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人文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俗民风等特色的旅游资源。
根据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历史文化遗产类:包括古迹、古建筑、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祭祀场所等。
2. 文化艺术类:包括文化节庆、传统工艺、民间艺术、音乐戏剧、书画艺术等。
3. 风俗民俗类: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习俗、民间故事、传说传统等。
4. 宗教文化类:包括寺庙、教堂、清真寺、道观、神庙等。
5. 文化旅游景区类: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村镇、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园区等。
6. 文化旅游活动类:包括文化旅游节庆、文化旅游赛事、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等。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体验和探寻。
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1 -。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讲解的基本知识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讲解的基本知识1. 人文景观的魅力说到人文景观,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古老建筑、历史遗迹,或者是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实,人文景观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东西,更是我们历史的缩影,文化的传承。
这就像是一张张老照片,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每一座古老的建筑,每一条古街小巷,都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
比如,当你走在故宫那金碧辉煌的殿宇里,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那一声声礼仪之邦的古乐声。
哇,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2. 人文景观的种类2.1 历史遗迹提到历史遗迹,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长城、兵马俑这类的“网红”景点。
可是,别忘了那些不那么出名的小地方,也同样有它们的故事。
比如,在某个小村庄里,可能就藏着一个古老的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位当地的英雄。
这位英雄当年可是做了很多好事,村民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座祠堂。
每年都有不少人来这里祭拜,听听老一辈讲的故事,别提多感人了。
2.2 文化活动除了这些静态的景观,文化活动也是人文景观的一部分。
比如,走到一个地方,恰好遇上当地的传统节日,那种热闹的氛围,真是让人心醉。
人们身穿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热情地邀请你一起参与。
这种融入式的体验,不仅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当地文化,还能结识很多新朋友,真是一举两得!3. 讲解人文景观的技巧3.1 故事化讲解在讲解人文景观时,讲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对吧?在介绍某个古迹时,可以把它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背后的传奇故事结合起来。
比如,讲到某个王朝的兴衰,可以顺便提到当时那些传奇人物的爱恨情仇,这样一来,听众自然就被吸引住了,完全不觉得无聊。
3.2 生动的描绘再者,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生动。
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幽默的语言,让大家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比如,形容某个古老的庙宇时,可以说:“这庙宇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很多故事。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吸引注意,还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人文旅游资源名词解释

人文旅游资源名词解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自然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为人们提供观赏、娱乐、科学考察、探险、攀登、度假等需要的旅游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遗存、文化艺术和民族民俗活动方面的旅游吸引物。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旅游资源和精神旅游资源。
从性质上看,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 1.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物古迹和近代现代革命文物,反映当地历史、经济和政治状况的遗址,以及表现出本地人民劳动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各种建筑物、纪念物等。
2.现代旅游业最早兴起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革命也正是以英国为中心发生和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又称“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后,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的第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巨大飞跃。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工业革命首先是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而引起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工厂规模扩大和所有制结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引起了它们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后,是随着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家政治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引起了它们和封建专制王权的矛盾,并逐步取代了封建专制王权而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于1986年决定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它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申扎县羌塘自然保护区3部分组成。
保护区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青海湖裸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6.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国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目前已达200余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地区、县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等级。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庙会
其他民间集会
主要有: 苗族:物质交流集会、男女社交、恋爱、 择偶集会 彝族:最隆重的是火把节集会 傣族: 泼水节集会、关门、开门节集 会 壮族:三月三集会,相当于情人节 京族: 最隆重,“哈节”集会。
火,唱歌跳舞。篝火燃尽后,形成一个彤红的火塘,此时,若干精壮青 年喝下烈酒,赤足走进火塘中,这就是著名的“下火海”。
次日中午,人们在草坪上竖起一根高约15米的树杆,上面刃口向天, 横绑着36把锋利的小刀,5名下过“火海”的青年,攀登至顶。
“下火海”,“上刀山”,充分展示了傈僳族青年的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畏,强 健剽悍。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 事典型的有:高跷 秧歌 舞龙 舞狮 旱船 赛马 摔跤 赛龙舟 游 泳等。
高跷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关于高跷的起 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 生活有关。流行山东、山西等省。
秧歌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 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 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 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 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 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 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第二天是景洪全城的泼水狂欢,外地游客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成为被泼水
的对象。第三天是赶摆,地点在曼听(春欢)公园,开展丢包、民族歌舞、 民族风情展示等活动。“泼水节”期间在州体育馆和版纳民族风情园还举行 堆沙、斗鸡、剽牛以及傣、布朗、基诺、哈尼、拉枯、佤等民族风情展示表 演等系列活动。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在每年的二月初七举行。夜幕降临之后,人们点燃篝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供游客旅游消费、旅游娱乐、旅游观赏等活动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条件。
在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方面,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们旅游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比如美丽的自然风景、优质的空气、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山水、草原、森林、海洋、湖泊、瀑布、峡谷等。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和文化遗产,是由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构成的旅游资源。
比如古迹、名胜古建筑、历史遗址、博物馆、文化公园等。
三、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是指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设施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资源包括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导游服务等。
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 -。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一、概述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
它不仅包括具体的建筑、景点、遗址等,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等。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文旅游资源类型。
二、古建筑1. 宫殿•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宏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故宫:位于台湾台北市,是台湾清代的皇宫,保存完好,展示了清代皇家文化的瑰宝。
2. 寺庙•法门寺:位于陕西西安市,是中国古代佛教圣地之一,规模宏大,佛像雕刻精美。
•塔尔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融合了藏族建筑和佛教文化。
3. 园林•苏州园林: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以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是清代皇家园林,曾经是世界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之一,如今只存有残迹。
三、民族文化1. 民俗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而闻名。
2. 传统工艺•京剧脸谱: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特色之一,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
•刺绣: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以细腻精美的线条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著称。
3. 民族音乐舞蹈•藏族舞蹈:西藏地区的传统舞蹈,舞姿优美,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茶马古道:云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节奏和乐器演奏方式而闻名。
四、历史遗址1. 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横跨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2. 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坑:位于陕西西安市,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3.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人文旅游是一种以人文因素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它以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建筑等为核心资源。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令人惊叹的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让游客们领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按照不同类型来介绍一些值得一游的人文旅游资源。
1. 历史遗址:历史遗址是了解古代文明的绝佳之处。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古罗马的斗兽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遗址之一。
而中国的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和埃及的卢克索神庙等,也是令人着迷的旅游目的地。
2. 文化村落:文化村落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机会。
韩国的汉阳村和日本的小樽都市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是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选择。
中国的丽江古镇和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文化村落之一。
3. 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是了解当地艺术和文化的好地方。
巴黎的卢浮宫和荷兰的梵高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而中国的故宫和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4. 建筑风格: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和巴西的巴西利亚大教堂展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5. 民俗节日:参加当地的民俗节日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当地文化。
中国的春节和西班牙的圣火节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民俗节日之一。
在这些节日里,游客可以领略独特的文化表演、品尝当地美食,还能和当地人一起庆祝欢乐的氛围。
总结起来,人文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历史遗址、文化村落、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建筑风格以及民俗节日等。
每一种类型都能让游客们领略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人文旅游的体验,游客们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课件 (一)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课件 (一)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课件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代表了不同地区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魅力。
旅游资源是一个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决定了旅游产品产品的不同性。
旅游资源丰富、品质好坏的直接影响到游客心理价值和旅游市场竞争力。
所以, 在旅游开发中,我们需要加大对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以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一、文化文化类旅游资源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本质的基本力量,是维护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活动类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名胜、博物馆、文化公园、文化游览路线等等。
这些资源通过人们的多元文化体验,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并且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及其地方的基本文化特征之一。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民族风俗、特色食品、维吾尔古城、藏学文化馆、红色旅游基地、边疆文化体验等等。
民族风情的魅力在于,它能带给游客非凡的舒适感受和深刻的文化体验,而这些正是游客所追求的。
三、演艺类旅游资源演艺类旅游资源是指能为游客呈现出现场特别的表演,如歌舞表演、限时特区的舞台剧、马戏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演绎节目。
这些节目通常会发掘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特色,从而达到让游客更好了解当地文化的效果。
四、主题公园类旅游资源主题公园类旅游资源是通过特别规划,展示和将某一事件,场景或娱乐项目作为主题来设计的。
如有些地方的农业景区、篮球主题公园、水上乐园、动物园等各种形式的主题公园。
通过这些让游客更好的享受到旅游体验。
五、传承类旅游资源传承类旅游资源是通过传统文化、手工艺、民俗文化等项目来保护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
如某地当地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民间信仰等文化课件体验活动。
总之,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旅游市场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开发出更多新型的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让游客们更愉快、更安全和更舒适的度假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民间节庆 • 民间节庆,指民间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节 日和专门活动。中国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 彩的,是吸引游客观赏和参与的一项大有 潜力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俗称“年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 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按汉族、满族、蒙古族习 俗,过年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的,这一 天称为“过小年”。 •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有除夕吃团圆饭、坐 夜守岁、拜年、祭祖,此外,还有扭秧歌、跑旱 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以及放爆竹等,为 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 优美的景观刺激,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优秀 的文学作品,对旅游资源具有烘托映衬作用,丰 富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旅游资源的魅力;另外, 由于文学作品易于传诵,广为传播,大大提高了 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使无数游人向往和 憧憬。杨朔的《香山红叶》、茅盾的《白杨礼赞》 等著名散文,赋予普通的植物景观以深刻的文化 内涵,使之成为引人注目的旅游景观。1985年, 无锡在日本的知名度几乎为0,到了1993年,却 有76%的日本人知道了无锡,这都是得益于一首 《无锡旅情》歌曲。由此可见文学艺术在旅游的 形象传播中巨大的影响力。此外,我国独有的楹 联、书法、刻石等艺术,不但使多姿多彩的景观 增添韵味,而且对这些景观起着点睛、寄情的作 用,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玄奘,公元599年出生, 雁门娄烦人,公元625年西 赴长安,后到达印度求法, 公元645年即唐太宗贞观元 年,46岁的玄奘归国,归 来时,带来了24批马驮的 物件,大小乘佛教经书600 部,舍利150粒以及佛像、 经书、僧尼服等,后唐玄 奘在大雁塔翻译佛经,共 翻译经书24部,1335卷。
例:玄奘西游线
• (3)民间演艺 • 1、民间音乐 • 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 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 民曲,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之解释定义为 「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 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 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 传所得。
• 民间舞蹈 • 民间舞蹈(folk dance) 起源于人类劳动 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 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 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 为“土风舞”。
• 传统戏剧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 曲艺 •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 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 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 曲艺曲种约有有400个左右。
• 四.现代节庆 • 除了民间传统节庆,如“春节”、“端午节”、 “中秋节”和少数民族的“泼水节”、“雪顿节” 等,以及政治性的或国家规定的庆典性活动,如 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等,还有许多 地区性的节日或由某一组织、某一企业举办的现 代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活 动项目,还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参与性, 成为引人入胜的旅游项目。 •
• 二、艺术 •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内涵相当丰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 的文化交流活动,它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旅游业可以开发利用的艺术旅游 资源主要有文艺团体与文学艺术作品。文 艺团体指表演戏剧、歌舞、曲艺杂技和地 方杂艺的团体。文学艺术作品,指对社会生 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 它们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 资源相比,艺术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现实, 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形式上更直观, 更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 (4)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指地方性体育健身比 赛、竞技活动。
• (5)宗教活动 • 宗教信徒举行的各种宗教与法事活动。 •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 (6)庙会与民间集会 • 节日或规定日子里在寺庙附近或其他地点 举行的商贸与文体活动。
• 3.特色饮食习俗 • 特色饮食风俗,指各具特色的餐饮程序和 方式。 • 品尝风味饮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内容。 各地独具特色的餐饮,不仅在原料选配、 烹饪技术、享用方式上给人独特的物质和 精神享受,而且与各民族的历史、传说、 社会生活状况及生活地区的气候、物产等 有密切关系,是一种特色文化的反映。
• 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每逢此 节,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 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备牲礼,以避邪驱 毒。这一天,南方各地,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要举行赛龙舟活动,在屈原故乡秭归县赛龙舟更 是盛况空前。 •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此日恰值三秋之丰,月 色倍明,故又称为“秋节”、“月夕”、“月 节”。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 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观月、赏月、吃 月饼,花好月圆人团圆,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主要活动有登高、赏菊、 饮菊花酒、佩戴茱萸、食菊花糕以及亲朋好友宴 饮、赋诗等。历代文人雅士,《滕王阁序》就是一个典范。在北方少数民族中, 重阳节还融进了骑射,围猎等活动。如今,重阳 节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风俗,它又被称为“敬老 节”、“老人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 传统美德。 • 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样。
• 3.特色服饰 • 特色服饰,是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衣饰。服饰是人类特 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 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既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又自成体系,很多时候,单凭服饰便可判断其 民族、身份,如蒙古族的蒙古袍和蒙古靴, • 藏族的氆氇和褚巴,维吾尔族的袷袢和四楞小花帽,彝族 女子的百褶裙和男子的“英雄结”,满族的旗袍和坎肩, 苗族的银饰、纳西族的“披星戴月”、傣族的筒裙等。中 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 花样之繁,无不让人惊叹,成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
•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为节日时是新年中第 一个月圆之夜,而古时称夜为宵,故名;又因元 宵节的主要节日活动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 灯、赏灯,故又称为“灯节”。最有名的灯节应 当数四川自贡的灯节,其规模大、花样多、名闻 遐迩。元宵节还有合家吃汤圆的习俗,以取团圆 之意。 • 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从这个 节气开始意味着进入一年中的农耕时节,节期在 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俗谚云:“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而作为 岁时节日的清明节,传统上有禁火寒食、祭扫坟 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 等一系列的风俗。
第九章 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述 • (一)人文活动概念 • 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包括人事记录、艺术、 民间习俗、现代节庆等内容,是不同地域 的人们在期的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生 的重要事件或特定的行为,具有鲜明的时 代性、地域性和差异性。
• (二)人文活动与旅游的关系 • (三)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三)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功能
• (三)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指地方性的习俗和风气,如待人接 物礼节、仪式等。其中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是我国各民族千 姿百态的婚恋方式。 • 部分少数民族采用开放式择偶,如壮族的歌圩、仫佬族的 走坡、苗族的芦笙会、跳花场等,这些大型集会为青年男 女通过对歌找配偶提供了方便。此外,苗族的游方,布依 族的赶表,侗族的行歌坐月,傣族的碾房对歌、丢包等, 也都是以歌为媒,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这些盛大的 集会都吸引游客趋之若鹜。 • 在民间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 四次重大礼仪都有各个特定的仪式,
• • • •
二、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类型 1.人事记录 人事记录包括历史和现代著名的人物和事件。 历史上的帝王、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 家、英雄、宗教人士等,他们以自己的奋斗精神、 聪明才智、辉煌成就、优秀品质在特定的社会环 境、特定的历史时期写下了一篇篇辉煌传奇的历 史故事,令人崇拜、仰慕。重大的政治、军事、 经济、社会事件,在特定时期对人们生活产生重 大影响,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还有一些悬疑 事件,一直悬而未决,这些都吸引旅游者去寻访、 探究名人的足迹或历史事件的线索,从而产生旅 游的动机。与人事记录相关的名人生活、活动遗 址遗迹和事件发生地则成为满足游客探究欲望的 载体。
• 旅游节 • 定期和不定期的旅游活动的节日 。
• 文化节
• 定期和不定期的展览、会议、文艺表演活动的 节日。
• 商贸农事节 • 定期和不定期的商业贸易和农事活动的节 日。
• 体育节 • 定期和不定期 的体育比赛活 动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