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专题1:《世说新语》两则(教师版.
中考语文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咏 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 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
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 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表现了谢 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谢家家庭生 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与人期.(约定)行
②相委.(舍弃)而去.(离开)
③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下车引.(拉,牵拉)之 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友人惭.(感到惭愧)
3. 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4. 古今异义
原文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 期.日中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 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与儿• 女• 讲论文• 义• 。俄• 而• 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雪骤• ,公欣然曰:“白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雪纷纷何• 所• 似• ?”兄子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二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
可• 拟• 。”兄女曰:“未• 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
古义 离开 拉,牵拉 回头看 舍弃 约定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引导;引用 注意;照管 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预定的时日;日期
重点句子
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您)正午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 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此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上文应补充上“您”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专题4:狼(学生版)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ABC专题四狼X基础回顾.:丹一、原文回顾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二、知识回顾1.通假字止有剩骨().2.古今异义:(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2)只增笑耳。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复习课件(3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问题梳理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在选文中定位“友人惭”一句,探究上下文语境, 确定后用原文作答。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 方的“入门不顾”? 示例: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已经认识到 错误,就应原谅他。元方的“入门不顾”让客人很尴 尬,这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2、翻译句子。(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 的父亲,就是失礼。
3.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 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
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知错就改。
《 世说新语 》二则练习题(二)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 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3)与友期行 约定
(4)太丘舍去 离开
2、翻译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先 走了。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到。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专题2:《论语》十二章(学生版)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ABC专题二《论语》十二章x基础回顾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课件:7上一《世说新语》二则(共40张PPT)

课文全解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 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俄而:不久,一会儿。胡儿:即谢朗,字长 度,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 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考点全练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 拉,牵拉 )之,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考点全练
【译文】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 分。正午过后客人还没有来,太丘便丢下(他)而 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元方这年七岁,正在门 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 答说:“等您许久您没来,他已经走了。”太丘 那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同人家相 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同我父 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 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 连头都不回。
C(“动态化为静态”和“化为秋天的萧瑟”错 误。)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课件:7 上一《 世说新 语》二 则(共4 0张PPT )
考点全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行( 同行),期日 中( 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 ( 舍弃 )去( 离开 ),去后乃( 才 )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 同“否”,表疑问)?”
。学会守时守信,你就会找到广博的人际 空间,就会在人际交往中畅通无阻。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世说新语〉两则》

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01《〈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二、主旨归纳《咏雪》通过寒雪日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三、参考译注《咏雪》参考译注【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
【注释】①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集:聚集。
②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文义:文章的义理。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儿女、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
【原文】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③曰:“白雪纷纷何④所似⑤?”【注释】①俄而:不久,一会儿。
②骤:急。
③欣然:高兴的样子。
④何:什么。
⑤似:像。
【译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①可拟②。
”【注释】①差:大体。
②拟:相比。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原文】兄女曰:“未若①柳絮因②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未若:不如,不及。
②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原文】即①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即:就是。
【译文】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参考译注【原文】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②日中。
【注释】①期:约定。
②日中:正午时分。
【译文】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原文】过中不至①,太丘舍②去③,去后乃④至。
【注释】①至:到。
②舍:舍弃。
③去:离开。
④乃:才。
【译文】中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
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6.太丘舍去(离开7.去后乃至(才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10.与人期行(约定11.相委而去(舍弃12.友人惭(惭愧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八《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
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内集(2讲论文义(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3、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中考语文【基础•精练•突破】课内文言文高效复习ABC专题一《世说新语》两则X 基础回顾一、 原文回顾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 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 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槌,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 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 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 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 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二、 知识回顾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 (2) 太丘舍去. (3) 相委而去 . (4) 下车引之.(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要点回顾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X精练模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戒。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宾客诣陈太丘宿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算①,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馅②?"元方、李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③。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④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①尊(bi):蒸饭的工具。
②馅:把食物蒸熟。
③糜子:粥。
④更相:互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己去去:离开.B.相委而去委:舍弃.C.炊忘著算著:放上.D.尔颇有所识不识:认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朋友没有如约而至,陈太丘就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C.元方、季方做饭招待客人,又同时偷听客人和父亲谈话,饭煮成了粥。
D.陈太丘批评儿子饭没做好,元方、季元都为自己辩护,并且互相指责。
【答案】1. D2. B3. 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
“尔颇有所识不”的意思是“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其中“识”的意思是“记住故选D。
2.本题考查给文言文句子断句的能力。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的意思是“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根据意思可知应断句为: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的意思是“兄弟二人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由此可知D项中“元方、季元都为自己辩护,并且互相指责”理解错误;“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的意思是“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可见陈太丘并没有批评两个儿子,D项“陈太丘批评儿子饭没做好'理解错误。
故选D。
参考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宾客诣陈太丘宿有客人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遥)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算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算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戒。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郡并获全⑦。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
⑦全:保全。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____________ 与友期行 ___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 ③子可去♦♦•5.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B.未若/柳絮/因风起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与儿女/讲论/文义6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7.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
8. ______ 《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与甲乙两文,都强调了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性。
【答案】4.约定;牵,拉;离开。
5. C6.①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朋友身体有病,不忍离开他,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7.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看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
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他可以得出交友应有情有义。
8 .人要讲信用。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和朋友相约出行。
期:约定;②句意:下车去拉元方。
弓I:牵,拉;③句意:你赶紧离开。
去:离开。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句意为: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故应在“之”后停顿,故选C。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①重点词:舍,舍弃,丢下。
去,离开。
乃,才。
至,至M②重点词:疾:病。
委:舍弃。
宁:宁愿。
以:用。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知道,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
因此, 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从乙文“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以知道,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荀巨伯也不愿舍弃他。
因此,交友应有情有义。
8.本题考查主题的理解。
题干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甲文说明了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
乙文主要记叙了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是愿用自己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因此,两文都强调了人要讲信用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