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导学案答案
《锦瑟》学案及习题

《锦瑟》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二、朗读诗歌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感知诗歌内容1、一篇《锦瑟》解人难凡是读过这首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的人,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然而,宋、元、明、清,以至现在,揣度了一千多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所有的答案,无一不被诘难,被质疑,被否定,被推翻,几乎没有一个论点能够站得住脚。
估计,再猜上一千年,一万年,大概也休想解开这个诗谜。
2、同学们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演绎出符合诗歌内容的故事3、李商隐的故事①“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②宋华阳原是宫内侍候公主的宫女,因随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李商隐跟她邂逅,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这段感情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李商隐被逐下山。
这一段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也是他完成那几首荡心动魄《无题》诗的引子。
③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与王家小姐举行订婚仪式。
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现在依然为人称羡。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王宏丽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重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学习难点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新知一、复习提问:学过的李商隐的诗背一背二、导入新课: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导入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基本解读: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 ( 苏轼 ) 、悼亡说 ( 朱鹤龄 ) 、自伤身世说 ( 元好问、何焯 ) 、自序其诗说 ( 程湘蘅 ) ,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
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
四、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明确:()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一.预习部分(一)略(二)(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托付(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没有根据,空海外徒闻更九州(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9)(11)为什么,四十八年(12)还有(13.)嘲笑(三)答案:(1)青春年华,此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四)1.端:缘由正,直右端指一种2.托:托付假托,假借3.更:还有再更加改变4.筹:报时用的竹签计策,办法谋划5.可:难道,哪能大约可以(五)梦:名词作动词(六)李商隐名句集锦:(1)课外①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心有灵犀一点通。
④一寸相思一寸灰。
⑤人间重晚晴。
⑥只是近黄昏。
⑦碧海青天夜夜心。
⑧雏凤清于老凤声。
(2)课内略二.《锦瑟》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翻译诗句大意(略)(2)明确:内容之眼-------思华年(3)明确:情感之眼--------惘然(二)(1)1.明确: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2.明确:华年,往事的繁多。
起兴,联想(2)明确:“庄生梦蝶”寄托:美好却又飘渺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寄托: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心绪与愤慨。
“晓”“春”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之路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3.)1明确:沧海明月明珠珠泪意境:难以分辨,可望而不可即带有哀婉的妙境。
2.明确:蓝田日暖玉生烟意境: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不能亲近。
小结:阴阳冷暖不同境界,展现改接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4)明确:直抒胸臆,回环往复表达自己的怅惘痛苦。
三.《马嵬》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锦瑟》教学重点及练习参考答案

《锦瑟》教学重点及练习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材牧齐名,称“小李杜”。
亦与温庭筠齐名。
有《樊南生文集》、《李义山诗集》。
他的诗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
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艺术成就很高,旨趣幽深,包藏细密,丽中时露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
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含蓄多情,韵味深厚。
二、课文简析:1、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锦瑟》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有悼亡说,自伤说,音乐说,诗序说等。
即使同持一说的,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锦瑟》是摘取诗中首句的前两个字作题目的,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摘字体无题诗。
持自伤说的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但《锦瑟》伤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和爱情有关。
首联是说锦瑟你为什么恰恰五十根弦,你的一弦一柱都不禁让我联想起逝去的年华。
颔联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
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
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尾联总结全诗: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回忆,只是在当时却使人油然而生无尽的失意和感伤。
由此可见,《锦瑟》中弹奏的并非爱情的旋律而是怀才不遇的主题。
2、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总体来讲呈现出隐约、朦胧的艺术特征。
具体表现为:首联诗人就告诉我们弹奏的乐器是瑟,诗人们常常喜欢把它与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并且诗中既没有指出弹奏的曲名,又没有指出弹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这就造成了一种隐约、朦胧的意境。
颔联第一句用“庄周梦蝶”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虚幻的梦,诗人完全陷入了一种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鹃”则表明诗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
《锦瑟》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语文制作人《锦瑟》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链接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完成挖空练习。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把本诗改写成散文。
细读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深读4.尾联的“此情”指什么?“当时”与首联的那个词相呼应?
四、巩固诊断
A层次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B层次题:背诵并默写《锦瑟》。
堂清日清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
课堂反思
兴义一中教育集团崇文校区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第五册李商隐锦瑟学案含答案

锦瑟【教学目标】1.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
2领会诗歌迷离朦胧的意境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3.背诵全诗【自学自测】1、知人论世:阅读《同步训练》“作者名片”“背景资料”相关部分。
2、朗读诗歌,要求: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读了解文本表层含义,整体感知3.、背景视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
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4.题目注解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5.概括诗歌四联的大意。
【自研自悟】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2.仿照示例,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赏析并请老师指点。
示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用典的手法表现了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诗句:赏析:3.尾联中的“此情”是一种什么情感?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自练自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参考答案

锦瑟,探究1、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但美梦最容易破没,更何况是晓梦易醒1.二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生而不能,死则续梦2.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沧海遗珠,或者是自己的怀才不遇,3.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
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4.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一弦一柱思华年”,思的华年,他用这四句全给交代了。
这里边可能有爱情,有政治遭遇,有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但最终为空。
探究第二题另一种解答方式、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表现了这样的情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
这里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的梦境,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3)“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男海鲛人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鲛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
《锦瑟》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及情感。
2.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
学习重难点:目标2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锦瑟》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及情感。
2.学习诗歌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李商隐)2.了解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
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聚讼:众中争辩;纷纭:多而杂乱。
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导学案答案
1、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3、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4、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二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