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论文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论文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于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

采用药物治疗(头孢克洛分散片、盐酸西替利嗪糖浆、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的改善情况。

结果本实验治疗效果统计:43例(80耳)显效(82.47%),15例(15耳)有效(15.46%),2例(2耳)无效(2.06%),总有效率达97.93%。

无呼吸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未见化脓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综合药物、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排空中耳,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儿童;中耳炎;分泌性;疗效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me),多因感染、免疫机制紊乱、咽鼓管功能异常,以耳部胀闷阻塞感、耳痛、耳鸣、听力功能减退、鼓室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中耳的化脓性和非化脓性炎症反应。

积液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也可表现为混合液,本病也称卡他性中耳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耳鼻喉疾病中高发,起病隐匿,诊断困难,常常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迁延不愈遗留听力障碍。

本病好发于6个月-4岁儿童,1-2岁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阶段。

笔者研究60例(97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针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等作对比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于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97耳),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

男20例,女40例,年龄4-13岁,平均6.5岁,病程7-60天。

5例伴有感冒1周,10例伴有双侧ⅰ度扁桃体肿大。

纯音检测:其中中度传导性耳聋45例,轻度混合耳聋7例,例行纯音测听气骨导差均在10db以内,声导抗鼓室图为平坦型(b 型)(73耳)40例,高负力型(c型)(24耳)20例。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分泌性中耳炎是指由于中耳黏膜分泌增加、鼓室通气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症。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中耳炎类型之一,会导致耳部不适、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目前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激光治疗等,然而存在局部疗效差、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中耳炎类型,其特点是中耳腔内有黏液性分泌物聚积。

目前治疗方法多为抗生素加清鼓室引流,然而对于一些反复发作或耐药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可以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

1.3 研究意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科疾病,通常由咽鼓管功能不全或感染引起。

目前,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水肿的方式,有效缓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并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研究意义在于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疗效,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2. 正文2.1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持续性。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局部免疫反应,降低免疫细胞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减少免疫介质的过度释放,从而减轻局部免疫反应引起的损伤。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摘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疼痛。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被用于治疗中耳炎的炎症和症状。

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中耳炎引起的炎症,改善患儿的症状,尤其在保留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时,也需要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

研究人员呼吁在应用中耳炎治疗中要慎重选择糖皮质激素,并建议未来应该加强对其治疗作用和局限性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效果,注意事项,副作用,局限性,建议。

1. 引言1.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概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积液,常伴随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由于鼻咽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使中耳腔内无法正常排出分泌物,最终导致积液积聚。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中,由于他们的咽鼓管较短、较宽,容易被感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也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早期干预很重要。

及时清除喉咙和鼻腔内的病原体,帮助婴儿减轻发炎症状,是关键的治疗方法之一。

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外,糖皮质激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在下文中将详细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及疗效。

1.2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耳炎中的作用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导致耳朵发炎和疼痛,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中耳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中耳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减少耳部的充血和水肿,缓解疼痛感。

糖皮质激素还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病情的发展。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注射和局部滴耳等方式。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与病因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与病因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与病因分析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发病原因。

急性中耳炎过后迁延,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是儿童SOM的主要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儿童SOM 效果满意。

标签: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病因分泌性中耳炎(SOM)在儿童中有很高的患病率。

主要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冬春季多发。

婴幼儿期发生中耳炎可能影响到患儿的听力,同时直接影响在言语发育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言语信息,导致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收集我院从2005年3月~2009年3月85例3~12岁的门诊及住院SOM患儿的临床观察及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并对其病因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为2005~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85例,其中双耳发病8例,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年龄3~12岁,以冬春季多发,多数患儿近1周至1个月内有感冒流鼻涕病史。

病程3天~1.5年。

在治疗前均告知患儿或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及过程,并取得家属同意。

症状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为主,平均气导损伤15~25 dB,骨气导差15~25 dB。

纯音测听:本组65例呈轻度传导性耳聋,20例呈混合型耳聋。

门诊54例,住院31例。

1.2就诊原因耳痛、耳鸣、耳堵塞感、听力下降、睡眠时打鼾、反复鼻塞流涕或家长发现患儿听话反应迟钝、常用手抓患耳。

经内镜及鼓气耳镜检查均见鼓室积液表现:鼓膜呈橘红色,可见液平线或气泡,鼓膜外凸,活动度受限。

所有病例均用小儿纤维喉镜检查腺样体,发现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50%以上者31例。

另有其中4例6耳以急性中耳炎发病:睡眠被耳痛痛醒,鼓膜鲜红色、彭隆明显并有感冒症状,经抗生素治疗5~7天耳痛缓解,复查时发现充血转为淡橘红色,鼓室积液显现。

1.3病因分析85例病例治疗前病因初步分析,明确有急性中耳炎病史者10例(11.8%);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31例(36.5%),鼻道内有脓性分泌物者行鼻窦CT检查明确鼻窦炎42例(49.4%)。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感染学说是其主要病因。

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还没有确切的方案,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表面活性物质等,手术治疗常用的有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鼓膜造孔等,近年流行的咽鼓管球囊扩张及电子鼻咽喉镜或鼻内镜下咽鼓管注药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恢复咽鼓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其治疗的重点和关键。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卡介苗、细胞因子拮抗剂以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Pathogenesi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s not clear,poor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nd infection theory are the main causes of disease,the treatment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have no definite solution,there are drugs and surgery,drug therapy include antibiotics,corticosteroids and surface-active substances etc.,commonly use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have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myringotomy with grommet insertion,tympanostomy etc.,in recent years,popular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and video laryngoscope or endoscopic injection in eustachian also have made a better clinical outcome.To maintain the pressure balan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iddle ear,that eustachian tube restored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s the key to its treatment.Investigative BCG vaccine,cell factor antagonists by using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r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Key words]Secretory otitis media;Eustachian tube;Treatment;New progress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根据鼓室积液性质的不同,有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咽鼓管炎及胶粘耳等不同叫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中耳炎是指中耳腔黏膜及鼓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分泌物清澈呈黏稠为主的慢性炎症。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在抗炎、免疫、代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在耳鼻喉领域,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黏液分泌,发挥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因此,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

一般而言,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若出现反复感染或合并听力下降时,常规治疗难以奏效。

此时,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药物。

具体应用方法包括口服、局部滴鼻、直接注射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

(一)糖皮质激素能够缓解炎症症状(二)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分泌物产生分泌物的产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给患儿带来很大的困扰。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分泌物产生的作用,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常常得到应用。

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中耳腔内的分泌物产生,对于缓解症状、改善耳道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三)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改善听力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儿的听力,影响学习和生活。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减少炎症、改善耳腔环境等途径,改善患儿的听力。

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听力水平,缓解听力下降等症状。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三、结论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减少分泌物产生、改善听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存在不良反应,应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使用,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

保守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1例

保守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1例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s a n d t i me o f p e d i a t i r c s e c r e t o r y o t i t i s .Me t h o d s My b r a n c h c u r e 6 0 c a s e s p e d i a t r i c s e
例 临床观察[ J ] . 2 0 0 9 , 1 9 ( 6 ) : -7 6 . ( 本文校对 : 王志华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2 — 1 3 )
保 守治疗 4 , J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泌性 中耳炎 5 1 例
王 丽鸣
( 长 春 中医 药大 学附 属 医 院耳 鼻 喉 科 ,长 春 1 3 0 0 2 1 )
c r e t o r y o t i t i s or f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me t h ds o a n a l y s i s i n Ma r c h 2 0 1 0 t O Au g u s t 2 0 1 1 . Re s u l t s I n t e h 6 0 p a t i e n t s( 1 0 6 e a r s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t r at e me n t o f 5 1

热阻滞等症状 。故而补气化 湿为治疗之 本。活 血化湿汤 中的黄芪 以补气为 主,而茵 陈、薏苡 仁、橘 皮 、苍术则 以健脾除湿 为主,再辅 以丹参 、川 I 芎等通 脉络 、活血去 瘀 ,从而使得血管流行通 畅 ,大 大改善 了四肢 末端血流 不畅的状况 ,使周 围神经 系统得 到充 足的营养 ,故治疗 见效快 ,效果好 。而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变的原 因 ,就是 提供营养 的血管受 到代谢 、 自身遗传 等 因素 的影 响 ,血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赵巍【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 in children .Meth‐ods18 children cases of adenoid hypertrophy with SOM treated by adenoidectomy combined with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All the cases of OME were followed up at leas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effects of 7 ears with puncture of tympanum were 70% ,but the effects were 92% in 25 ears with tympanostomy tubes .A child was suffered from adenoid hypertrophy again afte r surgery .Conclusion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combined with tympanostomy tubes is the best on adenoid hypertrophy with SOM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及手术疗效。

方法:总结分析1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效果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单纯鼓膜穿刺治疗7耳,有效率70%。

鼓膜置管25耳治疗有效率92%。

腺样体肥大术后复发1例。

结论: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同时行鼓膜置管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9-01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儿童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

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冬春季多发,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不治疗,或反复发作,中耳内分泌物中的毒素可能会引起内耳损伤,将大大影响到听力,甚至导致不可恢复的神经性耳聋,对听力的损害是无法挽回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及急诊、住院患儿,共80例。

随机分为2组。

病史1个月---2年,48例有感冒史,主诉有耳闷、耳鸣、听力下降;20例有反复发作史;2例为鼓
膜置管术后复发。

检查32例鼓膜呈黄色或橙黄色,可见液平面;12例鼓膜内陷、色泽灰暗,11例鼓膜增厚、混浊,2例鼓膜有钙化斑。

纤维鼻咽镜示腺样体肥大者13例;中鼻道及下鼻道有粘脓性分泌物1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釆用西医常规治疗。

轻度患儿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片剂;中重度患儿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剂,90 mg/(kg· d),分2~3次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阿奇霉素,轻度用颗粒或片剂口服,中、重度用针剂静脉滴注,剂量为10 mg/(kg·d)。

高热者口服退热药物(百服咛、美林等),并适当补充液体做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清热利咽汤,外用金喉健喷剂(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908~060901)喷咽喉部,每日4次。

清热利咽汤基本方:金银花10 g,连翘10 g,炒僵蚕10 g,蝉蜕8 g,桔梗6 g,薄荷(后下)4 g,鲜芦根15 g,制大黄6 g,玄参8 g,青果10 g,栀子6 g,生甘草5 g。

高热加半枝莲8 g、板蓝根12 g;呕吐加竹茹6 g、生姜3片;咳嗽加法半夏6 g、前胡6 g;热盛动风加羚角粉(另吞)3 g、钩藤6 g、地龙l0 g;头痛加白芷6 g。

此为6岁量,药量可随年龄、个体差异相应增减。

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250 ml左右,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服1剂。

1.3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3 d,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异常的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3 d体温接近正常,扁桃体红肿明显消退,脓性分泌物消失,其它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异常的理化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用药3 d体温下降、但有反复,扁桃体红肿有消退,脓性分泌物减少,其它症状、体征减轻,异常之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用药3 d体温不减,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剧,体征无明显改善,异常的理化检查指标无好转。

2. 结果
对照治疗组40例,治愈32例,占对照治疗组的80%;4例好转,占对照治疗组的10%;4例治疗未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治愈,占手术治疗的10%。

对照治疗患者中手术治疗患者有1例复发。

观察治疗组40例,治愈38例,占观察治疗组的95%
3. 讨论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会对儿童的听力
和今后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有着重大意义。

在临床诊断中用0°耳内镜常规检查鼓膜,仍有可疑时加用鼓气耳镜、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后再用内镜反复检查可以清楚地分辨有无积液液平线、气泡,不仅诊断准确而且易于患儿家长理解接受;耳道较狭窄的患儿我们用小儿纤维喉镜检查效果很好。

3.1 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鼓室置管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肺炎球菌疫苗的应用、he-ne激光治疗、微波治疗)。

在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的开放压升高,如能降低咽鼓管开放压、改变咽鼓管的功能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本组的治疗中采用咽鼓管吹张、0.5%呋麻滴鼻液点鼻促使咽鼓管开放达到此作用。

强的松与西替利嗪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中耳积液形成,提高听力水平,消除咽鼓管黏膜水肿,恢复咽鼓管功能。

鼓室内注药地塞米松或/和α糜蛋白酶能解除鼓室负压,消除咽鼓管水肿,减少鼓室黏膜渗出,促进积液的分解、排出。

针对病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对于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2/3以上的患儿全麻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并鼓膜穿刺注药,取得了安全、快速、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中医治疗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中医“急乳蛾”范畴。

咽喉为肺胃所属,风热邪毒入侵,咽喉首当其冲。

其病因或由于邪盛传里,火热上蒸;或由于嗜食辛燥,热蕴脾胃,循经上炎,灼于咽喉,终致热毒壅结于喉核,气血瘀滞,肌膜灼腐成脓。

本病多属实热证,针对病机,笔者自拟清热利咽汤,方中金银花、连翘、栀子、白僵蚕、蝉蜕、薄荷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痈散结,使风热从外而解;制大黄泄热解毒散瘀,使热毒从下而泄。

诸药共奏清泻三焦热毒之功。

桔梗利咽消肿排脓,并载诸药上浮,直达病所;青果、鲜芦根、玄参养阴清热利咽,使热消不伤阴津;甘草抗炎消肿、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养阴生津功效。

中药内外合用配合抗生素治疗,三者各司其能,协同治疗,故起效迅速,热退肿消而津不伤,避免了单用抗生素的缺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体现
中医攻邪不伤正,防病传变的治疗原则。

4. 结语: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挽救儿童听力,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育以及遏制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西医结合与传统西医抗炎治疗相比,疗效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芙蓉,柯嘉.儿童及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j].国外
医学耳鼻咽喉分册,2005,
[2] 倪道凤.关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杂志,2008
[3] 刘菲,魏蕾.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