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于新生事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也越发的全面、清晰。

1996年率先在上海市展开政府采购的尝试,1998年扩大试点范围,随后陆续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办法与规定,配合以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使得政府采购工作于2000年在全国铺开。

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行《政府采购法》,至此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逐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对于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丰富其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显得极为重要。

而政府采购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就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政府采购与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基础上。

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实现调节作用的机理1.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倾向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政府采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通过带有政策性倾向的政府采购,可以对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进行资助,对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弥补市场失效的不足,对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在财政支出上通过政府采购予以不同的倾向。

比如通过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环保节能行业产品和高新技术行业产品的采购,扶持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

2.政府采购的财政性支出影响社会总需求政府采购对总需求的影响,在于总需求不足时,加大政府采购;在总需求过大时,减少政府采购,以此实现政府的反周期调节政策。

以占GDP 比重不可忽视的需求控制主体---政府的行为,通过相对较直接的政府采购支出,可以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当然,鉴于政府采购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常规需要的货物、服务,因此其数量、品种都是相对稳定的,难以随经济周期大幅调整。

关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历程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历程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历程的思考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采购代理机构在履行政府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供应商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政府采购制度旨在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公平竞争,同时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购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拟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历程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这一阶段政府采购制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采购行为缺乏规范和监督,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和腐败问题。

2002年3月,中国政府作出了《政府采购法》的决定,为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至2019年,这一阶段政府采购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先后出台了《政府采购暂行条例》、《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至今,随着《政府采购法》的修订和新《政府采购条例》的出台,政府采购制度正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明确了政府采购的原则、程序和要求,为政府采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政府采购市场逐步规范和包容,政府采购的主体和对象日益增多,竞争环境逐步形成,供应商和采购人的利益得到了相对均衡。

三是政府采购实践不断创新,政府采购方式和手段得到了多元化发展,采购评价和监督手段得到了加强,透明程度不断提高。

这些成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力,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采购行为违法违规和腐败现象,监督缺位和执行不力成为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短板。

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著名的经济学家诺斯认为 : 对经济增长 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 , 而非技术因素。制度不健 全势必影响经 济的增 长。同理 , 国政府采 我 购制度的缺失导致采购步伐的滞后 , 从目前状况来 看 , 制度不健全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 度不健 全 , 组织管理机构不 额标准。


常政务活动或为社会公众 提供公共服务 的需要 , 在财 政部门和 公众的 开展工作 , 易滋生腐败行为。 容 监督下 , 使用财政性资金 , 以法定方式 、 方法和程 序, 采购货 物、 工程和 政府采购中 , 由于监督者权力过 大、 使用 中又缺乏透 明度 , 从而 出 服务的行为。
健全 , 缺乏采购运 行评估 制度 , 缺乏采 购内 审监 督机 制。预算观 念不 施细则相结合 。 强 , 中随意性大 , 方式和程序执 行不严 , 购的基础 管理工作 采购 采购 采 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立法工作 , 政府采购是一项大工程 , 涉及的 不规范等等 , 都是由规章 制度不健全引起。4 L J 部门 、 人员较多 , 寸 同日 也关系着政府 、 人们的利益 , 应由国 家或地方权力 3 程 序 不 规 范 , 行 不到 位 、 执 机关加快立法 , 细化法律条款 , 使得政府 采购的 每一点都有 法律 保障。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 动中 , 程序不规 范主要 表现在 采购预 同时 , 采用法制化的管理手段 。宣传法制管理思想 , 应 提高公务人员法 提升 采购管 理水平 , 立科学 、 建 高效、 合法 的政府采购 管理体 算 中, 资金的划拨使用流程过于复杂 , 从预算 、 申请 、 付到支付均由不 律知识 , 拨 同部门负责 , 涉及的单位 多、 时间长、 效率 不高。采购过 程中存 在恶性 制 。 竞争现象 , 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 垄断来 排斥其它供应商。程序不透 3 规 范操 作 程 序 、

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规范

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规范

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规范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及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为目的,使用财政资金进行采购的活动。

为了确保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和高效,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与规范的对策。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

首先,政府采购流程复杂,审批程序繁琐,导致采购效率低下。

其次,采购标准和评审标准的制定不够科学和规范,容易导致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再次,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二、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程不规范:政府采购流程复杂、环节繁多,审批程序冗长,导致采购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2. 标准不科学:政府采购标准和评审标准制定不合理,容易导致标的物的质量和价格过高,无法实现最佳采购效果。

3. 透明度不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公示和监督机制,容易产生腐败和贪污问题。

4. 监督不到位:现有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力度不够,对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三、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规范对策1. 简化流程:优化政府采购流程,减少冗长的审批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2. 科学制定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标准和评审标准,确保采购品质和价格的合理性。

3. 加强监督与公开:建立健全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公开程度。

4. 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严肃处理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腐败和贪污问题。

5. 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多家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通过竞争来提高采购品质和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6. 人才培养:重视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7.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中国招投标发展过程

中国招投标发展过程

中国招投标发展过程一、概述中国的招投标制度是指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标、招标等制度规范和程序。

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政府采购透明度、公平性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政策法规、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招投标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历史发展1. 早期招投标制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尝试建立招标制度,但随着社会变革,该制度并未得到广泛实施。

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购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招投标制度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2. 2000年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推动招投标体系的改革,加强对招标标准、流程和管理的规范,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三、政策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2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确立了招标投标制度在政府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规范了招标投标活动的程序和要求。

2. 《政府采购法》2015年,《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招标、竞争、谈判等程序,加强了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四、现状分析中国的招投标制度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政府采购市场逐渐规范化,招标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效率得到提升。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腐败问题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五、未来展望为了进一步推动招投标制度的健康发展,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规范和透明度,提高参与者的合规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推动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语中国的招投标制度在不断优化中,政府采购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正在不断提升。

通过政策法规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信中国的招投标制度将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政府采购对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经过实践,采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府采购的进一步发展。

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本文分析了现实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标签:政府采购问题对策1 政府采购的现状我国的政府采购从1996年开始试点,到1998年逐步扩大,再到2000年的全面铺开,现在已是初具规模。

据统计,我国1998年政府采购额度为31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2000年为653亿元,仅3年间,就增加了20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8年的3%增加到2001年的3.5%,占GDP的比重则从0.4‰增加到7‰。

实践证明,政府采购作为改革公共支出的一部分是一个创新型制度,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比较多的方面2 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目前各地基本上实现了政府采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政府采购范围窄,规模小近几年,政府采购发展迅猛,但采购规模小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目前政府采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而对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在现有的政府采购结构比例中,货物类采购的比重较大,服务类采购所占比例很小,仅为采购总规模的5~10%左右。

2.2 落实不得力政府采购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部门的既得利益,部门的负责同志如果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政府采购的认识模糊会影响采购制度的推进。

比如,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先斩后奏或先斩不奏的方式,把应进行集中采购的项目自行采购,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或采购代理机构,从而使政府采购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采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管理手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采购管理旨在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公共财政的合理支出,并促进市场的竞争与规范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政府采购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

目前的政府采购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透明度。

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是缺乏竞争性。

在某些地区,政府采购存在着定点采购的情况,限制了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无法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配置。

三是缺乏规范性。

政府采购往往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容易出现招投标过程不规范、合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化信息公开。

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信息平台,供应商和公众可以及时了解政府采购项目的情况,促进政府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约束。

二是提高竞争性。

政府采购应注重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加强招投标制度的完善,提高供应商的参与意愿和能力。

三是强化评价指标和标准。

加强科学性和公正性评价指标的建立,制定更加规范的评审流程和规则,确保政府采购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是激发市场活力。

政府采购应推动市场竞争,鼓励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供应商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然,在政府采购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是管理体制的滞后。

由于政府采购涉及政府、企业、市场等多个主体,体制机制的调整对政府采购管理的改革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由于政府体制改革的推进难度较大,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其次是监管手段的不足。

政府采购监管的能力和手段相对薄弱,政府采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难度较大。

浅谈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的政府采购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扩张,用“飞速发展”四个字来形容,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过分的。

中国公共采购网提供此篇文章。

从财政部国库司统计的数字看,自1998年至2003年,政府采购规模从3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5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8%。

我国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也在短短的几年间,从无到有,不断完善。

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积累,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回顾,以便使我国的政府采购在今后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分析市场规模主要是按照种类统计汇总和按照部门统计汇总两种方式。

由于我国的经济统计系统中还没有专门对政府采购进行单独统计,所以只能通过部门从事的政府采购汇总中分析政府采购规模。

目前,除了财政部正式统计和发布政府采购的数据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其他部门没有纳入统计数据中的政府采购。

所以,这里分析的政府采购市场,包括财政部方面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的政府采购和对其他部门估算出的政府采购规模。

我国的政府采购可从财政资金使用、基本建设和体制改革三方面反映市场的规模:1、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

国内目前的政府采购统计数字仅限于使用财政拨款的项目:1998年,我国政府采购量为31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2倍。

2000年为32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5倍。

2001年653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倍.其中,中央单位采购突破100亿元。

2002年约100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53%。

其中,中央单位为200亿元,地方800亿元。

2003年为1659.4亿元比前一年增长65%。

(平均每年增长138%)其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采购为949.7亿元,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57.2%。

2、基本建设方面的政府采购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增长幅度快于GNP的增长,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2010年执行数2011年预算数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五、教育720.96786.45109.1教育管理事务 1.67 1.5995.2普通教育630.97708.33112.3其中:高等教育612.14688.95112.5职业教育9.95 2.3023.1其中:中专教育 3.940.9724.6高等职业教育 5.17 1.2824.8广播电视教育0.780.02 2.6留学教育16.0217.21107.4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10.189.2490.8其他教育支出51.3947.7692.9六、科学技术1661.301901.59114.5其中:基础研究242.68257.19106.0其中:重点基础研究规划40.0035.0087.5自然科学基金103.78120.41116.0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28.6424.0684.0应用研究887.80990.63111.6科技条件与服务28.8540.79141.4社会科学20.2126.09129.1其中:社会科学研究 5.737.53131.4社科基金支出 4.877.90162.2科学技术普及 5.93 6.62111.6科技交流与合作23.6817.9075.6七、文化体育与传媒150.13188.40125.5文化19.4624.83127.6文物9.8410.10102.6体育12.1612.46102.5九、医疗卫生73.5663.5686.4医疗卫生管理事务 2.21 2.46111.3公立医院39.5321.945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78公共卫生 6.83 6.92101.3医疗保障8.5711.61135.5中医药0.370.3594.6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11.90 4.7139.6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3.3715.57462.0十、节能环保69.4874.37107.0环境保护管理事务 3.73 4.00107.2环境监测与监察 2.86 2.5288.1污染防治8.610.9911.5自然生态保护0.720.6995.8天然林保护 6.76 6.7499.7退耕还林 4.66 3.9083.7退牧还草0.45能源节约利用26.8918.3968.4污染减排 6.11 5.6993.1可再生能源 5.50 4.1074.5资源综合利用 2.48能源管理事务0.710.79111.3其他节能环保支出26.565.2011年教育预算数为786.45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5.49亿元,增长9.1%。

其中:(1)教育管理事务预算数为1.5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0.08亿元,下降4.8%。

主要是一次性项目支出减少。

(2)普通教育预算数为708.3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77.36亿元,增长12.3%。

主要是“985”工程和国家助学体系等支出增加。

其中:高等教育预算数为688.95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76.81亿元,增长12.5%。

(3)职业教育预算数为2.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7.65亿元,下降76.9%。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其中:①中专教育预算数为0.97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2.97亿元,下降75.4%。

②高等职业教育预算数为1.28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3.89亿元,下降75.2%。

(4)广播电视教育预算数为0.02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0.76亿元,下降97.4%。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5)留学教育预算数为17.2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19亿元,增长7.4%。

主要是艺术类人才出国留学培养、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和外语人才培养等支出增加。

(6)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预算数为9.24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0.94亿元,下降9.2%。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7)其他教育支出预算数为47.7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3.63亿元,下降7.1%。

主要是2010年执行数中包含了结转下年的规范津贴补贴支出,2011年该项支出中部分已列入相关款级科目。

6.2011年科学技术预算数为1901.5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240.29亿元,增长14.5%。

其中:(1)基础研究预算数为257.1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4.51亿元,增长6%。

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增加。

其中:①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预算数为35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5亿元,下降12.5%。

②自然科学基金预算数为120.4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6.63亿元,增长16%。

③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预算数为24.0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4.58亿元,下降16%。

(2)应用研究预算数为990.6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02.83亿元,增长11.6%。

主要是国家863计划等科研经费增加。

(3)科技条件与服务预算数为40.7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1.94亿元,增长41.4%。

主要是中央级科研单位修购经费增加。

(4)社会科学预算数为26.0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5.88亿元,增长29.1%。

主要是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增加。

其中:①社会科学研究预算数为7.5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8亿元,增长31.4%。

②社科基金支出预算数为7.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3.03亿元,增长62.2%。

(5)科学技术普及预算数为6.62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0.69亿元,增长11.6%。

主要是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等支出增加。

(6)科技交流与合作预算数为17.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5.78亿元,下降24.4%。

主要是一次性科技合作项目减少。

7.2011年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数为188.4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38.27亿元,增长25.5%。

其中:(1)文化预算数为24.8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5.37亿元,增长27.6%。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增加。

(2)文物预算数为10.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0.26亿元,增长2.6%。

主要是国家博物馆新馆开办经费增加。

(3)体育预算数为12.4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0.3亿元,增长2.5%。

(4)广播影视预算数为59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4.23亿元,增长7.7%。

主要是原作为预算外收支管理的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相应增加支出。

(5)新闻出版预算数为46.53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87亿元,增长17.3%。

主要是加强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支出增加。

(6)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数为35.48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21.24亿元,增长149.2%。

主要是文化体制改革经费等增加。

9.2011年医疗卫生预算数为63.5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10亿元,下降13.6%。

其中:(1)医疗卫生管理事务预算数为2.4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0.25亿元,增长11.3%。

主要是卫生部办公楼改造等支出增加。

(2)公立医院预算数为21.94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17.59亿元,下降44.5%。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数为零,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0.78亿元,下降100%。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4)公共卫生预算数为6.92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0.09亿元,增长1.3%。

(5)医疗保障预算数为11.6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3.04亿元,增长35.5%。

主要是新疆兵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等增加。

(6)中医药预算数为0.35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0.02亿元,下降5.4%。

(7)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预算数为4.7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减少7.19亿元,下降60.4%。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8)其他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数为15.57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12.2亿元,增长362%。

主要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年初预算暂列此科目,执行中将根据实际用途转列相应的款级科目。

项目2009年执行数2010年预算数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五、教育1981.392159.90109.0中央本级支出567.62610.35107.5对地方转移支付1413.771549.55109.6六、科学技术1512.021632.85108.05.2010年教育预算数为610.35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42.73亿元,增长7.5%。

其中:(1)教育管理事务预算数为1.67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0.34亿元,增长25.6%。

主要是规范津贴补贴支出增加。

(2)普通教育预算数为549.53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46.59亿元,增长9.3%。

主要是部分支出2009年年初预算列中央本级,执行中转列对地方转移支付,2010年预算仍列中央本级。

(3)职业教育预算数为1.27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2.86亿元,下降69.2%。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4)广播电视教育预算数为0.76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3.39亿元,下降81.7%。

主要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数字化改造等一次性项目支出减少。

(5)留学教育预算数为16.02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3.1亿元,增长24%。

主要是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相应增加支出。

(6)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预算数为7.02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3.67亿元,下降34.3%。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7)其他教育支出预算数为34.08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2.62亿元,增长8.3%。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增加。

6.2010年科学技术预算数为1597.19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163.34亿元,增长11.4%。

其中:(1)基础研究预算数为198.7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9.87亿元,下降4.7%。

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2)应用研究预算数为902.46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177.04亿元,增长24.4%。

主要是有关科研经费增加。

(3)科技条件与服务预算数为28.81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1.11亿元,增长4%。

主要是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等支出增加。

(4)社会科学预算数为16.33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2.78亿元,增长20.5%。

主要是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增加。

(5)科学技术普及预算数为5.79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0.58亿元,下降9.1%。

主要是一次性项目支出减少。

(6)科技交流与合作预算数为13.68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减少6.57亿元,下降32.4%。

主要是部分项目以前年度结转资金较多,相应减少安排2010年预算支出。

7.2010年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数为157.96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3.21亿元,增长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