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曾德干涉仪搭建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组合干涉仪实验报告

组合干涉仪实验报告

组合干涉仪(一)实验内容:(1)按照图一搭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结构。

(2)调整实验的光路,即先不放扩束镜,使光源1发出的相干光经过倾角为45度的分束镜,一束穿过分束镜后垂直落在反射镜M1上,再反射沿原光路反射至白屏,另一束反射垂直落在M2上,再反射穿过分束镜至白屏,仔细调节光路,使两束光线在白屏上形成的光点重合。

(3)调整光路后在白屏前放上扩束镜,微调扩束镜的相对位置,使干涉条纹变得清晰。

(4)改变气室的压强,如通过压强计加压,然后缓慢释放气体,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以及压强计示数的变化,分别记录变化值(在本次实验中由于具体操作方案未提供,故在实验中先后采用了两种测量方法,即变化相同的气压值多组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还有在干涉条纹变化相同时多组测量压强值的变化)(5)完全释放气室内的气体,整理仪器。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研究空气折射率与压强的关系:(1)固定压强的变化值由原始数据可知,当在实验中固定压强变化时,多次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数量,并取其平均值,整理得下表一:表一:固定压强变化时干涉条纹的移动数据而在改变气室压强前后压强值分别为:P1=32 kPa , P2=16 kPa故压强变化为:Δp=16 kPa实验中空气室的长度L=0.1 m再由实验原理可知在大气压强下空气折射率n0的表达式为:000)(21P P P L m n -+=λ1)将∆P = P 1- P 2代入式1)有:002m 1P PL n ∆∆+=λ2) (其中λ为激光器产生的相干光的波长,实验中λ=635nm ) 所以由式2)可求得大气压强下空气折射率n 0为: 002m 1P PL n ∆∆+=λ=Pa kPam m591001325.1161.021063514.41⨯⨯⨯⨯⨯⨯+- =1.000289(2)固定干涉条纹的移动数目由原始数据可知,当在实验中固定干涉条纹的移动数目时,多次测量压强的变化值取其平均变化值,也能研究空气折射率与压强的关系,先整理得下表二:表二:固定干涉条纹变化时压强变化的数据(干涉条纹移动了m ∆=15,初始压强P1=32kPa )故由表二可知当干涉条纹移动了同一数目时,气室内压强变化的平均值为: P ∆=kPa 6.1655.167.164.166.168.16=++++同样由式2)可求得大气压强下空气折射率n 0为: 002m 1P PL n ∆∆+=λ=Pa kPam m591001325.16.161.021*******⨯⨯⨯⨯⨯⨯+- =1.0002912. 大气压强下空气折射率n 0的理论值的计算查阅资料可知,通常,在温度处于15-30℃范围时,空气折射率可用下式计算: ()9,10003671.018793.21-⨯+=-tPn P t式中温度t 的单位为℃,压强P 的单位为Pa 。

实验三: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实验三: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实验三: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一、实验目的:1.掌握MZI 的干涉原理2.掌握MZI 干涉仪的基本结构和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MZI 干涉原理基于两个相干单色光经过不同的光程传输后的干涉理论。

MZI 主要由前后两个3dB 定向耦合器和一个可变移相器组成。

最终使不同的两个波长分别沿两个不同的端口输出。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MZI 干涉原理简图马赫-曾德干涉结构可用做光调制器,也可用做光滤波器。

1、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分光原理:设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分别为12,ϕϕ,当干涉仪一输入端注入强度为0I (以电场强度表示为0E )光波时,可以推出两个输出端的光场强度12,I I (以电场强度分别表示为12,E E )分别为:2222110121222222201212cos ()sin(2)sin(2)sin (/2)sin ()sin(2)sin(2)cos (/2)I E E L I E E L ϕϕϕϕβϕϕϕϕβ⎡⎤==++⎣⎦⎡⎤==-+⎣⎦式中,β为传输常数;12∆=-L L L 为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差,它在干涉仪两臂之间引入的相位差:2/2/∆=∆=L n L C F βπυπυ。

(υ为光的频率;n 为光纤纤心的折射率:C 为真空中的光速;/=∆F C n L 为马赫一曾德干涉仪的自由程。

当构成干涉仪的两耦合器均为标准的3 dB 耦合器(即分光比为1:1)时,两耦合器的相位因子为045,可以得到干涉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分别如下:[][]2111200222220011cos(2/)211cos(2/)2===-===+E I T F I E E I T F I E πυπυ 图2给出了强度传输系数随输入光频率的变化曲线:图2 马赫-曾德干涉仪强度传输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两个输出端的强度传输系数正好是反相的,也就是说,当在干涉仪的一个输入端注入单一频率的光波时,调节干涉仪使一个输出端输出光强度达到最大时,则另一输出端输出光强度将达到最小。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干涉仪马赫——曾德干涉仪。

马赫——曾德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和光子学器件,广泛应用于干涉计量、光通信等领域;它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被广泛用作传感器和光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1.掌握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2. 组装并调节马赫曾德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

3. 学会调节两束相干光的干涉;二、实验原理与仪器He-Ne 激光器、平面反射镜1和平面反射镜2 、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直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白屏。

图1 实验装置及光路图图1为马赫曾德的实验装置图,:由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显微物镜)、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后形成宽口径平面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直径变为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形成两路:透射光和反射光。

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垂直入射到原始物平面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经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面P H上。

经过分束器后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被反射镜1和合束器反射到P H面上与物光干涉产生干涉条纹,被CCD 记录下来传输到计算机中。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光学器件的共轴调节调节激光器水平,调整各器件的高度的俯仰,使其共轴。

在调节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点重合。

2 平行光调节利用调平的激光器,通过调节扩束准直系统,得到平行光。

加入可变光阑,使平行光中心通过光阑的中心。

通过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获得宽口径平面波后搭建MZ干涉仪,保证两束光在合束器后完全重合并产生平行直条纹的干涉图样。

3.首先在激光束的传播方法放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平分得到两个分光束。

调整分束器角度,得到两条严格垂直的分光束。

在光路1中放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方向改变,该反射镜与分光器位于同一列螺纹孔。

反复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和反射角度,得到严格平行并且等高的两束光线。

在光路2中放置反射镜2,如果调节的方法正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和另外一条分光束可以刚好在空间相交,该交点基本可以刚好满足严格的等过程。

1马赫--1曾德干涉仪及全息光栅的制作

1马赫--1曾德干涉仪及全息光栅的制作

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全息光栅的制作[引言]马赫---曾德干涉仪是在雅满干涉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雅满干涉仪中,两块玻璃板的前表面起到分光板的作用,而后表面则起到反射镜的作用,分光板和反射镜不能单独进行调节,而且两束光的间隔为玻璃板的厚度所限定。

为克服这些局限性,马赫和曾德使用了四块玻璃板,于是马赫---曾德干涉仪诞生了。

[实验目的]1.熟悉所用仪器及光路调整,观察两束平行光的干涉现象。

2.观察全息台的稳定性。

3.了解全息光栅的原理,学习制作全息光栅。

4.熟悉读数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基本原理]在下图的光路中,波长为λ的激光束经扩束准直后,通过两个反射镜和两个半反半透镜组成的马赫---曾德干涉仪可以得到两束光程和强度都接近而且夹角易于调节的平行光束。

在光束的重叠区将产生干涉条纹。

在干涉区将放置感光板经适当曝光、显影、定影,将得到一个正弦光栅。

当两束光的夹角θ不是太大,在垂直于两束光夹角平分线的平面上干涉条纹的间距θλ≈d ,从而光栅的空间频率为λθν==d 1。

图二 马赫---曾德干涉仪及全息光栅的制作原理图干涉面1如果在同一底板上相继进行两次曝光,使分别对应于两束光夹角略有差别的两个数值1θ和2θ,那么得到的将是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正弦光栅,他们的空间频率分别为1ν和2ν。

这样的光栅称为复合光栅。

复合光栅上呈现的明暗相间的粗条纹称为摩尔条纹,它是两个正弦光栅的差频形成的,摩尔条纹的空间频率1221νννν∆=-=m 。

当两束平行光束夹角不是太大时,利用焦距f 已知的凸透镜测量这两束平行光束在透镜后焦面汇聚的两个光点距离0x ,可近似求出它们的夹角f x 0=θ,从而在与这两束平行光束夹角平分线垂直的平面上制作的正弦光栅的空间频率为λνf x 0=。

反之若要制作空间频率为ν的正弦光栅,可适当调节两束光的夹角,使0x 满足要求。

[仪器用具]氦氖外腔激光器及电源,空间滤波器,傅里叶变换透镜,分光镜两块,加强铝反射镜两块,干板若干,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

实验-马赫曾德

实验-马赫曾德

-、实验十三双光纤Mach-Zehnder干涉传感实验本实验采用双光纤技术,一方面通过双光纤分光路干涉,构成光纤Mach-Zehnder干涉传感测量系统;另一方面,在双光纤的出射端,构成杨氏双孔干涉系统。

通过本实验,可对光纤干涉相位调制的物理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同时,借助于双光纤杨氏空间干涉系统,可研究干涉条纹的空间分布等相关特性。

此外,借助于光纤双光路的光程调制器,可获得光相位的一些具体调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于双光纤干涉的基本原理;2.重点了解采用光纤形成光路的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系统中,光纤光程变化对条纹移动的影响;3.简要了解基于双光纤干涉的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测温以及应变测量等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1.光纤杨氏干涉英国物理学家杨(T.Yong),最初所做的干涉实验如图13-1所示。

图13-1 双孔杨氏干涉实验用强光照射针孔S,以它作为点光源发射平面波。

在离S一定距离处放置另外两个小针孔S1和S2,它们从由S发出的球形波阵面上分离出两个很小的部分作为相干光源,由这两个小孔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遇的区域内会产生干涉现象。

因为针孔S、S1、S2很小,所以产生的干涉条纹图样很弱,不易观察。

后来采用狭缝代替针孔,得到了同样形状但明亮得多的干涉图样。

然而,有人认为无论是双孔干涉还是双缝干涉产生的干涉图样可能是由于光经过孔或缝的边缘时发生的复杂变化,而不是真正的干涉,后来菲涅耳做了双棱镜干涉实验,使人们确信光存在干涉性。

本实验采用光纤作为产生相干光的光源来实现双孔干涉(如图13-2所示),可以获得非常明亮的、条纹间距很宽的干涉图样。

该干涉条纹用眼睛在毛玻璃上能清晰地观察到。

图13-2 双光纤杨氏干涉实验装置2.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两光纤所构成的光路受到干扰时,会导致空间干涉条纹的移动。

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构成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实验十、MZ综合实验

实验十、MZ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 马赫-曾德光纤干涉仪综合实验马赫-曾德光纤干涉仪基于相干光学中马-曾干涉仪原理实现了相干光路光纤化的一种器件,通称MZ 。

它主要由光纤耦合器、偏振控制器、PZT 相位调制器和光纤组成。

利用MZ 干涉仪原理制成的MZ 光纤调制器是在MZ 干涉仪的基础上,加入第二个耦合器,并采用PZT 将输入的电调制信号转换为光调制信号输出,其在光通信中有重要的应用。

因此,学习MZ 干涉仪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光通信原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及时调整方法2.掌握光耦合的基本技能,3.掌握光纤偏振控制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4.掌握压电陶瓷(PZT)进行光纤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原理】为深入地掌握MZ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我们先从构成MZ 干涉仪的基础元件光纤耦合器出发,运用模耦合理论分析光纤耦合器光场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再利用光传输理论扩展到整个MZ 干涉仪。

1. 光纤熔锥耦合器光纤熔锥耦合器是将两段光纤除去涂覆层后缠绕在一起,用光纤拉锥机拉制而成的用于光功率耦合的光纤器件。

通常光纤耦合器为1×2和2×2,图1给出1,2端口端输入,3,4端口输出的2×2耦合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光波传输方向。

图1. 2×2光纤熔锥耦合器结构对于光波导而言,绝大部分光都集中在纤芯,但总有很小部分能量散布于包层.当两个光波导相互靠近时,一个波导中传输的光能将耦合到另一个波导之中,从而改变各个光波导的场分布,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对原光波导发生影响,这就形成了两光波导的横向耦合。

理论上参与耦合作用的光场满足如下光纤耦合器的模耦合方程[][]⎪⎩⎪⎨⎧+=+=)()(d d )()(d d 212211z E z kE i zE z kE z E i z E ββ (1) 其中和分别为存在于耦合器中两个相互作用光场, 为模耦合系数, )(1z E )(2z E k β是光在光纤中传播常数。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讲义

马赫曾德搞涉仪之阳早格格创做马赫——曾德搞涉仪.马赫——曾德搞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要害的光教战光子教器件,广大应用于搞涉计量、光通疑等范围;它用分振幅法爆收单光束以真止搞涉,被广大用做传感器战光调造器.一、真验手段1.掌握马赫曾德搞涉仪的本理战结构;2. 组拆并安排马赫曾德搞涉仪,瞅察搞涉条纹.3. 教会安排二束相搞光的搞涉;二、真验本理取仪器He-Ne 激光器、仄里反射镜1战仄里反射镜2、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曲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黑屏.图1 真验拆置及光路图图1为马赫曾德的真验拆置图,:由He-Ne激光器收出的激光由扩束镜(隐微物镜)、针孔滤波战透镜准曲后产死宽心径仄里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曲径形成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产死二路:透射光战反射光.透射光被反射镜2反射后笔曲进射到本初物仄里Po上的物体上,经衍射后的物光通过合束器到达距离z=20厘米处的CCD记录里P H上.通太过束器后的反射光动做参照光被反射镜1战合束器反射到P H里上取物光搞涉爆收搞涉条纹,被CCD记录下去传输到估计机中.三、真验真质战步调1 光教器件的共轴安排安排激光器火仄,安排各器件的下度的俯俯,使其共轴.正在安排透镜时要注意反射光面沉合.2 仄止光安排利用调仄的激光器,通过安排扩束准曲系统,得到仄止光.加进可变光阑,使仄止光核心通过光阑的核心.通过针孔滤波战透镜准曲赢得宽心径仄里波后拆修MZ搞涉仪,包管二束光正在合束器后真足沉合并爆收仄止曲条纹的搞涉图样.3.最先正在激光束的传播要收搁置分束器,将He-Ne激光器的主光束仄分得到二个分光束.安排分束器角度,得到二条庄重笔曲的分光束.正在光路1中搁置反射镜1,将分光束1的传播目标改变,该反射镜取分光器位于共一列螺纹孔.反复安排反射镜的位子战反射角度,得到庄重仄止而且等下的二束光芒.正在光路2中搁置反射镜2,如果安排的要收精确,主分光束的反射光战其余一条分光束不妨刚刚佳正在空间相接,该接面基础不妨刚刚佳谦脚庄重的等历程.4.大概安排佳分束镜战反射镜的光路,使二路光正在合束器上汇合,并出射正在黑屏上(决定光斑是可降正在各镜里核心,可用揩镜纸沉沉挡正在镜里前瞅察光斑的位子).5.牢固一路激光,丈量记录光路的少度.安排另一路光路,使那路光的少度取刚刚刚刚记下的光路普遍,牢固光路.6.将黑屏移近(起码2m),瞅察黑屏上的二个激光斑,若没有沉合,安排分束镜的统造钮,使二个光斑完好沉合.7.把黑屏移回符合瞅察的位子,细调分束镜的统造钮并瞅察黑屏上的激光搞涉局里,曲到局里最明隐为止,得到浑晰的横曲搞涉条纹.五、思索题1.如果分束器后二路光光强分歧,该当使用什么元件革新?2.马赫曾德搞涉仪战迈克我逊搞涉仪的辨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性?。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

马赫-曾德光纤干涉实验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MZI)是一种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它在光纤技术中常用作相位、频率等的调制解调器。

一、实验目的1.学习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原理2.掌握利用马赫-泽德光纤干涉仪对压力和温度的测量。

二、实验器材OFKM-Ⅳ型多功能全光纤干涉仪,He-Ne 激光器 三、实验原理1.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光纤 马赫-曾德(Mach-Zenhder ) 干涉仪结构与原理如图 1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耦合器(DC1),将光束一分为二,光纤一臂为信号臂,另一臂为参考臂。

经过耦合器 DC2 进行干涉,干涉光照到探测器上,光强表达式分别为)(cos 1t B A I Φ+= (1) )(cos 2t B A I Φ-= (2)在通过对干涉信号相位的获得来推知作用在信号臂上的外界物理量的变化。

2.马赫-曾德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激光束从激光器发出后经分束器分别送入长度基本相同的两条光纤, 而后将两根光纤输出端汇合在一起,产生干涉光, 从而出现了干涉条纹。

当一条光纤臂温度相对另一条光纤臂的温度发生变化时, 两条光纤中传输光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

干涉条纹的数量能反映出被测温度的变化。

光探测器接收到干涉条纹的变化信息, 并输入到适当的数据处理系统, 最后得到测量结果。

长度为 L 的光纤中传播光波的相位ΦnL k 00+Φ=Φ (3)其中0Φ 为光进入光纤前的初始相位, 0k (00/2λπ=k ,0λ为真空中波长)为传播常数, n 为光纤的折射率;L 为光纤的长度。

图1 光纤Mach-Zenhder 干涉仪原理图λπ=λπδ=∆ΦSP22λπ+=SP K I I I 2cos 00设光纤1L 温度不变,光纤2L 温度该变T ∆,则折射率n 的改变量为n ∆ ,光纤2L 长度改变量为2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赫曾德干涉仪搭建实验
一、半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搭建实验
1.实验原理和步骤
2.实验结果
二、全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搭建实验
1.实验原理和步骤
2.实验结果
三、实验分析
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干涉,与迈克尔逊干涉仪有一定的相似处,比如从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都是先分后合。

但不同之处在于马赫曾德干涉仪没有或很少有光返回到激光器,这避免了返回的光造成激光器不稳定。

全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体积小且机械性能稳定,在工程传感器方面更为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