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基础提升)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基础提升)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基础提升)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1小题)1.(2018•镇江)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 CO2和SO2鉴别分别通入稀KMnO4溶液,观察现象B CaO中含有CaCO3检验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C MnO2和KCl的混合物分离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D BaCl2溶液混有Ba(NO3)2杂质除杂先加入过量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A.A B.B C.C D.D二.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共1小题)2.(2019•镇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单质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比铝更加耐腐蚀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D.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一定减小三.氢气的制取、收集与检验(共1小题)3.(2019•镇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C.产生氢气D.收集氢气四.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共1小题)4.(2019•镇江)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l2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杀菌消毒B.农业上常用NaOH改良酸性土壤C.反应中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D.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精制获得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共1小题)5.(2018•镇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六.常用盐的用途(共1小题)6.(2018•镇江)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351)1.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A.AB.BC.CD.D2.下列各组固体物质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CaCO3MgCl2B.CuSO4CaSO4C.MnO2CuOD.NH4NO3NaCl3.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洗掉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A.水B.酒精C.汽油D.苯4.小刚分别使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冷水;②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干净;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你的理由是。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B.溶解C.乳化D.过滤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油污原理不同。

其中汽油可以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

5.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水、NH4Cl、CaCl2、NaCl。

[实验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1)[数据分析]表中x为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4)[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2022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a卷)

2022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a卷)

2022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易拉罐属于()A.B.C.D.2.(2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脱离空间站B.自由下落C.外壳烧蚀D.打开降落伞3.(2分)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

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酸奶B.冰块C.白酒D.食醋4.(2分)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Ca3(PO4)2B.NH4ClC.KNO3D.CO(NH2)2(尿素)5.(2分)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A.密度小B.沸点低C.难溶于水D.无色无味6.(2分)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W+3H2O,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H2B.WO3C.W D.H2O 7.(2分)“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氟属于非金属元素B.氟的原子序数是9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氟离子8.(2分)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

下列对游客和商户的提醒中正确的是()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B.甲醛浸泡毛肚防变质C.在封闭室内进行炭火烧烤D.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9.(2分)千金藤素(C37H38N2O6)对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下列有关千金藤素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3个氧气分子B.含有83个原子C.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由四种元素组成10.(2分)“中和反应”实验中,同学们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滴加酚酞B.取用盐酸C.搅拌溶液D.用完放置11.(2分)《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烧”涉及氧化反应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C.“灰淋汁”涉及溶解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12.(2分)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

初中化学《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专项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3题) 1.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NH4NO3固体B .NaOH 固体C.NaCl 固体D .浓H2SO4【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l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 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 .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法错误.C、锌的活动性强于氢,故可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故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A.②③B.①②C.①④D.④②【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解答: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4.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B、根据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解答;C、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解答;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解答.解答: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B、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故错误;C、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D、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铵盐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A.AB.BC.CD.D【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C、根据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解答;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B正确;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故C正确;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铵盐不能与熟石灰同时使用;学会举一反三,将化学用到生产生活中.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6.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使拥有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油污时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C.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熔点高【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A.汽油B.洗涤剂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现象的定义来区别各个选项,汽油、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油污不溶于水,但是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解答:解:A、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A错误;B、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D错误.故选B点评:乳化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正确区分溶解和乳化是学习溶液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题不难,但是易错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9.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知识结合过程解决此题.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是否饱和获得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解答:解: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A点评:此题是物质饱和溶液降温的问题,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1.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KNO313.331.663.9110169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B.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C.40℃时,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解答:解:A、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4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6g和63.9g;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NaCl 不能全部溶解,5gKNO3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正确;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C.白醋可除去白衬衫上的铁锈D.纯碱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白醋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纯碱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4题)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元素.(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6)据2015年3月20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推进了虹山湖打造4A级景区的步伐.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根据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灭火的原理,据此解答.解答:解:(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6)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答案为:(1)乳化(2)维生素(3)钙(4)煮沸(5)隔绝空气(6)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l 41.445.850.455.060.2(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克(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__________________热量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______色③农业生产中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3)根据图示现象以及铵态氮肥的特点来分析.解答:解:(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60.2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2g氯化铵,那么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0.1g氯化铵;故填:30.1;(2)由图可知,降温至20℃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2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37.2g,此刻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7.2g;故填:137.2;(3)①由图象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铵后,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故填:吸收;②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是一种碱,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故填:蓝;③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氮肥的肥效降低,故填:不能.点评: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铵态氮肥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填序号)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石墨④硝酸铵固体⑤水银(1)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温度计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5)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二氧化碳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填:④;(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的电极;故填:③;(3)干冰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①;(4)温度计中的填充物有的是金属汞,故填:⑤;(5)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填: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记忆,即可顺利解答.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4.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再结合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即可.(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解:(1)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饱和硝酸钾溶液挥发出来的水,从而使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量减少,所以观察到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析出.(2)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即实验前后的两种溶液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等于点评:同一温度下,相同溶质的不同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三、综合题(共1题)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l (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解:(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 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C.故答案为:(1)不饱和,11;(2)C.点评:本题是对物质溶解度、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理解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并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难度:偏难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真题试卷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1.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2.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含氟牙膏”等用品,这里的铁、氟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3.下列物质可制造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的纳米酶,其中属于单质的是()A.金B.氧化铁C.氧化铈D.四氧化三铁4.下列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A.KCl B.NH4NO3C.MgSO4D.Ca(H2PO4)25.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C.用水浇灭炭火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6.实验室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下列装置或操作中,错误..的是()A.B.C.D.7.下列是小明一天中的生活经历和相关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早上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B.下午体育课后喝了葡萄糖溶液,补充的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傍晚将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该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D.晚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为了防止铁锅生锈8.辣椒素(C18H27NO3)是决定辣椒辣味的主要物质,其水溶液显弱碱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辣椒素含有臭氧分子(O3)B.辣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辣椒素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8∶1D.食用辣椒后,用柠檬水漱口可缓解辣味9.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10.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A.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B.往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CuO,迅速产生气泡,可验证CuO是催化剂C.用黄铜片刻画纯铜片,纯铜片上有划痕,可推测纯铜的硬度大于黄铜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可推测O2具有可燃性8小题,共70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3.1.1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3.1.1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3.1.1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班级:科目:第三单元溶液3.1.1 溶解的过程、乳化现象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白糖C.食盐D.食醋【答案】A【解析】花生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A项正确;白糖能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食盐能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食醋能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生理盐水C.泥浆D.冰水混合物【答案】B【解析】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牛奶是乳浊液,不属于溶液,A项错误;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项正确;泥浆乳浊液,不属于溶液,C项错误;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少量固体溶于水,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B.溶液都能导电C.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答案】B【解析】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能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A项正确;溶液不都能导电,例如蔗糖水、酒精溶液都不能导电,B项错误;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C项正确;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D项正确。

答案选B。

4.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A.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食盐【答案】A【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A项正确;小苏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B项错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项错误;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D项错误。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精编(附答案)(附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精编(附答案)(附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精编一、选择题1. 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固体,能够得到140 g溶液B、随着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78.4 g硝酸钾晶体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溶解2. 下面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B、t1℃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硝酸钾C、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3. 已知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6.0 g 至36.3 g 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 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B、在20℃时,向68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2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分别将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40℃,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的方法5. 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B、在20℃时,向34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6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分别将6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时,析出的硝酸钾质量可能小于析出的氯化钠的D、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6.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21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7. 下表为氯化钠与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D、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8.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

哈尔滨市2020年初中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地“”,“考号”,“考场”,“座位号”书写(填涂)在答题卡正面和背面地规定位置,将“款形码”准确粘贴在款形码区域处。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地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地结果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一定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一定使用θ.5毫米黑色字迹地签宇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结果)1. “爱我家乡,赞我龙江”,哈尔滨地美食美景欢迎八方来客。

下面美食中富含维生素地是A. 商委红肠B. 水果西红柿C. 华梅面包D. 对青烤鹅【结果】B【思路】【详解】A,因为红肠是由瘦肉和植物油等制作而成,所以商委红肠富含油脂和蛋白质,选项A错误。

B,维生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蛋类,牛奶,鱼类等食物中,水果,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选项B正确。

C,因为面包是由面粉制成地,所以华梅面包富含糖类,选项C错误。

D,因为动物地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对青烤鹅富含蛋白质,选项D错误。

故选B。

2. 下面实验操作错误地是A. 用滴管取液体B. 熄灭酒精灯C. 蒸发食盐水D. 稀释浓硫酸【结果】A【思路】【详解】A,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地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图示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决不允许用嘴吹灭,图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预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一.选择题1.(2015•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 .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015•本溪)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法错误.C、锌的活动性强于氢,故可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故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2015•眉山)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A .②③B.①②C.①④D.④②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析:降低.解答: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5•广东)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B、根据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解答;C、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解答;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解答.解答: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B、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故错误;C、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D、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铵盐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15•潍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 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A .A B.B C.C D.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C、根据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解答;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B正确;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故C正确;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铵盐不能与熟石灰同时使用;学会举一反三,将化学用到生产生活中.6.(2015•聊城)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使拥有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油污时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7.(2015•莆田)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C.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熔点高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2015•大连)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A .汽油B.洗涤剂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考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现象的定义来区别各个选项,汽油、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油污不溶于水,但是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解答:解:A、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A错误;B、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D错误.故选B点评:乳化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正确区分溶解和乳化是学习溶液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题不难,但是易错9.(2015•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0.(2015•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知识结合过程解决此题.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是否饱和获得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解答:解: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A点此题是物质饱和溶液降温的问题,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2015•贵阳)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13.3 31.6 63.9 110 169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B .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C.40℃时,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 .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解答:解:A、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4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6g和63.9g;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NaCl不能全部溶解,5gKNO3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正确;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12.(2015•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A .B.C.D.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15•营口)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C.白醋可除去白衬衫上的铁锈D.纯碱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白醋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纯碱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1.(2015•安顺)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6)据2015年3月20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推进了虹山湖打造4A级景区的步伐.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根据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灭火的原理,据此解答.解答:解:(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6)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答案为:(1)乳化(2)维生素(3)钙(4)煮沸(5)隔绝空气(6)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2015•黔东南州)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100g水)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克(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g(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热量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农业生产中(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3)根据图示现象以及铵态氮肥的特点来分析.解答:解:(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60.2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2g氯化铵,那么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0.1g氯化铵;故填:30.1;(2)由图可知,降温至20℃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37.2g,此刻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7.2g;故填:137.2;(3)①由图象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铵后,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故填:吸收;②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是一种碱,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故填:蓝;③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氮肥的肥效降低,故填:不能.点评: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铵态氮肥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3.(2015•陕西)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1)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的.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无法判断.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解:(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C.故答案为:(1)不饱和,11;(2)C.点评:本题是对物质溶解度、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理解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并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4.(2015•郴州)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填序号)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石墨④硝酸铵固体⑤水银(1)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4)温度计中含有的物质是;(5)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二氧化碳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填:④;(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的电极;故填:③;(3)干冰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①;(4)温度计中的填充物有的是金属汞,故填:⑤;(5)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填: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记忆,即可顺利解答.5.(2005•徐州)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再结合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即可.(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解:(1)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饱和硝酸钾溶液挥发出来的水,从而使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量减少,所以观察到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析出.(2)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即实验前后的两种溶液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等于点评:同一温度下,相同溶质的不同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