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手术室空调、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
异物植入、放置引流管、手术技术(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
创伤)
ppt课件
8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儿术前住院时间。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 (3)正确备皮,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规范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 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6)患感染性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 不应当参加手术。 (7)严格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
ppt课件
3
SSI的定义-浅部切口感染(CDC)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感染,感染只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至 少有下列任一项:
1、无论有无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浅切口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2、无菌技术取得表浅切口部位的体液或组织,培养分离出微生物。 3、至少需有以下症状或体征的任一项: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 红、热且手术医师有意打开表浅切口手术部位,除非切口部位微
ppt课件
23
谢谢
ppt课件
24
ppt课件
14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 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3)有植入物的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课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课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4)及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 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 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 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 加强环境卫生学和无菌物品的监测 ✓ 对消毒隔离技术进行监督与指导 ✓ 定期做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 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
切口,应当首选密闭负 压引流(尽量选择远离 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 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 保引流通畅),根据病 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 管。
5.6% 0.6% >20% 7.1% 3.1% 1.8% 4.0%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 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 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 毒范围。
(5)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 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切口前(小时) 切口后(小时)
Classen D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281
给药时间
定义与描述
SSI发生率
早期
手术前2-24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8%
术前
手术前2小时内
0.6%
术中
手术开始后0-3小时内
1.4%
术后
手术开始3小时后到24小时
3.3%
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开始时应用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 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 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 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 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 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11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 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 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 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 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 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 死腔。
7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 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 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 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 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 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 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 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 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 患者拔除引流管。
15
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温


1、保温意义 术中低体温导致氧摄入降低 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氧摄入降低 可降低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伤口的愈合 延迟。 2、保温措施 手术室温度控制,室温控制 在22-25 ℃;肠道正常体温术前30分钟患 者预热;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热灌洗 溶液。
手术部位感染 SSI
1
手术部位感染的概述

SSI 是指围术期发生在手术切口或手术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 最常见 的是G+球菌和G-杆菌。
2
手术切口分类
Ⅰ类切口 Ⅱ类切口
四类
Ⅳ类切口
Ⅲ类切口
3
伤口的愈合分级

1 甲级愈合 正确对合两侧伤缘,愈合良 好。 2 已级愈合 脓。
8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 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 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 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 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9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 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 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 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 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 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 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 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 保引流充分。
14



12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 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 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 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 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 保引流充分。
13


(二)内源性感染源的相关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和高龄病人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和肥胖(BMI> 30) (3) 基础疾病 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6



2 手术治疗相关因素 (1)手术切口类型 (2)手术区皮肤准备 (3)手术时间 (4)手术医生的操作技能 (5)手术衣和消毒盖布 (6)术中病人体温控制
16
3 丙级愈合

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

切口有化脓。
4
SSI的相关因素

(一) 外源性感染源的相关因素 1 手术组人员的手.头发.上呼吸道.无菌操 作。

பைடு நூலகம்
2 环境 (1)不合理的布局 (2)空气 700-1800cfu/m³ (3)仪器.手术器材.敷料.药液 等。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