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价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方法1. 磁敏感性法:该方法是将细菌和抗生素共同培养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在琼脂平板的一侧放置磁性探针,通过磁力对菌落的影响,测定抗生素效价。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重复性好。

2. 微量滴定法:该方法是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加入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控制每次加量相同,直至培养基中出现明显的抑菌圈,然后根据最小抑菌浓度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对药物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但误差较大。

3. 黏度测定法:该方法是根据细菌代谢后产生的黏性物质的变化,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对试验条件较为严格。

4. 限制性酶切割法:该方法是将抗生素和细菌混合后,通过限制性酶将其切割成小片段,进而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需使用限制性酶切割试剂和设备,相对较为复杂。

5. 形态学观察法:该方法是观察抗生素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来判断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细菌的菌落比较大的情况,但操作比较繁琐。

6. 代谢产物测定法:该方法是根据细菌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但对试验条件较为严格。

7. 荧光标记法:该方法是将抗生素用荧光标记,然后与细菌共同培养,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对试验条件要求比较高,但结果可靠性较高。

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方法是将抗生素用于特定的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与细菌结合的情况,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同时避免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9. 质谱法:该方法是使用质谱仪分析样品中的分子质量的变化,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可分析多种抗生素,但设备价格昂贵。

10. 核磁共振法:该方法是使用核磁共振仪测定样品中的氢、碳、氮等原子的共振频率和空间结构,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这种方法对试验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且设备也价格昂贵。

测定抗生素效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药典效价测定方法(二)

中国药典效价测定方法(二)

中国药典效价测定方法(二)#中国药典效价测定方法##引言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的全国性药品标准参考书,在我国的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药物效价的测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药典中常用的效价测定方法。

##1. 动物实验法 - 作用机理:通过将药物注射到动物体内,观察药物对动物体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确定药物效价。

- 适用范围:适用于需要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和副作用的情况。

- 优点:能够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结果可靠。

- 缺点:动物实验对于动物的生命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且实验周期长。

##2. 细胞实验法 - 作用机理:通过将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体外,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分化和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药物效价。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药物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和细胞毒性的评估。

- 优点:操作简单、结果快速、成本低。

- 缺点:不完全能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复杂作用过程,结果与动物实验或临床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3. 反应动力学法 - 作用机理:通过研究药物与特定底物间的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从而确定药物效价。

- 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酶学活性等方面的效价。

- 优点:结果快速、灵敏度高、定量程广。

- 缺点:不适用于所有药物,需要特定反应物或实验条件。

##4. 生物分离法 - 作用机理:通过特定生物分离技术,将药物与靶标分离,从而测定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结合能力,从而确定药物的效价。

- 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药物与特定靶标相互作用、结合能力的情况。

- 优点:结果直观、能够测定药物与靶标间的结合能力。

- 缺点:技术难度较大,对设备和实验技术要求高。

##结论中国药典效价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药物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当然,这些方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满足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的需求。

作为创作者,我们应当关注中国药典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效价测定方法,以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方法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方法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方法一、引言抗生素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某些细菌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兽医学中。

为了保证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效价进行测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效价测定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1. 抗生素效价抗生素效价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抗生素所能杀灭或抑制的菌落数量。

通常使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或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表示。

2. 测定原理抗生素效价测定是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抗生素与一定数量的细菌接触后,确定其最小有效浓度来评估其功效。

通常使用微量稀释法、滤纸片扩散法、管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2)选择适当的细菌株:选取适合该种类药物敏感性测试的细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制备细菌悬液:将选定的细菌株接种于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到一定浓度。

2. 测定方法(1)微量稀释法① 准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将抗生素溶解于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② 在试管中加入细菌悬液和药物溶液:取一系列标准试管,分别加入相同数量的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混匀后孵育。

③ 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每个试管内是否有细菌生长,记录最低有效(2)滤纸片扩散法① 准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滤纸片:将抗生素溶解于无菌蒸馏水中,然后在无菌平板上放置一张过滤纸片,在过滤纸片上滴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② 在平板上接种细菌悬液:在已经凝固的无菌平板上均匀涂布一层细菌悬液。

③ 孵育并观察结果:将含有药物滤纸片的平板孵育,观察抑菌圈的大小,记录最小有效浓度。

(3)管式稀释法① 准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将抗生素溶解于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② 在试管中加入细菌悬液和药物溶液:取一系列标准试管,分别加入相同数量的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混匀后孵育。

效价的测定

效价的测定

二、免疫血清(浆)的效价测定—溶血法实验原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即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时,补体系统被激活,最后形成的攻复合体可使细胞性抗原溶解。

当实验中抗原和补体的量固定不变,且对于抗体相对过量时,则随着抗体量的不同,被溶解的细胞性抗原的量也不同,两者成正比关系,因此根据溶解的抗原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出抗体的量。

实验材料1. 待测免疫血清(浆)2. 20%SRBC3. 补体4. 生理盐水5. 试管实验方法1. 将前面获得的小鼠抗 SRBC 免疫血浆首先稀释 10 倍,成为 1:10 免疫血浆。

2. 取3个试管,分别编号为A、B、C,用于对1:10免疫血浆的3倍、4倍和5倍稀释,即A号管内为1:30的免疫血浆;B号管为1:40 的免疫血浆;C号管为1:50的免疫血浆。

3. 取 15 支试管,分为A、B、C三列,每列5只,先给每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再从A、B、C号管中分别吸取0.5ml血浆加入相应各列的第一个管中,然后各列再进行倍比稀释,血清稀释度如下表:管号 1 2 3 4 5A 列1:60 1:120 1:240 1:480 1:960B 列1:80 1:160 1:320 1:640 1:1280C 列1:100 1:200 1:400 1:800 1:1600注意每列的最后一管应该弃去0.5ml液体。

4. 向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SRBC0.25ml和补体0.25ml 。

5. 混均各管中的液体,置37°C水浴30~40分钟。

结果判定以发生完全溶血的最高血清稀释度管为效价判定管,其血清稀释度即为免疫血清的效价。

注意事项1. 动物免疫时注意确保SRBC被注射到了腹腔中,要避免注入其他脏器(如肠、膀胱)内。

2. 稀释血清时尽量做到精确,注意用于不同列的吸管不要混用。

思考题1. 影响免疫血清质量的因素有那些?2. 各种检测抗体效价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缺点?返回。

效价测定的基本方法

效价测定的基本方法
和要求
(四)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中生物检定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 应用的局限性 造模型的选择:功能主治多 成本高,时间相对长 生物误差较大 对照品的选择难度
谢谢观看! 2020
一、概述:作用
产品生物活性的信息( 与临床疗效一致) 评价批与批之间稳定性和一致性 监测不曾预料、不易发现的构象变化 所有变化的综合效应 工艺与方法验证
一、概述:应用范围
药品质量控制项目 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 生物检定------检查类和含量类。 药品(生化药品、中药) 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
(三)异常毒性检查法
小鼠,体重17~20g,5只 分别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
结果判断 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三)异常毒性检查法
限值确定
急性毒性数据(LD50或LD1) 限值至少应小于LD1可信限下限的1/3 (建议采用1/3~1/6) 静脉注射最大剂量0.8ml/20g仍未见毒性反
应或死亡,可以此作为检查限值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本法系将一定量供试品与2%的家兔红细胞 混悬液混合,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其对 红细胞状态是否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结果判断
当阴性对照管无溶血和凝聚发生,阳性对 照管有溶血发生,若供试品管中的溶液在3
小时内不发生溶血和凝聚,判定供试品符
合规定;若供试品管的溶液在3小时内发生
溶血和(或)凝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四)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限值
一般对注射剂原液和稀释液进行溶血与凝 聚实验研究
一般应高于临床最大使用浓度
(五)过敏反应检查法
本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豚鼠体 内,间隔一定时间后静脉注射供试品溶液 进行激发,观察动物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 ,以判定供试品是否引起动物全身过敏反 应

效价的测定的名词解释

效价的测定的名词解释

效价的测定的名词解释效价的测定是指对某种事物具有一定价值的程度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效价是一种主观的评判,涉及到个体的认知和价值观念,而测定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客观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

一、效价的定义和意义效价是指对某个对象、观念或行为所赋予的重要性和价值程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事物的效价进行评估和比较,以便做出决策和选择。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会考虑产品的价格、品牌、质量等因素来评估其效价,以决定是否购买;在求职时,我们会考虑工作内容、薪资、福利等因素来评估不同职位的效价,以决定是否接受。

二、效价的测定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撰写问题和选择项,设计一份针对效价的问卷调查,让受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念进行评估。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可以得出对象的平均效价水平。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个体对对象效价的反应。

例如,在心理学中,可以利用条件反射来研究个体对不同刺激的效价反应,通过记录个体的生理或行为数据,推断对象的效价程度。

3.心理评估:通过采用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评估个体对对象效价的认知。

例如,利用“情绪价值算法”来评估个体对音乐、电影等娱乐产品的效价,将其与他人进行比较和评估。

4.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数据:通过分析市场调查和销售数据,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进而推断其效价水平。

例如,通过销售额、市场份额和客户反馈等数据,可以评估不同品牌的效价。

三、效价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每个人对效价的认知和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受到个体的教育、经验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件商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效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等因素也会影响效价的测定。

例如,某些特定的娱乐节目在某一文化圈内的效价可能较高,但在其他文化圈内可能较低。

3.产品属性: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属性也会对效价的测定产生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种产品,如果其质量差、功能不全或服务不到位等,则会降低其效价。

疫苗效价测定方法

疫苗效价测定方法

疫苗效价测定方法疫苗效价测定是评估疫苗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准确测定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确定疫苗的效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疫苗效价测定的方法及其步骤,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测定方法。

一、疫苗效价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疫苗效价测定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疫苗中有效免疫物质的含量,进而评估疫苗的免疫力。

一般来说,疫苗效价的测定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物理方法。

生物学方法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疫苗效力,如活病毒疫苗的TCID50法、灭活疫苗的保护性实验法等。

化学物理方法则是通过测定特定成分的含量来评估疫苗效力,如疫苗抗原含量的酶标法、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法等。

1. 建立实验流程: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目的和所需测定的疫苗成分,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2.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疫苗效价测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提取和纯化疫苗中的有效成分。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疫苗类型和测定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 样品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检测,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物理方法或生物学方法进行测定。

比如通过酶标法检测疫苗中的抗原含量,或通过保护性实验评估疫苗的免疫力。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疫苗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评估疫苗的效力。

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原理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判断。

三、疫苗效价测定方法的举例说明以灭活疫苗的抗体测定为例,介绍疫苗效价测定的具体步骤:1. 实验目的:评估灭活疫苗中免疫抗体的含量,以确定疫苗的效力。

2. 实验方案:按照标准操作要求,严格控制所有实验条件,包括实验设备、试剂和动物模型的选取。

3. 样品制备:将灭活疫苗经过特定处理提取出相关免疫抗体。

方法可以采用比色法、酶标法等。

4. 样品检测:选取合适的生物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免疫抗体的定量测定。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免疫抗体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血清效价检测

血清效价检测

第1页共1页
血清效价检测
一、技术说明
抗体效价测定是指测定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

本实验是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

二、技术原理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

三、技术流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免疫抗原
(2)试剂和耗材:1x PBS(pH7.2):8gNaCl,0.2g KCl,3.62gNa2HPO4.12H2O, 0.24g KH2PO4定容至1L;BSA、PBST、HRP标记羊抗鼠二抗、TMB、1M HCl、酶标板。

(3)仪器和设备:恒温培养箱、酶标仪
(二)实验步骤
(1)抗原包被:抗原(PBS稀释,终浓度2μg/mL,100μL/孔),4℃包被过夜。

(2)封闭:2%BSA(150Μl/孔),37℃封闭2h。

(3)一抗孵育:血清首孔稀释1000倍后逐级稀释3倍梯度(PBS稀释,100μL/孔),37℃孵育1h,PBST洗5次,每次150μL。

(4)二抗孵育:加入对应二抗(Goat-anti-mouse-IgG-HRP,1%BSA稀释,100μL/孔)37℃孵育1h,PBST洗5次,每次150μL。

(5)显色:加入TMB100μL,室温避光显色10min。

(6)终止读数:加入100μl/孔1M HCl,终止反应,OD450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药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诺西肤发酵工艺的研究
姓名:韩果红
专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导师:何建勇教授
二00四年五月
P24 诺西肚的定性与定量测定
2.2,2.1生物效价测定法
1.检定菌菌悬液的制备
加40一5Oml无菌水到培养好的枯草芽抱杆菌茄形瓶斜面上[枯草芽抱杆菌斜面培养基(%):蛋白陈1.0·NaCI0.5,牛肉膏0.5,琼脂粉1.5.,pH7.8(灭菌前)蒸馏水配制].用接种环刮下芽抱和菌体,摇匀,65℃水浴保温3Om加,杀死营养细胞,保留芽抱,即为检定菌菌悬液。

2.生测平板的制备
将生物检定培养基[生物检定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陈0.5,K2HPO4 0.3,琼脂粉1.5,
pH8.0-8.2(灭菌前)蒸馏水配制] 2OOml灭菌后自然冷却到50一60℃后,倒入20x3Ocm的生物检定盘中,自然凝固,作为生测平板的下层。

将生物检定培养基100ml灭菌后自然冷却到50一60℃,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检定菌(枯草芽抱杆菌)菌悬液,混匀,然后倒入检定盘内己凝固的下层培养基上,自然凝固。

3.点样
用无菌小镊子取中Sunll的无菌圆滤纸片,按一定规律摆放在上层培养基的表面。

每个待测样品应点样2一3个滤纸片,以其抑菌圈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盘内同时摆放加有不同剂量诺西肤标准溶液(IO00u/m)l的圆滤纸片,每个剂量点2一3个滤纸片,以其抑菌圈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每个纸片上的加样量不超过5ul。

4.培养
将点好样的检定盘倒置于4℃冰箱中扩散10小时左右,然后于37℃恒温箱中培养16一18小时,不同点样量的诺西肤在检定盘中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不同,根据标准品的剂量及相应抑菌圈直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得标准曲线方程,根据样品的抑菌圈直径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对应的效价。

P35 高产菌株选育方法的建立
由于出发菌株的产量极低,为了加快高产菌株的筛选进度,为以后的菌种选育打下基础,需要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菌种选育方法。

为此,用琼脂块初筛的方法进行试验。

将经过自然分离(或诱变)后在分离平板上生长好的单菌落先目测筛选,挑选菌落丰满抱子量大的菌株用牙签点种至准备好的琼脂块上,28℃保湿培养5一6天,待菌落长好后用扩散法测定各个琼脂块的抑菌活性,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初步确定菌株的生产能力,挑选抑菌圈大的菌株,再通过摇瓶液体复筛初步确定高产菌株。

因为诺西肤属于脂溶性抗生素,在检定培养基中的扩散速度较慢,加上出发菌株的产量较低,所以37℃培养16一18小时后看不到抑菌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待测活性的固体琼脂块在生测培养基上先扩散一段时间(4℃,12一16小时,该条件下对链霉菌本身无影响),此时检定菌不能生长,诺西肤在此期间逐渐扩散到检定培养基中。

之后再将检定盘置于37℃培养16一18小时,则可以看到清晰的抑菌圈,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高产菌株筛选方法(如图3一3所示),并利用此方法挑选出了出发菌株YM4一2(发酵单位为61ou/ml)。

P39 3.6.1生物效价测定法
1 .检定菌(枯草芽袍杆菌)加入量的确定
进行生物效价测定时检定菌的加入量影响抑菌圈的大小(直径),经过预试验发现当生测培养基上层加菌量为100一200uL/looml时,(1000u/ml)的诺西肤标准品形成的抑菌圈直径约为18一20mm
2 扩散时间的确定
由于诺西肽属于脂溶性抗生素,且分子量较大,因此在检定培养基中的扩散速度比较慢,如果点样后立即置于温箱中培养,会引起测定的结果偏低,因此用扩散法测定诺西肤的生物效价时,点样后必须先进行预扩散。

而且预扩散时间的长短也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

通过试验最终确定了最适的预扩散时间为9~10小时。

那西肽产生菌特性的初步考察
(饲料与添加剂 2007 8:72-73)
枯草芽孢杆菌悬液制备方法
由甘油管传普通琼脂斜面, 37 ℃培养箱培养18 h,镜检芽孢在80%以上,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体和芽孢刮下,移入装有适量无菌水的三角瓶后,置于60 ℃水浴中30 min,杀死菌体,得枯草芽孢杆菌悬液。

2. 4生物鉴定盘双层培养基制备方法
取生物鉴定盘,用酒精棉球消毒,置于超净台上,紫外灯照射20 min,倒入融化的生测培养基200 mL,待凝作为下层; 取枯草芽孢杆菌悬液100 μL 与100 mL生测培养基(约60 ℃)混匀,迅速倒入该生测鉴定盘中,注意使上层各处的厚度一致,表面平整,凝后备用
2.5效价测定方法
2.5.1发酵上清液效价测定法取5 mL发酵液离心(3 000 r /min, 25 min) ,测菌浓。

用微量进样器取上清液3μL点于定量滤纸片上,待干后,依序贴于铺好生测培养基的生物鉴定盘中,于4 ℃预培养12 h,后于37 ℃培养16~18 h。

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记录。

2.5.2发酵液效价测定法取发酵液∶乙醇(95%) = 1∶1 (体积比)于离心管中, 37 ℃密闭抽提2 h (定时摇匀) ,用微量进样器取上层清液3μL点于定量滤纸片上,后同2.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