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嫦娥奔月》

合集下载

中秋节嫦娥奔月歌谣幼儿园小班教案

中秋节嫦娥奔月歌谣幼儿园小班教案

中秋节嫦娥奔月歌谣幼儿园小班教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2. 学习并唱诵关于嫦娥奔月的歌谣。

3. 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嫦娥奔月的故事图片或动画。

2. 嫦娥奔月歌谣的歌词卡片。

3. 月饼道具(用于中秋节庆祝)。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展示嫦娥奔月的故事图片或动画,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歌谣(10分钟)
·教师出示歌词卡片,教幼儿念唱《嫦娥奔月》歌谣。

·幼儿跟读并尝试自己唱诵。

3. 角色扮演(10分钟)
·分组让幼儿扮演嫦娥、后羿等角色,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4. 庆祝中秋节(10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月饼的起源和意义。

·幼儿品尝月饼,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

5. 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提问幼儿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幼儿复述歌谣,巩固学习成果。

四、活动结束:
·教师感谢幼儿的参与,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提醒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和故事与家人分享。

【嫦娥奔月】
嫦娥嫦娥真美丽,身穿白衣真漂亮。

飞到月亮去玩耍,永远留在月宫旁。

嫦娥奔月教案幼儿园

嫦娥奔月教案幼儿园

嫦娥奔月教案幼儿园一、前言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著名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幼儿园中,通过介绍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嫦娥奔月教案。

二、教学目标1.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了解月亮嫦娥和后羿射日的传说。

2.爱国教育: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增强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3.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渲染,引导孩子们了解勇敢、聚焦和舍己为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老师需要提前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并挑选和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

2.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游戏和活动:例如月饼制作和制作天宫的游戏等。

四、教学内容1. 教学引入通过教具和儿歌《星月颂》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详细介绍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故事情节,并加入互动环节。

3. 感悟课程从勇气、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引导孩子们从故事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4. 制作月饼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制作月饼并分享的快乐,切身感受到中秋的文化传统。

5. 天宫制造孩子们可以通过图纸、玩具等简单的教具,分组合作模拟制造天宫,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孩子们参与和互动的表现,了解孩子们对教学的反应。

2.成果展示:在教学后,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品等形式展示所学知识和体验到的中秋节文化。

六、总结嫦娥奔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文化兴趣和爱国情感,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情感品质和创造力,为孩子们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难点: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 理解“嫦娥奔月”的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嫦娥奔月”的文化价值。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发展。

(2)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难点(1)探讨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月亮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传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0 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让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故事,理解人物和情节(20 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2)分析嫦娥、后羿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如:后羿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学生从故事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3)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如后羿射日的经过,嫦娥奔月时的心情等。

4、深入探究,体会主题(10 分钟)(1)小组讨论:这个神话故事想要表达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主题。

5、拓展延伸(7 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并简单介绍。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来。

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故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嫦娥 奔月幼儿园教案

嫦娥 奔月幼儿园教案

嫦娥奔月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2.记住《嫦娥奔月》中的一些片段;3.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能力目标1.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和联想能力;2.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如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珍爱和维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2.记住《嫦娥奔月》中的一些片段;三、教学内容1、《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介绍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包括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主要情节内容。

2、《嫦娥奔月》片段朗读和讲解逐段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片段,让孩子感受、理解并记住整个故事。

3、活动1:制作太阳、月亮和地球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

4、活动2:画心中的“嫦娥”让孩子们通过画图、表达、模仿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嫦娥”的心中形象和对她故事的理解。

5、活动3:剧本表演通过剧本的学习和表演,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逐段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片段等,使孩子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

2.互动法:通过手工制作、画图、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通过日常观察、口头表达、学习反思等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学评估。

2.通过设计小测验、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在孩子们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联想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本次教学也将作为后续教学的重要素材,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和特点,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调整。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

幼儿园主题教案:嫦娥奔月教案主题: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嫦娥奔月故事,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听故事和理解故事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宇宙、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

3. 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绘本或动画视频。

2. 准备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者模型。

3. 准备一些与月亮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关于月亮的知识,然后引入嫦娥奔月的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教师通过故事绘本或动画视频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时解释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

3.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手工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月亮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月亮挂饰、月亮绘画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月亮的认识。

5. 总结回顾: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故事的重要信息和学习的重点。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尝试自己讲述。

2.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教师可以安排相关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相等。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也激发了他们对宇宙、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故事理解和手工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通过幼儿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3. 通过幼儿的手工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通过课后的反馈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持续性。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沛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安排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嫦娥奔月 教案优秀6篇

嫦娥奔月 教案优秀6篇

嫦娥奔月教案优秀6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我想考验一下大家,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上太空,乘坐的是神舟几号飞船?这是中国第几次载人航天飞行?作为一个中国人,祖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你的心情如何?2、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人不乘坐飞船飞上了太空,而且直接飞上了月球,大家相信吗?3、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图)你看,正在奔向月亮呢!4、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图的内容。

(引出课题)嫦娥奔月,其实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好吗?5、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练习读题。

二、学习重点段,感受意境美1、刚才,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了图意,你能用一段话具体说出图的内容吗?请大家打开书,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你能发现吗?2、生读第六节(课件出示: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3、这段话只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请大家再读一读,哪些词一下子跳入了你的眼帘?(生自读,圈画)4、(生交流: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请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师语言描述这段话的意境)睁开眼,你看到了吗?感觉怎样?5 你能用朗读表现这段话的美吗?(生练读后,指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6、过渡:学贵有疑,读了这段话,会思考的同学想到了什么问题?(为何吃仙药?仙药哪里来?为何飞上月亮?)带着问题读书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不过,老师告诉大家,这些问题提的比较浅,一读书就能解决了,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老师这有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愿意思考吗?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1、注意听:奔向月亮的嫦娥,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是高兴,难过,无奈,欣慰,留恋,气愤,还是请大家捧起书,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去用心地感受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教案《嫦娥奔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进行过认识月亮的活动。

2、材料准备:嫦娥奔月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嫦娥奔月的图片,激发欣赏故事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是什么时候的人呢?你们听说过她的故事吗?
二、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图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人物,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2、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ppt课件。

三、分段讨论。

1、老师:故事题目是什么?
2、老师:故事里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么事?王母娘娘送了他什么东西?他是如何做的?
3、教师:嫦娥吃下长生不老药呢?她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4、教师:嫦娥为什么那么伤心?(你们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有时也会有点伤心,想念爸爸妈妈?月宫里的嫦娥非常思念家人),谁帮助她了?(小玉兔)。

小玉兔做了什么?
5、教师:看到嫦娥这么想念家人,你愿意像善良的小玉兔一样去帮助嫦娥回家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6、小结:勇敢的后羿——美丽的嫦娥——善良的玉兔。

活动结束:
有了小玉兔和小朋友们的帮助,嫦娥仙子的心情变得好啦。

以后,小朋友遇到困难我们要相互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