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

合集下载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维普资讯
巾 酾 业 争 的 价 奔 原 群 竞 力 评 研 产

文 /谭



我们 以 中原 城市群 工业 行业 竞争 力 为研 究对象 , 因 个 区域 的产业竞争力杀觋 在 诸多方面 , 既包括现实 此 , 下面提到 的中原城 市群 产业 竞争力特指工业行业竞争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的竞争力如市场占有率、 资源配置效率等 , 也包括潜在的 力。由于 同一 区域不 同工业行业处于相同的区域外部环境 竞争力如创新能力、 增长能力等。 因此,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 中 , 以指标体系 中环境 竞争力在评价 中原城市群不 同工 所 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现实竞争力、 业行业竞争力时可 以不加考虑。
二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指数计算
运输设备制造业、 橡胶 制品业、 普通机 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
集团经济研究 20 - 半月刊( 07 1 E 总第 2 期) 1 7
维普资讯




j 一

、| _
_ r

. -
争力的影响很难进行量化分析 , 只能在定性上 进行 一些分 是市场竞争力 、 资源配置力较弱 , 但产业增 长力 、 产业创 新 析。 环境竞争力主要应用于 不同区域相 同产业之间竞争力 力 、 竞争力和 社会竞争力较强的产业 。它们分别是 电 生态 的 比较。 : 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通 交
02 05 .5 13 .4 1 3
0 l Ⅲ o∞ o0 e 9 2 05 0 l 0 03 le l 埘5 7 3 0 63 09 ’4 l0 3 _7 0 8 2 5 D9 0 l l 5 0l 7 3 e 00 2

城市群竞争力的发展演化与协同增强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城市群竞争力的发展演化与协同增强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维普资讯
MODERN EC ONOMI ES C R EARC H
城 市 群 竞 争 力 的 发展 演 化 与协 同增 强 研 究 ※
— —
基 于长 三角二级城市群 的视角
朱英 明
内容提 要 : 一 步提 升我 国长三 角 、珠 三 角和环 渤 海三 大城 市群 的 整体 竞 争力 是 目前及 今后 相 当长一段 进 时期我 国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 重 大战略 之 一 。该 文 以长三 角二 级 城 市群 为研 究对 象 , 建反 映城 市间与 竞 争 力影 构 响 因素 间互 动作 用 的二 级城 市群 综合 竞 争 力理 论模 型 。 用 “ 采 多维 乘数 法 则 ” 对二 级城 市群 综合 竞 争力 进行 评 价 。 长三 角二 级城 市群 竞争 力 的 演化特 征 进行 分 析 。 此基 础 上提 出了促 进 二级 城 市群 竞 争 力协 同增 强 , 对 在 进 而提 升 长三 角城 市群 整体 竞 争力 的基 本途 径 。 关 键 词 :竞争 力 发 展 演化 协 同增 强 二 级 城 市群 文 章编 号 :10 — 32 2 0 )5 0 3 — 5 0 9 28 (0 8 0 —0 1 0 中 图分 类 号 : 292 F 9 . 文 献标 识 码 : A
律 和 时空 变化 趋势 。
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对其 区域
分异和发展演化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二
二 级 城 市群 综 合 竞 争 力 是在 城市 间互 动 作用 的
基础上 .影响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的因素间协同
※本文为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增强珠三角 、 《 长三角和 环渤海地 区 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研究》项 目 城 ( 编号 :6J 06阶段性 0BY 3)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的城 市通 过 密 切 的 经 济 社 会 联 系 所 形 成 的规 模 庞 大、 结构 有序 、 能互补 的城 市系 统 。城市 群 的形成 功 大体 上包 括两 个 过程 : 先 , 特 定发 展 环 境 中 , 首 在 不
同规模 、 构 和功 能 的城 市通 过 互 动 作 用 形成 二 级 结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20 0 8年
第 5期
5月

术 经

V o. 7 1 2 。No 5 .
Te h o o y Ec n m is c n lg o o c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
— —
基 于 长 三 角 二 级城 市 群 的视 角
朱英 明, 张 雷
( 南京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南京 2 0 9 ) 1 04

要 : 一 步 提 升 我 国 长 三 角 、 三 角 和环 渤 海 三 大 城 市 群 的整 体 竞 争 力 是 目前 及 今 后 相 当 长 一 段 时 期 进 珠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大 战略 之 一 。 本 文 以 长 三 角 二 级 城 市 群 为研 究 对 象 , 建 了 反 映 城 市 间 互 动 作 用 构 以 及 竞 争 力 影 响 因素 间互 动作 用 的 二 级 城 市 群 综 合 竞 争 力 理 论 模 型 , 用 “ 维 乘 数 法 则 ” 长 三 角 二 级 采 多 对 城 市群 的 综 合 竞 争 力进 行 评 价 , 其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区域 分 异 和 发 展 演 化 进 行 了分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 , 出 了 对 提 促 进 长 三 角二 级 城 市群 间 综合 竞 争 力 的 协 同增 强 、 而提 升 长 三 角城 市 群 整 体 竞 争 力 的基 零 途 径 。 进

“3+5”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3+5”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 4 ” 市 群 城 市 竞 争 力 研 究 3- 城 - 5
王 亚 茹 ,李 峰 生 ,马 赞
( 南 师范 大学 资 源 与 环境 科 学 学 院 , 南 长 沙 4 0 8 ) 湖 湖 1 0 1

要 : 经 济 竞 争 力 、 础 设 施 竞 争 力 、 技 文 化 竞 争 力 、 外 开放 竞 争 力 、 境 竞 争 力 5个 方 面 , 从 基 科 对 环 选取 了 3 1项 指 标
开放 程度 、 人才 及科技 水平 、 管理 水平 、 础设施 等 基 6个 方面 2 1个指 标 , 成 了城 市竞 争 力 评 价 指标 组
收稿 日期 :0 8—0 0 20 5— 6
作 者 简 介 : 亚 茹 ( 9 1一) 女 , 北 唐 山 人 , 王 18 , 河 在读 硕 士 , 要 从 事 城 市 与 区 域 规 划 方 面 的研 究 。 主
构 建 了城 市 竞 争 力 的评 价 体 系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 5 城 市群 的城 市竞 争 力 进 行 了评 价 , 对 加 快 城 市群 发 展 提 对 3+ ” 并
出 了建议 意见 。 关 键 词 : 3+ ” 市 群 ; 市竞 争 力 ; 标 体 系 ; 价 分 析 “ 5 城 城 指 评 中图 分 类 号 : 9 F2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1 2 2 0 ) 6— 0 0— 4 17 6 3 (0 8 0 0 6 0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6期
2008年 6月
南阳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n l fN n a g N r lU ie s y o r a a y n o ma n v r i o t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是经济的重要中心,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

同时,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重庆等也通过积极的发展政策,逐渐崭露头角,增强了自身的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的城市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企业和人才。

例如,中国的硅谷——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深圳不仅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创业者和投资者。

这些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深圳增强了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地位。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流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同时,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的完备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兴的二线城市也通过加大投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尽管城市之间存在竞争,但城市间的合作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城市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城市群,共同发展。

例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在区域一体化、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了互补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市为核心的河南省中部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新乡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了中原城市群。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提升方向。

一、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的中心区域,紧邻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

其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重要节点。

通过中原城市群,可以连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经济发展潜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华中崛起”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重要地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3. 文化传承和产业特色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原城市群的文化传承非常丰富,其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特色也非常明显,如郑州的航空、洛阳的冶金等产业优势。

二、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优势1. 区位优势中原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其连接了河南、华中、华南等多个地区,可以为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优势中原城市群具有发展潜力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中原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强大,如钢铁、有色金属、机电等重点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中原城市群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链完整。

3. 人才优势中原城市群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

其中的一些城市,如郑州,可以为城市群提供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此外,中原城市群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和孕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

三、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方向1. 发展制造业中原城市群应当围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深耕实体经济,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并且要通过开发新的科技型产业和综合性服务产业增加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议 。
关键词 : 中原 城 市群 ; 市 竞 争 力 ; 展 战 略 城 发 中图分类号 :23 F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9 0—0 50 1 7 — 1 8 2 0 ) 60 8 —2
1 中原城市 群 的 内涵 和发 展优 势
昌的电力装备 制造业 等在全 国 区域性 范 围内都 具有独 特优 势和重 要影 响。
镇居 民家庭人 均 收入 ( 9 、 乡 居 民储 蓄余 额 ( l) 规模 C )城 Co 、
对 外 联 系 竞 争 力 水 平 : 运 总 量 ( 1) 邮 电 总量 ( t) 客 C3 、 C4 、
河 南 省 的 矿 产 资 源 、 业 资 源 等 自然 资 源 丰 富 , 类 繁 以 上 企 业 增 加 值 ( l) 农 用 机 械 总 动 力 ( 1) 农 种 C1 、 C2。 多: 已发 现 1 2种 矿 产 , 量 居 全 国 前 8位 的 矿 产 达 5 0 储 5种 。 钥 、 晶 、 然 碱 等 5 矿 产 储 量 居 全 国 第 一 位 。 中 原 城 市 进 出 口 总 额 ( l)旅 游 收 入 ( 1) 蓝 天 种 Cs 、 C6。 群 已发 现 矿 种 超 过 全 省 的 3 5 其 中 钼 矿 、 土 矿 等 在 全 国 /, 铝 发展 质量竞 争 力 水 平 : 务 业 营业 收 入 ( l) 科技 活 服 C7 、
I I 中原 城 市 群 的 内 涵 . .. 20 0 3年 河 南 省 政 府 在 《 于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发 展 规 1 2 4 文 化 优 势 关 中 原 地 区是 中 国 古 代 先 进 文 化 和 文 明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 划 纲 要 》 提 出 中 原 城 市 群 是 指 以 省 会 郑 州 为 中 心 、 洛 阳 中 以 经 文 历 富 和 开 封 为 支 撑 , 括 新 乡 、 作 、 昌 、 顶 山 、 河 、 源 9 长 期 作 为 政 治 、 济 、 化 中 心 , 史 文 化 底 蕴 厚 重 , 有 开 包 焦 许 平 漯 济 个 城 市 在 内的 经 济 联 系 紧 密 的 城 市 群 : 中 有 特 大 城 市 2 拓 进 取 和 兼 容 并 蓄 的优 良文 化 传 统 。 目前 全 省 有 实 力 的 知 其 在 个 、 城 市 4个 、 大 中等 城 市 2个 、 城 市 I 小 5个 、 城 3 县 4个 、 名 高 等 学 府 和 科 研 机 构 大 都 在 中 原 城 市 群 内 , 中 心 城 市 郑 州 和 副 中心 城 市 洛 阳 更 是 有 一 大 批 国 家 重 点 科 研 院 所 和 建 制镇 34 , 集 了全 省 3 7个 聚 8个 城 市 中 的 2 3个 。 在 大 的 框 架 上 中原 城 市 群 城 市 体 系 可 分 为 三 个 层 次 : 一 层 次 是 军 队重 点院校 。中原 城 市 群 以 其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原 文化 内 第 逐 大郑州都市圈 ; 二 层 次 以大 郑 州都 市 圈 为 中心 , 洛 阳、 涵 , 渐成 为 了中西部地 区的科 教文化 中心 。 第 以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

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

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P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也正式展开竞争。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城市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或者同一文化地域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互补、互通有无的大型城市空间集群。

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的新形态,它代表着中国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方向,而城市群的竞争力则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
在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群逐渐成为了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
形成了一些高效发达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西南城市群等等。

这些城市群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城市群的竞争力
城市群的竞争力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地理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等等。

地理优势是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城市群在相互联通程度上的区别将会影响城市群的竞争力,比如南京、苏州、杭州、上海四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都很接近,但他们之间的相互链接程度却不同,这会对各自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此外,一些城市群还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如西藏城市群、丝绸之路城市群等。

这些文化优势成为城市群在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优势。

人才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群的核心资本。

人才的吸引能力决定
了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的创新动力。

产业优势是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优势强的城市群在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
地位。

中国的城市群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有些实现了从传统制造
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如杭州城市群;有些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如珠三角城市群;有些城市群专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成渝城市群。

这些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各自的城市群带来了不同的利润和竞争力。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是在全球范围内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城市群发展经验
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群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合作共赢、互相依存、独立自主。

城市群发展时需要各城市在相互合作共赢、互相依存的基础上,保持独立自主,实现城市群整体和单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城市群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竞争力也是城市群不可
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高,不断成长壮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