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人文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俗民风等特色的旅游资源。
根据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历史文化遗产类:包括古迹、古建筑、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祭祀场所等。
2. 文化艺术类:包括文化节庆、传统工艺、民间艺术、音乐戏剧、书画艺术等。
3. 风俗民俗类: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习俗、民间故事、传说传统等。
4. 宗教文化类:包括寺庙、教堂、清真寺、道观、神庙等。
5. 文化旅游景区类: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村镇、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园区等。
6. 文化旅游活动类:包括文化旅游节庆、文化旅游赛事、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等。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体验和探寻。
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1 -。
旅游资源的类型、内涵及特点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建筑景观 更多地表现 在教育性方 面的意义 文化艺术 景观 风土民情
建筑景观
竹楼 水车
旅游资源的内涵
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 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 消遣。 消遣。 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 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境效益。 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特点
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自然---人文 自然 人文 历史---当代 历史 当代 有形---无形 有形 无形 物质---精神 物质 精神性
空间上的地域性 空间上的地域性 季节上的变化性 季节上的变化 上的变化性 美学上的观赏性 美学上的观赏性 上的观赏 吸引力的定向性 引力的 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利用的永续性和 永续性
长江三峡
苏州 园林 黄山 西湖
桂林山水
日月潭
知识拓展
五岳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 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 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知识拓展
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
知识拓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1.综合性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
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
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
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
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
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
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
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
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
人文旅游资源

四 (一) 操 作 方 法
人文活动
蒙古族的 “那达慕” 大会
傣族的 “泼水节”
谢 谢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1. 遗址、遗迹) 操 作 方 法
遗址、遗迹
(一)古人类遗址
北 京 周 口 店
(二)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物尽大 。,江
千东 古去 风, 流浪 人淘
二 (一) 操 作 方 法
建筑与设施
(一)古建筑
故 宫
长城
赵州桥 老龙头
(二)古陵墓
乾 陵
(三)宗教活动场所
普 陀 山
五 台 山
灵隐寺
(四)名人与历史纪念地
毛 主 席 纪 念 堂
遵义会议会址
(五)园林
拙 政 园
颐和园
三 (一) 操 作 方 法
旅游商品
(一)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新疆哈密瓜
西湖龙井
景德镇瓷器
苏州刺绣
(二)传统手工艺品
剪纸
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

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和空间分布的广泛性。
多样性表现在内容上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等。
非凡性是指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可创造性则是指人们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建设和创造了大量旅游资源。
而永续性说明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本身不会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消耗掉。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也可分为三类,即古迹与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
此外,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又可分为国内和国际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对于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利。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也称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它是自从人类出现时起,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经过开发达到引起旅游者兴趣和滞留目的的一切事物。
通俗讲还是能产生旅游效果的一切人类文化遗存,都认为是人文旅游资源。
因此它涉及面广,范围大,类型多。
大致可分为古代工程与建筑、古代城市与园林、古墓葬与博物馆、宗教圣地、古文化遗存、纪念地、民俗民情等几个方面。
我国是人类重要发源地和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东方文明,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形成了丰富多彩且世界绝无仅有的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有:首先是历史性。
对于历史文物来说,它们都是历史上先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遗存,国际上叫文化遗产。
它必须是已成为历史的,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因素。
并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格调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在人类进化或社会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
其次是综合性。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
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三是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
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
世界上的文化物质遗存是不同民族人民创造的,它们与民族和民族感情不能分割,与民族地理特色不能分割,因此在风格和造型、色调上明显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和意志,同时也表现为显著的地方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

(三)、石窟
中国是世界上石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石窟 开凿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规模 之大、保留之多,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三、归葬地
(一)、陵寝陵园 陵寝陵园是皇帝及后妃的坟墓及坟墓地的宫 殿建筑以及一般以墓葬为主的园林。
四、交通建筑
(一)、桥
最早的桥梁是山涧峡谷中自然的石拱、 石梁或倒塌在溪流上的树木枝干而形成 的天然桥。后来人慢慢根据天然桥来修 建桥,使桥也成为了重要了保留遗产, 也成为了现在人们观光旅游胜地。
一、分类
1、综合人文旅游地 2、单体活动场馆 3、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4、居住地与社区 5、归葬地 6、交通建筑 7、水工建筑
பைடு நூலகம்、综合人文旅游地
(一)、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宗教与祭祀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各方面, 不仅丰富了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 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二)、园林休憩区域 园林是一类很特殊的建筑,并非一般的庭院 或住宅。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把外界大自然 的景色引到游赏者面前,是游客从小空间进 到大空间,突破有限,通向无限。从而对整 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 感受和领悟,引导游赏者达到园林艺术所追 求的最高境界。
人文旅游资源
一、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1、遗址遗迹 2、建筑与设施 3、商品旅游 四、人文活动
(一)、建筑与设施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其独特的风格和 成就为世人所罕见,建筑设施内涵丰富, 不仅是人们生活实用的需要,而且还表 达和表现了人们的情绪、气氛、格调等 以及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或体现天人 合一的哲学。
(三)、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饲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场所,以动物园、植 物园等为代表,主要开展动植物观赏、文化 娱乐、休闲避暑、野营、科普教育等功能的 旅游活动。
第二章 人文旅游资源

泽东故里、邓小平故居、朱德故里
毛泽东故居
邓小平故居
邓 小 平 铜 像
邓 小 平 故 居
蚕 房 院 子
朱德故里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二)类型 3.近现代重要史迹 类型: 革命遗址、革命遗迹、革命地址、 革命领导人活动旧址、重要会议会 址等。
农民起义遗址及纪念建筑
天 津 义 和 团 起 义 旧 址 吕 祖 堂 太 平 天 国 金 田 起 义 旧 址
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其故居属于历史遗 迹。要做好讲解准备,必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 ,写出讲解词。
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古建筑旅游资源 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宗教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资源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一)概念及分类 1.概念
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要求,能
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历史遗址。 2.分类 (1)按时代分类: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 (2)按形式、特点分类:古人类遗址,作坊、冶炼、
八达岭长城
慕田峪长城
山海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
2.古都名城
(1)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2)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 封、杭州。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开封、杭州、安阳。 (4)八大古都 :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5)109个历史文化名城。
2)我国著名帝王陵寝
(1) 秦 始 皇 陵
(2) 茂 陵 博 物 馆
(3) 乾 陵
(4) 十 三 陵 分 布 图
三、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1.古典园林的发展 (1)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 。 (2)秦汉时期,汉武帝的上林苑开创了“一池三山 ”的传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 要转折时期,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 兴盛起来。 (4)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5)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人文旅游资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教学重点]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教学难点]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对比分析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
1、人为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
2、时代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3、民族性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
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内容、宗教艺术,与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形式、内容不同。
拉萨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寨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建筑格调。
4、地域性受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地域色彩明显,如以传统民居为例,南北方有较大不同。
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江南粉墙黛瓦。
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如新疆的葡萄干和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和草原蘑,广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云南的大理石和卷烟,贵州的茅台酒和蜡染布,西藏的氆氇和藏羚角等。
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四类: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一)遗址遗迹旅游资源:1、概念遗址遗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是古代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历史遗址。
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遗址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用于旅游业开发,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可以视为旅游资源:(1)历史的知名性,该遗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文化的展示性,历史遗址旅游是历史文化的体验之旅,只有物质遗存丰富、文化内涵浓厚的历史遗址,才能让普通游客看有所知,知有所思,感触深刻,难以忘怀。
(3)开发的可能性,旅游者的大量进入,必须会对历史遗址的遗存环境带来干扰,影响遗址的寿命,旅游开发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的历史遗址才能够允许旅游业开发利用。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奇、求美和求异的心里需求。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的遗物,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充满神秘感。
如悬棺是怎么回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灿烂的文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体现了先人的指挥、给人以启迪,满足游人求知的需求。
人们通过遗迹遗址类旅游资源了解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风尚,满足人们求异的需求。
2、分类包括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1)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包括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人类活动遗址:是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
文化层:史前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形成的堆积层。
文物散落地:在地面和表面松散地层中有丰富文物碎片的地方。
原始聚落遗址: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筑。
资料分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滨临在浩荡东流的余姚江,遗址发现于l973年,面积四万平方公尺,由相互叠压、联系的四个文化层组成,其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先民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和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先后经过两期的考古发掘,从五千年前的第一文化层开始,到七千年前的第四文化层,时间延续长达二千年左右,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七千余件文物,遗址以其悠久、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它是目前所发现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说明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们,经过长期的摸索、观察、实践,已经脱离了原始的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农业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
「河姆渡遗址」以第四文化层最为重要,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堆积,据农业学家的鉴定,确认为人工栽培水稻,这证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遗址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面积木构建筑遗迹,纵横交错、蔚为奇观,有的一排长达二十五公尺之多,这种成熟地使用卯榫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中国所罕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建筑杰作。
近年来,在宁波、余姚、慈溪、奉化、象山、鄞县以及舟山等地,又先后发现了一批植根于河姆渡文化后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更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
事实充分说明,早在约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的先民们,就在同大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开发长江流域,直至进入文明社会。
与此同时,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浙江仙居山间平原、温州楠溪江下游发现了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址;台湾的考古学家从大岔坑、圆山等遗址中发现了河姆渡文化类型的陶器。
入口“双鸟朝阳”,的河姆渡出土石刻图腾,三块巨石堆砌成品字型中空洞狀,寓意著人类从山洞走向平畴的历史过程。
二期文化发现距今約五千六百年左右、由二百余根樁木和长圆木等组成的水井,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杆栏式建筑」从地面架空的手法,有利于通风防潮和防兽类侵袭,非常适合当时的河姆渡气候及地理环境。
(2)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是历史上人们从事经济文化活动场所的遗址、遗迹,包括: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交通遗迹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迹烽燧军事设施遗存及遗址:发生过军事活动和战事的地方,包括古城墙,炮台、战场、要塞及其遗迹等;资料分析: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
赤壁,这个名字记载了一场名垂青史的战争,记述了一代威震一世的英雄。
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一代中华豪杰,极尽千古风流,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公谨,在这里演奏了中国古代赤壁之战悲壮豪迈的一幕。
“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
三国古战场赤壁,宛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千里绿野之上。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的正名还原,应归功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自然应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账上,但借东风、连环计均于史无据。
赤壁的出名,则是苏东坡的一词两赋的功劳。
但苏老夫子当年下放当团练副使的黄州,即今日的黄岗县,他所颂扬的赤壁,是黄岗县的赤壁矶,又名赤鼻矶;而公认的发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是赤壁市(原蒲圻市)的赤壁镇的赤壁山。
两个赤壁,前者在长江的武汉市下游,后者在武汉市上游,相距约200公里左右。
苏东坡这一错就是900多年,他的赤壁赋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
名人效应使许多人跟着错下去,在黄岗赤壁修了不少纪念苏东坡的建筑,成了名胜古迹。
今人为缅怀这位词章大家,名之曰“文赤壁”;而“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与之相对应,顺理成章成了三国赤壁古战场“武赤壁”,各得其所了。
三国古战场──赤壁名胜风景区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处。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亲率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
面对强大的敌人,吴主孙权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当时,曹军驻扎在赤壁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
吴国孙权的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烧得曹军连环船溃不成军。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小的兵力大破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而今,赤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又正位于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交汇处,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壁风景区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有:摩崖石刻:火烧曹军战船时,数里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见此壮景,乘兴疾书“赤壁”二字,后人雕刻在石壁上,赤壁由此而得名。
“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
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上。
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馆内设有序厅、战况模型室、三国人物故事蜡像室、文史资料室,馆内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陈列馆由中央大厅、腊像室、文史陈列室、工艺品陈列室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