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学案导学
《锦瑟》学案及习题

《锦瑟》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二、朗读诗歌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感知诗歌内容1、一篇《锦瑟》解人难凡是读过这首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的人,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然而,宋、元、明、清,以至现在,揣度了一千多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所有的答案,无一不被诘难,被质疑,被否定,被推翻,几乎没有一个论点能够站得住脚。
估计,再猜上一千年,一万年,大概也休想解开这个诗谜。
2、同学们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演绎出符合诗歌内容的故事3、李商隐的故事①“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②宋华阳原是宫内侍候公主的宫女,因随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李商隐跟她邂逅,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这段感情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李商隐被逐下山。
这一段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也是他完成那几首荡心动魄《无题》诗的引子。
③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与王家小姐举行订婚仪式。
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现在依然为人称羡。
《锦瑟》阅读指导教案

《锦瑟》阅读指导教案阅读指导教案一、教材概况《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抒发爱恨情仇的七绝。
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苦涩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中。
在透过这首诗品味诗人成熟的思想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可以准确捕捉李商隐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兴趣;2、理解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诗人自身的抒发;3、提高学生自身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前引导学生预防和识别常见的文化背景,在理解诗歌的情况下掌握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第二部分为针对具体的诗歌《锦瑟》展开分析,并提供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思路拓展。
1、课前引导(1)引导学生阅读诗文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兴趣,掌握泛阅读的技巧;(2)总结常见的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变迁等,以便在理解诗歌之外的情况下掌握作者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2、诗歌分析(1)学生阅读《锦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注释、理解诗歌中所描述的符号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内涵和形式特征;(2)阅读注释,理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和文本中事件的历史的文化,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物、事件、景象、情感、意象等内容;(3)针对《锦瑟》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展开分析,如何推理全文内涵的方式、情感表达的细节描述和底层逻辑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和建议(1)阅读注释、了解文化背景:可以使用演讲、展示、文献阅读等形式对文本注释、李商隐生平以及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2)透析诗歌内涵、展开分析: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与同侪交流、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激活学生的思维,灌输文学的美学知识;(3)写作表达、总结报告:可以让学生写下书面分析、口头表达等的方式,深刻领会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形式来达到目的。
锦瑟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了解无题诗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1、训练读诗诵诗的能力,能初步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寓意。
2、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分析总结“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1. 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预学案】1、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2、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王宏丽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重点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背诵全诗学习难点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新知一、复习提问:学过的李商隐的诗背一背二、导入新课: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导入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基本解读: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 ( 苏轼 ) 、悼亡说 ( 朱鹤龄 ) 、自伤身世说 ( 元好问、何焯 ) 、自序其诗说 ( 程湘蘅 ) ,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
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
四、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代。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明确:()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锦瑟》导学案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主备人:李志凌审核人:饶志清授课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1、认识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材料:《锦瑟》是诗人46岁时所作,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极耐人寻味。
3.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望帝春心tuō()杜鹃②cāng()海月明珠有泪③只是当时已wǎng()然4、诵读感知,把握诗意:①.请同学们自读《锦瑟》,画出节奏。
②.请同学们串讲诗意,并概括每句的大意:(二).合作探究,解读主旨: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有何好处?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七、教、学后记(自我评价):。
《锦瑟》导学案

《锦瑟》导学案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语文制作人《锦瑟》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链接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完成挖空练习。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把本诗改写成散文。
细读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深读4.尾联的“此情”指什么?“当时”与首联的那个词相呼应?
四、巩固诊断
A层次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B层次题:背诵并默写《锦瑟》。
堂清日清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
课堂反思
兴义一中教育集团崇文校区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锦瑟》 学历案

《锦瑟》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体会其在《锦瑟》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分析《锦瑟》的诗歌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背诵并默写《锦瑟》,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把握诗歌的主题。
(2)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2、难点(1)对诗歌中多重意象和隐喻的解读,以及对诗人隐晦情感的探究。
(2)理解诗歌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深刻内涵。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知人论世法: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无题》让我们领略了李商隐深情绵邈、隐晦曲折的诗歌风格。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经典之作《锦瑟》,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无限情思。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 年约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但由于其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诗歌解读1、题目分析“锦瑟”是一种乐器,通常有五十根弦。
以“锦瑟”为题,可能是诗人以锦瑟之声来寄托自己的情思,也可能是锦瑟本身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2、诗句理解(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即无缘无故。
锦瑟本应有二十五弦,这里却说五十弦,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精选9篇)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
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理解《锦瑟》的思想内涵
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背诵《锦瑟》
学习重难点
理解《锦瑟》的思想内涵
背诵并默写《锦瑟》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整体感知诗歌
1、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三)探究主旨。
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
“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四)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参考答案:1、这一关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
2、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
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
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四、写作训练
写一段对《锦瑟》鉴赏性的文字。
五、鉴赏阅读
锦瑟遗情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
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
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
通篇追忆往事,反複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詩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在笔者看来,历来解谜的人都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以为这首诗就是怀恋那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
其中确有不便言明的本事。
由于诗中所写皆为作者的难言之隐。
非一般的抒发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感慨,而确有不便言明的本事。
”《玉谿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