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锦瑟导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王宏丽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重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学习难点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新知一、复习提问:学过的李商隐的诗背一背二、导入新课: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导入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基本解读: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 ( 苏轼 ) 、悼亡说 ( 朱鹤龄 ) 、自伤身世说 ( 元好问、何焯 ) 、自序其诗说 ( 程湘蘅 ) ,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
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
四、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明确:()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锦瑟》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诵读体味《锦瑟》的朦胧美2、理解《锦瑟》的多种解法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过程:一1、兴趣导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②身无彩凤双飞翼——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春蚕到死丝方尽——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3)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整理:二、引导赏析《锦瑟》、品赏诗歌的步骤: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2、题解:(1)“无题”之解(2)“锦,瑟”之解3、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准确字音,把握节奏)4、感悟诗意,理解主旨(逐联逐句分析引导。
思考:每个诗句的意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志?你如何理解的?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应如何读出来?)(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新诵读,再次品味三、探究主旨,拓展延伸(你认为应该是哪一个,为什么?)(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7 锦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手法,明确解题思路重点难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手法的运用,本诗的旨意。
二、自主学习1、李商隐(813--858),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生活在日趋衰败的晚唐,对黑暗政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力图革新,但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终身潦倒。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面习题)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明确:用典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锦瑟》教案七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锦瑟》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寓意。
3.掌握“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号,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朝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善七律创作,人称“”。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故有“”之称。
2、背景:李商隐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锦瑟》作于诗人晚年,因主题难解,被戏称为诗界“”。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3、诗歌名句:(1)天意怜幽草。
(《晚晴》)(2)夕阳无限好。
(《登乐游原》)(3)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4)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6)身无彩凤双飞翼。
(《无题》)二、文本探究:1、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教案、导学案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
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道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
他的“无题诗”拔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二、初读感知倾情诵读【任务导引】“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任务设计】1、读诗题了解“锦瑟”。
锦瑟:有花纹的瑟。
《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李商隐弹奏是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
小结: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个方向。
2、把这首诗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会是什么样?(1)七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五绝:“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
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3)三言:“五十弦,思华年。
成追忆,已惘然”大致意思:青春年华流逝后,对自己青春年华的追忆。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
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3、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锦瑟导学案 教师版

《锦瑟》导学案姓名:班级:【了解诗人】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
他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有《李义山诗集》。
【助读资料】一、诗中四个典故典故一:庄周梦蝶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典故二:望帝啼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杜鹃(又名子规),每年春天劝人农耕“布谷”,啼声哀怨凄悲,以至嘴里会流出血来。
典故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闪亮的珍珠。
典故四: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在日光煦照下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这种光气只能在远观时才可见,近处是看不到的。
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1、自伤身世说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2、悼念亡妻说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高中语文】《锦瑟》(导学案)-+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03《锦瑟》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熟练诵读并背诵诗歌。
2.分析诗歌意象,明确文本手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对比阅读,通过探究共同意象,进一步明确诗歌情感内容。
4.实际应用,通过具体训练,提升文本分析运用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夯实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号玉溪生,一生命途多舛,郁郁而终。
李商隐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2.写作背景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关链接: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活动二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任务活动三分析意象,掌握诗歌情感任务活动四逐句分析,掌握诗歌手法任务活动五对比阅读,深入剖析情感任务活动二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情境设计】高中诗歌需要学生反复吟咏,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明确文本的基本含义,为深入探究诗歌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朗读指导停顿和重音:适当的停顿和重音可以帮助传达诗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中,“可待”和“只是”需要强调,而“当时”则需要稍微停顿一下,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
李商隐《锦瑟》导学案

李商隐《锦瑟》赏析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李商隐《锦瑟》诗中所运用的典故(意象)和表现手法 2.理解李商隐《锦瑟》诗的思想情感3.体会由典故(意象)来表现情感的方法【学习过程】活动一:分析一下,李商隐《锦瑟》诗中所运用的典故和表现手法(15)活动二:总结一下,李商隐《锦瑟》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主旨)(15)(一)背景材料: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
其父名李嗣,曾担任殿中侍御史、获嘉县令。
1、李商隐的身世: 十岁之前,李商隐跟随其父母,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李商隐十岁(公元821年)那年,其父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跟随其母返乡,开始过上了清贫的生活。
李商隐为家中长子,自然就担负起支撑家庭的重担。
李商隐自小酷爱读书,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没有考中。
直到开成二年年(公元837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终因受“牛党”集团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历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结识“李党”集团王茂元,并被招为女婿。
此时的李商隐仕途坦荡。
后来,“牛党”集团与“李党”集团斗争逐渐激烈。
“牛党”集团上台之后,对亲附“李党”的李商隐百般排挤。
因此,自三十二岁之后,李商隐在政治上一直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四十六岁时便去世了。
2、李商隐的爱情: 李商隐二十三岁(公元835年)时,入玉阳山学道。
在灵都观中,邂逅了侍奉公主,后随公主入道的宫女宋华阳。
宋华阳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情终因不为礼叫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
然而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
李商隐在结识王茂元之后,就与王家七小姐成亲。
李商隐虽然与王茂元之女感情很好,但是李商隐并没有忘记宋华阳,直到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思念恋人、不能相聚而写的恋情诗;二是对自我身世无限感伤的自况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领会诗歌主题的能力:通过对诗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结合有关背景领会其主题。
2.继续训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对这首诗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讨论法,关键词语解读法,意象意境把握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知识积累】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了解“庄周梦蝶”“杜鹃啼血”“南海鲛人”“蓝田玉烟”四个典故。
【测定性评价】1.填写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丼,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二、学——整体感知、理解诗境。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望帝春心tuō()杜鹃②cāng()海月明珠有泪③只是当时已wǎng()然3.阅读《锦瑟》,完成下面问题①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明确】品典一:庄周梦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啼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②请试译这首诗。
【明确】锦瑟啊,你为什么有五十条弦?每弦每柱,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
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
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如此情怀,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这样一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用典精工,它使人感觉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
千百年来,对它主题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梁启超甚至说:“拆开来一句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这首诗就是《锦瑟》,堪称李商隐诗歌的压卷之作。
压卷之作,你神往吗?梁启超“不能解”的诗,你敢解吗?同学们渴望的眼神似乎在说:“我想试试。
”好吧,我们从诗歌的标题开始。
二、解题标题“锦瑟”是什么意思?“瑟”是一种弦乐器,“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
三、教师示范朗诵《锦瑟》一诗,学生朗诵《锦瑟》一诗四、学生理解每联诗的意思参考答案——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毫无来由的身长五十根弦呢?你的一弦一柱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颔联:庄子做梦早晨醒来,为蝴蝶所迷,不知是庄周梦化蝴蝶,还是蝴蝶梦化庄周;蜀帝杜宇禅让君主之位不幸国亡身死之后,魂化杜鹃,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的凄惨悲痛的心情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
颈联:月夜沧海边的明珠点点闪烁泪迹斑斑,被日光照射的蓝田山的上空,屡屡玉烟,依稀可见。
尾联:这种怅惘和伤感哪里是现在追忆时才有,在当时我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五、教师展示研讨练习题幵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训练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诗歌结构1.找出每联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幵简要分析。
2.找出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幵简要分析。
3.首联和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题,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找出以下词语——首联“无端”,颔联“迷”和“托”,颈联“泪”和“烟”,尾联“惘然”。
对各关键词的简要分析的参考答案见下:▲首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无端”一词。
表明了作者的迷惑不解,有埋怨之意,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感情。
▲颔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迷”字和“托”字。
庄周为梦境而迷,作者为“华年”而迷,作者不知道美好的年华是否真的存在过,因为美好的事物已经恍然如梦了。
想及此,作者感慨万端,无限伤感。
“春心”代表了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美好已经远去,现在只能像望帝杜宇一样,把这份伤感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
▲颈联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泪”字和“烟”字。
过去美好的一切如月夜沧海边的珍珠,历历在目却泪花点点;过去美好的一切如同蓝田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却可望而不可即。
这两个字形象地表达了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哀伤与怅惘之情。
▲尾联中最能代表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是“惘然”一词。
“惘然”一词,概括了“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寥、虚幻之情,统于这二字中包括。
★第二题,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够发现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是首联中的“思华年”和尾联中的“惘然”。
“思华年”有总领全篇的作用,颔联和颈联是“思华年”的具体内容。
“惘然”有总结全诗的作用,“惘然”一词,概括了“思华年”的全部感受。
★第三题参考答案如下:▲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做这首诗时作者已经46岁了,作者的年龄数字和锦瑟的弦数极为接近,这不由得引发了作者对以往岁月的追忆,对人生的思考,可以说全诗因观锦瑟而发(或者说因听锦瑟乐声而起)。
首联的作用是:①在结构上统摄全篇,领起下文;②在意境上为全诗渲染了朦胧迷离的气氛;③首联在情感上还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抒情基调。
▲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收束全篇。
六、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我们在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有“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一题,大家结合课前了解到的李商隐的生平,分析这首诗的主题。
学生可能做出以下分析,言乊成理的都应该肯定——本诗通过对过去美好岁月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就的感伤。
(自伤身世说)【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李商隐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迚士后,曾经有过短暂的荣光,后来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作者通过本诗抒发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伤。
】本诗通过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伤感之情。
(悼亡说)【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有人认为锦瑟的是作者的亡妻或某贵人的爱姬名,有人认为他思念是一位已故的亲人。
】本诗通过对“锦瑟”的追忆,表达了自己思念恋人的伤感之情。
(恋情说)【学生说出的理由可能是:宋朝计敏夫《唐诗纪事》说“锦瑟,令狐乊妾”,苏雪林认为“锦瑟是李商隐的爱情纪念物”,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
幵且学生可能对诗句做出如下理解:年已半百,感慨万千。
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乊苦。
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乊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教师总结:大家能结合在课下学到的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知识及前人的理解来分析诗歌的主题,难能可贵。
关于本诗的主题,除了大家分析到的这些外,还有乐志说、寄喻说和论诗说等等。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对主题的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
我们不是专门搞考证的学者,我们所能做的是从诗歌的词句和意象意境出发,探索诗歌的思想情感。
既然大家都认识到了本诗通过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的迷惘与感伤。
那我们大可不必去深究这美好的事物是作者的亡妻还是恋人,抑或是过去曾有过的志满意得。
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可能从以下方面迚行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用典雅致精工李商隐的用典,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学生还可能从以下方面分析: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八、指导学生朗诵这首诗幵默写九、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李商隐的压卷之作《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尽管这是梁启超也“不能解”的诗,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感受:“学界有雾重重锁,心中无难关关通。
”十、布置作业:完成形成新测试【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2起兴锦瑟思华年哀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用典迷离鲛人泣泪暖玉生烟【形成行测试】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栈.()锦瑟.()峥.嵘()渚.()崔嵬.()惘.然()抚膺.长叹()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3.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4.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
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
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
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5.阅读《锦瑟》一诗,完成⑴~⑷题。
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诗眼为哪两个字?其精彩表现在哪里?答案:诗眼为“迷”“托”。
“迷”字写出了年轻的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充满期待。
“托”字却写出人生之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
“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
一“迷”一“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
⑵“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婉。
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无奈,更加透彻。
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描绘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